春秋時期的戰爭戰國時期的戰爭哪個慘烈

2021-03-04 04:56:42 字數 5781 閱讀 4420

1樓:苮亽楓

戰國時期的戰爭要比春秋時期的戰爭慘烈得多,這並不是空穴來風。

東周分為春秋與戰國兩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乙個特殊的時期。

研究東周的歷史,便不能迴避頻繁的戰爭問題。

有人曾認為整個東周時期最為殘酷的戰爭是晉陽圍城和長平攻防,即「晉陽之圍,懸釜而炊;長平之戰,血流飄滷」。

春秋時期的稱霸戰爭和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有何不同?

2樓:白鷺丹楓

春秋時期的稱霸戰爭和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的不同點是:

戰爭性質不同:春秋時期爭霸戰爭是奴隸主大國爭霸戰爭,戰國時期兼併戰爭前期是封建兼併戰爭,後期是封建統一戰爭。

戰況不同:與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相比,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規模更大、持續時間更長、戰爭更加殘酷。

戰爭目的不同:春秋爭霸戰爭以取得霸主地位為主要目標。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目的是把對方吞併,統一中國。

戰爭的影響不同:春秋爭霸戰爭削弱了奴隸主貴族的勢力,促進新興地主階級的發展。戰國兼併戰爭則是促成了統一的封建大帝國的產生。

春秋時期爭霸戰爭(前770年—前476年)發生在奴隸社會瓦解時期,在王位衰落的同時,一些諸侯國強大起來。為了奪取更多的土地、財產和人口,爭當左右天下、支配別國的霸主,幾個大的諸侯之間,了長期的爭霸戰爭。在爭霸過程中,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先後做過霸主,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

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是指西元前475年-西元前221年,經過各諸侯國的兼併戰爭,到戰國時形成了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諸侯強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3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無義戰 在中國春秋時期還屬於奴隸社會,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屬於分封各王之間兼併土地,稱霸的戰爭。後來項羽滅秦後,採取的也是這種制度,自封為西楚霸王,分封各王。

在戰國時期中國已經過渡到了封建社會,作為封建王朝統一與反抗性質的戰爭。

1.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

意義:不利---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有利---1.對於結束**割據狀態,實現區域統一有積極作用;

2.對於阻止夷狄等游牧民族的入侵,保護華夏進步文化,增強各族間的融合有一定的作用;

3.爭霸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霸主都曾進行過改革以增強國力,其統治下的社會環境相對安定,使經濟得以發展;

4.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奴隸主貴族的勢力,便利了新興地主階級實力的增長,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潰;

5.爭霸戰爭加速了新舊制度的交替,促進了奴隸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產生。

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是中國奴隸制瓦解的反映,也為社會的進步,階級關係的變化,新制度的產生,民族融合的加強等創造了條件。

2. 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

意義:1.進一步加強了統一趨勢;

2.使人民遭受了更深重的災難,人民渴望統一;

3.各國國君為了爭霸,勵精圖治,發展生產,改革政治,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改革運動的興起。

春秋和戰國時期戰爭的主要目的有什麼不同?

4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主要為了占領資源,土地

5樓:匿名使用者

前者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後者是為了兼併天下。

春秋戰國時期有哪些著名的戰爭?

6樓:阿沾

1、長勺之戰

長勺之戰,發生在中國春秋時代齊國與魯國之間的一場戰役,發生於周莊王十四年(西元前684年)的長勺(今山東省萊蕪)。此次戰役,是繼乾時之戰後齊、魯另一次重要戰役。魯國在此次戰役取得勝利,間接促成數年後齊魯息兵言和。

2、吳越爭霸

吳越爭霸是指歷史上春秋時期吳越兩國互相征伐的一段時期。

周景王元年(西元前544年),吳侵越時所獲戰俘剌死吳王餘祭。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吳大舉攻楚前,為解除後顧之憂,又曾攻越,占領檇李(今浙江嘉興南)。

十五年,吳軍主力在楚都郢時,越乘機侵入吳境,雙方矛盾日趨激化。從地緣上看吳國欲爭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國,以解除其後方威脅;而越國欲北進中原,更必先征服吳國才能夠打通北進中原的通道,因而引起延續二十餘年的吳越戰爭。

3、桂陵之戰

桂陵之戰是歷史上一次著名截擊戰,發生在河南長垣西北。西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

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樑,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

孫臏卻在桂陵(一說山東菏澤,一說河南長垣)伏襲,打敗魏軍,並生擒龐涓。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4、即墨之戰

即墨之戰發生於前284年至前279年,戰國時代燕國名將樂毅統率燕軍攻打齊國即墨城的一場攻防戰爭。齊國堅守防禦轉入**,一舉擊敗燕軍,收復國土的一次著名作戰。

即墨之戰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齊國雖然憑藉此仗復國,但是其實力已江河日下。而燕國亦因此仗由興盛轉為衰弱。

5、邯鄲之戰

邯鄲之戰又稱邯鄲保衛戰,是西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西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國與趙、魏、楚聯軍在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進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戰。

邯鄲之戰嚴重地消耗了秦國的實力,造成秦**隊近三十萬人的**,推遲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

邯鄲之戰是戰國時期東方諸侯國合縱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導致秦國對六國執行全面打擊政策的破產。秦國被迫改變策略,採取遠交近攻、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外交方針來分化離間東方各國之間的關係,為統一六國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7樓:小白家裡小白

1、桂陵之戰

桂陵之戰是歷史上一次著名截擊戰,發生在河南長垣西北。西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

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樑,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

孫臏卻在桂陵(一說山東菏澤,一說河南長垣)伏襲,打敗魏軍,並生擒龐涓。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桂陵之戰後,經過幾年的休整後,魏國逐漸開始恢復對外進攻。西元前341年,魏國發兵攻南韓,南韓向齊國求救。齊國繼續運用「圍魏救趙」戰法,率軍直趨魏都大樑,誘使魏軍回救。

孫臏運用減灶之計,在馬陵大破魏軍,前後殲敵10萬餘人。

後果:魏國被削弱,齊國崛起,秦國坐收漁利,魏國從此無力阻止秦國東進。

2、五國攻秦之戰

五國攻秦之戰是西元前241年趙、楚、魏、韓、燕五國聯合進攻秦國的戰爭。此戰五國戰敗,從此,六國更加無法抵禦秦國的兼併,秦國最終統一六國,建立秦朝。

西元前318年),魏、趙、韓、燕、楚五國聯軍在函谷關(今河南靈寶北)進攻秦軍的作戰。

魏王驅逐張儀,改用公孫衍為相,行「合縱」之策。在公孫衍的推動下,魏、趙、韓、燕、楚五國共推楚懷王為縱長,組織聯軍進攻秦國。公孫衍還聯絡義渠國由側背進攻秦國,配合聯軍。

楚、燕兩國暫時受秦威脅不大,態度消極。只有魏、趙、韓三**隊與秦軍交戰,被擊敗。

後果:各國不能一心,被打敗后魏趙韓更加虛弱。

3、即墨之戰

即墨之戰發生於前284年至前279年,戰國時代燕國名將樂毅統率燕軍攻打齊國即墨城的一場攻防戰爭。齊國堅守防禦轉入**,一舉擊敗燕軍,收復國土的一次著名作戰。

即墨之戰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齊國雖然憑藉此仗復國,但是其實力已江河日下。而燕國亦因此仗由興盛轉為衰弱。

前284年,燕國名將樂毅統率燕為首聯軍攻打齊國的一場戰爭,燕軍僅在六個月的時間,就攻取了齊國七十餘城,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城未被攻克。

前283年,齊襄王死守莒城以抗燕軍,並號召民眾起來抵抗。齊國宗室田單在即墨率領全城軍民抵抗,雙方交戰五年。前279年,燕惠王繼位,田單使用反間計,使得樂毅被廢除職務。

最後,田單用火牛計反擊,最終將燕軍趕出齊國。

後果:齊國復國

4、趙破匈奴之戰

趙破匈奴之戰是指趙孝成王末年(西元前244年),趙邊將李牧率軍大規模反擊匈奴(今河北、山西北部,內蒙古中部、東部)的重要圍殲戰。

西元前244年,趙邊將李牧率軍大規模反擊匈奴的重要圍殲戰。

此戰,李牧針對匈奴軍騎兵機動性、戰鬥力強及以掠奪為主要作戰目的的特點,實施堅壁清野,使敵優勢無從發揮,軍需無法補充,同時採取一切措施提高自身戰鬥力;俟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後,集中力量,充分發揮各兵種協同作戰的威力,進行包圍,取得勝利。

後果:大敗匈奴

5、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說是周赧王五十五年農曆四月至九月間,又一說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隊發生的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占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

此戰是秦、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戰爭中的趙國由於連年戰爭,國內糧草消耗嚴重。秦國方面雖然戰線更長,但國力遠強於趙,趙王怕再拖下去對趙更加不利,遂棄用偏於防守的名將廉頗,而起用趙括代替廉頗。

趙括遵照趙王意圖,變更了廉頗的防禦部署及軍規,更換將吏,組織進攻。秦國暗中換帥名將白起,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程序,長平之戰是戰國歷史的最後轉折,至此秦國的統一只是時間問題(見戰國歷史分期)。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

此戰是秦、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戰爭中的趙國由於連年戰爭,國內糧草消耗嚴重。趙王棄用偏於防守的名將廉頗,而起用趙括代替廉頗。

秦國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後果:趙國元氣大傷,秦國加速統一程序。

8樓:匿名使用者

需葛之戰(鄭莊公戰周天子,從此周天子威信掃地.意義重大)

召陵之戰(齊楚之間的戰爭,規模很小.但是意義重大.有效地抑制了楚國的北方擴張的步伐.維護了周天子的威信)

泓水之戰(宋楚之間的戰爭,從此仁義在戰爭中很快的消失,兵不厭詐開始盛行.也是意義非凡.)

崤關之戰(**之間的戰爭,東進受阻後,秦穆公從此開始專門向西擴張.為秦的統一打下了基礎.)

城濮之戰(晉楚爭霸,晉國從此長期成為霸主)

莊王圍宋(楚國對宋國的懲罰戰爭,這場戰爭開啟了長期消耗戰,圍城戰的先河,爾虞我詐成語的由來.意義重大所以必須列入)

柏舉之戰(吳國破楚,楚國第一次被人攻破都城.還有兵聖的精彩表演.意義重大)

艾陵之戰(吳國和齊國的戰爭,這為吳國衰弱,越國崛起,田氏代齊打下了基礎.還有縱橫家的鼻祖子貢的表演.意義重大.)

春秋時候各國的戰爭非常多,根本無法統計.這上面的戰爭都是有重大意義和歷史影響的戰爭.

戰國時期

馬陵之戰,孫臏,田忌率領齊軍大破魏將龐涓.

伊闕之戰

周赧王二十二年(西元前293年),名將白起率領秦軍在伊闕(今河南洛陽龍門)大敗韓、魏聯軍的重要殲滅戰.

秦趙長平之戰

燕攻齊之戰

周赧王三十一年(西元前284年)燕亞卿樂毅率燕、趙、韓、魏、楚五國聯軍進攻齊國(今山東境)的大規模作戰.

即墨之戰

周赧王三十一年至三十六年(西元前284--·前279年),在燕攻齊之戰中,齊將田單率領齊軍憑藉孤城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進行堅守防禦並反擊燕軍圍攻的重要作戰.

閼與之戰

周赧王四十六年(西元前269年),趙國名將趙奢率軍於閼與(今山西和順西),擊敗秦軍的一次奔襲作戰.

陘城之戰

周赧王五十一年(西元前264年),秦武安君白起率軍攻占南韓陘城(今山西曲沃東北)等9座城邑的作戰.

番吾之戰

秦王政十五年(西元前232年),在秦滅六國的戰爭中,名將李牧指揮趙軍在番吾(今河北平山南)擊敗秦軍的作戰.

蕞之戰秦王政六年(西元前241年),在合縱攻秦之戰,秦丞相呂不韋率軍在蕞(今陝西臨潼東北)擊敗趙、燕、魏、韓、楚五國聯軍進攻的作戰.

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爭霸戰爭在不同方面有什麼不同點

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的戰爭的不同點 1 從戰爭的目的看,春秋在於爭霸,戰國在於爭統。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還是共尊周天子,諸侯之間的戰爭是為了讓別人承認他比較牛,承認他是霸主 戰國時期的周天子基本完了,大家都有爭天下之心,秦商鞅變法前是幾十個國家亂打,都想變強,商鞅變法之後秦國一家獨大,各國開始合縱連橫,...

春秋時期的賞金是什麼,春秋戰國時期裡面的八大人物都有誰

春秋時期的賞金是 1 賜邑 2 稅邑。墨子 號令 有 封之以千家之邑 封之二千家之邑 的記載。荀子 榮辱 篇曾談到 士大夫之所以取田邑也 等等,這些受千家 二千家以及 取田邑 的士大夫也不都是封君。就封邑而論,它有兩種不同性質 一種是將封邑的行政權與徵收賦稅和徭役的權力一併封給了受封者。這種封邑從郡...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錢幣,春秋戰國時期的錢幣有哪些

您的問題,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錢幣 蟻鼻錢 刀幣 布幣 寰錢 方孔錢,一共有這五種方式的錢幣!戰國七雄秦 楚 齊 燕 趙 魏 韓的錢幣由為布幣 刀幣 環錢和蟻鼻錢 鬼臉錢 四種組成。是戰國時期的四大貨幣體系。布幣,鏟形,由農耕經濟的農具 錢 鎛 演變發展而來,這也是把貨幣稱之為 錢 的緣故。布 為 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