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大禮案」也稱「大禮議」
具體內容摘錄於「西祠胡同」
明世宗朱厚熜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後,統治階級內部在皇統問題上的政治論爭。「始而爭考、爭帝、爭皇,繼而爭廟及路,終而爭廟謁及樂舞。」鬥爭的焦點是如何確定世宗生父朱佑杬的尊號。
實質是世宗通過議禮之爭,打擊楊廷和等先朝閣臣和言官,確立和鞏固自身的統治,推行新政。這一事件從嘉靖即位之初的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開始,至嘉靖十七年(1538)以世宗一方勝利結束,在嘉靖年間的政治生活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明武宗時期,吏治敗壞,財政拮据,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和階級鬥爭加劇,社會危機日益加深,呈現著革除弊政,調節矛盾的改革趨勢。正德十六年四月,明武宗朱厚照病死。厚照無子,依兄終弟及之祖訓,其從弟、興獻王朱佑杬之子厚熜承襲皇位。
世宗即位後的第六天,即下令禮官集議其父興獻王的封號。以首輔楊廷和、禮部尚書毛澄為首的朝臣為維持大宗不絕,援引漢定陶王和宋濮王故事,認為厚熜應過繼給武宗之父、弘治帝朱佑樘,稱皇考,而以生父佑杬為皇叔父。厚熜對此表示不滿,要求另議。
七月,觀政進士張璁(後賜名孚敬)上《正典禮疏》,反駁楊廷和之說,主張繼統不繼嗣,厚熜應尊崇所生,為興王立廟京師。厚熜得疏,即召見廷和等,下令尊己父為興獻皇帝,母為興獻皇后,但被廷和等拒絕。由此開始了以首輔楊廷和等為一方,以皇帝和張璁、桂萼等為另一方的「大禮議」之爭。
經過多次廷爭面折,至嘉靖元年,厚熜勉從廷和等議,尊孝宗帝、後為皇考、聖母,興獻帝、後為本生父母,張璁被貶斥出京,官南京刑部主事。二年十一月南京刑部主事桂萼經與同官張璁多次討論古禮,再次上疏,抨駁楊廷和等人的議禮之失,請正大禮之議。楊廷和也因屢持異議而引起世宗不滿,於三年二月辭職。
此後,贊同張璁等人之主張者益多,世宗又決定召張璁及桂萼等人來京議禮。黨附楊廷和的閣臣為阻止張、桂等人來京,迫於形勢,於夏四月的詔書中,加稱世宗母為「本生聖母章聖皇太后」。張、桂於赴京途中馳疏奏請,力主去「本生」之稱。
至京後,兩人又條列欺罔十三事,力折廷臣之非,詹事、翰林、給事、御史,及六部諸司、行人、大理諸臣各具疏反對,世宗並留中不下,滿朝大譁,群情洶洶。七月十五日會朝方罷,吏部左侍朗何孟春與廷和之子、翰林楊慎集合朝中**共二百餘人,自辰至午,跪於左順門前,籲請收回成命。世宗大怒,遣錦衣衛逮學士豐熙、給事中張翀等八人,楊慎等乃撼門大哭,聲震闕廷。
世宗愈加氣惱,下令逮捕一百三十四人下獄,令余八十四人姑且待罪。次日,一百八十餘人受杖,編修王相等十八人被杖死。九月頒詔,定稱其父尊號為「皇考恭穆獻皇帝」,稱孝宗為「皇伯考」。
左順門事件是大禮議的轉折點,此後朝臣多依違順旨,張璁等人所議世廟神道、廟樂、武舞及太后謁廟等禮議,多順利實現。五年,為朱佑杬建世廟於太廟之右。七年六月,頒布《明倫大典》,備述議禮諸臣建議始末,以垂戒後人,並定議禮諸臣之罪。
楊廷和革職為民,其它論罪不等。十五年,世宗又認為世廟之名不妥,改稱「獻皇帝廟」。十七年九月,又尊佑杬為睿宗,祔於太廟,並改其陵墓之名為顯陵,世宗獲得全面勝利。
大禮議前後延續近二十年。其中包含了孝宗、武宗系統的顧命大臣與依附於世宗的中下級官吏之間的鬥爭,同時又有首輔與皇帝爭權的內容。隨著議禮的進行,統治集團的組成相應發生變化,反對抬高朱佑杬地位的閣臣元老權力日益喪失。
張璁、桂萼、方獻夫、霍韜等一批新科進士和地方官吏入主政務,對嘉靖朝政治、經濟的變革,以及明代後期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從大禮議看嘉靖皇帝
2樓:火星看門人
大禮議,是明朝嘉靖年間因明
世宗生父稱號問題引起的一場政治鬥爭,發生於明世宗登基不久之時。當時,世宗與楊廷和、毛澄為首的武宗舊臣們之間關於以誰為世宗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親),以及世宗生父尊號的皇統問題發生了爭議和鬥爭。
大禮議歷時整整三年(2023年至2023年),以明世宗朱厚熜一方施加強權壓迫獲勝而告終。嘉靖十七年九月,廷議追尊朱祐杬為睿宗,祔於太廟,並改其陵墓名為顯陵。反對一方的**被悉數削職致仕。
經了三年的大禮議,最後以君權的高壓結束,朱厚熜已經羽翼豐滿,並且由議禮的過程體會到了如何行使皇權的無上威嚴,此後變得獨斷獨行、一意獨行。如遇上不合自己心意的大臣,都會下獄廷杖。大禮議加強了皇權**,促成了朱厚熜剛愎自用的政治作風。
大禮議使得楊廷和明世宗兩人形同陌路。楊廷和被削官為民,更中斷了楊廷和在明武宗去世之後推行的政治和經濟改革,世宗日漸腐化,大肆興建、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又好長生不老之術,此後明朝政治風氣愈發頹廢。議禮派「以片言至通顯」,因迎合皇帝而從下級**公升至首輔、六卿,使朝廷**看到奉迎君主帶來的好處,嘉靖十七年後,內閣14個輔臣中,如徐階、顧鼎臣、嚴訥、夏言、郭樸、嚴嵩、袁煒、高拱,李春芳等,有9人是通過撰寫道教的青詞起家的。
從此明朝**中諂媚阿上之風盛行,政風日益敗壞。
明嘉靖時期著名的"大議禮"事件是怎麼一回事?
3樓:百度使用者
嘉靖皇帝的繼位帶來了明朝赫赫有名的「大議禮之爭」,這是明朝最著名的政治事件。嘉靖在做皇帝前,一直居住在湖北,因為這裡是興獻王的封地。當朝廷決定讓他做皇帝後,就派大臣去迎接他。
在嘉靖從湖北進北京時,就與朝臣們就歡迎儀式的規格發生了爭執。在封建社會,皇帝家族的傳承脈絡必須特別清晰,嘉靖皇帝既然做了皇帝,就得要求他和前面的皇帝具有直系親人關係,於是以首輔楊廷和、禮部尚書毛澄為首的群臣認為朱厚熜應該首先過繼給已故的明孝宗做兒子,然後再繼承皇位。因此他們便要在北京城外搞乙個「皇子過繼和太子受封」的儀式,然後讓朱厚熜以太子身份走東安門入宮。
但朱厚熜認為詔書上寫的是讓自己來當皇帝,不是來當太子的,而且朱厚璁為人特別孝順且認死理,本來他親生老爹已經死了,自己過繼給叔叔也沒啥,不過他認為自己就是興獻王的兒子,不是弘治皇帝的兒子,怎麼也不肯變通。在朱厚熜的堅決反對下,張太后和大臣們讓步了:先繼位再說。
於是,朱厚熜從大明門入宮,隨即登基做了皇帝。三天後,嘉靖皇帝接自己的親生母親入京,又發生了類似的事情,朝臣再次讓步。
事情還沒有結束。又過了兩天,嘉靖皇帝讓大臣們討論給自己的親生父親興獻王加尊號,要追封其為皇帝。楊廷和等認為,嘉靖既已過繼給弘治,就該稱弘治為「皇考」,興獻王只能稱為「皇叔父」,不可加尊號。
在祭告生父時,還要署名稱「侄」。在封建禮法問題上,眾大臣表現的空前團結,反對的奏章壓的嘉靖喘不過氣來 。就在嘉靖快要讓步的時候,進士張璁上了乙個奏摺,為嘉靖皇帝追封自己的父母找了許多理論依據,而且引經據典的批駁了群臣的觀點。
這一下皇帝可高興了,給這位進士加官進爵。隨後,朝臣們就分為兩派:一派支援加尊號,叫議禮派;另一派反對,叫護禮派。
嘉靖皇帝支援前者,使得議禮派隊伍不斷擴大。兩派之間的爭鬥也越來越激烈,終於爆發了「血濺左順門」事件。
嘉靖三年,2023年,護禮派二百多人集體跪在左順門外,大哭大鬧。嘉靖大怒,派人逮捕了幾個領頭的,沒想到這下讓群臣情緒更加激憤,左順門前出現騷動。嘉靖頓時起了殺心,他派出錦衣衛,逮捕一百多人,八十多人錄名待罪。
官階小點的遭到了廷杖,十多人***,還有幾個被充軍,左順門前血跡斑斑。到此,護禮派徹底失敗。2023年,嘉靖終於如願以償的追封自己的生父為明睿宗,其牌位入主太廟,放在了明武宗之上,自己的生母也被封為皇太后。
嘉靖剛繼位時,誅殺佞臣江彬等,並對前朝的弊政進行改革,本來不錯,但大議禮之爭致使許多正直的大臣或死或引退,佞臣卻乘機竊取了朝政大權,使弊政重興。嘉靖皇帝也樹立了威信。
這裡順便說一下。在清朝,同治皇帝死後,同樣也遇到了「沒有兒子繼位」的問題。當時掌權的慈禧太后就把同治皇帝的堂弟、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立為新君,也就是光緒皇帝。
光緒生父醇親王奕譞是慈禧的小叔子,光緒的生母則是慈禧的親妹妹。所以,光緒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無論從哪邊論都是至親。奕譞知道明朝大議禮之爭的事情,所以,自己的兒子繼位之初,他就給慈禧上了個奏章,把事情說清楚了,表明自己不需什麼封號。
後來果然有大臣提出了這個問題,慈禧把奕譞的奏章拿出來給這個大臣看,事情就解決了。
為求長生不老,嘉靖十分崇信道教,到處蒐羅方士和秘方,甚至在選拔人才時也要看誰的青詞(道教儀式中向上天禱告的詞文)寫的好來決定,有人就因此做了內閣大臣,所以民間就有「青詞宰相」的說法,嘉靖朝著名的奸臣嚴嵩就是其中之一。嚴嵩在《明史·奸臣傳》中被認為是明朝第一大奸臣,他和他的兒子嚴世蕃把持內閣將近20年,黨羽遍及天下,國庫虧空。由於嘉靖皇帝專心於修道成仙,所以朝政大多由嚴嵩和司禮監控制。
其實,嘉靖皇帝還是很懂得馭人之術的,他利用一派勢力制衡另一派——打擊囂張的,扶助弱勢的。這樣雖然很好的確保了皇帝的權威,但卻弄的明朝上下腐敗,國勢日衰。嚴嵩也了不得,他做事謹慎,而且深得皇帝信任,以至於嘉靖末年,當嚴黨倒台時,所有嚴黨主要成員都受到株連,嚴世蕃都被處死,但嚴嵩自己卻沒事,只是罷官而已。
楊慎為什麼要出面參與「大禮議」的紛爭?
4樓:匿名使用者
表面上看,大禮之議是為了皇帝父母親的名分,但在許多士大夫看來,國家的皇權正統是乙個皇朝的精髓,因此他們敢冒得罪皇帝的風險進行抗爭。
5樓:匿名使用者
楊慎(1488~1559) 明代文學家。字用修,號公升庵。新都(今屬四川)人。
少年時聰穎,11歲能詩,12歲擬作《古戰場文》、《過秦論》,人皆驚嘆不已。入京作《黃葉》詩,為李東陽所讚賞。正德六年(1511),殿試第一,授翰林院修撰。
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
嘉靖三年(1524),眾臣因"議大禮",違背世宗意願受廷杖,楊慎謫戍雲南永昌衛,居雲南30餘年,死於戍地。
6樓:匿名使用者
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後﹐統治階級內部在皇統問題上的政治論爭。「始而爭考﹑爭帝﹑爭皇﹐繼而爭廟及路﹐終而爭廟謁及樂舞。」鬥爭的焦點是如何確定世宗生父朱祐杬的尊號。
實質是世宗通過議禮之爭﹐打擊楊廷和等先朝閣臣和言官﹐確立和鞏固自身的統治﹐推行新政。而楊慎是楊廷和之子,且楊慎生性正直,不畏權勢。 說一些關於楊慎耿直的故事。
楊慎利用給皇帝講書的機會,經常聯絡當時實際情況教育世宗。如對已判死罪尚未誅殺的佞宦張銳、於經等人,由於大肆行賄、世宗破例赦免了他們的死罪。楊慎在經筵講課時,便特地選出《尚書》裡《金作贖刑》這一章,對世宗講道:
「聖人贖刑之制,用於小過者,冀民自新之意;若大奸元惡,無可贖之理。」朱厚熜聽了之後很不高興,常常藉故停止講書。這樣,楊慎由於耿直,既失歡於皇帝,又結怨於權奸。
楊慎雖胸懷壯志,力圖報國,但其政治才能在當時是難以施展的。特別是在內閣「大禮議」的紛爭中,突出表現出楊慎的「叛逆」風骨。 說白了,就是明世宗要替自己的生父
明廢行省,設三司分權是怎麼回事,請問明朝廢行省設三司,這個行省是元朝設立的行省制度嗎?那明朝廢中
1 在 廢丞相制,職權分給六部。明初承襲元制,在朝廷設中書省,置左右丞相。丞相權力很大。明太祖把 大權分給六部,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秦漢以來的丞相制度從此廢止,皇帝的權力空前提高。2 在地方,實行三司分權。明太祖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統管地方民政和財政,設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設都指揮使司管...
這個是怎麼回事,這是怎麼回事?
你好,根據你的 情況看看這應該是屬於安卓系統檔案丟失了的故障原因,這是乙個內軟體安裝的的 因 容為這個你可能是安裝軟體後手機系統自動刪除安裝包留下的軟體 建議你手動刪除掉這個對手機沒多大影響請不要擔心,希望我的解答問題能幫到你 根據發的 判斷你這個應該屬於安卓系統檔案包丟失的故障 你只需要手動刪除就...
心慌怎麼回事?心慌是怎麼回事?
心慌就是心悸,就是患者自覺心跳或心伴心前區不適感,是由心跳過快 過慢 心律不齊引起的。心悸是乙個常見的症狀,一般認為與心臟活動過度有關。健康人在情緒波動 精神緊張 受到驚嚇 體育鍛煉 重體力勞動 大量吸菸 過量飲酒 喝濃茶等常可發生心悸。引起病理性心悸的原因有心臟病 甲狀腺功能亢進 發熱 嚴重貧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