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lee筱
上六線/反線 上六兩音相當於音階裡1, 5 兩個音。「反線二黃慢板」及「反線梆子中板」乃用上六線定調。反線二黃慢板有悲哀淒涼的味道。
反線士工中板有兩種唱法,第一種唱法是比霸腔中板約低五度,因為反線接近霸腔的唱法,但用聲不如霸腔那麼高亢,而帶悲壯的感覺;第二種是接近平喉唱出,則感覺較低沉。粵劇**的定弦,反線比正線,低了五度。現在為了方便,不少坊間以反線相若於西方**的g 調,但這是不對的,因二者的調式並不等同。
此外,由於有些小曲的音調太高或太低,在演唱時亦會使用反線,以適應演員的聲線狀態。
八和會館 粵劇藝人的行會組織,成立於清代粵劇禁令解除後,取名「八和」,乃「和翕八方」之意。會館分設八個堂。包括公腳、總生、正生、小生、大花面的「兆和堂」;小武、武生的「永和堂」;二花面、六分的「慶和堂」;花旦、豔旦、玩(頑)笑旦的「福和堂」;男醜、女丑的「新和堂」;打武家、五軍虎的「德和堂」(即鑾輿堂);接戲、賣戲的「慎和堂」;和棚面的「普和堂」。
今天,香港八和會館是類似粵劇從業員的工會組織;由於堂的合併及更換名稱,香港八和會館組織較為簡單。
七星步 各行當均使用的一種基本步法。據說由於這步法是按北斗七星的排列而行七步,故此得名。但實際演出時,演員可因應舞台的大小而增加步數,然而一般是單數步。
二步針 在神功戲的演出,戲班的六位台柱只演夜戲及正誕的日戲;而在非正誕演出日戲的六個主要演員,統稱為二步針。二步針是屬二或三線的演員。因六柱制,二幫花旦歸入六柱,所以三幫花旦才稱二步針。
二步針由第三生、三幫花旦、第四生、四幫花旦、第二醜及第二武生組成。
三出頭 請參閱「出頭」。
下 演員入場稱為「下場」,簡稱為下。
上 演員出場稱為「上場」,簡稱為上。上也是工尺譜中乙個譜字。
下句 請參閱「上句、下句」。
下欄人 是指在戲班中較次要的角色,包括演兵卒、家丁的「手下」、演閒角的「拉扯」及演侍婢、宮女和女兵的「梅香」等。
正印花旦粵劇發展至「六柱制」,整台戲便由六個主要演員擔當起來。每位演員需要突破原有行當的限制,兼演幾個行當的戲。而正印花旦則是班中的第一女主角,與二幫花旦(即第二女主角)在表演藝術上已無大區別,兩者均集合武旦、貼旦、花旦及青衣等角色於一身。
文武生是 1920-30 年代粵劇演出的新行當。自此文武生成為任何粵劇戲班中第一男主角的統稱。
武生粵劇的武生又稱「鬚生」,重唱和做,基本上扮演文人,常掛黑須。另有一種掛白鬚的叫「公腳」,唱腔蒼勁悲涼,原屬「末」行,現在也併入了武生的行當。
小生粵劇傳統行當名稱。一般來說小生是演文戲而不掛須的男角。自 1930 年代六柱制興起後,小生變成班中的「第二男主角」或「男配角」。 醜角色的一種,扮演滑稽人物。
手下是指演出兵卒、家丁等人物的角色。
末角色的一種,扮演年紀較大男性人物。
花旦角色的一種,扮演戲曲中年青的女性人物。
梅香指演出侍婢、宮女和女兵等次要的女角。
淨腳色名稱,常扮演性格剛烈人物,通常以開面象徵其性格。
鬚生請參閱「武生」。
班乙個劇團或戲班在行內叫班。
班主乙個劇團或戲班的名稱叫「班牌」,每個班牌的負責人稱為班主。班牌所代表的不一定是乙個擁有固定成員的劇團。雖然很多班主都有慣常聘用的成員,但在每次演出時,班主都可因應情況而聘用不同的演員、拍和樂手和工作人員。
班底乙個戲班中,除幾個擔班的主要角色外,其他次要的演員,統稱班底。
班牌請參閱「班主」。
衣箱有以下意思:
1. 在戲班後台,放置演員戲服的箱,稱為衣箱;除放在台柱的箱位外,衣箱也放在戲台上演員面朝觀眾左邊底景的後面。
2. 為演員管理戲服的工作人員,也稱為衣箱,其職責除了為演員更換衣服及處理雜務外,還要預早到達後台,選擇位置方便而面積寬敞的箱位。
當劇者指演出的演員。
老倌演戲的伶人。
女伶以演唱粵曲為職業的女性伶人。
一板一叮 是拍子組合的方式,亦有稱「一叮一板」。在整個唱腔及鑼鼓體系內,「板」較「叮」重要,因板是控制速度,並且唱腔收結最後的乙個字一定是在板的位置。叮又稱「眼」,是控制板與板之間過渡的拍子。
用以表示節奏及拍子的符號叫「叮板」。一板一叮相若於西方**的兩拍子,第一拍為板,第二拍為叮,即板叮相隔迴圈的組合。板腔體的叮板是有嚴格規定,相對地小曲的叮板則較寬鬆,故此相同的小曲有時分別以一板三叮及一板一叮處理。
一板三叮 是拍子組合的方式,亦有稱「三叮一板」。在整個唱腔及鑼鼓體系內,「板」較「叮」重要,因板是控制速度,並且唱腔收結最後的乙個字一定是在板的位置。叮又稱「眼」,是控制板與板之間過渡的拍子。
用以表示節奏及拍子的符號叫「叮板」。一板三叮相近於西方**的四拍子,第一拍為板,第二拍為「頭叮」,第三拍為「中叮」,第四拍為「尾叮」。即「板叮叮叮」迴圈的組合。
此外,通常唱腔以一板三叮為一頓。板腔體的叮板是有嚴格規定,相對地小曲的叮板則較寬鬆,故此相同的小曲有時分別以一板三叮及一板一叮處理。
一槌/一錘/一才 鑼鼓點名稱,是指在該鑼鼓點中,敲鑼一下;現在有些一槌的打法並不只是敲鑼一下,是加了花式的打法。各種一槌鑼鼓點的使用情況如下:
1. 「查得撐」:用於劃分及承接板腔的上、下句,如用於首板和滾花,亦用於收掘。
2. 唱口一槌:多用作二黃慢板、小曲的引子,以下是最原始的一槌打法: ˋ ㄨ ˋ ˋ └
局 的 的 局 查 查 得 撐
以下是花式一槌的打法: ˋ ㄨ ˋ ˋ └
局 的 的 局 撐 查 得 撐
3. 齊槌:是為突出某乙個「介口」(說白、唱腔或動作)中的某乙個字、一組字或一剎那,令觀眾特別注意。
4. 重一槌:是用於襯托演員的特別動作或反應。 基於歷史的發展及時代久遠的關係,鑼鼓的叮板與唱腔的叮板之間的銜接,常引起爭論,這問題仍有待研究。
粵劇的特點
bai 1 特點 1 粵劇du的基本聲腔為zhi 梆簧 並保dao留有弋陽腔與崑腔的部版 分曲牌以及南音 粵謳權 木魚 龍舟 板眼等廣東民間說唱的曲調和民歌 樂曲 時代曲 小調等民間小曲。2 腳色行當在 省港大班 時期精簡為 六柱制 即文武生 小生 正印花旦 二幫花旦 醜生 武生。3 表演藝術保持了...
請問各位京劇與粵劇的不同之處,京劇與粵劇的區別
粵劇流行於廣東 廣西 台灣和港澳。在新加坡 馬來西亞 越南 緬甸 柬埔寨 菲律賓 印度尼西亞 澳大利亞 美國 加拿大 墨西哥 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廣東華僑聚居的地區,都有粵劇的演出。粵劇是溶匯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 弋陽 崑山 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 所形成的以梆子 京劇稱西皮 二黃為主的...
著名的粵劇有哪些
粵劇bai 繼承了民間傳說 京劇昆du劇等著名劇目。zhi主要有 帝女花 dao 紫釵版記 牡丹亭權驚夢 雙仙拜月亭 再世紅梅記 六國大封相 天姬送子 賀壽 碧天賀壽 跳加官 19世紀90年代初 清朝光緒中期 則出現著重唱功的 粵劇文靜戲 如 仕林祭塔 黛玉葬花 蘇武牧羊 等,又稱為 大排場十八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