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語字什麼意思,文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2021-03-04 04:41:01 字數 2676 閱讀 7981

1樓:匿名使用者

yǔ◎ 指「諺語」或「古語」:~雲:「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yù◎ 告訴:不以~人。

◎ 說:細~。低~。

2樓:不曾明了

語,造字本義,動詞:演說,談論,議論。

笑語卒獲。——《詩 • 小雅 • 楚茨》

詞性引申為名詞:言論,言辭。

張勝聞之,恐前語發。——《漢書 • 李廣蘇建傳》

文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文在古代的意思

1.事物錯綜複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燦若~錦.

2.刺畫花紋:身.

3.記錄語言的符號:字;~盲;以~害辭.

4.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的:憑.藝.體.典.苑.獻(指有歷史價值和參考價值的圖書資料).採(a.文辭、文藝方面的才華;b.錯雜艷麗的色彩).

5.人類勞動成果的總結:化.物.

古代文是什麼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言 動說談論 《挑花源記》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53862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邵公諫歷王彌謗》吾能彌謗矣 乃不敢言

《名》言語 言論 《鴻門宴》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邵公諫歷王弭謗》王不聽,於國人莫敢出言 ,三年 ,乃流王於彘

《名》一字為一言 《琵琶行》因為長句 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名》一字為言《信陵君竊符救趙》 今吾且死 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 我豈有所失哉

《名》著作 書籍《過秦論》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助》無實在意義 《歸去來辭》世與我相逢 復駕言兮焉求詞綴 多用於動詞之前 《左傳 僖公九年》既盟之後,言歸於好【言瑞】守信之言

【言重】出言慎重

《動》談論說話 《核舟記》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 如有所語《名》話 言論《琵琶行》又聞此語重唧唧

《名》諺語 《左傳 僖公二年》語日 唇亡齒寒《動》告訴 《為學》:貧者語於富者日

【語次】談話之間

《名》線條交錯的圖形 花紋後寫作 『紋』《公輸》荊有長松文楩楠豫章《形》華美 有文彩的《馮諼客孟嘗君》**千斤 文車二駟,服劍一《名》文章 《醉翁亭記》醉能同其樂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名》文字《遊褒禪山記》獨其文猶可識

《名》非軍事的,與武相對《諫太宗十思疏》文武並用 垂拱而治

5樓:靳大希鴻禎

文在古代bai的意思

1.事物錯綜複雜所造成du的紋理或形zhi象:燦若~錦.

2.刺畫花紋:身dao.

專3.記錄語言的符號:字;~盲;屬以~害辭.

4.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的:憑.藝.體.典.苑.獻(指有歷史價值和參考價值的圖書資料).採(a.文辭、文藝方面的才華;b.錯雜艷麗的色彩).

5.人類勞動成果的總結:化.物.

請問古代的言,語,文,分別是什麼意思?

6樓:大狐狸

言。①《動》說;談論。《桃花源記》:「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邵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5323430

公諫厲王弭謗》:「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

②《名》言語;言論。《鴻門宴》:「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邵公諫厲王弭謗》:「王不聽,於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③《名》一字為一言。《琵琶行》:「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④《名》一句為言。《信陵君竊符救趙》:「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

⑤《名》著作;書籍。《過秦論》:「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助》無實在意義。《歸去來辭》:「世與我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⑦詞綴,多用於動詞之前。《左傳·僖公九年》:「既盟之後,言歸於好。」

【言瑞】守信之言。

【言重】出言慎重。

語。yǔ

①《動》談論;說話。《核舟記》:「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②《名》話;言論。《琵琶行》:「又聞此語重唧唧。」

③《名》諺語;俗語。《左傳·僖公二年》:「語曰:『唇亡齒寒。』」

yù《動》告訴。《為學》:「貧者語於富者曰……」

【語次】談話之間。

文。wén

①《名》線條交錯的圖形;花紋。後寫作「紋」。《公輸》:「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

②《形》華美;有文彩的。《馮諼客孟嘗君》:「**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

③《名》文章。《醉翁亭記》:「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④《名》文字。《遊褒禪山記》:「獨其文猶可識。」

⑤《名》非軍事的,與「武」相對。《諫太宗十思疏》:「文武並用,垂拱而治。」

⑥《動》在身上刺花紋,叫「文身」。《莊子·逍遙遊》:「越人斷髮文身。」

⑦《名》文化;文教。《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⑧《量》用於舊時的銅錢,古稱銅錢一枚為一文。《魏書·高崇傳》:「在市銅價,八十一文得銅一斤,私造薄錢,斤餘二百。」

⑨《動》修飾;掩蓋。《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成語有「文過飾非」。

⑩《名》規定、儀式。蘇軾《上圓丘合祭六儀》:「儀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成語有「繁文縟節」。

求採納qaq

7樓:自然萌

「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

「字」在古代是什麼意思,「字」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字 的本義是小孩子。字,金文 宀,安 的省略,男子蓋房娶親 子,後代,子嗣 表示女子出嫁後生育後代。造字本義 動詞,女子落戶夫家,生養後代。在人口 勞動力決定部族強弱的遠古時代,為預防偷拐兒童 擄掠婦女,古人在新生嬰孩和新娶的女人身上做記號,叫 字 後引申為成年禮的一部分 古代一般男子在成年後為自己...

古代素字是什麼意思, 定 字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本義 國家安穩的局面。轉義 確切的狀態 如確切的時間 地點 人物等 素字在古代的意思!急 素 字 的今義和古義是什麼?10 素 字的古義 1 預先。2 本來的,質樸 不加修飾的。3 舊交。素 字的今義 1 本色,白色 素服。素絲。2 顏色單純,不艷麗 素淨。素淡。素妝。素雅。素描。3 潔白的絹 尺素...

古代漢語中快是什麼意思,字在古代漢語中是什麼意思

本義 copy俯伏 趴下示例 伏屍 倒在地上的屍體,多指殺死 伏肉 死屍的肉 伏地 俯伏在地上 伏虎 伏奏 俯伏上奏 伏候 俯伏等候 身體前傾靠在物體上 又如 伏軾 乘車。也作 扶軾 軾 車廂前面的橫木扶手 伏惟 俯伏思惟,常用於書信中的敬詞 伏莽 藏匿在叢林中的盜匪 伏道 暗藏的地道 伏龍 潛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