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染指無流年
《論崇高》作者認為,崇高的目的不
在於說服聽眾,而在於使聽眾感奮
專(或迷狂)。人天性好追求崇高。屬崇高**於五個方面,即莊嚴偉大的思想、強烈動人的激情、修辭格的使用、高雅的詞語、莊嚴卓越的結構,其中以第乙個**最重要。
作者認為荷馬史詩是崇高的典範,其特點是寓崇高於簡樸。作者強調崇高需要激情,但激情不等於崇高,只有高尚的激情才是崇高。作者認為在崇高的五個**中,前兩個**於天賦,後三個**於個人修養,只有二者很好地結合,才能真正達到崇高,因此作者在著作中用很大篇幅談論達到崇高的修辭技巧問題。
這部文藝論著在古代由於某種原因並未廣泛流傳,但在文藝復興之後,由於它論述的觀點深刻和新穎,從而受到歐洲文藝理論家的重視。
結合美學史上關於美的本質的論述,談談你認為什麼是美?
2樓:風中的紙屑
自古人們就開始研究美,對於美的定義已經是乙個歷史的過程,因為美感對於任何乙個有意識的人來說都並不陌生,但對於美究竟是什麼,卻似乎總是無法找到乙個確切的答案。課上聽了才知道,原來美真的是乙個難解之謎,關於美也產生了不少分歧。給美定義的想法似乎比審美過程更具有**力,這就象人類可以見到上帝的願望比信仰上帝更強烈,只是這種願望因為一直無法實現而淡忘。
而美卻並不如此,因為我們都察覺到美的存在,卻不象上帝那樣若有若無、若隱若現,美的感受是如此地真切就象乞力馬扎羅山上的雪。
在談對於美的認識之前,先來看看哲人眼中美的:
先討論古希臘哲學對美的理解,柏拉圖的美學與其哲學一樣是基於理念論的,美的理念(存在)是美的具體事物(感性存在)之所以美的惟一和根本原因。肯定和諧是美的基本特徵,認為不僅藝術,一切合理的完善的和美的事物,都象**一樣達到內部各種傾向、力量的和諧。還有乙個希臘修辭學家郎吉弩斯提出了另乙個美學範疇——崇高。
《論崇高》「從生命一開始,大自然就向我們人類心靈裡灌注進去一種不可克服的永恆的愛,即對於凡是真正偉大的,比我們自己更神聖的東西的愛。」認為藝術應具有崇高的風格,作者須有「偉大的心靈」,崇高不是別的,正是「偉大心靈的回聲」。 笛卡爾在《第一哲學沉思錄》中提出 「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題,認為「美和愉快的都不過是我們的判斷和物件之間的一種關係」。
休謨認為對於美決定性東西還在於「人性本來的構造」、「習俗」或者「偶然的心情」,審美活動「用心情借來的色彩去渲染一切的自然事物」。盧梭在《論科學和藝術》中認為隨著科學和藝術的興起,人類失去了「那種天生的自由情操」,人類應該回歸自然情感中。鮑姆嘉通提出應建立一門專門研究感性認識的學科,叫做「埃斯特惕卡」,認為美是「感性認識自身的完善」。
黑格爾《美學》中認為「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觀存在裡與它本身的這種協調一致才形成美的本質」。自然美是理念發展到自然階段的產物,藝術美是理念發展到精神階段的產物,藝術美高於自然美。藝術只有通過心靈理念才能變為真正真實的和顯示的,才能具有自由和無限的形式。
不同於那些哲人,普通人從小就對美有著自己的認識。那時候認為美應該是和丑相對立的,覺得不美的就是醜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明白美是因人而異,因情而異,因景而異的。
有些時候,即使表面看似不夠美的人或事也會給人以美的震撼。
個人認為美是從生活開始的。有人說過「藝術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個人覺得美也是如此,它是和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它充斥著大家的物質和精神文化世界。
就像車爾尼雪夫斯基在《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係》中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定義,堅持美以及藝術都**於現實生活,強調現實美高於藝術美,反對純藝術論。藝術再現生活現實,是生活的代替品。就連哲學家和藝術家們對於美所給的定義都不同,那麼我們這些普通人對於美的理解更是多種多樣了。
從上述的簡單羅列可以了解美的定義同樣是兩種傾向,即唯物的和唯心的。個人認為美是意識的產物,美感是意識對於美的感受,而物質更多的只是審美的物件。由於不同意識的觀察美存在著不同的角度,因此對於美的理解是不同的,而覺得這種不同恰恰是美之所以為美的乙個重要理由。
總覺得能讓人身心愉悅,積極向上的也可以稱之為美的。前兩天去了上海的宜家家居,很新奇的感覺,溫馨,舒適。一切擺在眼前,既陌生又熟悉,老師課本上講的東西,現在終於可以見到並且伸手還可以觸控的到。
不再是那些空洞蒼白的文字,而是實實在在的物品。那裡的臥室、廚房、客廳都讓人覺得嚮往,我想生活在那種環境裡,人也會變得清爽許多吧。那裡的一切我也想稱之為美的,因為給人的感覺是那麼的舒服,好像可以忘記所有不愉快的事。
我覺得美對於我們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定義,也並不在於發現它的本質,而在於我們對美的理解,在於美在某種意義上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所以只要懷著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之心,就一定可以發現和創造更多的美。
3樓:匿名使用者
當人們流連於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之中,當你觀賞一副賞心悅目的藝術品的
時候,當你沉醉於載歌載舞的豐收歡慶晚會之時,一種奇妙的美感便會從心中油然而生。然而,美起源於什麼,美的本質又是什麼,一事物因何而美,古今中外,歷來哲學家、美學家都試圖給出美的確切含義,但至今還沒有乙個學術上的標準答案。
一、美的本質---主觀與客觀之爭
美究竟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從古至今都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這個問題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因為只有弄清楚這個問題,才有資格去談論美的定義,否則,對美的任何論斷都是枉然。
我認為美是純主觀的,美根本就不具有客觀性。我國儒家經典之一《禮記》裡說:「美皆在心中。
」柳宗元說:「夫美不美,因人而彰。」18世紀英國唯心主義經驗美學的代表休謨說:
「美並不是事物本身裡的一種性質,它只存在觀賞者的心裡,每乙個人心裡見出一種不同的美。」我國美的主觀論的代表高爾泰舉了個例來說明美的主觀性:大自然給予**的,比之給予黃鶯和蝴蝶的,並不少什麼,但是**並沒有黃鶯和蝴蝶所具有的那種「美」,是人覺得它不美。
在這個例子中,美的主觀性充分顯現出來了。
通俗一點說,美是人們的一種感覺,那種認為「美是事物的本質屬性」的觀點是再荒謬不過了。不管是日夜星辰、山川河流、天鵝、**,還是羅浮宮的門面,他們的存在只是一種狀態,這種存在的狀態可並不新增上天的主觀色彩,只是感覺這種存在狀態的人,才自作主張地認為是美是醜,對於這種美與醜,人類在某些方面取得一致,就毫不猶豫地認為這種一致是事物的固有特性。蝴蝶鮮豔,又能翩翩起舞,所以人類就認為它美;而****色暗,粗糙,還有可怕的毒腺,所以就是醜。
人類是自私的,竟忘了從**的角度去定它是否為美,如果是這樣,**的膚色及毒腺對它來說是再美不過了。
也許人們會認為羅浮宮的修建有人為的主觀色彩,是人類追求美的傑作。這話不錯,對於人類,確實能把自己認為是美的形狀、色彩、聲響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出來。人們把羅浮宮的門面按自己認為是美的形狀修建,這種形狀的存在只是一種狀態,它不能說明羅浮宮門面的美就是它的自然屬性。
上天是公平的,在上天眼裡,這種人類勞動創造與烏鴉搭巢可毫無二分(都是一種存在的狀態),那種美是人類的自我陶醉。無可否認,美的載體是客觀的,就是說這種人類的感覺是以羅浮宮的存在為物質基礎,是它的存在刺激了人的大腦做出美與醜的判斷。換句話說,羅浮宮的存在與羅浮宮是否為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羅浮宮門面的存在客觀實在,它的形狀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然而它形狀的美醜則是人類的主觀感覺。
由此可見,羅浮宮的存在與人感覺到的美沒有必然的聯絡,因為「在有的人眼中,羅浮宮不美也不醜,或者是醜的」(狄得羅語)。存在是存在了,是美是醜則是另外一回事。
有的人說美感是客觀美的主觀反映,這裡的「客觀美」應理解為感覺客觀的美,因為意識是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美感屬於意識,也應該是「美感是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所以美與客觀性沾不上邊。由此還可以說明,哲學上的唯物主義與美學上的主觀論是完全可以統一的。
我為什麼是美,人類雖然自稱為萬物之靈,能通過自己靈巧的雙手創作出一些非常美麗的東西,但是這些在大自然面前是那麼微不足道。我認為最美的是太陽系這個藍色的星球。他是方圓幾十光年裡最美的星球。
有適中的大氣。豐富的海水,矽酸鹽的大地,密布綠色植物,還有無數種生物生活在大地,密林,海洋,和空中。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東西。
自然最美。
4樓:二月花
柏拉圖說美是理念,現實世界是對理念的模仿,藝術世界是對現實的模仿,與理念隔著兩層,所以最低。
黑格爾說美是絕對理念的感性顯現,絕對理念是世界的本質,自身有著運動變化的特點。
弗洛伊德說美是性衝動,是力比多的昇華。
什麼是美?呵呵
問一百個哲學家、美學家有一百個答案。
問好樓主。
5樓:難忘丶
美是讓人能夠溝通心靈的東西。
如何評價朗迦納斯的《論崇高》
6樓:匿名使用者
在歷史的長河中bai,作為生du命主體的人只不過是匆zhi匆的過客,可以說是
dao微不足道的,但就在他們短
專短的人生旅程屬中體現了他們獨有的價值!在生命的生死存亡的關頭,他們用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後來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雖是悲劇性的結果,卻讓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崇高!
朗迦納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解釋崇高,有很高的美學意義!
怎樣理解優美是最基本的審美範疇
7樓:梅信望鵑
自然·審美篇
1.大自然能給我們許多啟示:
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訴我們做事應持之以恆;
大地能載萬物,是在告訴我們求學要廣讀博覽;
青松不懼風雪,是在告訴我們做人要堅毅剛強;
成熟的稻穗低著頭,那是在啟示我們要謙虛;
一群螞蟻抬走骨頭,那是在啟示我們要齊心協力。
2.人們都愛秋天,愛她的天高氣爽,愛她的雲淡日麗,愛她的香飄四野。
人們都愛蓮花,愛她的亭亭玉立,愛她的不蔓不枝,愛她的香遠益清。
人們都愛春天,愛她的風和日麗,愛她的花紅柳綠,愛她的雨潤萬物。
3.讀沙漠,讀出了它坦蕩豪放的胸懷;
讀太陽,讀出了它普照萬物的無私;
讀春雨,讀出了它潤物無聲的柔情。
讀大海,讀出了它氣勢磅礴的豪情。
讀石灰,讀出了它粉身碎骨不變色的清白。
4.大自然的語言豐富多彩:
從秋葉的飄零中,我們讀出了季節的變換;
從歸雁的行列中,我們讀出了集體的力量;
從冰雪的消融中,我們讀出了春天的腳步;
從穿石的滴水中,我們讀出了堅持的可貴;
從蜂蜜的濃香中,我們讀出了勤勞的甜美。
5.靜物是凝固的美,動景是流動的美;
直線是流暢的美,曲線是婉轉的美;
喧鬧的城市是繁華的美,寧靜的村莊是淡雅的美。
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只要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有一顆感悟美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