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和《遊山西村》這兩道古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021-03-04 04:30:21 字數 6105 閱讀 4192

1樓:世紀

《題西林壁》的主要內容是:此詩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遊山西村》的主要內容是:這首詩是蟄居山陰老家農村時所作。生動地描畫出一幅色彩明麗的農村風光,對淳樸的農村生活習俗,流溢著喜悅、摯愛的感情。

1.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賞析: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結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奇思妙發,整個意境渾然托出,為讀者提供了乙個回味經驗、馳騁想象的空間。

這不僅僅是遊歷山水才有這種理性認識。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乙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2.遊山西村

宋代: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譯文:不要笑農家臘月裡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的年景裡待客菜餚非常豐繁。

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豔忽然眼前又出現乙個山村。

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儲存。

今後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閒遊,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賞析:詩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風物美、民俗美中,有感於這樣的民風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鄉居閒散的思想感情。 詩人陶醉於在山野風光和農村的人情裡,表現了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戀戀不捨的情感。

詩人在語調極其自然親切的詩句中向人們展示了農村自然風景之美、農民淳樸善良之美,並把自己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於其中。

《題西林壁》和《遊山西村》這兩首詩的詩意和詩句是什麼?

2樓:俐姿sun粉絲團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賞析】:這首詩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卻異常淺顯。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蘇軾寫詩,全無雕琢習氣。

詩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種質樸無華、條暢流利的語言表現一種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這意境又是不時閃爍著熒熒的哲理之光。

從這首詩來看,語言的表述是簡明的,而其內涵卻是豐富的。也就是說,詩語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高度統一。

詩人在四句詩中,概括地描繪了廬山的形象的特徵,同時又準確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領的道理。鮮明的感性與明晰的理**織一起,互為因果,詩的形象因此昇華為理性王國裡的典型,這就是人們為什麼千百次的把後兩句當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譯文】:不要笑話農家臘月做的酒渾濁,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餚款待客人。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懷疑會有無路可行的時候,忽然看見柳色暗綠,花色明麗,又乙個村莊出現在眼前。

你吹著簫,我擊著鼓,結隊喜慶,春社祭日已經臨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簡樸的古風仍然存在。從今日起,如果可以乘著月光閒遊,我這白髮老翁也要隨夜乘興,拄著拐杖,敲開農家朋友的柴門。

【賞析】:詩人被投降派**罷歸故里,心中當然憤憤不平。對照詐偽的官場,於家鄉純樸的生活自然會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

此外,詩人雖貌似閒適,卻未能忘情國事。秉國者目光短淺,無深謀長策,然而詩人並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否極泰來。這種心境和所遊之境恰相吻合,於是兩相交涉,產生了傳誦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聯。

怎麼給《題西林壁》和《遊山西村》這兩首古詩畫一張畫手畫?

3樓:酷酷的可愛吖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詞句註釋:

⑴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⑵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側:側面。

⑶各不同:各不相同。

⑷不識:不能認識,辨別。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

⑸緣:因為;由於。此山:這座山,指廬山。

白話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創作背景:

蘇軾於神宗元豐七年(2023年)由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貶所改遷汝州(治所在今河南臨汝) 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遊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

據南宋施宿《東坡先生年譜》記載可知此詩約作於元豐七年五月間。

《題西林壁》和《遊山西村》這兩首詩蘊含了什麼深刻的哲理?

4樓:王美美

《題西林壁》這詩中的哲理,既可以理解為世事因人成相,而人人各據一端,所見不同,欲見真相,需要脫出自身的處境,從高遠處觀照;也可以理解為人生陷落在世俗的事物之中,乍驚乍喜,忽憂忽樂,為生老病死、榮辱貴賤所困,如果上公升到無限的時空觀反觀這一切,不過都是瞬間的變化。 宋詩好說理是普遍的現象,很有些作品因此而變得乾硬枯燥,但蘇軾的詩較少給人以這樣的感覺;像上述一類優秀之作,則既有深厚的內涵,又不乏詩意情趣。這主要是因為蘇軾常常從乙個具體環境、具體經歷、具體景物中觸發思考,善於把哲理與抒情寫景熔為一體,善於通過親切妥帖、富於才思的比喻表現哲理,使人讀起來饒有興味。

在中國古代詩人中,能夠這樣寫哲理詩的人為數並不多。

《遊山西村》蘊含的哲理:不能向眼前的困難低頭,要積極面對困難,分析困難,逐步解決困難。不論前路多麼難行難辨,只要堅定信念,勇於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生」(出現乙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新境界)。

蘇軾

(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2023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2023年),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4]。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4];其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陸遊

(2023年—2023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遊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2023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遊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公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

嘉泰二年(2023年),宋寧宗詔陸遊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遊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2023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遊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陸遊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古詩兩首題西林壁和遊山西村

5樓:阿九九

【《題西林壁》原文】:

《題西林壁》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遊山西村》原文】:

《遊山西村》宋·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題西林壁》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題西林壁》創作背景】:

蘇軾於神宗元豐七年(2023年)由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貶所改遷汝州(治所在今河南臨汝) 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遊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

據南宋 施宿《東坡先生年譜》記載可知此詩約作於元豐七年五月間。

【《題西林壁》賞析】:

這首詩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卻異常淺顯。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蘇軾寫詩,全無雕琢習氣。

詩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種質樸無華、條暢流利的語言表現一種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這意境又是不時閃爍著熒熒的哲理之光。從這首詩來看,語言的表述是簡明的,而其內涵卻是豐富的。也就是說,詩語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高度統一。

詩人在四句詩中,概括地描繪了廬山的形象的特徵,同時又準確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領的道理。鮮明的感性與明晰的理**織一起,互為因果,詩的形象因此昇華為理性王國裡的典型,這就是人們為什麼千百次的把後兩句當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蘇軾簡介】:

蘇軾(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遊山西村》譯文】:

正值豐年,樸素的農家自釀臘酒,殺雞宰豬殷勤待客,可別笑話那酒漿渾濁,酒香中溢位的農家熱情早已使人心馳神往。

尋尋覓覓,山巒重重疊疊,溪流迂迴曲折,似已無路可走,繼續前行,忽然柳樹茂密,山花鮮豔,又一村莊出現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打鼓的熱鬧起來了,農家人布衣氈帽,淳厚的古風猶存,好一派清新古樸的鄉村風貌!

從今後,若是您(農家)同意我隨時來拜訪,閒來時我將會拄著拐杖,踏著月色,前來叩門。

【《遊山西村》賞析】:

這首詩是蟄居山陰老家農村時所作。生動地描畫出一幅色彩明麗的農村風光,對淳樸的農村生活習俗,流溢著喜悅、摯愛的感情。 詩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風物美、民俗美中,有感於這樣的民風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鄉居閒散的思想感情。

詩人陶醉於在山野風光和農村的人情裡,表現了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戀戀不捨的情感。詩人在語調極其自然親切的詩句中向人們展示了農村自然風景之美、農民淳樸善良之美,並把自己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於其中。

【陸遊簡介】:

陸遊(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2023年11月13日-2023年1月26日),南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陸佃之孫。紹興三十二年進士,官至寶章閣待制。

中年曾在川陝一帶參加軍旅生活,先後九年。詩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齊名,稱南宋四大家,有《劍南詩稿》、《放翁詞》。[1]後人每以陸遊為南宋詩人之冠。

陸遊是現留詩作最多的詩人。

學習題西林壁和遊山西村有什麼收穫

題西林壁 蘊含的道理 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遊山西村 蘊含的道理 不論前路多麼難行難辨,人生活中遇到多少艱難險阻,只要堅定信念,勇於開拓,人生就能 絕處逢生 出現乙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新...

求這兩道數獨題的答案,謝謝,求這兩道數獨題答案!

先看第乙個數獨的第7行,那就沒有地方可以填5.所以就不願意再往下做了。求這兩道數獨題答案!培訓是一種有組織的知識傳遞 技能傳遞 標準傳遞 資訊傳遞 信念傳遞 管理訓版誡行為。目前權國內培訓以技能傳遞為主,時間則側重上崗前。為了達到統一的科學技術規範 標準化作業,通過目標規劃設定 知識和資訊傳遞 技能...

下面那兩道題怎麼做的,這兩道題怎麼做?

5表示的是5人,第5表示的是1人。可以提的問題是 5和第5的意思一樣嗎?這兩道題怎麼做?100 第一題是14。這道題的難點在於所有顏色的數字加起來的數量之和是相等的。第二題是17。這道題的難點在於首先要把每兩個數字相加得到另外的一組數字。然後,中間的那個數字等於另外兩個數的之和。例如,第一祖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