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戰國之冰
讀完之後讓人彷彿進入乙個魔幻的世界,那裡的一切是那麼不真實,那麼荒誕,但卻荒誕的頗有理由,荒誕的讓人相信。
其實一些深刻的問題,用晦澀難懂的語言更難解釋,但是我們卻可以構想出乙個真實以外的世界,用它來試驗,來求解。
許多**其實都有魔幻現實主義的風格,或多或少。那些荒誕不經的事蹟讓人發笑,卻更讓人深思。
因為它們從我們中來,它們從現實中來,它們的荒誕其實就是我們的現實,就像我們從不曾吃人,但卻正在吃人
結合本文分析百年孤獨的魔幻現實主義特色 莫里哀喜劇和莎士比亞戲劇的異同
2樓:
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戲劇家,
面,他創作於早期的最具代表性的喜劇作品有四部,分別是《仲夏夜之夢》
《無事生非》
《皆大歡喜》和《第十二夜》
,這些喜劇中蘊含著人文主義的精神和理想,我們可以看到充滿著
的無限希望,因此,
樂觀主義是莎士比亞的喜劇創作基調。另外一位就是莫里哀,
莫里哀是
法國古典主義最傑出的喜劇家,
他的藝術成就也已經到達了乙個高峰,
其代表作有
《偽君子》
《吝嗇鬼》
《可笑的女才子》等,極具諷刺意味是莫里哀喜劇的最大特點。
可以說,
莎士比亞與莫里哀都是他們各自時代喜劇界最傑出的代表,
後世許多人就常將
兩位大師以及他們的喜劇拿出來進行比較,
那麼同為喜劇創作大師的他們,
在喜劇創作上都
有哪些異同呢?
從相同點上來講,
二者的創作經歷是很相似的,
都曾流轉於社會各個層次,
由於接觸面
的廣泛,
生活經歷的豐富,
這就為以後喜劇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他們的創作內容
都包含一些鬧劇的成分。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都達到了喜劇的效果。
而從不同點上來講,主要從風格特點上來考慮。
首先,從喜劇的基調上來說,
莎士比亞的喜劇史肯定性、
歌頌性主題所奠定的樂觀開朗
的基調,
這是由於他處在文藝復興時期,
因此他的喜劇總是熱情肯定生活中的新生事物,
讚美人的力量和價值,情愛和友愛,這是時代所賦予的。當然,除此之外,對於生活中的陰暗
面,莎士比亞也進行揭露和嘲諷,但他的諷刺帶有溫和性。而莫里哀的喜劇則大不相同,諷
刺在他的喜劇中佔得分量和程度都大大加強了,
因此這就成為了莫里哀喜劇的主基調,
它著重於反映生活中的陰暗面,
可以說,
他的喜劇帶給人們的已經不僅僅是歡樂,
更多的則是深
深的思考。
其次,就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二者也有不同。
莎士比亞的喜劇中,
人物性格大都是豐富多
面的,而且人物形象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說,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尤其是女性
形象,更是以其優美絕倫煥發出了明媚艷麗的獨特光彩,
比如聰明機智、
幽默風趣的鮑西亞,
活潑開朗、調皮狡黠的羅瑟琳等等,在她們身上,
「天賦的靈奇」和「絕色的仙姿」達到了
完美和諧的統一。
而在莫里哀的喜劇中,
人物形象的塑造則更多地體現了型別化,
如同樣偽
善的人,
達爾杜弗與唐璜,
因此莫里哀在這一方面可能要稍遜莎士比亞一籌,
不過對於他筆
下有名的阿爾巴貢等形象還是不可否認的。
再次,就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不同了。
莎士比亞的喜劇,
更多地體現著浪漫主義的
色彩,往往是抒情與寫景的有機結合構成了優美恬適的喜劇氛圍。
莎士比亞筆下的喜劇場面
充滿了詩情畫意、歡聲笑語,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人物的感情也顯得格外美好,浪漫、
抒情的風格在其中得到了極大的體現。莫里哀則不同,他的喜劇表現出了明顯的現實主義色彩。
這還是由於他的經歷較其他作家更加豐富,
他對現實的觀察更加廣泛所造成的。
在他的喜劇
中,就是靠著這些進行著批判和諷刺的。
通過喜劇他更直接的描繪現實,
使現實給予人啟示,
引人發笑,也引起人的注意。
總之,這兩位偉大的喜劇大師都為我們展現了精彩,
以各自不同的風格為我們展現了兩
個不同的天地。
他們各有各的不同,
各有各的成就,
正是他們將喜劇引領到了乙個又乙個的
高度,我想正是他們從不同角度的開創和引領,才使喜劇得以經久不衰的吧。
百年孤獨
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儘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
這種孤獨不僅瀰漫在布恩迪亞家族和馬孔多鎮,而且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
作家寫出這一點,是希望拉丁美洲民眾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所以,《百年孤獨》中浸淫著的孤獨感,其主要內涵應該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現代文明世界的程序之外的憤懣和**,是作家在對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想象力進行獨特的研究之後形成的倔強的自信。這個古老的家族也曾經在新文明的衝擊下,努力地走出去尋找新的世界,儘管有過畏懼和退縮,可是他們還是拋棄了傳統的外衣,希望融入這個世界。
可是外來文明以一種侵略的態度來吞噬這個家族,於是他們就在這樣乙個開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續著「百年孤獨」。作者表達著一種精神狀態的孤獨來批判外來者對拉美大陸的一種精神層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對拉美的歧視與排斥。「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注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 作者用乙個毀滅的結尾來表達了自己深深的憤懣。[3]
孤獨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家徽,每乙個成員都自覺不自覺地佩戴著它。同時,孤獨在他們的世界裡又是一把雙刃劍。他們害怕自己陷於孤獨的泥淖,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在反抗孤獨,悖論的是他們的生存又離不開這種孤獨,他們渴望保持孤獨的高傲姿態。
可見,布恩迪亞家族成員的孤獨帶有一定的矛盾性。[5]
烏爾蘇拉積極融入生活,奧雷里亞諾上校不斷反覆熔鑄小金魚,阿瑪蘭妲織了又拆,拆了又織不停做壽衣,庇拉爾·特爾內拉在與不同男人的糾纏中麻醉自己……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乙個成員就這樣無休止地在孤獨中掙扎,既想逃脫,又想保持這種孤獨的姿態。他們所有的努力似乎看是是沒有結果的一種勞作。然而,按照本雅明寓言理論的說法,所有的寓言文字具有救贖性特點來解讀,我們會吃驚地發現,他們不斷反覆勞作和西緒弗斯推石上山似乎有著某種相同的啟示意義。
不斷反覆勞作,而又毫無結果,這是一種超驗的意象。「是一種對人類某種狀態的說明。通過這樣的說明,乙個家族的孤獨在此被進一步表現為現代人共有的巨大困惑:
『我們是誰? 我們從**來? 我們到**去?
』而且,歷史越是發展,文明越是進步,人類越是對自己有所認識,這種擾人心緒的困惑也越是得以增長。而最為困惑的也許是,人類永遠也無法看清自己。」就像羊皮紙手稿是一張寫滿布恩迪亞家族孤獨的密碼,一旦當人類徹底認清了自己,讀懂了這張帶有寓言色彩的手稿,人類也就會毀滅了自己。
就像布恩迪亞家族的人們一樣,在一陣颶風中,永遠消失在這個塵世了。《百年孤獨》中的人們一直處於像《緻密倫娜的情書》中說道:「我的本質是:
恐懼。」以緻密倫娜在給勃羅德的信中說「我還沒有認識他的為人,就已經認識了他的恐懼……」。如同克爾愷郭爾所說:
「當恐懼害怕他自己時,他就同恐懼物件保持著一種詭譎的關係。他的目光就再也離不開這個物件,而且,他也不願意離開,因為,當某乙個人想把目光從那個物件上挪開時,他就會感到後悔……」[5]
在整個故事中,布恩迪亞經歷了從淳樸的鄉村生活到戰爭、革命,接著殖民入侵後的西方思潮的侵蝕,在到一切歸於平靜後的絕望、滅失,正是哥倫比亞,甚至是整個拉丁美洲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的再現。故事中的戰爭是美洲反殖民戰爭的縮影。主人公「奧雷連諾上校發動了三十二次武裝起義,三十二次都遭到了失敗。
他跟十六個女人生了十七個兒子,這些兒子在乙個晚上接二連三被殺死了,其中最大的還不滿三十五歲。他自己遭到過十四次暗殺、七十二次埋伏和一次槍決,但都倖免於難」,最終在革命與無休止的戰爭中,上校殺死了自己的親密戰友,不可避免的使革命走向了停滯和反動,這和拉美洲的革命歷程是吻合的。而上校在否定與自我否定,空虛與迷惘中失去了信仰和精神支柱,這是所有挑戰孤獨的勇士們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失敗。
奧雷連諾上校最終遠離塵囂,又躲入了小屋,度過了後來無用的數年歲月。這同樣也是美洲轟轟烈烈的革命沉寂之後,那些昔日的英雄無奈選擇。[6]
「我要為我童年時代所經受的全部體驗尋找乙個完美無缺的文學歸宿。」這句話出自2023年,哥倫比亞黑綿羊出版社推出的加西亞·馬爾克斯與另一位哥倫比亞作家兼記者普利尼奧·阿普萊約·門多薩的談話錄《番石榴飄香》,是馬爾克斯關於《百年孤獨》寫作意圖的敘述。很明顯,這部作品是作者在以「我之筆寫我之事」。
同樣是在《番石榴飄香》裡,馬爾克斯和門多薩還有這樣的一段對話:「門多薩: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可以說是拉丁美洲歷史的翻版嗎?
馬爾克斯:是的,我是這麼看的。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勞的奮鬥的總結,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
至今,在我們中間,還有著健忘症。只要事過境遷,誰也不會清楚地記得香蕉工人橫遭**的**,誰也不會再想起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可以肯定作者馬爾克斯就是要用布恩迪亞家族的百年歷史來濃縮拉美洲的的歷史演變的。
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的結尾處,用乙個充滿神秘主義色彩的隱喻高度濃縮地概括和預言了拉丁美洲的歷史。他寫道:「命中註定要一百年處於孤獨的世家決不會有出現在世上的第二次機會。
」也預示了只有這樣的歷史背景才可以成就這樣的人的命運,唯有這樣的命運,最能反映這樣的歷史程序。在整部作品中,作者的童年被融合了進去,童年時經歷了那樣的孤獨、苦難的。童年的故事是作者自己的,同時其中有許多個「我」的生活影子。
這些影子的集合就是這個民族的歷史了。[6]
從作品單個的人物形象來看,除了以上提到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是拉美洲一代革命英雄的典型外,還有很多的形象同樣具有代表性。如家族中的另乙個貫穿始終的人烏爾蘇拉,她從未看過羊皮書卷,卻遠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覺。早在羊皮書破譯之前,她就曾經在內心中對自己說:
「這些事情在他們發生之前我就曾經見過,也早就知道」。這個智慧型的人象徵了什麼?是普通的人有著永恆的智慧型,抑或是歷史迴圈的真諦?
如果是《百年孤獨》這作品還有一絲亮色,就在這個老媽媽身上。她沒有什麼文化,也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但是卻有著質樸的本色,無論什麼境遇。她一直活到自己的第六代出生,並且在暮年完全變瞎之後仍掩飾這一點,繼續自己的操勞和回憶。
她可以用皮鞭抽打暴戾的孫子,打得他滿街亂竄;也能夠去牢獄中探望造反的兒子,雖然對他的革命毫不理解,卻毅然偷偷捎給他一把手槍。她招待兒子的死敵,一位**的將軍在她家裡吃飯,因為她覺得這將軍人品好,為窮人做了許多好事;她痛罵奧雷連諾上校忘記了自己的承諾,驕傲地宣稱只要他敢殺害自己的朋友,就把他拖出來親手打死。烏爾蘇拉的品質彷彿是這個家族的存在的像標,而她的長壽也表明了「婦女們能支撐整個世界,以免它遭受破壞」;於此相對「而男人們只知一味地推倒歷史。
」在作者的眼中,男子們熱衷於發明、煉金、打仗而又荒淫無度,而理智清醒的總是婦女。這種性的對比呈現的是兩種力量的對比。當烏爾蘇拉終於死去,力量的天平失衡了,她的子孫也在不久的將來灰飛煙滅了。
[6]最後,作品在「冰塊」和「石頭」中開始,在一陣風中結束。加西亞·馬爾克斯曾經近乎絕望地指出:「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勞的奮鬥的總結,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這樣的歷史象徵了孤獨,就是「百年的孤獨」。
百年孤獨裡的名言,《百年孤獨》中的名句
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隨意虛擲。愛情的問題都是床上解決的。百年孤獨 中的名句 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隨意虛擲。眼淚是假的,悲哀是真的,一千年以後沒有你也沒有我。我只記得一句比較有名的,也是書的第一章的第一句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很多人都說...
《百年孤獨》的敘事藝術是什麼
百年孤獨 的作者加西亞 馬爾克斯以變現 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 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方式來講述這本書的內容。百年孤獨 的敘述線總體來說採用一種波浪狀的雙重曲線形式,其中出現的諸多人物在某個時刻都會突然迎來屬於它們的情節脈絡。在這個階段,波浪狀的講述鐘擺甩到了他們的頭上,而又不會作長久的停留與贅述,並會在...
大家如何評價《百年孤獨》的,你們怎麼評價《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 內容複雜,人物眾多,情節離奇,手法新穎。馬爾克斯在書中溶匯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繽紛的文化。他通過描寫小鎮馬孔多的產生 興盛到衰落 消亡,表現了拉丁美洲令人驚異的瘋狂歷史。以 匯集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 榮獲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如何評價馬爾克斯的 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 是哥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