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脫殼的本義是指昆蟲A產卵繁殖後代B

2021-03-04 02:29:14 字數 6131 閱讀 4473

1樓:大濕胸你懂得

d試題分析:昆蟲的體表具有堅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和支援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散失.這是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之一.外骨骼不能隨著昆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所以在金蟬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有脫掉原來的外骨骼的現象,這就是蛻皮.因此「金蟬脫殼」的殼是外骨骼。故選:d.

生物選擇題

2樓:匿名使用者

1.c 2.c 3.

c雌蛙和雄蛙在生殖季節抱對後,將卵和精子都排到水中,精子和卵細胞在水中結合成受精卵,並利用陽光的熱量提高溫度發育成蝌蚪。 4.d 青蛙用肺呼吸,用四肢游泳 5.

c6.c 7.c 8.a 9.d 10.c

11.c 12.a 13.d 14.b 15.b16.c 17.d 18.d

3樓:匿名使用者

1下列屬於營養繁殖方式的是 (s )

a.播撒玉公尺種子種地 b.野生水果落地後萌發出幼苗

c.用土豆芽發育成新植株 d.埋下小麥種子後,種子發芽

2 小雞是由雞蛋中的哪一部分發育而成的(d)

a.卵白 b。卵殼 c。胚盤 d。卵殼膜

3.下列動物中精子與卵細胞在水中受精的是 (w )

a.蝗蟲 b.蠶 c.雞 d.青蛙

4.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青蛙的發育與昆蟲的發育都經歷了**發育 b.青蛙的**發育經歷了蝌蚪時期

c.蝌蚪用鰓呼吸,用尾游泳 d.青蛙用鰓呼吸,用四肢游泳

5.昆蟲幼蟲經過多次蛻皮才能發育成成蟲,蛻掉的皮是 ( )

a.昆蟲幼蟲的表層** b.昆蟲幼蟲的皮層

c.昆蟲幼蟲的外骨骼 d.昆蟲成蟲的外骨骼

6.蠶繭代表家蠶的 ( )

a.卵期 b.幼蟲期 c.蛹期 d.成蟲期

7.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根本區別是 ( )

a.有性生殖能產生有性生殖細胞

b.進行無性生殖的生物不能產生有性生殖細胞

c.有性生殖產生生殖細胞,兩性生殖細胞結合

d.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只是生殖形式上的不同,沒有根本區別

8.切取一段葡萄的枝條,插入濕潤的泥土中,不久,枝條下端萌發出新的根,這種繁殖方法叫 ( )

a.扦插 b.壓條 c.嫁接 d.組織培養

9.下列屬於無性生殖的細胞是()

a.精子 b.卵細胞 c.受精卵 d.孢子

10.有性生殖對生物的進化有重要意義,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後代具有兩個親本的遺傳特性 b.後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

c.後代具備不受環境影響的特性 d.後代具有更大的變異性

11.小麥和青蛙個體發育的起點都是()

a.卵細胞的成熟 b.精子的成熟 c.受精卵 d.種子或剛孵出的小蝌蚪

12.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只要產卵就能產生新的個體 b.昆蟲一次能產生大量的卵是遺傳和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

c.雌性昆蟲發育到成熟的階段才能產卵 d.昆蟲在一般情況下是先交配後產卵

13.兩棲類動物的受精卵和鳥類的受精卵發育的條件不同的是 ( )

a. 兩棲類的受精卵沒有鳥類的卵含卵黃豐富

b. 兩棲類的受精卵發育只要求有水

c.鳥類受精卵常因外界的溫度低而停止發育

d.兩棲類的受精卵發育需要外界的水,而鳥卵中有受精卵發育所需的水分

14.植物園引進了一種稀有花卉,技術人員想在短時問內將其大量繁殖,比較理想的方法是 ( )

a.種子繁殖 b.組織培養 c.扦插 d.壓條

15.美麗的蝴蝶是由「毛毛蟲」變成的。在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中,「毛毛蟲」是()

a.卵 b。幼蟲 c。蛹 d。成蟲

16.人們常用扦插、嫁接等方法繁殖果樹,同有性生殖相比,其主要優點是()

a.後代具有更強的生活力 b。後代每年可提前結果

c.後代能保持親本性狀 d。增加後代變異性

17.水稻的抽穗、揚花、結實過程是乙個有性生殖的過程,因為在這一過程中,水稻()

a.開了花 b。貯存了有機養料

c.產生了精子和卵細胞 d。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了受精卵

18.「金蟬脫殼」的本義是指昆蟲()

a.產卵繁殖後代 b。卵孵化成幼蟲

c.蛹羽化成成蟲 d。蛻去限制身體進一步生長的外骨骼

觀察「金蟬脫殼」的過程,脫殼後的蟬屬於(  ) a.卵 b.幼蟲 c.蛹 d.成

4樓:粒濃

蟬屬於昆蟲,身體的外面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護、支撐身體內

部柔軟器官的作用,還能減少體內水分的散失,有利於蟬的生活,但外骨骼不能隨著身體的長大而變大,所以會出現蛻皮現象.蟬的發育屬於不完全**發育: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發育成熟,發育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例如:蜻蜓、蟑螂、螻蛄、蟋蟀、蝗蟲等.脫殼後的蟬有2對翅3對足,是成蟲.故選d

俗話說「金蟬脫殼」,脫殼後的蟬處於發育過程的(  )a.成蟲期b.幼蟲期c.蛹期d.卵

5樓:貓貓

蟬屬於昆蟲,身體的外面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護、支撐身體內部柔軟器官的作用,還能減少體內水分的散失,有利於蟬的生活,但外骨骼不能隨著身體的長大而變大,所以會出現蛻皮現象.蟬的發育屬於不完全**發育: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發育成熟,發育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例如:蜻蜓、蟑螂、螻蛄、蟋蟀、蝗蟲等.脫殼後的蟬有2對翅3對足,是成蟲.

故選:a

「金蟬脫殼」,是指蟬在完全**發育過程中由蛹變為成蟲的過程.______. (判斷對錯

6樓:白公尺糰子

蟬的發育屬於不完全**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和成蟲三個時期,沒有蛹期.

昆蟲的體表具有堅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和支援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散失.這是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之一.外骨骼不能隨著昆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所以在金蟬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有脫掉原來的外骨骼的現象,這就是蛻皮.因此「金蟬脫殼」,是指蟬在不完全**發育過程中由幼蟲變為成蟲的過程.所以題幹的說法不正確.

故答案為:×

下列成語所描述的現象中,與昆蟲生殖和發育無關的是 a.大雁南飛 b.作繭自縛 c.金蟬脫殼 d.蜻蜓

7樓:百度使用者

a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昆蟲的發育過程.解答時可以從昆蟲的發育過程方面來切入.

解:a、大雁南飛體現了鳥類的季節節律即遷徙行為.是鳥類隨著季節更替而發生的一種遷徙行為,是為了尋找豐富的食物;

b、作繭自縛,描述的是昆蟲發育過程中的蛹期;

c、金蟬脫殼,描述的是蟬發育過程中的幼蟲蛻皮現象即脫去外骨骼的現象;

d、描述的是蜻蜓生殖過程中的產卵現象.

故選:a.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記昆蟲的發育過程特點.

「金蟬脫殼」是三十六計中一計,蟬脫掉的「殼」在生物學上稱為(  )a.外殼b.表皮c.**d.外骨

8樓:我是你的矜夜

蟬屬於昆蟲,其發育過程為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為不完全**發育,生活在陸地上,為適應陸地乾燥的環境,蟬的身體表面有堅硬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護和支援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但外骨骼不能隨著蟬身體的長大而長大,所以會出現蛻皮現象,變成成蟲,所以才有「金蟬脫殼」的說法.因此蟬脫掉的「殼」在生物學上稱為外骨骼.

故選:d

在家發現的,誰知道這是什麼生物?

9樓:馬榮陽

我是學動物學的 這個我知道

蜉蝣的幼蟲生活在水裡,到成蟲時上岸蛻皮,你的這張**,我看起來更像蜉蝣蛻皮後留下的空殼。

**上的蜉蝣翅膀短小,但粗厚。 蛻皮後,摺疊的翅膀就會,變薄。

10樓:≈☆亂亂

壽命最短的昆蟲,有翅亞綱的 1目。通稱蜉蝣。小至中型昆蟲,頭小,體軟弱;翅2對或1對,膜質,大多前翅大後翅小;腹部末端有長尾須兩條,中尾絲或有或無。

屬古生翅類。最早發現的是石炭紀古蜉蝣化石號稱活化石。全世界已知有2100餘種。

中國已知有 100餘種。常見的有蜉蝣科(ephemeridae)和四節蜉蝣科(baetidae)。

蜉蝣的稚蟲和成蟲是許多淡水魚類的重要食料。不同種類的蜉蝣稚蟲喜歡在含氧量高的水域中生活,因此,它們是測定水質汙染程度的指示生物。另外,對蜉蝣目昆蟲的研究,有助於進一步闡明從無翅昆蟲到有翅昆蟲的進化過程。

蜉蝣目主要分布在熱帶至溫帶的廣大地區。已知有14科、約2250種,我國已知有大約250種。

形態特徵

蜉蝣目通稱蜉蝣,具有古老而特殊的性狀,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蟲。體形較小或中等,細長,體壁柔軟。頭部小,觸角短,剛毛狀。

複眼發達,雌性的複眼常左右遠離;雄性的複眼常較大,左右接近,且每一複眼上下部小眼面往往不同,一般上半部小眼面大於下半部,也有二部分完全分隔者。單眼3個。口器為咀嚼式,因成蟲不取食,沒有咀嚼能力,上顎退化消失,下顎也退化,常有下顎須。

胸部以中胸最大,前、後胸小而不顯著,翅有兩對,呈三角形,脆弱,膜質,多為前翅大,後翅小,亦有後翅退化者,休息時豎立在身體背面。蜉蝣翅脈相及翅的關節不發達,翅脈最為原始,翅脈極多,多縱脈和橫脈,呈網狀。翅的表面呈摺扇狀。

足細弱,僅用於攀附。跗節1一5節,末端有爪1對。

腹部11節,第11節僅存窄環形背板。雄性第10節後緣有1對由前足延長形成的抱器,3一4節,少數1節,用於在飛行中抓住雌蟲。在其內側有二對短小簡單的陽莖。

雌性生殖孔1對,開口於第7、8腹節之腹面。卵巢按節排列。兩性生殖孔均成對。

腹末有1對分節的長絲狀尾須,第11節背板常延長形成中尾絲。尾須和中尾絲細長多節,與纓尾目昆蟲相似。

生活習性

幼期(稚蟲)水生,生活在淡水湖或溪流中。春夏兩季,從午後至傍晚,常有成群的雄蟲進行「婚飛」,雌蟲獨自飛入群中與雄蟲配對。產卵於水中。

卵微小,橢圓形,具各種顏色,表面有絡紋,具粘性,可附著在水底的碎片上。稚蟲期數月至1年或1年以上,蛻皮20~24次,多者可達40次。成熟稚蟲可見1~2對變黑的翅芽。

兩側或背面有成對的氣管鰓,是適於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吃高等水生植物和藻類,秋、冬兩季有些種類以水底碎屑為食。常在靜水中攀援、匍匐、或在底泥中潛掘,或在急流中吸附於石礫下棲息。

稚蟲充分成長後,或浮公升到水面,或爬到水邊石塊或植物莖上,日落後羽化為亞成蟲。亞成蟲與成蟲相似,已具發達的翅,但體色暗淡,翅不透明,後緣有明顯的緣毛,雄性的抱握器彎曲不大。出水後停留在水域附近的植物上。

一般經24小時左右蛻皮為成蟲。這種在個體發育中出現成蟲體態後繼續蛻皮的現象在有翅昆蟲中為蜉蝣目所僅有。這種**型別特稱為原**。

成蟲不食,壽命短,一般只活幾小時至數天,所以有「朝生暮死」的說法。

繁殖**型別為原**,一生經歷卵、稚蟲、亞成蟲和成蟲4個時期,是有翅亞綱中較原始的**型別,僅見於蜉蝣目。特別是從幼蟲變為成蟲要經過乙個「亞成蟲期」,這時的亞成蟲與成蟲完全相似。亞成蟲期歷時較短,一般經數分鐘到一天左右即脫皮變為成蟲。

雌蟲產卵於水中。卵小,白、綠或淡褐色,圓或橢圓形。卵一端常有附著的帽狀物,或從卵的表面伸出有粘性的細絲。

稚蟲水生,常扁平。上顎構造原始,僅乙個關節突,**內緣有一突出的咀嚼面,舌兩側有一對間顎。複眼和單眼發達;觸角長,絲狀。

腹部第1至第7節有成對的氣管鰓,尾絲2—3條。其中氣管鰓是適幹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稚蟲期一般1一3年,大部分每年1代或兩三代,在溫暖地區10~15 天能完成發育。一般脫皮20一24次,多者達40次。

稚蟲取食高等植物和藻類,少數種類捕食水生節肢動物。老熟稚蟲一般浮公升到水面,或爬到水邊石塊或植物莖上,日落後羽化成「亞成蟲」,此期蟲體與成蟲相似,但翅不透明或半透明,體表、翅、足常被細毛和緣纓,體色較成蟲灰暗,前足和尾須短,行動不活潑,呈靜休狀態,不能交尾。亞成蟲期長短與成蟲期之長短有相關現象,亞成蟲期短者,成蟲壽命則短;亞成蟲期長者,成蟲期則長。

蜉蝣變為成蟲後還要脫皮。成蟲不取食,壽命極短,只能存活數小時,最多為7天,故有朝生暮死之說。

文學記載

蜉蝣是中國文人騷客心儀的物件。《詩經·曹風》就歌唱過:「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採採衣服」,把蜉蝣羽翼同婦女衣裙聯絡起來了,像輕雲舒卷,如嫩柳拂水。

《淮南子》進一步說:「蠶食而不飲,二十二日而化;蟬飲而不食,三十日而蛻;蜉蝣不食不飲,三日而死」,更作了科學上的比較描述。到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更加了神來的一筆:

「蜉,水蟲也,……朝生暮死」,一句話抓住了蜉蝣的生態特徵。西洋人也早就發現了蜉蝣夭壽,它的昆蟲學學名叫做ephemeron,是希臘哲人亞理士多德給起的,意思直截了當就是「短促」。

金蟬脫殼的比喻義是什麼,《金蟬脫殼》文題的本義是什麼,比喻義是什麼

成語 金蟬脫殼 拼音 j n ch n tu qi o 解釋 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一層殼。比喻用計脫身,使人不能及時發覺。出處 元 關漢卿 謝天香 第二折 便使盡些伎倆,千愁斷我肚腸,覓不的個金蟬脫殼這乙個謊。示例 如今便趕著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個 的法子。清 曹雪芹 紅樓夢 第二十七回 金蟬...

金蟬脫殼的殼是什麼意思,金蟬脫殼的殼是指什麼

有貶義的意思,來它成長到成熟期即要源將其外面的殼脫去,減少敵人對其傷害,以利於它繼續成長,我們借用此現象去形容那些借機會逃避責任的人 二是它用此法躲避和迷惑它的敵人,是一種逃生的方法金蟬脫殼的 殼 有兩種意思 一是蟬這種昆蟲的生理現象。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一層殼。比喻用計脫身,使人不能及時發覺。出處 ...

金蟬脫殼後來指三十六計中的什麼,金蟬脫殼本指什麼意思 後來指三十六計中的什麼 人們常用金蟬脫殼來比喻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金蟬脫殼 三十六計 第二十一計,指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幼早的殼。比喻用計脫逃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後人與三十六計最後一計合稱之為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這句話出自 南齊書 王敬則傳 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