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文中則表轉折的句子或篇章,古文中表示轉折的詞語有多少個?

2021-03-04 02:03:03 字數 6155 閱讀 3562

1樓:匿名使用者

1、「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陳情表 李密

2、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唐· 韓愈《師說》

3、欲速則不達(《論語·子路》)

4、治則治矣,非書意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5、其室則邇,其人甚遠。(《詩經·鄭風·東門之墠》)

古文中表示「轉折」的詞語有多少個?

2樓:專業**二十年

然則、雖、然、奈、顧、但

然則【rán zé 】

釋義:連詞,用在句子開頭,表示「既然這樣,那麼…」或「雖然如此,那麼…」。

例句: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雖【suī 】

釋義:雖然。

例句: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戰國策·燕策》

奈【nài 】

釋義:表示如何,怎樣。

例句: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陰.——《三國演義》

顧【gù】

釋義:表轉折,但、反而。

例句:顧自以為身殘處穢.——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但【dàn】

釋義:連詞,但是。

例句: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曹丕《與吳質書》

3樓:顧菲靖嬋

這個問題可真難啊,弄好了給我加分啊。

我所知道的:

而,最常用

雖,例: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然,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

奈,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陰。——《三國演義》用於轉折句,表示原因不,表示轉折,只是

然亦不過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顧,表示輕微的轉折,相當於「而」、「不過」〖only〗顧自以為身殘處穢。——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顧未有路耳。——《史記·魏公子列傳》

但,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曹丕《與吳質書》

再,表示轉折,相當於「卻」、「也」〖but;yet〗你只怨人行動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慪的人難受。——《紅樓夢》

文言文中然表轉折關係,常用於句首先 5

4樓:他_是白羊座

rán①《動》燃燒。來後來寫作「燃」。賈

源誼《陳政事疏》:「火未及然,因謂之安。」

②《代》這樣;那樣。《鴻門宴》:「不然,籍何以至此?」

③《形》是的;對的。《齊桓晉文之事》:「王曰:『然,誠有百姓者。』」

【又】《形意動》認為……對的。《促織》:「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成然之。」

④《詞綴》用在形容或副詞後,表狀態,可譯為「……的樣子」、「地」,也可不譯。《捕蛇者說》:「蔣氏大戚,汪然出涕。

」《石鐘山記》:「森然欲搏人。」《蘭亭集序》: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

⑤《助》用在名詞或名詞短語後,與前面的動詞「如」、「若」、「猶」等呼應,表示「(像)……一樣」。《登泰山記》:「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核舟記》:「其人視端容寂,若茶聲然。」

⑥《連》然而;但是。《鴻門宴》:「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你說的題目指最後一種用法

問題到分析古文轉折句

5樓:

這個問題抄可真難啊,弄好了給

襲我加分啊。我所知道的:而,最常用雖,例: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然,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奈,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陰。——《三國演義》用於轉折句,表示原因不,表示轉折,只是然亦不過增一倍而止矣。

——清·洪亮吉《治平篇》顧,表示輕微的轉折,相當於「而」、「不過」〖only〗顧自以為身殘處穢。——漢·司馬遷《報任安書》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顧未有路耳。——《史記·魏公子列傳》但,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

——曹丕《與吳質書》再,表示轉折,相當於「卻」、「也」〖but;yet〗你只怨人行動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慪的人難受。——《紅樓夢》

求高中古文裡「而」表轉折的句子五個

6樓:匿名使用者

1.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過秦論》)(表轉折關係,卻) 2.塗有餓殍而不知發(《寡人之於國也》)(連詞,表轉折) 3、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連詞,表轉折) 4、今人有大功而擊之(《鴻門宴》)(連詞,表轉折) 5、煙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閣序》)(連詞,表並列) 6、朝濟而夕設版焉(《燭之武退秦師》)(連詞,表轉折)

文言文中的「而」表順承和表修飾表轉折表並列,是什麼意思,不懂。

7樓:於露純

表順承是表示上乙個動作接著下乙個動作,表修飾是而前面的詞形容而後面的詞,表轉折是然而,但是的意思,表並列是指「而」前後的動作是並列的。

8樓:苦驪穎革越

1、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然而」、「可是」、「卻」。例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2、表示偏正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例如:

一絲而累,以至於寸。

招而往暮而歸

3、表示假設關係,連線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例如:

人而無信,不知其也。

4、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例如: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表示承遞關係,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例如: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通「如」:好像,如同。例如:

軍驚而壞都舍。

7、通「爾」,你,你的,例如:

若欲死而父。

8、等同於罷了。例如:

**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9、等同於才,方才。例如:

賴膚覺之助,而後見為體。

10、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相當於「何況」。例如: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9樓:冬日暖陽佳

文言文中的"而"一般是作連詞,當"而"表修飾關係時,說明連線的前後內容是修飾關係,相當於"地",多數情況下它的前面是形容詞,後面是動詞;當"而"表順承關係時,它連線的前後內容是承接的,相當於"就",多數情況下它的前後內容是連續動作. 望採納~~~

初中文言文所有帶「而」的句子及翻譯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給你部分:

1.連詞。

(1)表並列: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例:蟹六跪而二螯。

(2)表遞進:可譯為「並且」或「而且」。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3)表承接:可譯為「就」、「接著」、「然後」、「於是」,或不譯。例: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

(4)表轉折:可譯為「但是」、「卻」。例: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5)表假設:可譯為「如果」、「假如」。例: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6)表修飾:即連線狀語,可不譯或譯為「地」。例①:吾嘗終日而思矣。例②:吾恂恂而起。 .

(7)表因果:可譯為「因而」。例: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懾恐。

2.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例①: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例②:而翁歸,自與汝復算爾。

3.音節助詞。常與其他虛詞構成「複音虛詞」。如: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例①: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例②:聞道有先後,

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既而」、「俄而」一般用來表示時 間不久。

【而】(一)用作連詞。

1.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

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2.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

3.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鬥斛之祿(《陳情表》)

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

5.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7.表示因果關係,

①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表示目的關係,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虎丘記》)

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逍遙遊》)

【而後】才,方才。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②三月而後成。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會兒。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②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③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

11樓:匿名使用者

太多了。加500分也沒有啊!!

初中文言文(人教版)所有有「則」的句子!急

12樓:孤舟蓑笠翁

①連詞,bai表承接,可譯為du「就」

登斯zhi樓也,則有去國懷dao鄉——《岳陽樓記》

由版是則生而有不用權也——《魚我所欲也》

則又請焉——《送東陽馬生序》

②副詞,那麼

則凡可以求生者何不用也——《魚我所欲也》

則霸業可成《隆中對》

③連詞,表假設,若,如果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之——《孟子二章》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

④連詞,表轉折,卻

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

⑤連詞,只是

則心不若餘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

13樓:匿名使用者

則 ① 連詞,復表承接,可譯為製「就」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 《岳陽樓記》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魚我所欲也》 則又請焉 《送東陽馬生序》 ②副詞,那麼 則凡可以求生者何不用也 《魚我所欲也》 則霸業可成 《隆中對》 ② 連詞,表假設,若,如果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之 《孟子二章》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魚我所欲也》 ④連詞,表轉折,卻 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 《送東陽馬生序》 ⑤連詞,只是 則心不若餘之專耳 《送東陽馬生序》

古文中表示高興快樂的詞古文中表示高興快樂的詞有哪些?

得意忘形 撫掌大笑 歡呼雀躍 囅然而笑 歡天喜地。1 得意忘形,釋義是因心意得到滿足而高興得失去常態。出自 晉書 阮籍傳 得意忘形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得其意,即其思想精髓,而不必計較形,即表現形式 二是後人引申的意思,指因心意得到滿足而高興得失去常態。前者為學術詞意,後者為通用詞意。反義詞 悵然若失 ...

在古文中表官職的公升降,古文中表示官職公升降的詞,有沒有拜字

三省六部 制出現以後,的公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公升降常用以下詞語 舉 舉薦 闢 招用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范曄 後漢書 張衡傳 徵 徵召。特指君招臣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范曄 後漢書 張衡傳 拜 授予官職 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司馬遷 廉頗藺相如列傳 除 任命,...

古文中表示不要的字,古文中表示不公平的字

同 否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古文中表示不公平的字 偏 偏私 不公正 不公平。王道蕩蕩,不偏不黨 王道平平,不黨不偏。墨子 兼愛下 私,假借為 厶 私人的 自己的。與 公 相對諸葛亮在 出師表 中有 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3.阿,迎合,偏袒 附。其所好。諛逢迎。玄 墨 黝 黮 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