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少數民族民間歌舞和樂舞的主要種類有哪些

2021-03-04 01:55:40 字數 6392 閱讀 6247

1樓:玉卿天下

維吾爾族的賽乃姆與十二木卡姆中的歌舞

維吾爾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稱,民間有經常舉行各種形式的「麥西來普」的習俗。「麥西來普」即聚會之意,常在節日、週末或收穫季節舉行,其種類有節日麥西來 普、婚禮麥西來普、豐收麥西來普、白雪麥西來普和郊遊麥西來普等,舉辦的地點為寬敞的內室、庭外的葡萄架下、果園、郊外林蔭處或河邊草地上。聚會時,人們 席地而坐,一般以傳送碗花、酒杯、腰帶等遊戲方式貫穿,有時也猜謎語、吟詩或唱木卡姆,但最主要的內容是跳賽乃姆。

賽乃姆廣泛流行於新疆維吾爾族各地區。不同地區的賽乃姆**有不同的特點,為了區別,人們給賽乃姆冠以地名,如喀什賽乃姆、伊犁賽乃姆、哈密賽乃姆等。表 演時,大家圍成圓圈席地而坐,樂隊聚在一角,舞者在圈中。

有一人獨舞、二人對舞及三五人同舞等形式。舞者不唱,而由觀眾拍手唱和。賽乃姆的**由多首歌舞 曲組成,開始是中速,中間漸快,最後轉為快速並在高潮中結束。

歌舞曲的內容大多表現愛情生活。除歌唱群眾熟悉的歌舞曲外,還用舊曲調即興編新詞,描繪當時 的歡樂情景。伴奏樂器有手鼓、薩巴依、四塊石、彈撥爾、獨它爾、熱瓦普、笛子、揚琴等。

木卡姆意為「大曲」,是一種包括歌曲、歌舞和器樂曲的綜合大型套曲,由民間**家在節慶和娛樂晚會中表演。據考證,木卡姆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許多知名與不知名的歌手、藝人創作、積累而成的,並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15世紀已盛行於新疆各地。

新疆各地的木卡姆種類繁多,曲調、結構各不相同,其結構以南疆的木卡姆最為典型。

南疆木卡姆共12套,每套的**結構由四個部分組成:

1)木卡姆 感情深沉的散板序唱,節奏自由,樂句長短不一。

2)窮乃額瑪 意為「大曲」,由若干敘誦性歌曲和歌舞曲組成。

3)達斯坦 原意為「敘事詩」,即敘事歌曲。由三四首歌曲組成,歌曲之間有完整的間奏曲。

4)麥西來普 由3—6首舞蹈歌曲組成。

南疆十二木卡姆總共有歌曲170餘首,器樂曲70多首。歌唱形式有獨唱、對唱和齊唱,所用音階、調式、節奏、節拍豐富多樣。伴奏樂器有薩它爾、彈撥爾、獨它爾、熱瓦普、艾捷克、卡龍、手鼓等。

藏族的「諧」和「卓」

藏族的民間歌舞主要有自娛性和表演性兩類。「諧」泛指流傳在廣大農牧村鎮的自娛性集體歌舞,包括:

1)「果卓」 俗稱鍋莊,是圓圈歌舞的意思。舞姿矯健有力,並有模擬禽獸的動作。**的結構分為慢板歌舞與快板歌舞兩大部分。開始時是慢板,越跳越快,最後在熱烈的情緒中結束。

2)「諧」 即弦子舞,因領舞者邊拉弦子邊舞蹈而得名。弦子是藏族人民自製的一種類似胡琴的樂器,琴筒用牛角或整塊木挖成,音色渾厚響亮。每逢節日,一人操弦子站在排 頭,帶領人群揮袖歌舞,隊伍圍成圓形,順時針方向行進。

領舞者領唱或演奏一曲之後,眾人接唱,載歌載舞。

3)「堆諧」 「堆」是藏族對雅魯藏布江上游拉孜、定日、阿里一帶的稱呼,「堆諧」是指該地區與諧相似的舞蹈,後來這種舞蹈傳入拉薩、昌都、甘孜等地,並逐漸演變為腳下 敲擊節奏的踢踏舞形式,並出現了職業藝人。因在拉薩最盛行,又被稱為拉薩踢踏舞。表演者常在一塊木板上舞蹈,步伐複雜而節奏多變。

最初堆諧只用扎木聶(藏族一種六弦的彈撥樂器)伴奏,後來發展為由六弦琴、揚琴、笛子、京胡等組成的小型樂隊伴奏。堆諧的**結構由前奏——慢歌段——間奏——快歌段——後奏五個部分組成,旋律優美動聽,結尾處往往轉入下方五度調,很有特色。

「卓」泛指表演性強的集體舞。這種舞蹈重技巧表演,歌時不舞,舞時不歌。最具代表性的「卓」有兩種:

1)「熱巴卓」 是包括鈴鼓舞、雜曲和民間歌舞的綜合表演藝術,表演者多數是流浪藝人,表演開始時先要向觀眾說一段頌讚吉祥、炫耀技藝的話,然後男執銅鈴,女持帶把的扁鼓,邊敲邊舞。待觀眾增多以後就拉開場子進行技巧表演。

2)「卓諧」 多在喜慶節日的禮儀性場合表演。舞者常在膝部或腰部拴一串鈴鐺,手攜扁圓形腰鼓歌舞。表演形式大體分為三段,第一段是單純的舞蹈,節奏由慢漸快,擊鼓跳 躍,變換隊形,並穿插鼓技表演。

系在身上的鈴鐺隨著跳躍發出聲響。第二段是徒歌,歌詞為吉祥如意的祝福。第三段為邊擊鼓邊歌唱,最後施禮拜揖結束。

朝鮮族的農樂舞和長鼓舞

農樂舞是朝鮮族農耕生活的反映,是自娛性的集體舞蹈,有情節表演和技巧表演兩種。舞蹈隊伍一般由29人組成,先導者持寫有「農者天下之大本」的大旗,眾人 打著小鑼、小鼓,吹著笛子載歌載舞前進,並模擬農田中撒種、澆水、扶苗、割稻等動作。以後又增加了官吏、獵人、農婦、舞童等人物,以及小鑼舞、長鼓舞、假 面舞、狩獵舞、象帽舞等獨立舞段。

其中尤以象帽舞最具特色。舞者頭戴系有長短兩根飄帶的特製斗笠,邊擊小鼓邊轉動飄帶起舞,越轉越快,將舞蹈引向高潮。農 樂舞的樂曲多為朝鮮族民歌《道拉吉》(即《桔梗謠》))、《阿里郎》等,伴奏樂器有長鼓、法鼓、小鼓、小鑼、笛子、嗩吶、太平簫等。

長鼓是朝鮮族民間樂器,同時也是長鼓舞的舞蹈道具。長鼓是木製雙面皮鼓,中間細,兩端為喇叭形,演奏者右手持細竹槌敲擊長鼓右側的高音鼓面,左手用掌拍打 低音鼓面。長鼓舞多為女子獨舞或雙人舞,舞者邊擊鼓邊起舞,以豐富的舞蹈語彙與高低不同、花樣繁多的鼓點相配合,構成長鼓舞獨特的風韻。

長鼓舞的伴奏樂器 有嗩吶、笛子、圓鼓、鑼、簫等,樂曲有朝鮮族民歌《道拉吉》、《阿里郎》,噻陽山道》等。

彝族的「阿細跳月」

人們通常稱居住在雲南彌勒、宣良、昆明一帶的彝族人為「阿細」。相傳阿細人在刀耕火種的時代,常常光著腳在燒荒後火灰未熄的土地上耕作,因腳被火燙而跳起 來,嘴裡還不住地喊著:「阿嘖嘖!

阿嘖嘖!」於是,人們在勞動之餘,便模仿這動作歡樂起舞,阿細的男女老少都愛跳。又因為青年男女常喜在月夜下跳,故稱 「阿細跳月」。

舞蹈時男子彈著三弦、吹著短笛,女子踏著節拍圍成圓圈擊掌而舞。舞至高潮時,舞者邊彈、邊唱、邊舞,動作熱烈。

「阿細跳月」的伴奏樂器以大三弦為主,並配以竹笛、二胡和小三弦等。**為卑節拍。

傣族的孔雀舞和象腳鼓舞 ;

聚居在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每當潑水節或豐收季節,歌舞徹夜不停,素有「穀子黃,傣家狂」之說。傣族的舞蹈可以分為幾種型別:

1)模擬性舞蹈 多模擬動物,如孔雀舞、白象舞、蝴蝶舞、魚舞、猴子舞等; ,

2)生活舞蹈 表現勞動生活,如划船舞、撈魚舞、摘花舞等;

3)自娛性舞蹈 是節日或其他喜慶活動中集體跳的舞蹈,如戛光舞、象腳鼓舞等;

4)儀式性舞蹈 如宮廷舞、祭祀舞、扇子舞等;

5)歌舞 如十二馬、戛喃燕等。在傣族全民中最為流傳的民間舞蹈是孔雀舞、象腳鼓舞和戛光舞。

傣語稱孔雀舞為「戛洛擁」、「戛朗洛」、「煩楠諾」等,有金孔雀舞、綠孔雀舞、孔雀公主舞和孔雀道具舞等不同名目,統稱為孔雀舞。傣族人民將孔雀視為吉祥的象徵,以跳孔雀舞來寄託自己的願望和理想。

孔雀舞有獨舞、雙人舞、群舞等不同形式。過去孔雀舞演員均為男性,還有專為土司表演孔雀舞的民間藝人。在雲南省的瑞麗、孟連、耿馬、孟定等地區,幾乎每個 村寨都有很多跳孔雀舞的能手和專職藝人。

每逢重大節日或隆重的集會時,孔雀舞的表演者便頭戴塔盔假面具,身穿繪有孔雀羽毛花紋的衣褲,在象腳鼓、鍩鑼、 鈸、鑔的伴奏下,模擬孔雀下山、林中窺視、漫步森林、飲泉戲水、抖翅開屏等姿態。舞者舞步輕盈,手形多變,典型的「冠形」手形酷似孔雀頭。孔雀舞的每個動 作都有相應的鼓點伴奏,並有較完整的鼓譜。

象腳鼓是一種打擊樂器,因鼓形似象足,又有仿象足制鼓的傳說,故名。象腳鼓舞是男子舞蹈。舞者身挎象腳鼓,鼓尾插著一束束孔雀翎毛,邊敲邊舞。

象腳鼓的打 法多種多樣,可打鼓邊、鼓心,可用一指、二指、四指擊打,也可用單手、雙手或拳、掌、肘敲打,還可用腳尖、腳跟踢打。鼓點複雜多變,並可敲擊出各種鼓語。 在象腳鼓舞中,大象與孔雀形影不離,是傣族人民心中吉祥、幸福的象徵。

高山族的杵樂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台灣島山區和福建漳州一帶,有一種民間歌舞形式,主要流行在日月潭附近的曹人、布農人居住區及福建漳州一帶。

夜幕降臨時,高山族婦女聚集在舂公尺器具——石臼的旁邊歇涼。有人唱起優美的歌曲。在歌聲的伴奏下,舞者手持一人多高的長杵,將石臼圍在中間翩翩起舞。

她們時而左右前後移動,時而抱杵旋轉,並不時搗擊石臼。悅耳的叩擊石臼聲與歌聲產生和諧的共鳴。

少數民族舞的分類有哪些?

2樓:漫閱科技

我國50多個少數民族

,更是以能歌善舞著稱,各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的傳統舞版蹈形式,權使少數民族民間舞品種繁多、色彩斑斕。其中,蒙古族的民間舞蹈安代舞、筷子舞、盅子舞等,動作健壯,節奏強烈,豪邁奔放;維吾爾族的民間舞蹈賽乃姆、多朗舞等,活潑、開朗、風趣、樂觀,急速的旋轉更是令觀者眼花繚亂;朝鮮族的民間舞蹈扇子舞、長鼓舞等,舞姿優美,節奏輕快,凝重端莊;藏族的民間舞蹈弦子舞、鍋莊等,雄健有力,節奏激昂,灑脫奔放。此外,瑤族的銅鼓舞、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蘆笙舞、彝族的阿細跳月等,均有各自的特點和鮮明的風格。

眾多的漢族民間舞和少數民族民間舞,共同組成了我國絢麗多彩的民間舞蹈。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包括哪些內容

3樓:簫灑舞劍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是202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琳琳。

內容介紹

陳琳琳等編著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從地域分布出發,選取人口較多的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四個民族為主要物件,兼收傣、苗、彝、佤等其他少數民族,通過對各民族歷史概況、舞蹈特徵及其文化根源、舞蹈分類、舞蹈的主要表演形式以及作品賞析等方面的簡明介紹,間以活潑的小百科,期待能夠較為立體地為讀者呈現我國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民間舞蹈藝術。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以**並茂的形式,向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普及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知識。

4樓:北回歸線上茶農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包括的分類與包含的內容

一、中國古典舞

是在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經歷代藝術家錘煉而流傳下來,具有典範和古典風格的舞蹈。大多儲存在戲曲藝術中,以手、眼、身、法、步的完美結合和高度統一為其主要特色,是一門借鑑、汲取、綜合戲曲、雜技、武術等藝術精華的表演藝術。其最大特點就是「圓」。

二、朝鮮族的農樂舞

農樂舞"俗稱"農樂",流傳於吉林、黑龍江、遼寧等朝鮮族聚居區。其歷史可追溯到古朝鮮時代春播秋收時的祭天儀式中的"踩地神"。"農樂舞"是一種融**、舞蹈、演唱為一體綜合性的民族民間藝術。

朝鮮族農民每當水稻插秧或收割結束後,為了慶賀豐收,全村男女老少都要歡聚一起,殺狗宰牛,載歌載舞,如年似節,這種慶豐收的集體舞蹈,就叫農樂舞。農樂舞人數不限,形式靈活,內容表現稼穡之樂。舞隊一般都是幾十人,隊前由手持「農旗」(上書:

「農為天下之大本」)者引導,後跟表演隊伍,在田邊或廣場上,一人手持小鑼指揮舞隊。

三、銅鼓舞

銅鼓舞是雲南省文山壯族、彝族民眾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古老舞種之一,是用一頭有麵、中空無底、呈平面曲腰狀稱為銅鼓的打擊樂器伴奏的舞蹈。早在公元四世紀之前(春秋末期),銅鼓就出現在樂舞場面之中了,是中國最古老的舞種之一。它流傳於中國西南彝族、苗族、壯族、瑤族、水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中的民間舞。

以擊打銅鼓而舞為特徵。

四、藏族弦子舞

常稱為"弦子",是在樂器弦子的伴奏下,集歌、舞、樂為一體的綜合性藏族歌舞藝術。弦子,又稱"諧"、"葉"、"巴葉",是藏族特有的一種胡琴,一般由男子演奏。弦子舞分布於**東部及雲南、四川、青海等藏族聚居區。

跳弦子舞時沒有固定的場所,可在較平坦的地方,如院壩、房頂、房間內都可以成為舞場,凡愛好者,男女老幼皆可涉足舞場。每逢佳節、喜事或重大集會,人們便歡聚一堂,男拉弦子,舞長袖,各排一半圍成圈,一方領唱者唱,它方複誦然後交換,形成獨特的同詞對唱,其詞、曲、舞比較優美,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自娛性歌舞。

五、塔吉克族鷹舞

塔吉克族視鷹為強者、英雄,在民間廣布有關鷹的民歌和傳說,甚至連舞蹈的起源都與鷹的習性、動態聯絡在一起,於是形成了"鷹舞"。

六、哈尼族帽子舞

帽子舞流傳在雲南西雙版納景洪縣,是哈尼族支系在"鞦韆節"、"竹筍市"、"稻種節"時跳的節令習俗舞蹈。跳時男女圍圈,人數不限。男子邊擊樂伴奏,邊配合女子變換隊形。

舞蹈以女子為主,她們手持造型別致的帽子,忽而前伸旁劃,忽而在頭上方盤旋,雙膝微顫著,靈活地跳動。整個舞蹈揮灑自如、活潑大方。

七、滿族舞蹈

慶隆舞是在豐收年景和慶祝大典中進行的一種場面性舞蹈,是清朝宮廷舞蹈中最具滿族特點的舞蹈,留有民間舞蹈的深刻痕跡。

八、傣族刀舞和棍、拳、棒舞

傣語稱刀舞和棍、拳、棒這類舞為"煩整"、"戛整"、"令整",是男性的舞蹈。流傳於廣大的傣族地區,與漢族的武術類似。傣族男子都佩戴著一把精製的利刀,標誌著他們的勇敢威武,同時刀也是生產勞動的有利工具。

刀舞傣語叫"戛拉"或"煩拉"。動作有力、剛健,多採用"大八字跺步"、"彈腿"、"踢腿蹭跳"和"深蹲滑行"等步伐,這些動作在傣族民間舞中很少出現。刀舞有單刀、雙刀、短刀和長刀(類似劍)等種類可由一人至十幾人表演,舞時無伴奏,或以象腳鼓伴奏。

棍、棒、拳術與刀舞基本相似。

九、維吾爾族舞蹈

多朗舞盛行在葉爾羌河畔的麥蓋提、巴楚、莎車、阿瓦提等地區,深為全疆人民所喜愛。多朗是古代居住在塔里木盆地個別地區的人的自稱,他們勇敢驃悍,勤勞樸實,用集體的智慧型和力量,在舉世聞名的大沙漠——塔克拉瑪干的邊緣開出綠洲。多朗人不僅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還在勞動生活中創作了動作驃悍、具有勞動氣息的多朗舞。

它所表現的是「狩獵過程」;開始的散板是「號召全體參加狩獵」,接著是「舉著火把找尋野獸」、「勇敢地和野獸搏鬥」,「奮起追逐野獸」,直至「圍殲」和「勝利後的喜悅」。

少數民族的故事,少數民族民間小故事

琴的故事 蒙古族民間故事 很久以前,察哈爾草原有個名叫蘇和的牧童。一天,他抱回了一匹沒有媽媽的小白馬駒。小白馬在蘇和的餵養下長成一匹漂亮的駿馬,它跑起來蹄下生風,能追得上梅花鹿呢。小白馬和蘇和形影不離,成了好朋友。有一年春天,王爺要舉行賽馬大會,還答應要賞給得第一名的騎手一群羊。蘇和騎著他的白駿馬參...

我國的少數民族,我國有多少個少數民族,分別是哪些

中國這個具有有就歷史的大國,共有56個民族,當然漢族應該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了,那麼大家知道中國有哪些少數民族嗎?少數民族是指多民族國家中除主體民族以外的民族,中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其他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有56個1 未識別民族74萬 少數民族 2 壯族16,178,811 3 回族10,816...

壯族屬少數民族嗎我國的少數民族有哪些

全國各省 自治區 直轄市制定的 生育政策中對少數民族生育的政策規定大致可分為三類 1 五個自治區和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雲南 貴州 青海等省的計劃生育政策。內蒙古自治區規定 蒙古族公民,一對夫妻可以生育兩個子女。非城鎮戶籍的蒙古族公民,經批准可以生育第三胎。達斡爾族 鄂溫克族 鄂倫春族公民,提倡優生,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