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世紀藝術的評價,歷來有著什麼樣的說法

2021-03-04 01:52:46 字數 5462 閱讀 9766

1樓:漫閱科技

文藝復興時期自然主義抬頭,反封建的人文主義者們把中世紀藝術看作是「野蠻的」「原始的」「低劣的」,這種否定雖然有幾分片面性,但也正由於這種批判,才促進了進步的人文主義抬頭。因此,在歷史上,這種批判的作用是積極的。19世紀初期的新古典主義者也反對中世紀藝術,這是出於對希臘羅馬古典藝術的崇敬心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不少新興流派,如立體主義者畢卡索、德國表現主義的盧特魯甫、野獸主義的拉奧等人,卻對中世紀藝術中出於宗教宣傳的需要而採取的誇張變形手法大加讚揚,推崇中世紀民間藝術匠師豐富的想像力和獨出心裁的表現手法。

並從中探索豐富的形式規律,運用於他們的創作之中。

這裡用得著高爾基的一段話:「文化史告訴我們,中世紀的石匠、木匠、木刻家和陶器匠等手藝集團所建築的房屋和創造的物品都精美無比,那是個體藝術家所不能勝過的。歐洲中世紀的大教堂是這樣,西歐和前蘇聯博物館裡那許許多多的陳列品也是這樣。

如果你仔細看一看這些作品,就會感到,人們創造它們的時候是對勞動懷著極大的熱爰的。『渺小的』人們是偉大的匠師——博物館裡的文物和歐洲各個古城的莊嚴寺院,都給我們說明了這一點」。

人們對於中世紀藝術的評價是怎樣的?

2樓:漫閱科技

對於中世紀藝術的評價,歷來有著十分矛盾的說法。文藝復興時期自然主義抬頭,反封建的人文主義者們把中世紀藝術看作是「野蠻的」「原始的」「低劣的」,這種否定雖然有幾分片面性,但也正由於這種批判,才促進了進步的人文主義抬頭。因此,在歷史上,這種批判的作用是積極的。

對於中世紀藝術的評價有哪些?

3樓:漫閱科技

對於中世紀藝術的評價,歷來有著十分矛盾的說法。文藝復興時期自然主義抬頭,反封建的人文主義者們把中世紀藝術看作是「野蠻的」「原始的」「低劣的」,這種否定雖然有幾分片面性,但也正由於這種批判,才促進了進步的人文主義抬頭。因此,在歷史上,這種批判的作用是積極的。

19世紀初期的新古典主義者也反對中世紀藝術,這是出於對希臘羅馬古典藝術的崇敬心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不少新興流派,如立體主義者畢卡索、德國表現主義的盧特魯甫、野獸主義的拉奧等人,卻對中世紀藝術中出於宗教宣傳的需要而採取的誇張變形手法大加讚揚,推崇中世紀民間藝術匠師豐富的想像力和獨出心裁的表現手法。並從中探索豐富的形式規律,運用於他們的創作之中。

藝術界是如何評價中世紀藝術的?

4樓:漫閱科技

對於中世紀藝術的評價,歷來有著十分矛盾的說法。文藝復興時期自然主義抬頭,反封建的人文主義者們把中世紀藝術看做是「野蠻的」、「原始的」、「低劣的」,這種否定雖然有幾分片面性,但也正由於這種批判,才促進了進步的人文主義抬頭。因此,在歷史上,這種批判的作用是積極的。

19世紀初期的新古典主義者也反對中世紀藝術,這是出於對希臘羅馬古典藝術的崇敬心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不少新興流派,如立體主義者畢卡索、德國表現主義的盧特魯甫、野獸主義的拉奧等人,卻對中世紀藝術中出於宗教宣傳的需要而採取的誇張變形手法大加讚揚,推崇中世紀民間藝術匠師豐富的想象力和獨出心裁的表現手法。並從中探索豐富的形式規律,運用於他們的創作之中。

怎麼評價中世紀美術,介紹下背景以及相關內容和具體的正反面意義等。。 5

5樓:楊子沐

5~17世紀的**教美術。它包括拜占庭美術、愛爾蘭-撒克遜和維金美術、奧托美術、加洛林美術、羅馬美術和哥德式美術等。受**教禁慾主義與來世思想的影響,這種美術排斥古希 臘 羅馬 美術傳統 ,而採用誇 張 、變 形 等手法,極力強調表現所謂的精神世界,因此往往流於概念化和公式化,缺乏真實性。

但由於地域及社會性質等的差異,也形成不同的美術風格。位於東方的拜占庭美術,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古希臘美術的儲存者與傳播者,並與當地民族美術相融和,而自成體系。西歐其他諸國**教美術,也都帶有本民族原始藝術的明顯烙印。

由這些各自相對獨立的美術風格共同構成的中世紀美術,在歐洲美術史上顯示出獨特的美學價值。

中世紀美術最重要的成就是建築的發展。適應宗教需要的大型紀念性建築拔地而起,無論是拜占庭式教堂高大的圓穹,還是哥德式教堂火焰般的尖券,既充分顯示出封建宗教的權威,也體現出當時工匠們的創造才能。同時與教堂建築一起應運而生的裝飾性雕塑、鑲嵌壁畫與彩色玻璃窗畫,以及聖經、文學作品的插圖畫和各種小型藝術等,又賦予中世紀美術以豐富多彩的面貌。

總之 , 作為西方文化特殊 表現形式之一的中世紀美術,是一種融合多種文化源流的宗教藝術,它為近代歐洲文化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6樓:匿名使用者

你先了解一下什麼是中世紀

正反面。。。用唯物辯證法去分析人家西歐美術史 我覺得是庸人自擾的事情。

首先,作為乙個中國人,去理解人家的千年藝術歷史本身就是乙個吃飽了撐的的事情。還要去弄正反面。。。 ,,, 出題的老師是不是進教室後,大衣都沒脫,告訴你們交稿的時間後,一邊接著**一邊就出去了?

"中世紀"是乙個頗有爭議的概念,原因在於,歷史上並不曾真正有過

乙個叫作"中世紀"的朝代,也沒有哪乙個國家的統治者,思想家或其它人

認為自己是"中世紀人",所謂的"中世紀"是後人創造的.

"中世紀"一詞最早誕生於歐洲文藝復興時代,是公元15—16世紀意大

利人文主義語言學家,歷史學家比昂多等人首先提出並使用的.他們認為,

在羅馬帝國衰亡直至自己所處的時代之間存在著乙個"中間世紀",即"中

世紀".17世紀末,德國歷史學家克利斯托弗 凱列爾在其所著《通史》中,

首次將人類歷史劃分為古代,中世紀和近代三個時期.從18世紀末,"中世

紀"的概念便被西方學術界長期沿用下來.

"中世紀"沒有絕對的時間界限.西方絕大多數學者認為,"中世紀"

始於公元500年左右,終於2023年左右,前者的代表性事件是西羅馬帝國的

滅亡,後者的代表性事件則是新航路的開闢.其中,又以2023年,2023年

為界,分為中世紀初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中國大多數歷史學家都習慣

於把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作為"中世紀"的開端,而下限則爭議頗多,

有的主張以公元16世紀尼德蘭革命為斷限,有的主張以新航路的發現為斷

限,但更多的是把2023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作下限.

典型的"中世紀"概念有著特定的地域界限和情感色彩.當西方文藝復

興時代的啟蒙思想家創造"中世紀"一詞的時候,他們意念中所指的並不是

整個世界,也不是整個歐洲,而僅僅限於指天主教所統治的地區,即中歐和

西歐.從感情上說,他們對亞洲文化(中國文化,印度文化等)和阿拉伯文

化及拜占庭文化是十分嚮往的,對古代的希臘,羅馬文化更是崇拜得五體投

地;而對公元6至16世紀間"蠻族"的入侵而造成的古典文化的衰落極為不

滿,對教會壟斷文化事業也大不以為然,遂將這段歷史斥之為"野蠻","未

開化","**",稱這段時期為"黑暗時代".這些啟蒙思想家在痛罵"中

世紀"西方黑暗的同時,又慨然以"復興"古典文化為己任,從而形成"文

藝復興"和"啟蒙運動".

隨著"中世紀"一詞使用日廣,它逐漸演變為封建社會的代名詞,用於

指封建生產方式在世界範圍內佔統治地位的時期.這樣,"中世紀"一詞不

再專用於指西方,而成了可用來表述任何乙個國家歷史上處於封建社會這一

發展階段上的歷史的概念.按照這種用法,由於各國進入和結束封建社會的

時間先後不一,其"中世紀"也就無法一致,如中國較早進入封建社會,其

中世紀可上溯至春秋戰國乃至更早的時代,其下限則可延伸至清末乃至**

時代,而印度,日本,朝鮮,越南等亞洲國家及非洲,美洲廣大地區進入封

建時代較晚,其"中世紀"分別開始於公元11—17世紀不等.時間上的這種

差異給同一時代各國歷史的比較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

更為重要的是,將具有特定涵義的"中世紀"這一概念拿來泛指世界各

國歷史,在注意了經濟上生產方式這一共同點的同時,卻忽視了各國文化發

展的巨大差異."中世紀"的西方文化總體上處於衰落的趨勢,游牧民族的

入侵造成了西方古典文化的大破壞,使古典文化面臨著滅絕的危險,整個西

方社會的文化水準也因此而大為下降,教會成了古典文化的主要儲存者和使

用者,儘管能夠儲存下來的十分有限.而"中世紀"其它地區的文化卻是另

外一副景象:在近東地區,拜占庭帝國從一開始就以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

自居,積極儲存了古希臘,羅馬文化遺產;拜占庭帝國衰弱後,悄然興起的

俄羅斯繼承了其文化遺產.在中東地區,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們按照伊斯蘭

教教義的教導,向世界各先進國家廣求知識,使阿拉伯文化迅速發展,達到

了相當高的水平.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雖因內部**和外敵入

侵而使其古代燦爛的文化受到相當破壞,但仍有一定的發展,而同樣是世界

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古典文明非但未受到大的破壞,反而在不斷吸收,

消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將古典文化發展到乙個新的高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

具有影響的文化之一.這些帶有根本性的差異是"中世紀"一詞很難反映出

來的.正因為如此,一些歷史學家在研究西方以外的世界史尤其是文化教育

時,盡量避免使用"中世紀"一詞,而用"中古史"等代替,迫不得已而用

之時,也多加以界定.

考慮到不同國家和地區歷史發展的差異,也是為了照顧文化發展自身的

完整性,本書的"中世紀"沒有乙個整齊劃一的時間界定.在歐洲,我們敘

述的是西羅馬帝國滅亡到2023年的歷史;在中國,我們敘述的是隋唐宋元間

的歷史(公元581—2023年);在日本,我們敘述的是自公元646年大化革

新至公元16世紀室町幕府統治結束時期的歷史;在印度,我們敘述的是自笈

多王朝以至德里蘇凡國家時期的歷史(約公元220—2023年);在阿拉伯,

則基本上是公元6至14世紀的歷史.

1、定義:

中世紀( the middle age )一詞最先是由義大利人文主義史學家比昂多於 15 世紀提出來的.他把西歐 5 ~ 15 世紀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紀,意為古典文化與文藝復興這兩個文化高峰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 17 世紀末德國史學家凱列爾在其所著世界史中,第一次把人類的全部歷史劃分為古代、中世紀、近代三個時期;到 18 世紀,中世紀一詞被歐洲歷史學家普遍採用;中國古代思想家韓非子有古世、中世、近世之說,清末翻譯西方世界史著作時採用過來。中世紀是適用於西歐的、特有的乙個概念,應用於其它地區時我們常用世界中古史來取代。

2、起迄年代:

由於概念不同,對世界中古史的起迄年代的認識也不同。國內過去傳統上定上限為 476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下限為 1640 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這是以革命奪權為標準劃線,現多不用。現在教科書定為下限 15 世紀末地理大發現之前,但上限仍為五世紀.

英國劍橋中世紀史對上限介紹了十二種說法,它以 284 年羅馬皇帝戴可立先即位為世界中世紀史開端,下限採用 1453 年拜佔廷帝國滅亡為界.此說在西方較流行,象《歐洲中世紀簡史》、《世界文明史》、《全球通史》等作者在劃定時限時,下限都是 15 世紀,上限則 3 ~ 5 世紀不等。

3、分期:

中古時期各地差別太大,以西歐為標準:

5 ~ 10 世紀,西歐封建制度的形成時期(封建化時期);

11 ~ 14 世紀,西歐封建制度的興盛時期;

14 ~ 15 世紀,西歐封建制度的危機時期;

文藝復興藝術與中世紀藝術的異同中世紀美術與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的區別

達文西義大利盛期文藝復興三傑 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葉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全盛時期,16世紀達到了繁榮的頂點。在此以前,15世紀的文藝復興美術已基本完成了掌握現實主義表現方法的任務,透視法則與人體結構的科學知識已相當豐富,在此基礎上,16世紀的藝術家們便可集中全力於藝術典型的創造。文藝復興不只是恢復古...

為什么人們習慣將中世紀稱為黑暗的中世紀

中世紀的歐洲一直有天主教統治,那時的統治並不是現在的自由信仰,而是那時的一種宗教國,他們的宗教裁判所掌握著人們的生殺大權,導致哥白尼之類的偉大科學家被宗教所破害,無論是科技還是經濟還是法律都得不到發展,所以才會被稱為黑暗的中世紀。人云亦云而已。整個中世紀基本上都在面臨戰爭和瘟疫,教會由於自身軟弱雖受...

中世紀人的特徵是什麼?中世紀的整體特點是什麼?

思想禁錮,迎合封建主義,對地主以及皇族畢恭畢敬。崇信宗教但不相信科學。在政治上非常注重等級許可權,軍事戰爭中多使用冷兵器。在中世紀那邊的人相當於有乙個等級的劃分吧,有些人的權利比較高,有些人的權利比較低,並且他們的思想主義特別的封建,而且對於當地的領主或者是皇室裡面的家族都是特別恭敬的,並且他們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