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宗教在中西方美術史中所擔任的角色和產生的影響

2021-03-04 01:52:46 字數 4704 閱讀 3987

1樓:天堂不再

談談宗教在中西方美術史中所擔任的角色和產生的影響

宗教對藝術的影響是千絲萬縷的,是「人類普遍的無法擺脫情感精神病」,兩者在認識和掌握世界的方式方面是有一些共同點的。宗教與藝術同屬於幻想的領域、情感的領域,這區別於科學說屬於的現實實證的領域、理智的領域。因此,英國著名的美學家克萊夫•貝爾強調說:

二者「是人們到達痴迷的境界同時擺脫現實環境需要的兩個途徑,都是達到同一類心理狀態的手段」。所以,羅丹曾告訴我們:「人類之中真正的藝術家,總是最信仰宗教的」。

因為宗教和審美所表達的情感是一樣的,大多都是超脫出人們的日常生活而產生的情感,兩者追求的不是物質方面的滿足而是精神方面的愉悅。 的發展提供了宗教的內容與題材;同時表現在它具有促進藝術和阻礙藝術發展兩種相反的作用。

宗教對於藝術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的發展提供了宗教的內容與題材;同時表現在它具有促進藝術和阻礙藝術發展兩種相反的作用。

第一,表現在藝術被宗教用來宣揚和傳播自身,同時宗教也為藝術提供了自身的題材與內容。並且藝術創作與其直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成為了藝術所不可忽視的發展因素。而宗教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它致力於從世界獲得一種自由,致力新關係和新理解的行動自由。

從世界各民族的民學史來看,最初的源頭可以追溯到由宗教文化背景所產生的神話故事。在西方國家中,如但丁、普希金、拜倫等歐洲的作家,他們都曾借鑑**教文學產生的代表作《聖經》之中描寫出的許多寫作素材而撰寫出許多著名的文學作品。作為歐洲文學開端的古希臘文學,也是源於古希臘神話,如對所示歐洲文化發展起過巨大作用的「荷馬史詩」,正是在神的故事和關於特洛伊戰爭的英雄傳說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

在我國,宗教文化一直影響著傳統的中國戲劇,如古老的觀音戲與濟公戲以及目連戲等等;還有中國古典**如著名的《封神演義》和《西遊記》等等的創作;還有許多宗教背景為題材的古代建築與雕塑以及壁畫等藝術形式。石雕和壁畫藝術如舉世聞名的甘肅省的敦煌莫高窟與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還有山西大同的雲崗石窟等都是因為宗教中廣泛傳播的佛教而產生而成的。 的發展提供了宗教的內容與題材;同時表現在它具有促進藝術和阻礙藝術發展兩種相反的作用。

其次,在某些方面宗教對藝術發展產生了促進作用。藝術常常被宗教用來

宣傳和形象地描繪宗教自身的教義,給了藝術在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較大的支援,使許多藝術家有了更加廣泛的進行藝術實踐的機會,使宗教從客觀的角度上促進了藝術的發展壯大。同時,宗教產生的形式多樣的藝術傳播形式也大大地促進了世界各國以及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如印度的佛教產生後先是通過交流傳入了中國,在經過中國經歷了許多具有民間民族特色的改造後在亞洲東部的日本與朝鮮等國傳播,從而造成了今天亞洲特別是日本等國傳播的佛教藝術都具有中國民族民間的一些風格特點。

尤其是在佛教的建築方面,印度佛教在傳入中國後在建築造型上增加了一些古老的中國樓閣式建築,使得大乘佛教建築的佛塔類造型產生了較大的風格變化,使得今天的日本等國家受到影響。如今天日本奈良的法隆寺和唐昭寺。

的發展提供了宗教的內容與題材;同時表現在它具有促進藝術和阻礙藝術發展兩種相反的作用。

第三,表現在宗教具有阻礙藝術發展的作用。宗教對未來的盼望、憧憬與希望,不是指向乙個空洞的未來,而是有特定的目的的,它把藝術限定於宗教所規定的範圍和式樣中,以理論的形式影響了藝術的創作和鑑賞活動,在一定程式上阻礙著藝術的發展,造成這個時期的藝術淪落為宗教服務工具,受到嚴重的破壞,和畸形發展。也極大的阻礙了中世紀歐洲文藝的發展,導致了中世紀藝術的普遍衰落。

到後來的「文藝復興運動」,鮮明的提出了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思想體系,來反對中世紀以神為中心的封建教會統治,才湧現出達•芬奇、公尺開朗基羅、拉斐爾等傑出畫家,以及義大利但丁的詩歌《神曲》、法國拉伯雷的**《巨人傳》、西班牙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等優秀的文學作品,為後來歐洲藝術的發展重新奠定了基礎。 的發展提供了宗教的內容與題材;同時表現在它具有促進藝術和阻礙藝術發展兩種相反的作用。

儘管宗教與藝術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絡,也對世界各地區和民族以及各種類的藝術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導致宗教藝術的繁榮發展,使它成為世界藝術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宗教和藝術之間還是存在著較大的質的區別。

宗教作為鴉片麻痺人的精神,藝術卻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個性的必要手段。因此,雖然宗教由於利用藝術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藝術的發展,但從本質上講,宗教也阻礙、束縛和限制著藝術的發展。總之,宗教對藝術的影響,是為經濟基礎所決定的,是在社會上層建築領域,在幻想領域、情感領域等範圍內的影響、作用和滲透。

宗教與藝術的關係?

2樓:這泓伊豆的溫泉

從中西方藝術和宗教的發展歷史來看,藝術是用來表達宗教信仰的,宗教信仰用藝術來傳播教義,表達拯救世人的願望,二者緊密關聯。但同時,藝術在創作過程當中還帶有修心養性或者修行的性質,這是中國文化和中國宗教比較特殊的方面。

「宗教」一詞**於西方,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就融入了中華文化,成為一種集體智慧型,這是非常難得的。它既有對形而上的關注,也有對形而下微觀世界的觀察和分析,並且不僅僅是一種推理,還有自己的實證和體驗,所以不能把佛教等同為神學,它更是一種文化。

藏語裡有乙個詞叫「娘木吉兒」,「娘木」就是各種表現,「吉爾」就是心裡的起心動念。因為起心動念,就會產生很多藝術,因此在他眼裡,一切無不可稱作藝術。但真正的藝術不是模仿,而是對真善美毫無造作的表達。

從宗教和藝術的關係能夠看到中華文化傳承中古老且精華的部分。在中華文化中,事物並不是獨立割裂的,而是因緣和合的產物,因緣變化了,事物自然也會發生變化。所以中華文化裡,對世界萬物的認識是生生不息的。

藝術和宗教的本質都是為了自我超越,這個超越就是超越滾滾紅塵的種種慾望和煩惱。

3樓:廢材小小怪

宗教與藝術的關係如下:

1、宗教與藝術都是對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

上帝、聖母、天使等等都是生動的具體形象,儘管這些形象是虛幻的,但它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對社會生活的抽象。

當然,從本質上說,宗教形象是宗教觀念的外化,是普遍觀念的符號,如佛教或**的形象,只是象徵著至高無上的力量,它所物化或物件化的只是一般的宗教教義。

並不包含有藝術家的個性和他的思想情感,人們在對它虔誠膜拜時只能感到一股壓迫自己的巨大力量。

而藝術形象是審美的符號,人們在欣賞它的時候也認識到自身的本質力量,從而得到審美的享受。

2、宗教與藝術都是對社會生活的全面反映。

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全面反映,宗教,像藝術一樣,也是社會生活的全面反映。

不僅 反映社會的經濟,而且反映社會的政治、法律;不僅反映社會的物質關係,而且反映社會的思想關係;不僅反映人們真實存在的思想和情感,而且反映人們虛妄的幻想與願望。

一部《聖經》,既是意蘊精深的宗教典籍,又是古代巴勒斯坦地區的經濟、政治、軍 事、文化、思想的百科全書,是古代希伯來人的法典、哲學、倫理、民情的歷史長捲。

3、宗教與藝術都蘊含了感情與幻想的成分。

宗教不僅要相信作為人們幻想產物的超自然實體即神靈的真實存在,而且對這些超自然實體抱有強烈情感,不是恐懼與虔敬,就是讚美與歡欣。

宗教與藝術一樣,不僅有強烈的情感,而且把這種精神追求置於眼前物質利益追求之上。克萊夫貝爾在 《藝術》一書中曾舉了乙個有趣的例子。

他說:「我在巴黎見到的一些青年畫家,他們身無分文,半飢半飽,衣衫襤褸;就連妻兒老小也是如此。

但是他們仍然發狂般地以全部熱情畫著那些沒人買的畫,他們還說不定會殺死或者打傷任何乙個建議他們降低自己作品售價的人。

這些人是地地道道的超級宗教狂。一切藝術家都屬於宗教型。」

4、宗教與藝術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撫慰,產生愉悅與希望

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對於苦難中的人民來說,又是通往天國的廉價門票。它既能使人麻醉,又能使人的心靈得到撫慰,產生愉悅與希望。

這與藝術的作用有共同之處。 克萊夫貝爾認為,藝術與宗教同屬於幻想的領域、情感的領域,科學則屬於現實實證的領域、理智的領域。

因此,他強調「藝術與宗教是人們擺脫現實環境達到迷狂境界的兩個途徑。審美的狂喜和宗教的狂熱是聯合在一起的兩個派別。

藝術與宗教都是達到同一類心理狀態的手段」。甚至,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宗教和藝術能起著同樣的功用。以時下的流行文化為例,若從藝術政治學角度來看,其作用和宗教大致相當。

宗教給人以精神寄託,以便人類從中獲得對現世痛苦的解脫。而流行文化也以狂歡、娛樂的方式消解人的思考,度過人所必須要消磨的時間。

因此,流行文化通過奔騰熱烈的方式來消磨反抗者的思考,而宗教則通過內斂深沉的方式來寄託人的未來希望,都能同時達到安撫民眾的作用,這是二者的內在相通性。

根據以上理由可以看出,宗教推動藝術的發展,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

當然作為兩個不同的文化子門類,宗教和藝術畢竟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宗教乃是人的一種自我意識的迷失和不確定,藝術卻是對人的自由創造本質的確證。兩者之間也是一種互相影響的關係。

宗教與藝術確實存在根本對立的方面:

宗教是對社會生活的歪曲反映;而藝術是對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

宗教要求對彼岸世界的心靈感悟;而藝術世界要求對現實世界和世俗情感的形象表現。

宗教的物件是神,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異化,人們在神面前感到自己的渺小。

藝術的物件是全面的生活,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物件化,人們在藝術面前感到自身的力量、智慧型和美。

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鴉片,勸人到彼岸世界去尋求精神的慰藉,它是對人的心靈的麻醉;藝術是生活的教科書,鼓舞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去實現自己的自由創造的本質, 它是對人心靈的淨化。

宗教相信自己的物件超自然實體即神靈的真實存在;而藝術卻不相信自己創造的物件的真實存在。

費爾巴哈說:「藝術認識它的製造品的本來面目,認識這些正是 藝術製造品而不是別的東西;宗教則不然,宗教以為它幻想出來的東西乃是實實在在 的東西。」

列寧在《哲學筆記》中肯定了費爾巴哈的這個思想,指出「藝術並不要求人們 把它的作品當作現實」。宗教對藝術的排斥,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實踐上。

如八世紀至九世紀拜占庭掀起的所謂「聖像破壞運動」和中國古代的三項「滅佛運動」。

了解西方美術的高手請進,中西方美術的比較

其實我覺得他們有點 走偏了 鑽牛角尖 往背景畫一些不相關的東西,就是要引起注意,令人思考畫家的用意。令人思考 便是吸引了別人對此畫的留心,不會看過了就算。而且,雖說吸引了別人的是畫中的佈景,但據 他們的 研究,人們在回憶造幅畫時,記得的反而會是主題而不再是背景。威尼斯畫派在色彩運用上有很多變化,顏色...

中西方藝術發展史,對比西方藝術的發展史,中國藝術的發展有什麼樣的缺陷?

建議你還是就說一段時期的中西方藝術史吧。在西方漫長的古代史中,因為宗教佔據了社會整體的核心地位,是這個整體的基本凝聚力,藝術不僅因為依靠宗教而得到了縱貫歷史的輝煌發展,而且藝術本身的存在 形式和內容 也是統一於宗教的 它是宗教活動的一種基本工具和方式。在西方藝術發展史的研究中,不深入理解西方宗教精神...

有沒有關於中西方宗教文化差異的紀錄片或電影

東方的知道幾個西方的還真不知道,比如電影版的 達摩祖師傳 之類的 有沒有關於一些宗教的紀錄片 宗教的荒謬 這個電影是比爾?馬赫帶著攝製組拍的其實宗教這個東西我覺得無法客觀討論 因為信徒和反宗教人士根本的出發點就不一樣我覺得這個 拍的已經夠客觀了比爾?馬赫沒有一味的去駁斥什麼 有哪些電影是有關西方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