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梁啟超晚年,學識與智慧型已臻於成熟圓融,在給其孩子們的書信中,談到做學問的進境,很客觀靜氣地說他一生受到曾文正的助益非淺:「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他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性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那裡是那裡,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我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我盼你們都能。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一語正是曾國藩在家信中對弟弟們的教誨。供參考。
歷史與文學
2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和歷史關係是深遠而複雜的,文學歷史觀是文藝理論中的乙個重要環節,重主觀和傾向客觀構成了文學、歷史的重要區別。文學以審美精神文化形態言說歷史,精神文化性顯示文學在對歷史的關注中,更注重其精神文化內涵的揭示,文學的"歷史回歸"應是價值的回歸、精神的回歸和人文關懷的回歸。
從發生學的角度來看,文、史二者共同擁有「人學」內涵,即歷史是人的歷史,而文學從來都是「人學」,自古都有「文史不分」的傳統。在西方,亞里斯多德早就指出文、史的差別在於描寫可以發生的事,敘述已發生的事,我國明清時期的金聖歎也以「因文生事」和「以文運事」說明了二者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與文學既有聯絡,又各有千秋。歷史注重於實際,記錄過去發生的事情;文學則更注重於素養,有更高的觀賞價值。
4樓:仍代巧侍航
文史自古不分家,本來最能體會到這一點。。。
文學以歷史為背景,歷史承載著文學的發展
文學歷史都有什麼
5樓:瀲
文學歷史
一般指歷史文學
歷史撰述在文字表述上的藝術性,亦指以歷史題材寫成的文學作品。前者屬於史學,後者屬於文學。此處所謂歷史文學,係指前者,即歷史撰述在文字表述上的審美要求。
一是真實之美,這是通過史學家的文字表述所反映出來的歷史撰述的本質的美。二是質樸之美,指歷史撰述的文字表述在反映真實史實的基礎上,寫出事物的本色,說人如其人,論事如其事。三是簡潔之美,「文筆簡潔在任何時候都是優點,尤其是在內容豐富的場合;這個問題不僅是修辭的而且是本質的問題。
四是動態之美,歷史是運動的,歷史人物是運動的,歷史事件也是在運動中發展的,歷史撰述表現出這些運動形式,是為動態之美,此亦梁啟超所謂應把歷史寫得「飛動」起來。五是含蓄之美,亦謂隱喻之美,或謂之「用晦」。「晦也者,省字約文,事溢於句外。
六是力量之美,這首先在於歷史撰述的真實性及其給予人們的教育,如警誡,啟迪,智慧型,鼓舞。同時,歷史撰述在文字表述上的生動、感人,亦是力量之美所不可或闕。
三大要素有歷史性,文學性,當代性
6樓:匿名使用者
歌謠、傳說、神話、故事、寓言、童話、傳記、
詩篇、稗史、遊記、劇本、**、隨筆、評論……繁多的體裁構成了文學,也構成了文學的歷史。然而,並不是每種抒懷或記敘文本都能進入文學史。就每個具體時代而言,能以經受時光的篩簸,穿越後世歷代的傳述而存留下來的文學作品必是少數。
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學的歷史實質上是精品文學的歷史、經典文學的歷史。
在乙個技術手段已經能夠無限量提供資訊與娛樂的時代,我們為什麼還在閱讀?這就是文學的魅力所在。在**心靈和人性方面,在摹寫生存狀態方面,在張揚想像力方面,在文明的傳承與塑造方面,有哪一種文化樣式的能力可在文學之上?
答案是沒有。文學無疑是表現力最為寬廣最為強大的人類情感工具,其生命力既古遠又蓬勃,自從以歌謠傳說之類的形式誕生於口述年代以來,它的歷史從未中斷過-哪所是洪水滔天還是**窒息一切之時。只要生活在繼續,人類就會把故事一直講下去,把情愫不斷表達出來。
面對文學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一種特質-核心作品的價值亙古不變。儘管作家的寫作技巧在不斷提高,大眾的閱讀趣味也日新月異,但即使在已經進入電子閱讀的今天,《荷馬史詩》或唐吉訶德的魅力依然絲毫無減。
7樓:玲叮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比較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劇本、寓言、童話等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
文學是屬於人文學科的學科分類之一,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於社會建築上層。它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最先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
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
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對美的體現。文學作品是作家用獨特的語言藝術表現其獨特的心靈世界的作品,離開了這樣兩個極具個性特點的獨特性就沒有真正的文學作品。乙個傑出的文學家就是乙個民族心靈世界的英雄。
文學代表乙個民族的藝術和智慧型。文學,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屬社會意識形態範疇。
8樓:啾啾咯呀
2023年國考行測備考:文學歷史「三與四」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靈寶天尊[禹餘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四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四大發明:造紙(東漢.蔡倫)、火藥(唐朝.煉丹家)、印刷術(北宋.畢昇、指南針(北宋)
四書:《論語》《中庸》《大學》《孟子》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
四大名橋:廣濟橋、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
四大名園: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河北承德)拙政園(江蘇蘇州)留園(江蘇蘇州)
四大名剎:靈巖寺(山東長清)、國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棲霞寺(江蘇南京)
四大名樓:岳陽樓(湖南岳陽)、黃鶴樓(湖北武漢)、滕王閣(江西南昌)、大觀樓(雲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縣)、陶然亭(北京先農壇)、愛晚亭(湖南長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鎮:景德鎮(江西)、佛山鎮(廣東)、漢口鎮(湖北)、朱仙鎮(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陝西西安)、孔廟碑林(山東曲阜)、**碑林(四川西昌)、南門碑林(台灣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飛虹塔(山西洪洞廣勝寺)、釋迦塔(山西應縣佛宮寺)、千尋塔(雲南大理崇聖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肅敦煌)、雲崗石窟(山西大同)、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
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江西廬山)、嶽麓書院(湖南長沙)、嵩陽書院(河南嵩山)、應天書院(河南商丘)
四大名瓷窯:河北的瓷州窯、浙江的龍泉窯、江西的景德鎮窯、福建的德化窯
四大名花:牡丹(山東菏澤)、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雲南昆明)
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四大名繡:蘇繡(蘇州)、湘繡(湖南)、蜀繡(四川)、廣繡(廣東)
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與許仙》
四大文化遺產:《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蘇)、火畫扇(廣東)、竹絲扇(四川)、綾絹扇(浙江)
公務員之路,從華圖起步。
談談文學與歷史的關係
9樓:執筆丶丶丶
文學與歷史既有區別又有聯絡,關係如下:
一、區別
1、定義不同:
歷史:廣義的「歷史學」是對「史」進行同時合訓而產生的「史有二義」的統一體。包括:
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
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後者。歷史狹義上的史學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
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詩歌、散文、**、劇本、寓言、童話等不同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
文學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
2、**不同:
歷史:歷史隨時產生,是人們在過去自由活動的如實記錄。它存在的意義是,讓人們總結過去,充實未來的生活,以史為鑑,借古論今。
文學:文學是意識的產物,生活的反映,文學是客觀的東西到了人的頭腦中後,人重新組織編出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東西。
二、聯絡
歷史是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文學不同於歷史,文學源於歷史,同時又虛構部分,同時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價值觀的影響,會對歷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變,使得文學又更多的感**彩。經過文學的加工,歷史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同時歷史又給了文學創作更多的源泉的靈感。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起源:
「歷史」的含義在中文中最早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與「事」相似,指事件。許慎《說文解字》說:
「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記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則代表被史官被紀錄的事,換句話說,即所有被文字紀錄的過去事情。
「歷史」一詞出現較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書》,吳主孫權「博覽書傳歷史,藉採奇異」。「史」前加「歷」字是指經歷、曆法,也就是人類經歷的一段時間。在事件中加入時間的概念,「歷史」一詞就具有了當今的含義。
近代日本學者為翻譯英文「history」,便以歷史二字附會之,使其成為對應詞。
廣義上指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歷史是研究人類變化,社會興替的重要的人文學科。
在西方,多數語言的「歷史」一詞源出自希臘語「historia」,原義為「調查、**」,出自「歷史之父」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的《歷史》(historia)一書。
10樓:其翼若垂天之雲
歷史與文學的關係
——周振鶴教授在上海師範大學的演講
我曾經作過歷史與科學關係的演講,認為歷史學處在人文與科學之間,大旨是闡發歷史學研究方法上的科學性與研究物件的人文性,這是歷史的中庸之道(歷史與科學的共通處還有一點是求真)。另一方面,學科性質屬於人文領域的歷史,在傳統的文史哲學科之中,也處於中庸的狀態,前進一步是哲學,後退一步是文學。比如,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是哲學而不是歷史,只是以歷史說事。
湯因比的歷史研究也近似哲學,以文明形態的變遷來說明其哲學觀點。這就是「前進一步是哲學」。後退一步呢?
《三國志》是歷史,《三國演義》就是文學了。關雲長走麥城是歷史,華佗為其刮骨療毒則是文學。岳飛抗金是歷史,岳母刺字就是文學了。
狹義的歷史學其實就是歷史編纂學,信奉歷史事實至高無上的原則,既不理會歷史發展的規律,也不**歷史發展的趨向,更不談論什麼歷史經驗與教訓,而只以復原歷史面貌為己任,其極端的表現就是以史料學代替史學。但我這裡卻不是要批判歷史編纂學,而是說歷史學本來的意義僅在於追求歷史事實,而對這些事實作哲學的思考或者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進行文學創作,實際上都進入了其他領域。當然學術之間沒有絕對的界線,歷史學也可以總結歷史規律為自己的目的,也可以科學地預見歷史的發展,但這一切都必須以史實為基礎。
脫離了歷史事實,再好的理論也只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同樣,以歷史事實為基礎的文學創作再如何戲說,也必須合情合理,才有感人的力量,否則就是瞎說胡扯,沒有人願意看了。大家知道京劇《失空斬》十分有名,但失街亭是真事,斬馬謖是真事,中間那一段空城計可就是虛構了。
只不過虛構得好,十分在理,雖然歷史學家不接受,但觀眾卻很愛看,而且在《失空斬》裡頭,就數空城計戲劇性最強。如果有歷史學家因為其違背史實而硬要將它抽掉,那豈不是成了傻瓜?所以一般而言,我不反對戲說,只要不太出格就行,否則只剩下乾巴巴的歷史事實,那就只有歷史學家自己才愛看。
那麼除了文學創作以外,歷史學著作是不是都是純粹的歷史事實,而沒有一點文學成份呢?也不盡然。歷史學裡頭有文學因素存在,同樣文學中也有歷史事實。
歷史中的文學
行刺趙盾一事未成而刺客自盡是歷史事件。但為何刺殺未遂,卻是歷史故事了。從事件而變為故事,文學成份是不可少的。這就是歷史中的文學。
歷史中的文學是指歷史中有文學的成份。文學可以虛構,歷史必須真實,也就是要可信,這是最基本的差異。但歷史中就沒有虛構的成份嗎?
司馬遷的《史記》自然是典型的歷史作品,它是廿四部正史的第一部。所謂紀傳體的史書就是由它所開創的,所以大概不會有人說《史記》是**故事。但是我們看看其中的一段史事。
《史記·晉世家》載:因趙盾屢諫,「靈公患之,使?
老舍的《養花》中提到養花給老舍先生的樂趣是什麼
老舍copy先生把養花當做生活中的一種樂趣1 不計較花開得大小好壞 一到夏天滿是花草。2 自己會奮鬥的花草讓作者明白人生真諦 人的一生要不停的奮鬥,適應各種惡劣的環境。3 摸著門道後,花草養得很好。4 養花讓作者付出勞動,有益健康。5 誇花香 賞花 贈花,讓作者感到欣喜。6 養花也有傷心時。老舍先生...
哪首古詩中提到了牛郎織女?有關於牛郎織女的古詩
唐 林杰 乞巧。年代 唐。作者 林杰。題目 乞巧。內容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古詩十九首。秋夕 杜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關於牛郎織女的古詩 1 乞巧。唐代 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
鄉下人家中提到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都有哪些景物
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裡有瓜藤,鮮花,雞,鴨,傍晚吃飯,和月眠 夜安眠等景物 鄉下人家中提到了一副自然和諧的田園風光,我認為有很多景色。複製了和諧的前沿風景,他的景物是非常的多的,在情緣之中有樹有草有田野 有樹,有花,有草,有小河,有橋,有小路,有耕田的農夫,有冒著炊煙的草屋 是瓜藤繞,花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