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統的漢朝漢武帝在軍事上採取了哪些措施

2021-03-03 20:46:46 字數 5866 閱讀 7243

1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打敗了匈奴人,開拓了西域,就是現在的新疆,大力發展騎兵,衛青,霍去病,這種騎兵將領千里奔襲匈奴人的老窩

漢武帝在經濟,軍事上採取了什麼大一統措施

2樓:瘋狂的王老闆

漢武帝的大一統:

1、漢武帝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

2、漢武帝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統一鑄造發行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3、為鞏固**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4、軍事上:西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進攻匈奴,取得勝利,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總之,漢武帝在位時,西漢出現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統的局面,封建**集權統治得到鞏固和加強。

漢武帝在經濟、軍事上採取了什麼大一統措施?

3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的大一統:

1、漢武帝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

2、漢武帝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統一鑄造發行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3、為鞏固**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4、軍事上:西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進攻匈奴,取得勝利,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總之,漢武帝在位時,西漢出現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統的局面,封建**集權統治得到鞏固和加強。

漢武帝鞏固統一採取了什麼軍事措施

4樓:匿名使用者

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消弱王國的勢力,加強**集權.

2、經濟上,鹽鐵官營,統一鑄幣.

3、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4、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解除匈奴對北部邊境的威脅5、對外關係上: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與西域各國的聯絡.

5樓:紫色i兔兔

軍事措施對外攻打匈奴,不再實行和親政策。對內實行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勢力

6樓:會會

額,這個畢竟不是他自己乙個人的功勞,獎罰分明,懲善揚惡。這兩個是必須的,古代的明君都這樣不是麼

漢武帝為鞏固大一統,在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等方面採取了什麼措施

7樓:川歌歌

漢武帝出巡圖漢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相當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因素依然存在,潛在威脅還不小.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各項政策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強化**集權的措施.

政治:在政治方面,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加強監察制度等.漢武帝還變古創制,包括收相權、設刺史、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制,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政治制度.

這種法制傳統,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正規化.

軍事,對外友好: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的軍事力量;改革兵制.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使北部邊郡得以安定,派張騫出使西域,開括了西北邊疆:

開通了西漢聯絡西域以至中亞給地通道

經濟:在經濟方面,採取重農輕商,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大力打擊奸商;又採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統一鑄造五銖錢;設定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在經濟方面還有一條重要的舉措,就是將當時的貨幣進行統一.

思想:在思想方面,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大力推行儒學,在長安設太學.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統治正統思想,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始皇和漢武帝在政治上採取的措施,經濟上呢?文化上呢?軍事上呢?

8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經濟上改革幣制,鹽鐵官營

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軍事上出兵匈奴、南越。

秦始皇經濟上統一貨幣、度量衡、車軌

文化上統一文字,焚書坑儒

軍事上修築萬里長城。

9樓:匿名使用者

政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官僚體系

頒布推恩令

漢武帝為了實現大一統採取了哪些措施

10樓:雲過千尋

①政治:為

加強**集權,漢武帝削弱王國勢力.

②思想:為加強思想控制,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

③經濟:漢武帝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增加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的大一統.

④軍事上: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維護國家統一.

11樓:海賊生活

政治上:實行推恩令(對皇親國戚)和附益之法(對門客)

經濟上:鹽鐵收歸國家經營

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為實現經濟上的大一統採取了什麼措施

12樓:太原東方**

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

1.條件(1)漢初統治者恢復經濟的措施及文景之治.

(2)漢武帝雄才大略,善於用人.

2措施:(1)政治上:頒布「推恩令」(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

(2)經濟上:1鹽鐵專營,**專賣

2:統一鑄造五銖錢

3:重農抑商

(3)思想上: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2:推行儒學教育,興辦太學,以儒家五經為主要教材(4)軍事上: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這些都是 我歷史書本裡的筆記出來的,很有用的.

13樓:海煙人

漢武帝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統一鑄造五銖錢,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的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14樓:隨心de喵喵

第一、漢武帝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

第二、漢武帝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統一鑄造發行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15樓:fcb_岑

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

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有哪些

16樓:睿智小寧

漢武帝大一統的政策:

1、政治方面:

(1)改革官職,組成內朝和外朝,加強皇權。

(2)大量選拔人才,重視官吏的任用與考核;實行刺史制度。加強**對地方官僚的控制。

(3)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加強**集權。

(4)強化完善封建法治,打擊豪強地主勢力,維護封建社會秩序。

(5)強化監察制度:在**設立司隸校尉,監督和檢舉京師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為。在地方設刺史,負責監督地方**。

2、軍事方面:

三次反擊匈奴,改變了漢朝與匈奴的關係中的被動地位;進軍西南地區,征服東越南越,設定南海等九郡。

3、經濟方面:

改革幣制,鑄造五銖錢,作為通行全國的法定貨幣;鹽鐵官營,由國君壟斷經營鹽鐵的生產和銷售;「均輸平準」平抑物價,徵收大商人,高利貸者的財產稅。

4、思想方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提倡大一統,儒學成為西漢的統治思想。漢武帝還建立了**太學與地方郡國學兩級官學,確立了封建官學制度。

此外還崇尚法治。尊儒尚法是他實行統治的根本思想。。

擴充套件資料

人物評價

漢武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乙個發展高峰,還開闢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

《漢書》評敘劉徹「雄才大略」,《諡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國歷史書內,「秦皇漢武」經常互相銜接。他的功業,對中國歷史程序和之後西漢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

封建**體制下,人才使用有兩大陋習:一是任人唯親,只用自己熟悉親信的人;二是論資排輩,必須按「三十九級台階」,一級一級往上爬,不能「亂」了規矩。而漢武帝一不會因言廢人:

只要有才華,主父偃*****,漢武帝照樣求賢若渴;二是敢於破格提拔:因為有能力,衛青家奴出身,漢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不僅如此,漢武帝甚至擯棄正統,容納異類,慧眼發現東方朔,將莊嚴的朝堂變成乙個充滿溫情和快樂的休息室,君臣之間宛如玩伴;同時,他不以狎褻而喪失原則,對東方朔的諍言擊節讚嘆,適者聽從。他初讀《子虛賦》,即大為傾慕;得見作者司馬相如,如獲至寶,讓他享受與自己同等的寫作待遇。能識人、能容人、能用人。

漢武帝開創了空前的豐功偉績,但晚年的窮兵黷武和巫蠱之禍為其留下負面的汙點,不過之後敢於直面自已的過失,重拾漢初的息兵養民、輕徭薄賦的國策,為之後西漢極盛之世的孝宣中興奠定了基礎,可謂善始善終。

17樓:貞觀之風

1、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借恩賜親戚的名義,削弱諸侯王權利,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2、經濟上,鹽鐵專售,將暴利行業收歸國有;全國製造五銖錢,統一鑄幣權。

3、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統治的唯一正統思想。

4、軍事上,北擊匈奴,解除來自北方游牧民族對漢朝的威脅。

18樓:光弘電子商務

為加強**集權,武帝接

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

內容主要是: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長子繼承以外,還可以用「推恩」(也就是廣布恩惠,讓更多的人來享受特權)的形式把其他的兒子在本侯國內分封。新的侯國就脫離原來王國的限制,地域獨立,而且政治權力也基本被剝奪,受當地郡縣官吏的管轄。

這樣,就使原來獨立的地方王國自動地將權力上交給了國家。此後,地方的王與侯僅僅享受物質上的特權,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稅。但是沒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權。

漢武帝還找藉口,一次就削去當時一半的侯國。漢武帝的這些措施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

為了進一步加強君主權力,漢武帝用派御史的方式對地方的豪強、官吏進行監督。元封五年(前106年),將全國分成了十三個監察區,每個區叫做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的刺史叫做司隸校尉,其他十二個州都叫刺史。

19樓:次次次蛋黃公尺亞

措施:(1)政治上:頒布「推恩令」,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破格錄用人才(如董仲舒、衛青等)。

(2)經濟上:把地方 鑄幣和鹽鐵經營權收歸**;統一鑄五銖錢。

(3)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排斥其他各家思想(從此儒家學說成為我國兩千多年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

(4)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這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5)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打敗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脅。

(6)民族關係上: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闢奠定了基礎 。

20樓:匿名使用者

1.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議,實行推恩令,削弱諸侯國勢力,加強**集權。

2.經濟: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統一鑄造五銖錢,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的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3.軍事:大力打擊匈奴,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4.思想: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封建正統思想。

5.文化:在長安舉辦太學,以儒家五經維主教材。

6.外交:為絲綢之路的開闢奠定了基礎。

漢武帝大一統的原因表現和意義漢武帝大一統的原因措施和意義

答 歷史條件 漢武帝時,西漢王朝進入全盛時期,社會經濟繁榮,為推行和鞏固大一統準備了物質基礎 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為推行和鞏固大一統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措施 漢武帝的大一統 1 漢武帝為了加強 對地方的控制,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 2 經濟上 漢武帝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 鑄幣權,收歸 統一鑄造發行五銖錢...

漢武帝的大一統和鼎盛的問題

選a 漢武帝是個好戰分子,主要功勞是保住了江山並且擊退了匈奴,但是勞民傷財,所以不可能是b 選b,正是因為漢武帝在位期間出現了大一統的局面,所以才使得在他統治時期出現鼎盛的局面,算是乙個總體的概括吧 應該選a,因為經過文景之治,西漢經過長期的休養生息已經有了與北方匈奴人對抗的實力,不必再和親了,於是...

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措施是什麼,漢武帝為實現大一統的措施有哪些影響?

1 政治上實行削藩,加強 集權。2 經濟上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 實行抑商政策。3 軍事上大力反擊匈奴,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國家統一。4 思想上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以儒家思想作為封建正統思想。意思對即可 漢武帝為實現大一統的措施有哪些影響?漢武帝大一統的政策 1 政治方面 1 改革官職,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