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書法的簡介,有關書法的資料簡介

2021-03-03 23:32:21 字數 5736 閱讀 8590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書法是用毛筆書寫漢字的一門獨立的藝術。中國的方塊字(即漢字)是世界上三種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餘的兩種,一是蘇瑪利亞人和巴比倫人的楔形文字,一是古埃及的圖畫文字。

這兩種文字後來都中斷了,唯獨中國的漢字一直發展延續至今。如果從一九五九年出土的山東大汶口文化和西安半坡仰韶文化的陶器文字算起,迄今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了。可以這樣說,從漢字產生之時起,便已有了將漢字寫得美觀的要求,這就包含了書法的因素。

所以講到書法的起源,必然要聯絡到漢字的起源。

遠古是沒有文字的。歷史學家把這個時期稱為「史前時期」,在社會發展史上,大體相當於氏族公社的階段。那時,人們只能靠語言來交流思想,靠傳說轉述來積累知識和記事。

但光靠傳說轉述很容易走樣,後來就產生了利用某些實物來喚起回憶、交流思想的辦法,這就是結繩記事和刻木記事。《周易·繫辭》說:「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這種記事的方法,在我國漢族中早已絕跡,但在雲南的傈傈族、哈尼族和台灣的高山族中,不久以前都還有過。至於刻木記事,迄今在雲南的佤族中還發現過傳代刻木的實物。

結繩和刻木(即古書上所說的「契」或「契刻」),只能幫助記憶,不是語言的直接記錄,所以同文字還沒有什麼關係。文字是由圖畫發展而來的。遠古的人很早就知道用繪畫來表現生活中與他們有密切關係的事物,我國周口店以及法國和西班牙的深山古洞中,都留存有舊石器時代人們所繪製的這種圖畫。

最初的圖畫比較複雜,如果要記載一頭牛或一頭鹿,就把牛和鹿的本來樣子畫出來,很是精細,生動逼真。後來,人們把牛、鹿的形象逐步加以概括和簡化,畫牛只用線條表現其頭部和角,畫鹿只勾勒出乙個具有特徵的輪廓,圖畫的意味逐漸減少,符號的成分逐漸增加,這樣就產生了最早的作為語言的書寫符號的文字。具體的事物,可以用圖畫表示;簡單的抽象概念也可以用圖象式的符號表示。

對於複雜的抽象事物,人們就把兩個或更多的符號會合起來表示某種意思。如山東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就有乙個象形符號,不少古文本學家釋為「旦」,即太陽剛從地平線上出來得意思。也有將此釋為「熱」的,下半像「火」,即日下火為「熱」。

陶器上還有乙個符號,像日照之下,山上**,也是「熱」字。比大汶口遺存稍晚的半坡、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片上,也有一些刻劃符號,雖不能確識其含義,但古文本學家們認為,也已是具有文字雛形的符號了。

有關書法作品的資料50字

2樓:88dn點***桃李

王羲之 7 歲練習書法,勤奮好學。

如果覺得答案解決了你的問題,請採納,有問題可繼續追問,如未回答追問,可能不在哦

3樓:左莘龍仙

我建議你可以找乙個片斷來寫

我當時考級的時候就用的陋室銘中的一段話

你可以找一些很有意義的古詩文,比如說:故天將降大任於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

有關書法的資料

4樓:天下相思

秦朝開創了書法的先河。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文字差異很大,是發展經濟文化的一大障礙。秦始皇統一國家後,丞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偉大功績。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

由於小篆書寫不便,於是隸書出現了。到了西漢,隸書完成了由篆書到隸書的蛻變,結體由縱勢變成橫勢,線條波磔更加明顯。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書寫的一大進步,是書法史上的一次革命。

書法藝術的繁榮期,是從東漢開始的。東漢時期出現了專門的書法理論著作,最早的書法理論提出者是東西漢之交的揚雄。第一部書法理論專著是東漢時期崔瑗的《草書勢》。

擴充套件資料

學習書法的方法:

1、用薄紙(絹)蒙在原作上面依照原來的樣子去寫或去畫。

2、習書者對照書法原帖,在另外一張紙上盡可能和原作模樣一模一樣的書寫出來。

3、多次臨寫之後,根據頭腦記憶中留下的原作形象,再次書寫出來。

4、求人指正,其實可以自助,挑選自己認為最滿意的字貼在牆上,遠近觀摩,自己糾正,覺得不滿意了,再寫再貼,再更正,迴圈往復。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書法是用毛筆書寫漢字的一門獨立的藝術。中國的方塊字(即漢字)是世界上三種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餘的兩種,一是蘇瑪利亞人和巴比倫人的楔形文字,一是古埃及的圖畫文字。

這兩種文字後來都中斷了,唯獨中國的漢字一直發展延續至今。如果從一九五九年出土的山東大汶口文化和西安半坡仰韶文化的陶器文字算起,迄今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了。可以這樣說,從漢字產生之時起,便已有了將漢字寫得美觀的要求,這就包含了書法的因素。

所以講到書法的起源,必然要聯絡到漢字的起源。

遠古是沒有文字的。歷史學家把這個時期稱為「史前時期」,在社會發展史上,大體相當於氏族公社的階段。那時,人們只能靠語言來交流思想,靠傳說轉述來積累知識和記事。

但光靠傳說轉述很容易走樣,後來就產生了利用某些實物來喚起回憶、交流思想的辦法,這就是結繩記事和刻木記事。《周易·繫辭》說:「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這種記事的方法,在我國漢族中早已絕跡,但在雲南的傈傈族、哈尼族和台灣的高山族中,不久以前都還有過。至於刻木記事,迄今在雲南的佤族中還發現過傳代刻木的實物。

結繩和刻木(即古書上所說的「契」或「契刻」),只能幫助記憶,不是語言的直接記錄,所以同文字還沒有什麼關係。文字是由圖畫發展而來的。遠古的人很早就知道用繪畫來表現生活中與他們有密切關係的事物,我國周口店以及法國和西班牙的深山古洞中,都留存有舊石器時代人們所繪製的這種圖畫。

最初的圖畫比較複雜,如果要記載一頭牛或一頭鹿,就把牛和鹿的本來樣子畫出來,很是精細,生動逼真。後來,人們把牛、鹿的形象逐步加以概括和簡化,畫牛只用線條表現其頭部和角,畫鹿只勾勒出乙個具有特徵的輪廓,圖畫的意味逐漸減少,符號的成分逐漸增加,這樣就產生了最早的作為語言的書寫符號的文字。具體的事物,可以用圖畫表示;簡單的抽象概念也可以用圖象式的符號表示。

對於複雜的抽象事物,人們就把兩個或更多的符號會合起來表示某種意思。如山東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就有乙個象形符號,不少古文本學家釋為「旦」,即太陽剛從地平線上出來得意思。也有將此釋為「熱」的,下半像「火」,即日下火為「熱」。

陶器上還有乙個符號,像日照之下,山上**,也是「熱」字。比大汶口遺存稍晚的半坡、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片上,也有一些刻劃符號,雖不能確識其含義,但古文本學家們認為,也已是具有文字雛形的符號了。

6樓:滿旭亓官智敏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以不同的風貌反映出時代的精神,藝術青春常在。流覽歷代書法,"晉

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追尋三千年書法發展的軌跡,我們清淅地看到他與

中國社會的法發展同步,強烈的反映出每個時代的精神風貌。

書法藝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瑰寶,是中華文化的燦爛之花。書法藝術最典型的體現了東方藝術之美和東方文化的優秀,是我們民族永遠值得自豪的藝術瑰寶。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藝術都無與倫比的深厚群眾基礎和藝術特徵。

書法藝術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睞。

中國書法史的分期,從總的劃分,可將唐代的顏真卿作為乙個分界點,以前稱作"書體沿革時期",以後稱作"風格流變時期"。書體沿革時期,書法的發展主要傾向為書體的沿革,書法家藝術風格的展現往往與書體相聯。風格流變時期的書體已經具備,無須再創一種新的字型。

於是書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張,"書體"已經固定,而"意"是活的,這就進一步加強了作者的主體作用。

一:書法的起源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近代經過考證,關於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為在距今約5000、2023年左右中國黃河中游的"仰紹文化時期",已經創造了文字。仰紹文化因2023年首先在河南繩汕仰韶村發現而得名的。近40餘年,又陸續有許多發現。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來有三大型別,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漢字則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實物畫出來。不過畫圖更趨於簡單化、抽象化,成為突出實物特點的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意義,有一定的讀音……

我們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

種形體逐漸形成。在書寫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獨一的、可以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

二:史前至夏--混沌萌生的書法

中國的書法藝術來開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因此,產生了文字。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

刻畫符號--象形文本或圖畫文字。

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畫符號只表示乙個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沒有

確切的含義。

距今八千多年前,黃河流域出現了磁山、斐李崗文化,在斐李崗出土的手製陶瓷上,有較多

的符號,這種符號,是先民們的交際功能、記事功能與圖案裝飾功能的混沌結合,這些雖不是真

正的漢字,但確是漢字的雛形。

緊接著距今約六千年前的仰紹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了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畫的彩陶。這些符號已區別於花紋圖案,把漢文本的發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崗文化。二里頭文化考古發掘中發現有刻畫記號的陶片,其記號共

有二十四種,有的類似殷墟甲骨文本,都是單個獨立的字。二里崗文化已發現有文字制度。這裡

曾發現過三個有字的骨頭,兩件各乙個字,一件十個字,似為練習刻字而刻。這使得文明向前又

邁進了一大步。

7樓:匿名使用者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近代經過考證,關於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為在距今約5000、2023年左右中國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創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2023年首先在河南繩汕仰韶村發現而得名的。近40餘年,又陸續有許多發現。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來有三大型別,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漢字則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實物畫出來。

不過畫圖更趨於簡單化、抽象化,成為突出實物特點的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意義,有一定的讀音…… 我們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 種形體逐漸形成。在書寫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獨一的、可以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 中國的書法藝術來開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因此,產生了文字。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 刻畫符號--象形文本或圖畫文字。

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畫符號只表示乙個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沒有 確切的含義。 距今八千多年前,黃河流域出現了磁山、斐李崗文化,在斐李崗出土的手製陶瓷上,有較多 的符號,這種符號,是先民們的交際功能、記事功能與圖案裝飾功能的混沌結合,這些雖不是真 正的漢字,但確是漢字的雛形。

緊接著距今約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了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畫的彩陶。這些符號已區別於花紋圖案,把漢文本的發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崗文化。二里頭文化考古發掘中發現有刻畫記號的陶片,其記號共 有二十四種,有的類似殷墟甲骨文本,都是單個獨立的字。二里崗文化已發現有文字制度。

這裡 曾發現過三個有字的骨頭,兩件各乙個字,一件十個字,似為練習刻字而刻。這使得文明向前又 邁進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種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個具體事物。

它儘管簡單而又混沌,但它 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情趣。這種簡單的文字因此可以稱之為史前的書法。

有關書法方面的詞語有哪些有關書法方面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鐵畫銀鉤 ti hu y n g u 畫 筆畫 鉤 鉤勒。形容書法剛鍵柔美。出處 唐 歐陽洵 用筆論 徘徊俯仰,容與風流,剛則鐵畫,媚若銀鉤。筆走龍蛇 b z u l ng sh 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出處 宋 高登 送太元 胸中翻錦繡 筆下走龍蛇。入木三分 r m s n f n 相傳王羲之在木板...

有關書法專業的比較好的大學有哪些?

向左轉 向右轉。所知道2015年,明確開設書法專業的國內高校 中國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廣西藝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吉林藝術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江西美術學院。鄭州美術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財經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山...

有關對書法的認識

其一,練習書法與年齡沒有多大的關係。好多人都說 我都這麼大的人還練什麼書法啊,要練就應該從小練!其實不然,啟功先生曾說,習書不象練雜技,非得幼工!因為書法裡面包涵著美,如果說一名幼童,你要他說出書法的美,他絕對說不出來。最多他能夠說出這個字叫什麼,不能體會其中的美。所以練習書法不要怕年齡太大,其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