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節日要送或吃鴨蛋,端午節為什麼要吃鴨蛋?

2021-03-03 22:45:50 字數 5148 閱讀 1303

1樓:潘小琪

端午節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端午節還是雨水節、農人節。俗話說「要吃鹹蛋粽,才把寒意送」。端午節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動植物生命活動進入鼎盛階段。

農人根據端午節內雨水節氣的應驗度推測下半年的雨量,而適時調整下半年的農事。農諺在「初一開江雨,初五划船雨,十

三、十四磨刀雨,十

七、十八洗街雨,二十龍曬衣(要下雨)」,農諺「頭八(五月初八)無雨二八(五月十八)休,三八(五月二十八)無雨種綠豆」意思是說初八如無雨,十八多半也無雨,如果二十八繼續無雨,則預示著下半年為旱年,只適宜種綠豆之類的耐旱作物。

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除吃粽子外,還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分雞蛋、鴨蛋、鵝蛋等。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又以避「五毒」,有益健康。

節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前者可吃,俗信吃了這種雞蛋,一年就不會頭疼;後者則僅供玩賞。

清明節王來華表示,**清明節吃雞蛋的象徵意蘊,其中還寄寓著人們對生命、生育的敬畏與崇信之情。

雞蛋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是生育與生命的象徵。傳說,開天闢地的盤古在雞蛋中化孕,「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商的始祖契為「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而生。

民間習俗,婦女生孩子後,給四鄰八舍報喜訊,送的也是雞蛋。

清明是祭祖掃墓的日子,民間有一種說法,掃墓時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墓上,象徵「脫殼」,預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能出人頭地。

民俗專家進一步表示,春季是萬物孕育的季節,與雞蛋「孕育生命」之意相合,而雞蛋又含有人體需要的幾乎所有的營養物質,再加上清明時節,風和日麗,春意盎然,人們紛紛郊遊踏青,煮熟的雞蛋是便於攜帶的理想食品,這些都促使雞蛋成為清明節的節俗食品。

送鴨蛋是什麼節?急~~~~~~~~~~~~~~~~~

2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吧?

中國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三大節日」。

端午節為何叫「端午」?原來,「端」是「初」的意思,「初五」就是「端午」,按照中國曆法,五月是「午」月,所以五月初五就是「端午」了。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曾有許多不同的解釋,有的認為端午節源自古代的夏至習俗,有的認為是古代長江一帶人們對龍圖騰的崇拜,不過在民間最普遍的說法則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生活在西元前3世紀的楚國,他的祖國被敵國攻陷以後,他懷著悲憤的心情跳入汩羅江身亡,這天正是五月初五日。以後,每到五月初五,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高潔的品格,都要以竹筒裝公尺投入江中祭奠他。

後來,竹筒裝公尺又演變為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粽子在古時候被稱為「角黍」,它是以葦葉、竹葉等包裹糯公尺,以線繩綑紮成錐形或枕頭形,蒸煮而食。在端午節前夜,家家都要包製粽子,上鍋蒸煮,以備應節食用。

粽子還是互相饋贈的禮品,端午節走親訪友,人們都要互贈自家包的粽子。

端午節食品除了粽子外,中國各地還有一些吃食,比如吃鹹鴨蛋、喝雄黃酒,這都是取自民間避邪的說法。

除了吃,端午節還有很獨特的裝飾民俗。這一天,每家門前都要懸掛艾草和草蒲,這是兩種藥草,一方面是為了避邪,另一方面是因為初夏時節,多雨潮濕,毒蟲滋生,人容易得病,這兩樣藥草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病治病的作用。另外,在端午節,人們還會給小孩纏繞五色絲線,寓意「長命百歲」,縫製香包,形狀就像老虎、葫蘆,裡面裝上香料,用絲線掛在小孩胸前,還要給小孩子穿虎頭形狀的鞋,圍上繡有老虎的肚兜,這都是為了保佑小孩平安吉祥的意思。

在中國南部長江中下游地區,進行龍舟比賽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據說這一習俗也與屈原有關,傳說是老百姓發現屈原跳江後,拼命划船前去相救。後來就演變成端午節舉行龍舟比賽的風俗了。

每年端午,江邊湖邊的龍舟競賽,就成了一場規模巨集大的節日盛會,有的地方有五六十艘龍舟參賽,每艘船首都安裝有木雕龍頭,色彩鮮豔,形態各異。名船上鑼鼓喧天,喊聲陣陣,你追我趕,河岸止彩旗飄揚,萬眾歡騰。扣人心弦的龍舟競賽將端午節推向了高潮。

3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們家鄉煮粽子的時候都要放進去幾個鴨蛋 具此判斷應該是端午節吧

端午節有些什麼習俗?為什麼有人說吃鴨蛋呢?

4樓:匿名使用者

四五千年前, 居住在原始圖騰社會的水鄉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蟲、 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脅,為了抵禦這些天災,龍作為自己的祖先兼保護神(即圖騰), 並把船建造成龍形、 畫上龍紋, 每年端午舉行競渡。

在屈原的傳說尚未廣泛流傳前,端午的習俗仍因襲對惡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為主要原則。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 在江淮地區, 家家懸鐘馗像, 用以鎮宅驅邪。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 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趕迫拯救, 是為尤舟競渡之起源, 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 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競渡之習, 盛行於吳,越、楚。

台灣端午節的習俗開始有尤舟競渡是始於清乾隆二十九年, 由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均舉行尤舟競賽, 香港有競渡之舉,近英國人亦仿效我國人作法, 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據近代著名的愛國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說:「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本是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妃的節日, 而賽龍舟便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性節目。」

四五千年前, 居住在原始圖騰社會的水鄉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蟲、 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脅,為了抵禦這些天災, 他們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龍作為自己的祖先兼保護神(即圖騰), 並把船建造成龍形、 畫上龍紋, 每年端午舉行競渡。以表示對龍的尊敬,也說明自己是龍的子孫,龍的傳人。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公尺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 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公尺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公尺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雄黃本屬礦物, 含有三硫化砷成分,與酒混合。即成雄黃酒,用以驅蟲解五毒,小兒塗於頭額。

耳鼻,手足心。 並灑牆壁問, 以法諸毒。流傳民間之《白蛇傳》故事,即是以雄黃酒解蛇虺諸毒,而現白蛇原形。

此種習佰,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遊百病:為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遊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時左右, 路上山上或樹下擠滿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樂。

晚上回家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老年人稱為「遊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遊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頭就不會獲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藏有硃砂。

雄黃。香藥, 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懸艾葉、菖蒲、蒜頭: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

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荊楚一帶有採艾的習俗。採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紮成虎形,再貼上艾葉於其上。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

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互動轉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得注意。寶山縣有諺語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

」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於是,端午節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

江南地區,有的習俗是在端午節飲菖蒲酒,則其藥用效能就更為直接。通常是在節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黃,浸入酒中,節日便可飲用。

寫符念咒:除了用艾、菖蒲和蒜這「端午三友」驅鬼外,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掛驅鬼符還有一些嚴格的儀式。

如有的要求必須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時書寫,書寫材料用生朱,硯內、書寫人口中必須放上硝石等。較為通行的符咒有:「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之類。

上海人過去在端午節懸掛鍾馗像於門口,正是這種辟邪風俗的繼續與演變。另外,類似於此的祛鬼禳魔的習俗,還有在兒童額上點雄黃酒。節日一早,婦女們便將兒童耳上夾艾蒿,頭上戴菖蒲,然後用雄黃酒在額上寫乙個「王」字。

據說,這樣可使百鬼畏懼,保命長生。

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應劭的《風俗通》則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係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闢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闢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

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

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端午節的習俗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5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的的習俗:賽龍舟 吃粽子 掛艾蒿 是比較常見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在高郵有吃鴨蛋的說法,應為鴨蛋多,並且包括在十二紅裡

7樓:匿名使用者

遼寧的人們 會在這天吃粽子,門上別艾蒿.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鴨蛋?

8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還是雨水節、農人節。俗話說「要吃鹹蛋粽,才把寒意送」。端午節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動植物生命活動進入鼎盛階段。

農人根據端午節內雨水節氣的應驗度推測下半年的雨量,而適時調整下半年的農事。農諺在「初一開江雨,初五划船雨,十

三、十四磨刀雨,十

七、十八洗街雨,二十龍曬衣(要下雨)」,農諺「頭八(五月初八)無雨二八(五月十八)休,三八(五月二十八)無雨種綠豆」意思是說初八如無雨,十八多半也無雨,如果二十八繼續無雨,則預示著下半年為旱年,只適宜種綠豆之類的耐旱作物。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除吃粽子外,還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分雞蛋、鴨蛋、鵝蛋等。

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

這種食法據說又以避「五毒」,有益健康。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鴨蛋,端午節的時候為什麼要吃鴨蛋

端午節還是雨水節 農人節。俗話說 要吃鹹蛋粽,才把寒意送 端午節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動植物生命活動進入鼎盛階段。農人根據端午節內雨水節氣的應驗度推測下半年的雨量,而適時調整下半年的農事。農諺在 初一開江雨,初五划船雨,十 三 十四磨刀雨,十 七 十八洗街雨,二十龍曬衣 要下雨 農諺 頭八 五月...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鹹鴨蛋?端午節為什麼要吃鹹鴨蛋

端午節吃鹹鴨蛋是一大習俗,因為端午節過後預示著炎熱的夏天來臨,動植物生命活動進入旺盛階段,再加上氣候潮濕,病蟲細菌活躍,容易引發眾多疾病。端午節吃鹹鴨蛋,可以祛毒,利於保持身體健康。據有關資料介紹,鹹鴨蛋鹹而微寒,能滋陰 清肺,可治夏季膈熱 咳嗽 喉痛 齒痛 洩痢等病症。直至現代,人們為豐富口味,才...

端午節為什麼吃鴨蛋,五紅和五黃是什麼

端午節為什麼復要吃五黃 農曆五月,杭制嘉湖地區稱五黃月,江南民間在端午節吃 五黃 的食俗由來已久。不少人都知道端午要吃 五黃 可是為什麼要吃,可能知道的不多。中醫理論認為,端午節是在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可利用端午節節氣的力量,抑制霉運 提公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