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項樹華
文化是人類活動
的結晶,一定的文化又為人類的活動提供了特定的歷史場景,並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生活。這一點在傑出人物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是近代中國的一位偉人,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湖湘文化的影響甚至還主動地從中吸收營養。
首先,***在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中深受湖湘文化注重探求宇宙、人生之大本大源的影響。形成於兩宋時期的湖湘文化一開始便以理學見長,並被譽為「理學之邦」。理學的乙個重要特點是注重對宇宙本源的追尋。
在理學家看來,「太極」或「道」或「理」,代表了宇宙萬事萬物的最終根據,只有真正體認並依照這一根據,人們才能正確認識世界並指導人生。將宇宙的本源歸結為某種虛幻的精神實體是唯心的,但從本源上**宇宙和人生的致思方向還是有其合理性。湖湘文化在兩宋時期形成的這種重視探尋大本大源的理學傳統代有傳人,特別是通過王船山、魏源、曾國藩、譚嗣同等人發揚光大後,對近代湖湘士子影響尤鉅。
***在湖南一師求學期間,認真研讀過曾國藩等人的事功、思想,又深受其師楊昌濟的影響,在思想上很快便進入乙個新天地。他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明確表示「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其理由之一是曾氏能探得「大本大源」。他認為大本大源即是「宇宙之真理」,而「天下之生民,各為宇宙之一體,即宇宙之真理,各具於人人之心中」。
若以此大本大源相號召,則天下之心無有不動,天下之事無有不能為,國家無有不富強,人民無有不幸福。因此,他呼籲「有大氣量人」今後將全部工夫放在對大本大源的**上,「從哲學、倫理學下手,改造哲學,改造倫理學,根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想」。由此可見,***一方面吸取了湖湘文化中關於「大本大源」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將其提公升到哲學的高度,並將其與對社會的改造聯絡起來。
這種高度重視真理探求、重視哲學世界觀改造的思想,無疑是對重視「大本大源」的湖湘文化傳統的批判繼承。在後來的革命戰爭年代乃至和平時期,***之所以不惜投入大量精力從事理論思考和著述,並不斷在黨內外發起整風運動和思想改造運動,不能說與此無關。
其次,湖湘文化強調經世致用、經邦濟世、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特點也在***身上留下深刻烙印。自湖湘學派創立之初,胡巨集、張等人就十分「留心經濟之學」,反對「多尋空言,不究實用」的空洞心性之學,主張從國計民生、「日用之實」中探求國家治亂興亡之道。此後,這一特點也被湖湘學者繼承下來並加以弘揚。
和近代許多湖南有志之士一樣,***在青年時代深受這一湖湘文化傳統的影響,表現出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經邦濟世的遠大抱負。就讀一師時,他曾廣泛接觸包括王船山在內的清初幾位大師的學術思想,並經常到船山學社聆聽劉人熙等講述船山哲學,對前人倡導的「經世致用」學風極表認同和向慕。他還在「修身」課的筆記中認真抄下了王船山論聖賢與豪傑的語錄:
「有豪傑而不聖賢者,未有聖賢而不豪傑者也」。並釋「聖賢」為既具有高尚的「品德」又能夠成就「大功大名」的「德業俱全者」。這表現出與船山同樣的以治學與治世並重的人才觀。
從這一點出發,他稱讚曾國藩是不同於單純傳教之人或單純辦事之人的「辦事而兼傳教之人」,這也是前述他「獨服曾文正」的另一理由。由於對經世致用學風和內聖外王人格的強烈認同,***從學生時代起就具有激越的救世情懷,自覺以救國救民為己任。他曾經寫道:
世上「小人」太多,故「君子當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此小人者,吾同胞也,吾宇宙之一體也。吾等……宜為一援手,開其智而蓄其德,與之共躋於聖域。
」而他創立新民學會,確定「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並與同學一道「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更是他救世濟民偉大抱負的直接體現。可以說,***正是在經世致用這一湖湘文化的影響下,懷著救國救民的偉大抱負,從家鄉走向省城,從湖南走向全國,直至領導人民實現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性變革。
第三,湖湘文化力戒空談虛浮、主張務實踐履、倡導實事求是的學風也深深地影響了***。歷代湖南學者大都重視實踐,提倡力行。***是近代以來正確處理知行關係、高度重視實踐作用的典範,之所以如此,自然也與他早年所受湖湘文化影響有關。
***是我們中國偉大的革命領袖,假如沒有湖湘文化的薰陶也沒有新中國偉大主席的產生,或許有點誇張了吧,不過湘湖文化對於中國的文化發展,歷史程序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
湖湘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的地位
2樓:匿名使用者
長沙理工大學城南學院「覓蹤者」湖湘文化
溯源協會
長沙理工大學城南學院「覓蹤者」湖湘文化溯源協會
王夫之對湖湘文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3樓:喬木查
明崇禎年間,王夫之求學嶽麓書院,師從吳道行,崇禎十一年(1638)肄業.在校期間,吳道行教以湖湘家學,傳授朱張之道,較早地影響了王夫之的思想,形成了王夫之湖湘學統中的濟世救民的基本脈絡.明亡後,清順治五年(1648),王夫之在衡陽舉兵抗清,阻擊清軍南下,戰敗退肇慶,任南明桂王**行人司行人,以反對王化澄,幾陷大獄.
至桂林依瞿式耜,桂林陷沒,式耜殉難,乃決心隱遁.輾轉湘西以及郴、永、漣、邵間,竄身瑤洞,伏處深山,後回到家鄉衡陽潛心治學,在石船山下築草堂而居,人稱「湘西草堂」,在此撰寫了許多重要的學術著作.王夫之三十三歲以後就開始「棲伏林谷,隨地託跡」,甚至變姓名為徭人以避世,直到他死去.
刻苦研究,勤懇著述,垂四十年,得「完髮以終」,始終未剃髮.這是乙個孤高耿介的人,是中國知識分子中稀有的人物
學問淵博
王夫之學問淵博,對天文、曆法、數學、地理學等均有研究,尤精於經學、史學、文學.哲學上總結並發展中國傳統的唯物主義.認為「盡天地之間,無不是氣,即無不是理也」(《讀四書大全說》卷十),以為「氣」是物質實體,而「理」則為客觀規律.
又以「絪蘊生化」來說明「氣」變化日新的辯證性質,認為「陰陽各成其象,則相為對,剛柔、寒溫、生殺,必相反而相為仇」.強調「天下惟器而已矣」,「無其器則無其道」(《周易外傳》卷五).由「道器」關係建立其歷史演化論,反對保守退化思想.
又認為「習成而性與成」,人性隨環境習俗而變化,所以「未成可成,已成可革」,而教育要「養其習於蒙童」.在知行關係上,強調行是知的基礎,反對陸王「以知為行」及禪學家「知有是事便休」觀點.政治上反對豪強大地主,認為「大賈富民」是「國之司命」,農工商業都能生產財富.
文學方面,善詩文,工詞曲.所作《詩繹》、《夕堂永日緒論》禪羨,論詩多獨到見解.所著經後人編為《船山遺書》.
其一生堅持愛國主義和唯物主義的戰鬥精神,至死不渝.其中在哲學上最重要的有《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讀四大全說》、《張子正蒙注》、《思錄內外篇》、《黃書》、《噩夢》等.墨跡傳世稀少.
《大雲山歌》書風神清氣舒,可謂難得珍品.明代的思想,是對歷代思想的一次大綜合.明代學者們對以往思想界,指摘弊病,有的很中肯.
思想王夫之的思想,尤其在歷史觀和政治思想方面,大都表現在他的《讀通鑑論》和《宋論》兩部書裡.《殲汪讀通鑑論》有三十卷,《宋論》有十五卷.據王夫之的兒子王敔在《姜齋公行述》的說法,王夫之-末年作《讀通鑑論》三十卷,《宋論》十五卷,以上下古今興亡得失之故,製作輕重之原.
諸種卷帙繁重,皆楷書手錄.貧無書籍紙筆,多假之故人門生,書成因以授之;其藏於家與子孫言者,無幾焉.由此可看出這些書的寫作過程是非常艱苦的
著書王夫之一生著書320卷,錄於《四庫》的有:《周易稗疏》、《考異》、《尚書稗疏》、《詩稗疏》、《春秋稗疏》等.嶽麓書院建船山專祠,以紀念這位不朽的大師王夫之在康熙二十八年(1690)其自題墓石中說「有明遺臣行人王夫之……自為銘曰:
抱劉越石之孤憤而命無從致,希張橫渠之正學而力不能企,幸全歸於茲丘,固銜恤以永世.』戊申紀元後三百年十有年月日男勒石」他特別告誡兒子說「墓石可不作,徇汝兄弟為之,止此不可增損一字.行狀原為請志銘而設,既有銘,不可贅作.
若汝兄弟能老而好學,可不以譽我者毀我,數十年後,略紀以示後人可耳,勿氏襲仔庸問世也.背此者自昧其心. 己巳九月朔書授攽」 王夫之在自己墓誌銘中說的「戊申紀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元年,即明朝開國的時間.
並且特別強調「墓石可不作」,如果作,則「不可增損一字」,「背此者自昧其心」.
這裡面肯定有
湖湘文化最核心的特點是什麼
4樓:瓣證
與中國其他地域文化相比較,湖湘文化具有以下特色:
(1)民俗性。湖南人在古代被稱為「蠻人」,固有刻苦耐勞的「霸蠻」性格,說話以直率、潑辣著稱。這就造就了湖湘文化「樸實」的特色。
湖湘文化歷來崇尚實際,不尚空際,辦事講究實效;湖湘文化歷來崇尚進取創新,反對因循守舊;湖湘文化歷來倡導樸實節儉,反對鋪張浪費,這些都集中體現了湖南普通民眾的性格。湖南的風俗習慣、民間藝術、歷史遺產都體現了「魚公尺之鄉」的鄉土風格。
(2)包容性。湖湘文化歷來具有崇尚真理、相容幷蓄的風格。這種文化的包容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不僅湘籍人士為湖湘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非湘籍人士也為湖湘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湖湘文化並不都是湖南人創造的。李肖聃在《湘學略》一文中專門記載了非湘籍人士對湖湘文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他明確指出「屈子楚人,非生於湘中,第被放至此耳。」但他始創了湘學,成為湖湘文化的初創者。此外,柳宗元、胡安國、胡巨集等都不是湖南籍人,他們來到湖南,為湖湘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其次,湖湘文化不盡在湖南,走出湖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湘籍人士也宣傳和弘揚湖湘文化,擴大了湖湘文化在國內國際的影響。這表明:湖湘文化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它與整個中國文化結合在一起,並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使自己不斷優化和發展。
(3)歷史性。湖湘文化是一種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文化。湖南古代乃荒蠻錮塞之域,直到唐朝還是安置貶官謫史的地方,在歷史上的多次人口遷徙與民族融合中,先後受到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響,才逐步形成了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和相對穩定並具有歷史傳承性的地域文化形態。
在古代,湖湘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同國內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是分不開的;在近代,湖湘文化的發展不能不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湖湘文化的發展
1、研究湖湘文化,弘揚湖南人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我們不僅要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而且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湖湘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作用。湖湘文化中「經世致用」的求實精神、「崇尚實踐」的實幹精神、「民為邦本」的民主精神、「保種救國」的愛國精神等都是值得大力弘揚的。
只有弘揚湖南人精神,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建設社會主義三大文明。**有困難,**就需要奮鬥。要奮鬥,就需要有精神動力。
「湖南人精神」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精神動力。
2、研究湖湘文化,弘揚湖南人精神,是實現湖南現代化的需要。
中國的現代化,離不開湖南現代化,因為湖南是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中國的現代化,就沒有湖南的現代化,因為湖南人居於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要實現湖南現代化和中國現代化,就必須認真研究湖湘文化,弘揚湖南人的偉大精神。思想現代化是社會現代化的先導。
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沒有現代化的思想,就沒有現代化的實踐。湖湘文化具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品格。從王船山到魏源;再從魏源到***,開了中國近現代思想解放之先河,推進了湖湘文化,乃至中國文化的與時俱進,逐步實現了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現代化。
王船山率先打破當時佔統治地位的朱程理學和陸王心學的思想禁錮,創立了具有唯物主義與辯證法思想光輝的哲學體系,成為近代中國思想解放運動的先聲。魏源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新主張;成為近代中國對外開放思想的首創者。毛率先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偉大飛躍,為實現思想現代化和整個社會現代化指明了正確方向,可見,弘揚湖南人精神,確是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化代,包括湖南現代化的需要。
3、研究湖湘文化,弘揚湖南人精神,是打造和諧湖南的需要。
蘊藏在湖湘文化中的湖南人精神,反映了湖南人的共同特性,體現了全體湖南人的思想風貌。弘揚湖南人精神,必然使湖南人民大眾一心,同心同德,增強湖南人民的團結。湖湘文化具有「通天人之故」,窮「大本大源」的致思趨向。
幾千年以來,湖湘學者進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哲學思考,不斷地探索宇宙固有的客觀規律,認識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一關係。湖湘文化崇尚「人與自然和諧統一」,「人與人和諧統一」,「民族與民族和諧統一」的和諧理念;倡導「團結、協作、合作、共贏」的處事方式;具有「與人為善,與鄰為善,」「親仁善鄰」的寬廣胸懷;富有「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治國理念;彰顯關心他人,體恤民眾的人文關懷;推崇「道德教化」,「內聖外王」的治國方略。這些文化精粹對於打造和諧湖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確實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楚文化對早期湖湘史學的影響
楚文化是始於春秋早期的一種區域文化,它糅合了中原商文化的末流和楚蠻文化的餘緒,春秋中期即已標新立異,成為與中原周文化並駕齊驅的唯心華夏文化的表率。湘楚文化與荊楚文化 巴楚文化一樣,同屬楚文化的重要支脈,因承傳了楚文化的主旨並形成於遼闊富饒的三湘大地而得名。楚人的祖先本身就是具有較高文明程度的華夏族中...
湖湘文化的文化淵源,湖湘文化的起源地點和代表人物分別是什麼?
湖湘文化是一種地域性的文化。南下的中原文化,在文化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湖南成為以儒學文化為正統的省區,被學者稱為瀟湘洙泗 荊蠻鄒魯 唐宋以前的本土文化,包括荊楚文化。這兩個淵源分別影響著湖湘文化的兩個層面。在思想學術層面,中原的儒學是湖湘文化的 嶽麓書院講堂所懸的 道南正脈 匾額,顯示著湖湘文化所代...
湖湘文化各個階段的代表人物,湖湘文化各個階段的代表人物
湖湘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支脈,是湖南各族人民長期積累的具有特色的民風 民俗 民族性格 社會心理 社會意識等因素的總和.湖湘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它的歷史源頭是楚文化.戰國時期的長沙已是楚人聚居 人口稠密 手工業和商業都相當發達的城.反映宗教與神話的文獻有屈原楚辭中的 九歌 楚辭 九章 天問 和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