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孝感名人
a,功利主義是一
種後果論,即在倫理評價中,只有後果是重要的;b,功利主義是一種福利主義,即後果中只有福利是重要的,其他的後果是不重要的;c,功利主義是一種加總排序,我們對事物的排序只看福利總和的大小,而不管其分布如何。照此思路,我們也可以來看待帕累託標準的成分。顯然,相對於功利主義而言,帕累託標準實際上只是在第三點上有所區別,它由於否認了效用的人際可比性,因此對功利主義能夠排序的地方不能排序,因此比功利主義要弱得多。
功利主義與義務論的定義最大的分別是什麼? 10
2樓:大克林斯曼
功利主義核心在利益,沒有利益就不會做。義務論核心在責任,沒有利益也得去做。
3樓:匿名使用者
功利主義的核心觀念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義務論的核心是絕對命令:除非你願意你的主觀原則能成為普遍的客觀法則,否則你不應該行動。
哲學引論義務論和功利主義看待行為道德性的區別表現在**
4樓:果果ai媽咪
功利主copy義,即效益主義,提倡追求「最bai大幸福」。它是道德du哲學(倫理學)中的一
zhi個理論。功利主義是一種dao效果論,以此區別於義務論。義務論是根據行為是否違反道德義務來判斷乙個行為的善惡,而效果論是根據行為造成的結果的好與壞來判斷乙個行為的善惡
試比較分析義務論和功利主義
5樓:匿名使用者
:「善良意志之所以為善,並不是因為它所促成的東西和它所實現的東西,也不因為它易於達到預期的目的;而僅僅是因為意願而善,也就是說,它是善本身。」,之所以會記下這概念和對一概念印象深刻,是因為,這乙個定義中,讓我明白《道德形上學基礎》一書的主旨是什麼。
而且這一概念,跟我曾經接觸的道家哲學有著相似之處,道之為道,並不會由它是什麼東西體現而改變,道有它的本身,這個本身是一,而不是二的存在。現在想想,我當時在理解康德所提出的「善良意志」這一概念時,我是直接套用了「道」的這一理解。兩者在表述上是何其相似。
從這一理解中,不難發現,在康德認為,道德行為本身之所以是道德的,不是因為這一行為,而是首先有了「道德」這一先天存在。人們的行為,如果是道德的,那麼這行為本身便不應該是有目的的,就如為了道德而道德,本身便是對「道德」本身的一種褻瀆,更不用說其它的目的而造成的這一行為,只是貌似而形異罷了。道德行為,應該是出自一種義務,一種「天性」,只有不抱任何目的的道德行為,才是真正的道德,真正的善。
也就是說,不應該有「道德」這個概念,我們應該連這個概念都否定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道德。在這裡,道德,應該是一種「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存在。當然,這樣一來,「道德」這乙個概念的存在便處在一種尷尬中,既然要否定它,才能「成就」它的意義,那麼,我們從一開始所以說的,豈不是都是徒勞?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似乎進入虛無主義中。
功利主義,一種政治哲學,根據這種政治哲學,**應該選擇使社會上所有人總效用最大化的政策。在我國古代的道德哲學上,一般都是恥言功利,一談利,便流於俗套,所以,古時「士農工商」,商賈之流便在社會的最底層。如何事事都有利才做,那麼,道德必將淪喪,這也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根源之一。
所以,逐利,君子所不為也。但到了今天,在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這一理論,似乎有了新的詮釋,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提到,在市場經濟下,有一雙無形的手,在這雙手的作用下,每個人各自「逐利」,反而會讓資源最優化,讓社會上所有的人總效用最大化。所以,人人追逐利益也便有了積極的意義。
當然,它的弊端並沒有由此消除,當人們為了各自利的目的而不折手段時,那麼必將導自社會的混亂,無序,也便談不上道用的最大化了。
所以,對於這種情況,應該用像儒商「以義制利」的方式,讓利與義合一,到那時,可能便如古人所說的「何必曰利,仁義而已」,我想,這樣才是社會發展的進取之道。
分析義務論和功利論的利弊及相關關係
6樓:秋雨新晴
義務論,強調人的義務和,能激發人的責任心。但缺乏獎勵,久而久之,人會淡漠義務。
功利論,激發人的進取心。但如果唯利是圖,則又會導致人精神的空虛。
義務論,功利論,看是矛盾,實則是可以並行的。義務論,提高人的責任心。功利論,強化人的進取心。使人即盡責任,又有利益。
行動功利主義和規則功利主義的區別
7樓:z風起
1、兩學說主張完全對立
行為功利主義:人在選擇行為時,必須估量自己的處境,直接根據功利原則行動,即選擇一種不僅為自己,而且能為所有與此相關的人帶來最大量的好結果,並能把壞結果減少到最低限度的行為。
規則功利主義:若每個人都永遠遵守同一套道德規範,就能產生最大快樂值。常見的應用可見於交通規則,不能像情境功利主義那樣,視哪種方法能取得最大快樂值而決定該往左開還是往右開,而是根據既定的規範。
若大家都能遵守交通規則,那麼交通就能安全便利(最大快樂值)。
2、判斷行為正當錯誤的觀點不同
行動功利主義者認為,行為的全部後果是決定該行為正當與否的唯一的、全部的標準,只要能造成最大的好結果的行為,就是正當的。
規則功利主義者則認為,這種觀點把全部道德責任問題都變成了對行為結果的算計,這至少部分地曲解了道德判斷的性質。
3、思考方式不同
例如,在決定人們是否可以為了自己的方便而不遵守諾言時,行動功利主義者考慮的是不避守諾言能否在總體上造成更好的結果,而規則功利主義者則要考慮在下述兩種情況中,何者能在總體上造成更好的結果,即
(1)人們都普遍遵循「只要對己方便,就可不遵守諾言」;
(2)要求人們「不論對己方便與否,都要遵守諾言。
8樓:武大隊長
1、利益區別:
規則功利主義強調的是:不要看特定的情境,要看一般情況下服從這個規則會帶來怎樣的功利。
行動功利主義強調的是:先做,且這件事的功一定大於弊。
2、個人角度區別:
規則功利主義強調的是:指從我個人角度出發的功利考慮。
行動功利主義強調的是:從功利原則所說的「最多數人最大功利」的客觀角度考慮
3、思考區別:
規則功利主義強調的是:從整體思考,以及所帶來的後果。
行動功利主義強調的是:從某一件小事,乙個細節所來的的利弊。
9樓:彼岸的暗夜
規則功利主義強調的是:不要看特定的情境,要看一般情況下服從這個規則會帶來怎樣的功利。比如說,落水救人:
假設有乙個人落水,他患有不治之症,且一心求死;救他有一定危險,而且會一定程度上耽誤我自己的事情。在這個特定的情境t中,看起來是不應該救人的,因為救人不會帶來更大的功利(注意:這裡的「更大的功利」不是指從我個人角度出發的功利考慮,而是從功利原則所說的「最多數人最大功利」的客觀角度考慮)。
但是,規則功利主義要求我們從特定情境中把行為規範抽出來思考:把「落水救人」這個原則單獨拿出來看,它顯然比「落水不救人」的功利更大,所以就可以確定「落水救人」的規則,而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的情境中按照該規則行動。
但是行為功利主義的反駁是,既然「落水救人」這個規則比「落水不救人」有更大功利,那麼「落水並且在情境t中不救人,在其他情境中救人」這不也可以成為乙個規則嗎?這個規則難道不是比「落水救人」的規則功利更大嗎?這就導致在情境t中出現了坍塌,上述規則坍塌為:
「在情境t中按照功利原則行動,而在其他情境中按照『落水救人』的規則行動」。更進一步,在任何特定情境中,都會出現這樣的坍塌,因為可以這樣考慮:在情境x中,假設能夠按照規則功利主義得出乙個規則k。
如果按照k行動不會帶來最大的功利,那麼我們就不應該按照k行動,而應該服從功利原則,因此k是錯誤的;而如果按照k行動可以帶來最大的功利,那麼按照功利原則肯定也可以帶來最大的功利,因此k是多餘的。這樣,k要麼是錯誤的,要麼是多餘的,所以在任何情境中,k都要坍塌為功利原則。
義務論與目的論的區別?
10樓:匿名使用者
「義務論」和「目的論」是倫理學的兩大流派,其劃分的依據是對正當與善的關係的不同認識。目的論倫理學認為善是獨立於並優位於正當的東西,善是用來判斷事物正當與否的根本標準。也就是說,首先把善當作獨立於正當的東西加以定義,然後再把正當定義為最能增加善的東西。
善是人們追求的首要目標,一切行為的價值取決於它與善的關聯,而越是能夠增加善的東西,其價值也就越大。義務論倫理學則認為正當是獨立於並優先於善的概念。正當並不依賴於善,並非是達到某種善的手段,它本身即為自在的目的、自在的標準。
論述功利論和義務論?
11樓:匿名使用者
了解功利論,可以閱讀邊沁的《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以及穆勒的《功利主義》;了解義務論,可以閱讀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道德形上學原理》、《道德形上學》;
希望對你有幫助
12樓:鈴鐺與風成約
功利是人的本能,義務是認為的給你加上的本能而已。
道義論和功利主義原則有何區別
13樓:時尚農民工
歷史上有的倫理學家認為,道德選擇不受客觀必然性的影響,只受個人自由意志的支配。有的則認為,人的行為完全受必然性的支配,否認人的道德選擇能力。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反對絕對意志自由論和道德宿命論,認為人是社會關係的產物
14樓:上春兒
中國人比較喜歡功利主義!只看眼前,不看長遠!
分析義務論和功利論的利弊及相關關係
義務論,強調人的義務和,能激發人的責任心。但缺乏獎勵,久而久之,人會淡漠義務。功利論,激發人的進取心。但如果唯利是圖,則又會導致人精神的空虛。義務論,功利論,看是矛盾,實則是可以並行的。義務論,提高人的責任心。功利論,強化人的進取心。使人即盡責任,又有利益。哲學引論義務論和功利主義看待行為道德性的區...
論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區別
一 類別 現代主義是現代工業發展 現代社會成熟的理論成果。後現代主義是後工業社會 後現代社會或曰資訊社會發展形成的思想結晶。二 背景 1 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設計一種具有明確宗旨的設計風格,而是一種在形式上對現代主義進行修正的設計思潮與理念。首先提出的一整套關於建築的思想體系和設計方法,決定了後現...
分析唯物主義反映論和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區別
1.二者的含義不同 唯物主義反映論認為,認識的本質是人腦對客觀物件的反映,認識以客觀世界的存在為前提,沒有被反映者就不會有反映發生 唯心主義先驗論否認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把人的認識和認識能力看成是先於物質 先於實踐 先於感覺經驗的東西。2.二者的出發點不同 唯物主義反映論把認識建立在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