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盛唐時期著名邊塞詩人,有「七絕聖手」、「詩家天子」之稱.
王昌齡為邊塞詩的創始和先驅,他的詩作題材以邊塞詩第
一、閨怨詩第二
2樓:相識是緣
邊塞詩人
以高適、岑參與王昌齡為主的邊塞詩派,是浪漫主義中的乙個重要流派。
王昌齡的邊塞詩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另外還深深蘊含了詩人對下層人民的人文關懷,體現了詩人擴大的視野和博大的胸懷。最具代表的就是《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3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是什麼題材的詩人?王昌齡是邊塞詩人。
邊塞詩人是指古代以邊疆地區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寫作的詩人。邊塞詩人多以詩歌描寫遍地的山川景物、風土人情,反映塞上戰爭和軍旅生活。
邊塞詩人的傑出代表有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王之渙、王翰等。
王昌齡是什麼題材的詩人
4樓:匿名使用者
一、概念 文學作品內容的要素之一。 題材,有廣義和狹義的概念。廣義的「題材」,指的是文藝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的某些領域、社會現象的某些方面。
狹義的「題材」。是指構成一篇或一部「敘事性」文學作品內容的一組完整的生活現象,它一般由人物、環境、情節這「三個要素」組成。
二、詩歌題材分類 題材是詩歌的內容,例如:邊塞詩、山水田園詩、羈旅之思詩、懷古詠史詩、詠物詩、宮怨詩、愛情詩等 下面是關於古詩歌的幾種題材: ①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
古代有些詩人由於不滿現實,常寄情於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後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其風格清新自然。
②詠物言志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託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③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 ④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⑤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巨集渾,筆勢豪放。
5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詩人(約698~756)。
王昌齡屬於什麼詩派的詩人
6樓:匿名使用者
邊塞詩人
以高適、岑參與王昌齡為主的邊塞詩派,是浪漫主義中的乙個重要流派。他們的邊塞之作,表現了馳騁沙場、建立功勳的英雄壯志,抒發了慷慨從戎、抗敵禦侮的愛國思想,還描寫了西北邊強奇異壯麗的景色。同時也反映了徵夫思婦的幽怨和戰士的艱苦,各民族之間、將軍和士卒之間的矛盾。
邊塞詩反映了這個時代中有關戰爭各方面的現實,產生了許多優秀傑出的詩篇。
王昌齡的邊塞詩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另外還深深蘊含了詩人對下層人民的人文關懷,體現了詩人擴大的視野和博大的胸懷。王昌齡在寫作方式上擅長以景喻情,情景交融。這本是邊塞詩所最常用的結構,但是詩人運用最簡練的技巧,於這情境之外又擴大出乙個更為廣闊的視野,在最平實無華的主題之中凝練出貫穿於時間與空間中永恆的思考;最具代表的就是《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王昌齡是什麼代什麼詩人
7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是唐代的邊塞詩人。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巨集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
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唐玄宗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後,文人掀起了從軍熱以求邊功。開元十三年,王昌齡漫遊西北邊地,有了較深的邊塞生活體驗,創作了大量的邊塞詩,此時岑參11歲,高適還沒有開始邊塞生活,後人依次考證稱王昌齡為邊塞詩的創始和先驅。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
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擴充套件資料
王昌齡的邊塞詩善於捕捉典型的情景,有著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表現力。既反映了盛唐時代的主旋律,又對邊塞風光及邊關戰場場景進行細緻描寫,同時能夠捕捉到將士細膩的內心世界。其詩歌意境開闊,語言圓潤蘊藉,音調婉轉和諧,耐人尋味,在發情、造景、寫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
王昌齡的五古,基本上都寫得嚴正肅然,高古勁健,頗有風骨。在他有生之時,就正是以這樣的詩歌風格馳譽於盛唐詩壇。王昌齡的五言古詩中也卻不難看出:
特點鮮明、風格多樣,呈現出不同的美學風貌。
王昌齡的一生交遊很廣,和許多文人、官吏、隱士和僧道都有來往,特別是在他兩次遭貶、長年謫居的情況下,他多麼需要親友的慰藉和友情的溫暖。他也把自己忠貞深沉的友情,獻給了那些正直的知心朋友。他一生寫了四十多首送別詩,不落窠臼,不同凡響。
王昌齡善於採用心理描寫,表現細膩多變的感情。王昌齡在詩中較早地抒寫徵夫心靈的一位詩人,為宋詞對人物心理進行細膩刻劃打下了基礎。
8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 (698— 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巨集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
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9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是唐代的邊塞詩人,
王昌齡是著名的什麼詩人?
10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漢族,山西太原。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11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一著名詩人,當時即名重一時,被稱為「詩家夫子王江寧」。因為詩名早著,所以與當時名詩人交遊頗多,交誼很深,除上文談到與李白、孟浩然的交遊外,還同高適、綦毋潛、李頎、岑參、王之渙、王維、儲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誼。他因數次被貶,在荒僻的嶺南和湘西生活過,也曾來往於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原和東南地區,並曾遠赴西北邊地,甚至可能去過碎葉(在今吉爾吉斯)一帶。
因他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廣泛的交遊,對他的詩歌創作大有好處。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後世稱為七絕聖手。如《出塞》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慨嘆守將無能,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有縱橫古今的氣魄,確實為古代詩歌中的珍品,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又如《從軍行》等,也都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宮女們不幸遭遇的《長信秋詞》、《西宮春怨》等,格調哀怨,意境超群,抒寫思婦情懷和少女天真的《閨怨》、《採蓮曲》等,文筆細膩生動,清新優美。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同樣為千古名作。
沈德潛《唐詩別裁》說:「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
12樓:匿名使用者
邊塞詩人,後被譽為「七絕聖手"。
13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你們了解唐代詩人王昌齡嗎
王昌齡是什麼派詩人
14樓:卓興富
王昌copy
齡(公元690-756年)字少伯,漢族,唐時長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690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
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巨集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
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
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閨怨》、《芙蓉樓送辛漸》等。
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
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游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璠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
15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是邊塞詩人 字少伯
16樓:匿名使用者
邊塞詩人
王昌齡介紹
王昌齡,宇少伯,盛唐著名詩人,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262343132 698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
王昌齡的籍貫,有多種說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寧、京兆兩說。《新唐書》本傳與《唐詩紀事》說他為江寧人,但並無直接材料,大概是因為王昌齡被時人稱作 「王江寧」而致誤。王昌齡曾任江寧丞,李肇《國史補》與裴敬《翰林學士李公墓碑》均稱他為王江寧,與宋考功、韋蘇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韋、王諸人都是以官職稱,所以玉江寧也是以官職稱,而不是以籍裡稱。
《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 「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游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
《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番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當可信,所以《唐才子傳》從《河嶽英靈集》,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現在一般人也認為他為太原人。
兩《唐書》本傳都未載王昌齡登進士第的時間,徐松《登科記考》也未載。《唐才子傳》說他為開元十五年的( 727年)進士。又唐詩人顧況《監察御史儲公集序》說開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龍標昌齡,此數人皆當時之秀。
」顧況之序所記當確。王昌齡進土及第後,補秘書省校書郎。校書郎自古由文學之士充任,為當世所重,所以學者稱校書之所為志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萊山。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巨集詞科,超絕群倫,於是改任汜水縣尉。
詹成鍈先生據王昌齡詩文,考證他開元二十七年( 739年)被貶嶺南,這是未見於史籍記載的乙個新發現,詳《李白詩文系年》。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即北歸,遊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癒了,兩人見面後非常高興,由於喝酒過多而病**,竟因此而死,在這時期,王昌齡又結識了大詩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
與孟浩然、李白這樣當時第一流的詩人相見,對王昌齡來說,自是一大樂事,可惜與孟浩然一見,竟成永訣,與李白相見,又都在貶途。當時李白正流放夜郎。
開元二十八年( 740年)冬,王昌齡離京赴江寧丞任,此時已與名詩人岑參相識,岑參有《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王昌齡也有詩留別。途經洛陽時,又與綦毋潛、李頎等詩人交遊,也都有詩。
王昌齡作為一代詩傑,流傳下來的資料卻很少。除了上文所說貶嶺南外,還曾遭過貶,具體時間和原因也不太清楚。《詹才子傳》說他 「晚途不謹小節,謗議沸騰,兩竄遐荒」。
《河嶽英靈集》說他「再歷遐荒」,《舊唐書》本傳也說他「不護細行,屢見貶斥」。看來這位詩人屢次遭貶斥,仕途極不順利。
更為可悲可嘆的是,王昌齡後來連龍標尉這樣一小小的職務也沒能保住,離任而去,迂迴至毫州,竟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唐才子傳》載:王昌齡 「以刀火之際歸鄉裡,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
後張鎬按軍河南,曉衍期,將戮之,辭以親老,乞恕,鎬曰:『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乎?'曉大漸沮。
」一向同情詩人的張鎬終替王昌齡報了仇。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一著名詩人,當時即名重一時,被稱為 「詩家夫子王江寧」。因為詩名早著,所以與當時名詩人交遊頗多,交誼很深,除上文談到與李白、孟浩然的交遊外,還同高適、綦毋潛、李頎、岑參、王之渙、王維、儲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誼。他因數次被貶,在荒僻的嶺南和湘西生活過,也曾來往於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原和東南地區,並曾遠赴西北邊地,甚至可能去過碎葉(在今吉爾吉斯)一帶。
因他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廣泛的交遊,對他的詩歌創作大有好處。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後世稱為七絕聖手。如《出塞》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慨嘆守將無能,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有縱橫古今的氣魄,確實為古代詩歌中的珍品,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又如《從軍行》等,也都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宮女們不幸遭遇的《長信秋詞》、《西宮春怨》等,格調哀怨,意境超群,抒寫思婦情懷和少女天真的《閨怨》、《採蓮曲》等,文筆細膩生動,清新優美。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同樣為千古名作。
沈德潛《唐詩別裁》說:「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
閻丘曉因忌才而殺害了王昌齡,實在是對我國古代詩歌的一大破壞,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據叫《舊唐書》本傳和《新唐書 ·藝文志》,知王昌齡有集五卷,唐時傳世之本,今已難覓,《全唐詩》收王昌齡詩四卷,《全唐文》收其文六篇。目前能看到的王昌齡詩文便只這些了。
出塞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作品,表達詩人悲嘆的詩句是什麼,我還知道什麼和什麼,也是描寫邊塞生活的
出塞中表達詩人悲嘆的詩句是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兩句。融抒情與議論為一體,直接杆發戍邊戰士鞏固邊防的願望和保衛國家的壯志,洋溢著愛國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寫得氣勢豪邁,鏗鏘有力。同時,這兩句又語帶諷刺,表現了詩人對朝廷用人不當和將帥腐敗無能的不滿。邊塞詩還有以下二首 塞下曲 唐 杜甫 挽弓當...
王昌齡最著名的十首詩詞,王昌齡什麼詩最著名
王昌齡最著名的十首詩詞有芙蓉樓送辛漸,出塞二首。其一,從軍行七首。其四,採蓮曲,閨怨,春宮曲,塞下曲,送柴侍御,龍標野宴,太湖秋夕,這十首詩詞就是王昌齡最著名的詩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出塞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什麼詩反映了人們什麼的願望
出塞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邊塞詩,表達了人們渴望和平的願望,也反映出了詩人對當時的庸將的憎恨。出塞 是唐朝詩人王昌 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內容主要是慨嘆遠征之苦,良將之苦,體現出了詩人對家國的愛重和維護 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良將的信心。全詩雄渾豁達,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以雄勁的筆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