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生平文學創作的思想,求戴望舒的生平經歷及寫作我用殘破的手掌的背景

2021-03-03 22:16:15 字數 5302 閱讀 1096

1樓:李頓李頓

戴望舒(筆名有戴夢鷗、江恩等,2023年3月5日-2023年2月28日)。

生於杭州。2023年去法國留學,2023年被里昂中法大學開除。1936-2023年任教於同濟大學。

抗日戰爭爆發後去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等刊物。2023年被日軍逮捕入獄。1946-2023年任暨南大學教授,教西班牙文。

1947-2023年在上海市立師范專科學校任教授、中文系主任。2023年再去香港。2023年去北京,後在新聞出版總署國際新聞局法文科任科長,從事編譯工作。

譯有《蘇聯文學史話》、《愛經》等;著有詩集《我的記憶》、《災難的歲月》等。

求戴望舒的生平經歷及寫作我用殘破的手掌的背景

2樓:匿名使用者

戴望舒原名戴丞,字朝宋,筆名有戴夢

鷗、江恩、艾昂甫等,至於戴朝第,我也查版了一下,但是記錄比較少,而權且沒有很正統的記錄,個人懷疑是不是朝宋的誤筆。

戴望舒,2023年11月5日生於浙江杭州,祖籍江蘇南京。8歲入杭州鹺務小學讀書,14歲考進宗文中學;2023年中學畢業,進入上海大學學習;2023年秋秀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學習。著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日子》。

2023年5月曾主編《星島**•星座》副刊、《頂點》詩刊、《華僑**•文藝週刊》。

戴望舒作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他的創作詩集主要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徵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

後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戴望舒的代表詩作有《雨巷》《我思想》《寒風中聞聲》《偶成》《無題》《我用殘損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時候》《煩憂》。

戴望舒作品的思想情感

3樓:軒轅雪擁

《雨巷》以象徵之筆,通過對黑暗現實(雨巷)中希望與理想(女郎)的找尋和與她的失之交臂,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不滿、失望又找不到出路的苦悶情緒。

戴望舒的生平經歷

4樓:匿名使用者

戴望舒(2023年11月15日-2023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後曾用筆名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翻譯家等。

他先後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發表過三篇**:《債》、《賣藝童子》和《母愛》。曾經和杜衡、張天翼和施蟄存等人成立了乙個名謂"蘭社"的文學小團體,創辦了《蘭友》旬刊。

2023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歲。

人物經歷

2023年,入杭州鹺武小學讀書,開始擁有私人閱讀空間,閱讀古典說部和《水晶鞋》、《木馬兵》等外國童話。

請點選輸入**描述

2023年,考入宗文中學。

1922 年8月,首次公開發表文學作品**《債》,載《半月》第1 卷第23期。9月,與張天翼、施蟄存、葉秋源,李伊涼及馬天騷等在杭州成立蘭社。

20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師從田漢,在校期間,學習中外文學和革命理論,參加實際鬥爭。

2023年6月,上海大學被封。秋,轉入震旦大學學習法語。

2023年與施蟄存、杜衡等人創辦《瓔珞》旬刊,發表詩作《凝淚出門》。

2023年寫的《雨巷》。2023年發表《雨巷》,並與施蟄存、杜衡、馮雪峰創辦《文學工場》。

2023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

2023年,任《現代》編輯。11月初,赴法國留學,先後入讀巴黎大學、里昂中法大學。

2023年春,被里昂中法大學開除回國, 開除原因一說是在中法大學學習1年多時間,不上課,不按時交作業,年終也不參加考試,到了期限即回國;一說是在西班牙旅遊期間參加反法西斯遊行,法國**通知中法大學當局, 這個學生不能再留法國。3一4 月,乘船回國到上海。不久,與施絳年解除婚約。

先開始籌辦《現代詩風》雜誌。

2023年6月,與穆時英的妹妹穆麗娟結婚。

2023年10月,戴望舒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人創辦了《新詩》月刊,這是中國近代詩壇上最重要的文學期刊之一。《新詩》在2023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現代派詩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場所。

1937 年1月第3 本詩集《望舒詩稿》由上海雜誌公司出版。抗戰爆發後,戴望舒轉至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創辦《耕耘》雜誌。

2023年3月,一起發起成立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5月,抵達香港。8月,主編《星島**·星島》副刊。

2023年3月," 文協"香港分會成立, 為適應環境,改稱為" 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留港通訊處" ,戴望舒當選為首屆幹事, 同時兼任研究部和西洋文學組負責人,《文協》週刊編輯委員。

7月,和艾青主編《頂點》。10月,參與" 文協" 香港分會、中國文化協會、中華漫畫界協會香港分會、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香港分會聯合舉辦的" 魯迅逝世三周年紀念會" 的策劃和籌備工作。

2023年底,因宣傳革命,被日本人逮捕入獄。

2023年1月,給穆麗娟寄"離婚契約" 。5 月30 日,與楊靜( 麗萍) 在香港結婚。

2023年3月,全家赴上海。8月,經周煦良介紹,任暨南大學教授,教西班牙文。

2023年7月,因參加教授聯誼會、支援進步學生愛國民主運動,被暨南大學解聘。8月,任上海市立師范專科學校教授、中文系主任,教唐詩研究和中國古代**史,同時兼任上海**專科學校教授,教音韻學。

2023年5月,因參加教授罷課, 被上海市立師專校長串通地方法院,汙陷控告,說是香港漢奸文人,出票傳訊,被迫離滬,攜妻女再度赴港。

2023年2月,與楊靜離婚。3月,離港抵北平。6月,參加在北平召開的中華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後擔任新聞出版總署國際新聞局法文科科長,從事編譯工作。

2023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歲。安葬於北京西山腳下的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親筆書寫的"詩人戴望舒之墓"。

戴望舒《雨巷》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5樓:愛笑的悽慘

通過描寫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帶著期待的情懷。

作者簡介;

戴望舒(2023年11月15日-2023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後曾用筆名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翻譯家等。

他先後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發表過三篇**:《債》、《賣藝童子》和《母愛》。曾經和杜衡、張天翼和施蟄存等人成立了乙個名謂「蘭社」的文學小團體,創辦了《蘭友》旬刊。

2023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歲。

戴望舒能在文學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創作的優秀的詩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為其風格獨特的詩作被人稱為現代詩派「詩壇領袖」。

2023年,他的詩《雨巷》顯示了新月派向現代派過渡的趨向,而2023年所創作的《我底記憶》則成為了現代詩派的起點。

6樓:匿名使用者

雨巷》,我們被引進了一種夢幻曲般的朦朧飄忽的境界,全詩以其優美低沉徐緩的曲調,抒發了詩人極端的憂愁和追求無著的失落之情。它是詩人美麗憧憬與虛幻追求的藝術顯現。這首詩中的「我」,是一位沉醉於感情追求的青年,他常常孤身一人,彷徨在江南悠長的雨巷,等待著一位姣好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

這是乙個美麗的形象,但同時又被詩人賦予愁苦的色彩。她的內心充滿「冷漠、淒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然而又終於從身邊飄然而過,令我失望,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是個夢,難以覺察,不可捉摸,「他」就是這樣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著、追求著……但「我」無能為力,只有無限的惋惜,只能遠遠地目送「她」「到了頹圮的籬牆,走盡這雨巷」。最後,在「雨的哀曲裡」,「她」的一切,統統像輕煙薄霧似的消失在朦朧之中,一去不返。

只留下「我」的追求無著的惆悵,「我」的絕望地嘆息,從而使本已低沉的詩的基調進一步蒙上一層感傷的情緒,更加淒清和愁怨。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悲劇感和孤獨感,因為他所期待的象徵著理想的美麗姑娘只是乙個像夢一樣的朦朧的形象。由於抒情主人公的吟唱和含有象徵意義的姑娘的形象,都與乙個內涵豐富意境深遠的詩歌意象(悠長而寂寞的雨巷)緊緊相扣,這就使得全詩從內容到形式都染上了象徵派詩歌的風格特點。然而,由於詩中傳達出來的那些感情體驗是以真實的日常生活的細節做底子的,因而該詩又擺脫了象徵派詩歌(如為戴望舒所崇敬的法國詩人威爾倫的作品)常有的不可捉摸的神秘意味。

《雨巷》中那陰暗狹窄的小巷,連綿不斷的雨絲,是江南小鎮梅雨時節司空見慣的普通景色,可是詩中出現的「撐著油紙傘」的「我」和「乙個結著愁怨的姑娘」卻並非真實生活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象徵意味的抒情形象,這些並非實指的虛幻的形象,既清晰又朦朧,既明快又深沉,隱隱約約,若有若無,使讀者深切領悟到詩人飄忽不定的愁悶和徒勞追求的空虛孤寂之情。除了受到象徵詩歌藝術的影響,《雨巷》借鑑中國古典詩詞藝術的痕跡也很明顯。"春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是南唐中主李王景的名詞。

戴望舒吸收了舊詩詞中描寫愁情、創造意境的方法來表現悵惘傷感。

《雨巷》在**性方面也具有突出的成就。全詩共七節,每節六行,每行長短不等,押韻的位置長短不等,但間隔有致,一韻到底。特別是詩人十分巧妙地運用了詞語的重迭、音組的停頓和反覆拉長了詩的節奏,構成了一種迴盪往返、攝人心魄的**旋律,「雨巷」、「悠長」、「姑娘」、「芬芳」、「惆悵」等詞在韻腳中一再重複,更傳達出一種流動著的情緒,一種低回而迷茫的感覺。

7樓:捷嘉澤夕琦

全詩以其優美低沉徐緩的曲調,抒發了詩人極端的憂愁和追求無著的失落之情。它是詩人美麗憧憬與虛幻追求的藝術顯現。這首詩中的「我」,是一位沉醉於感情追求的青年,他常常孤身一人,彷徨在江南悠長的雨巷,等待著一位姣好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

戴望舒生平簡短介紹及一件重大事件的概括300字以內,謝謝

8樓:種花家的小公尺兔

戴望舒,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後曾用筆名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

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翻譯家等。他先後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發表過三篇**:《債》、《賣藝童子》和《母愛》。

曾經和杜衡、張天翼和施蟄存等人成立了乙個名謂「蘭社」的文學小團體,創辦了《蘭友》旬刊。

2023年2023年10月,戴望舒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人創辦了《新詩》月刊,這是中國近代詩壇上最重要的文學期刊之一。《新詩》在2023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現代派詩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場所。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歲。

戴望舒嗜書如命。喜歡書的文化人,即使因為囊中羞澀,買不起書,光是看一看,摸一摸,也會感到其樂無窮。戴望舒最喜歡逛塞納河左岸的書攤,他說:

「就是摩挲觀賞一回空手而返,私心也是很滿足的,況且薄暮的塞納河又是這樣的窈窕多姿!」

戴望舒留學法國期間,雖然衣食無著,人在異鄉,但只要手上有錢,總會量力而行,日積月累,竟然買了不少書。

好友施蟄存對此艷羨不已,寫信給戴望舒時說:「聽說你有許多書運來,甚想早日看見。」施蟄存也經常委託他幫忙買書,兩位好朋友在面對好書時,總是不可遏止地想著要去擁有它。

戴望舒生平事蹟,戴望舒的生平經歷

戴望舒一生與三位女性有不解之緣,他的初戀是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平 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穆時英的妹妹穆麗娟,第二任夫人是楊靜。初戀1928年,戴望舒憂鬱而強烈的感情世界裡,深深地愛上了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平。時年18歲的施絳平活潑可愛,與戴望舒憂鬱的性格形成強烈的對比。戴望舒當時寄居在上海施蟄存處,雖與施絳平日...

戴望舒的《我思想》怎樣理解,戴望舒的《我思想》,各位如何解讀?

我想這首詩是說作者的思想象蝴蝶一樣無拘無束到處遨遊,事實上大家的思想都是這樣的,只要你能靜下心來,讓心靈歸於寧靜,也能有作者一樣的感受 戴望舒的 我思想 各位如何解讀?我思想戴望舒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萬年後小花的呼喚 透過無夢無醒的雲霧 來震撼我斑斕的彩翼 這是一首人生和藝術自由式的小詩,表達了詩人...

戴望舒的文學作品都有哪些,戴望舒的作品有哪些

戴望舒作品 詩歌合集 我的記憶 1929年,水沫書店出版 望舒草 1933年在國外編訂 望舒詩稿 1937年,上海雜誌公司出版社 災難的歲月 1948年,星群出版社初版 戴望舒詩選 1958年初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後人輯 戴望舒詩集 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整理,初版,戴望舒生前版本已軼 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