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tianxie洛洛
作者簡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出生於長安靖安坊祖宅,唐朝著名詩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孫,父元寬,母鄭氏。
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年少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給世人留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佳句。
名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原文:《菊花》
元稹 (唐代)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譯文: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
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
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菊花》這首詩的作者的名字讀什麼?
2樓:薰風夢繚繞
《菊花》這首詩的作者的名字讀元稹(zhen,三聲)ps:附原詩
菊花 唐.元稹
秋從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詩的作者怎麼讀
3樓:匿名使用者
菊花朝代:唐代
原文: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稹拼音:zhěn
解釋:1. (草木)叢生。
2. 古通「縝」,細密:「~理而堅。」
《菊花》這首詩的作者的名字怎麼讀?
4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簡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出生於長安靖安坊祖宅,唐朝著名詩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孫,父元寬,母鄭氏。
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年少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給世人留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佳句。
名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譯文: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
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請問菊花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並注音! 20
5樓:睋4蓉
菊花 【唐】元稹(yuán zhěn)
秋叢繞舍似陶家,
變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應該是這一首
秋叢繞舍似陶家(qiū cóng rào shě sì táo jiā),
變繞籬邊日漸斜(biàn rào lí biān rì jiàn xié)。
不是花中偏愛菊(bú shì huā zhōng piān ài jú),
此花開盡更無花(cǐ huā kāi jìn gèng wú huā)。
【韻譯】
繽紛的菊花湧進我的家,
依稀聽見陶令笑語喧嘩。
一圈竹籬圈起滿院秋色,
不覺晚霞飛揚夕陽西下。
並非我偏愛籬邊的菊花,
寒風起處萬花早已蕭殺。
6樓:匿名使用者
菊 花元稹(yuán zhěn)
秋絲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樣富麗,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愛。有人讚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而元稹的這首詠菊詩,則別出新意地道出了他愛菊的原因。
詠菊,一般要說說菊花的可愛。但詩人既沒列舉「金鉤掛月」之類的形容詞,也未描繪爭芳鬥艷的景象。而是用了乙個比喻——「秋絲繞舍似陶家」。
一叢叢菊花圍繞著房屋開放,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秋叢,即叢叢的秋菊。東晉陶淵明最愛菊,家中遍植菊花。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是他的名句。這裡將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滿院盛開的景象便不難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
故詩人「遍繞籬邊日漸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專心致志地繞籬觀賞,以至於太陽西斜都不知道。「遍繞」、「日斜」,把詩人賞菊入迷,留連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現出來,渲染了愛菊的氣氛。
詩人為什麼如此著迷地偏愛菊花呢?
三、四兩句說明喜愛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後凋謝的,一旦菊花謝盡,便無花景可賞,人們愛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來。
因此,作為後凋者,它得天獨厚地受人珍愛。詩人從菊花在四季中謝得最晚這一自然現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愛菊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特殊的愛菊之情。這其中當然也含有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的讚美。
這首詩從詠菊這一平常的題材,發掘出不平常的詩意,給人以新的啟發,顯得新穎自然,不落俗套。在寫作上,筆法也很巧妙。前兩句寫賞菊的實景,渲染愛菊的氣氛作為鋪墊;第三句是過渡,筆鋒一頓,迭宕有致,最後吟出生花妙句,進一步開拓美的境界,增強了這首小詩的藝術感染力。
元稹的詩辭淺意哀,彷彿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這首《菊花》詩寫了詩人觀賞自家種植的菊花和自己偏愛菊花的原因。作者沒有正面描繪菊花的姿態和精神,而是用流暢明白的語言,對菊花獨自開放於百花凋謝之後的可貴進行了讚美。
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無疑是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該詩的前兩句寫賞菊的實景,第一句用乙個比喻,將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滿院盛開的景象便不難想象了。詩人當然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專心致志地繞籬觀賞,以至於太陽西斜都不知道。
「遍繞」、「日斜」,把詩人賞菊入迷,留連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現出來,渲染了作者喜愛菊花的氛圍,又為情感上的傳折作為鋪墊。第三句是過渡,然後筆鋒一頓,從而使「此花開盡更無花」的千古名句更如平地高崗,極大的開拓美的境界,增強了這首小詩的藝術感染力,收到了「隔年下種,先時伏著」的效果。
【韻譯】
繽紛的菊花湧進我的家,
依稀聽見陶令笑語喧嘩。
一圈竹籬圈起滿院秋色,
不覺晚霞飛揚夕陽西下。
並非我偏愛籬邊的菊花,
寒風起處萬花早已蕭殺。
7樓:我我可愛
唐·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吳履壘《菊花》
粲粲**裙,亭亭白玉膚。 極知時好異,似與歲寒俱。
墮地良不忍,抱技寧自枯。
唐·李商隱《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裡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願泛金鸚鵡,公升君白玉堂。
宋·朱淑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明·唐寅《菊花》
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菊花 (李商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裡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菊花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願泛金鸚鵡,公升君白玉堂。
8樓:匿名使用者
菊花 【唐】元稹(yuán zhěn)
秋叢繞舍似陶家(qiū cóng rào shě sì táo jiā),
變繞籬邊日漸斜(biàn rào lí biān rì jiàn xié)。
不是花中偏愛菊(bú shì huā zhōng piān ài jú),
此花開盡更無花(cǐ huā kāi jìn gèng wú huā)。
9樓:匿名使用者
菊花 唐.元稹 (yuan 第二聲,zhen 第三聲)秋從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10樓:白易安
元稹(yuan zhen)
古詩巜菊花》作者元鎮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賞析】:東晉大詩人陶潛
寫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徵。難怪宋人周敦頤因陶淵明後真隱士不多,要大發「菊之愛,陶後鮮有聞」的感慨了。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
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一首。
詩人對菊花由衷喜愛:開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叢叢,遍布屋舍四周,他沿著竹籬,忘情地欣賞這些親手栽種的秋菊,不覺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
第二句的「繞」字則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圖。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指出自己並非沒來由地鍾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霜而不凋,獨立支援,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後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
我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範例。元稹《菊花》一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這首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後,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讓人們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因而歷來被人們所喜愛。
望及時採納!
12樓:匿名使用者
菊 花元稹 秋絲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翻譯: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賞析】:東晉大詩人陶潛寫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徵。難怪宋人周敦頤因陶淵明後真隱士不多,要大發「菊之愛,陶後鮮有聞」的感慨了。
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一首。
詩人對菊花由衷喜愛:開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叢叢,遍布屋舍四周,他沿著竹籬,忘情地欣賞這些親手栽種的秋菊,不覺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
第二句的「繞」字則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圖。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指出自己並非沒來由地鍾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霜而不凋,獨立支援,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後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
我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範例。元稹《菊花》一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這首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後,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讓人們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因而歷來被人們所喜愛
《讀杜詩》這首詩的作者是哪個朝代的
陸遊 1125 1210 字務bai觀,號放翁。漢族du,越州山陰 今浙zhi江紹dao興 人。南宋詩人。少年回時即受家答庭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
這首詩的名字出處和作者
此詩為唐代銅官窯瓷器題詩,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創作或當時流行的里巷歌謠。內1974 1978年間出土於湖南長沙銅官容窯窯址。見陳尚君輯校 全唐詩補編 下冊,全唐詩續拾 卷五十六,無名氏五言詩,第1642頁,中華書局,1992年10月版。全詩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也有版本為...
這首詩的題目和作者是什麼,這首詩的作者和題目是什麼
這裡安息著不再為此憂慮的陳染 2006 2 26草 陳染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的題目叫什麼?作者是誰 這首詩的題目是 賦得古原草送別 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全詩原文是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白話文釋義 草原上的野草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