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吳鬧鬧
這首詩是借落葉以慨嘆身世,緊扣落葉著墨,即景生情,寓託自然。
落葉 --- 孔紹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不肯下,猶言惜故林。
落葉古詩表達了詩人當時怎樣的心情
2樓: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落葉形容什麼心情
3樓:靜怡丶姐姐
嚴家餓隸
發音 yán jiā è lì
釋義 形容拘謹的書法風格。
出處 語出《晉書·王羲之傳論》:「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
示例 無
4樓:逍遙巡守使
凋零,落葉歸根,衰敗,結束
古詩五首,使至賽上詩歌露出詩人怎樣的情緒。
5樓:我愛我ji家
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的一句「認識你自己」,其實道出了情緒智力的核心與實質。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發現,人們在處理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表現時風格各異,你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哪種風格的人。
這首詩表達了當時怎樣的心情
6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這首《梅花引》,表現了 宋末詞人蔣捷 乘船阻雪於荊溪(在今江蘇南部)時的惆悵情懷。詞中以悠揚的節奏、活潑的筆調,在冷清的畫面上,織進了熱烈的回憶和灑脫的情趣;在淡淡的哀愁中,展示了乙個清妍瀟灑的藝術境界。吟誦起來,給人的感受,如同欣賞一支優美的隨想曲,它即興抒情,旋律自由又富於幻想。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緒
7樓:狂人橫刀向天笑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登樂遊原》
這是一首登高望遠,即景抒情的詩。首二句寫驅車登古原的原因:是 「向晚意不適」。
後二句寫登上古原觸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種享受和滿足。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二句,素來人們多解為「晚景雖好,可惜不能久留。」今人周汝昌認為:
「只是」二句,「正是詩人的一腔熱愛生活,執著人間,堅持理想而心光不滅的一種深情苦志。」這種看法,雖有新意,卻不合詩人的身世,也不合詩人當時的情緒 。
夕陽是美好但已經到了黃昏,就像曇花一現,轉瞬即逝,物美有什麼用,不過是垂死的掙扎.不過我覺得不然,應該是正是黃昏夕陽才無限好,雖然短暫,但它已經美到了極致,曾經美麗過,讓人們銘記,就沒有什麼不值得的
蜂中1,2兩句表露出了詩人怎樣的情緒
8樓:匿名使用者
蜂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
為誰辛苦為誰甜?
前兩句寫蜜蜂的生存狀態,在山花爛漫間不停穿梭、勞作,廣闊的領地給了它們相當大的施展本領的空間。「不論」「無限」,蜜蜂在辛勤勞動中「佔盡風光」,簡單寫來看似平平無奇,純行直白,幾乎是欣賞、誇讚的口吻,實則是匠心獨運,先揚後抑,為下文的議論做出了鋪墊。
落葉 陳玉堪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情緒
9樓:匿名使用者
清 陳玉璂的《落葉》賞析
這首詩是借落葉以慨嘆身世,緊扣落葉著墨,即景生情,寓託自然。
首句用落葉驚秋的形象,比喻詩人於家國破亡後的景況。此詩開頭用個「早」字,便給了讀者以好景不長的暗示,這個「客」字
,使我們聯想起南唐李煜的「夢裡不知身是客。儘管孔紹安和李煜的時代相距近四百年,各自的地位和處境也不完全一樣,但其飄零感是類似的。末兩句敘詩人懷戀故國的感情。
它仍然採用比興手法,緊扣落葉著筆。 「翻飛二字,竭力形容詩人內心紛亂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狀貌,可謂貼切。
全詩通過巧妙的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描寫了詩人(由入秋落葉所引起的遊子思歸懷鄉)之情。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驚,驚恐、驚訝。客心,飄泊異鄉的遊子心情。供參考。
表露出作者怎樣的心態
10樓:夜色撩人
1、首聯交代了什麼?「淒涼地」和「棄置身」表露出詩人怎樣的心情? 交代:
貶地之荒僻,貶時之漫長。心情:痛苦而又孤寂。
2、頷聯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特點?描寫了怎樣的現狀?體會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
《登高》一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登高 中杜甫以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致。首聯為區域性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 年老多病 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
《贈從弟》一詩詩人是怎樣表達他的情懷的詩人是怎樣
劉楨的贈答詩中,最著名的是 贈人弟 三首.這三首詩分別用蘋藻 松樹 鳳凰比喻堅貞高潔的性格,既是對其從弟的讚美,也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其中第二首最佳,寫得豪邁凌厲,頗有 挺立自持 高風跨俗 的氣概.面對動亂的社會,遭遇坎坷的人生,劉楨更多地是表現個人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總是充盈著慷慨磊落之氣...
《黃鶴樓》一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寫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表達了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 友情 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黃鶴樓 唐 崔顥 昔人已乘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詩作具有的濃郁民歌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