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一為
我覺得片語和片語之間的結構關係是不是可以參照短語的分類結構來考慮啊。
另外 ,當你知道正確答案的時候,能不能也告訴我。
為所當為的古代漢語解釋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兩個「為」都是動詞,做的意思。
所,輔助性代詞,不譯,所代的是某種動作的物件。必須在動詞或者動詞性片語之前,構成所字結構,「所」和後面的「當為」一起構成名詞性片語,具有名詞性。
「當」,副詞,應當的意思。
整句意思就是,做應當做的。
3樓:一乘之國
第乙個」為」是動詞「做」,「所」是「名詞結構」,就是「所+動詞」構成,相當於現代漢語裡面的「的字結構」?「當「是形容詞,修飾第二個動詞「為」,「當為」意思是「應該做」,「所當為」是「應該做的」
4樓:0o沒牙的蛀蟲
應該是 做應該做的事或者做正確的是 為動詞 做事情處理的意思吧 所是個虛詞 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當就是應當應該的意思 指的是最後的那個名詞為(事情)
趕緊採納 做任務需要被採納啊
分析明清以前的一種語言現象
5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代漢語裡,有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而靈活運用,甲類詞臨時具備了乙類詞的語法特點,並臨時作乙類詞用,這種現象叫詞類活用。
文言文中比較常見的詞類活用的型別有:名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名詞用作狀語,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
一、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一判斷方法
在漢語中,名詞不能帶賓語,只有動詞能帶賓語和介賓補語,如果名詞帶賓語了,說明它臨時具有動詞的性質,就是詞類活用。
所以,如果名詞後緊接代詞或處所名詞.介賓短語,即可判斷它是活用成了動詞;同理,如果兩個名詞連用,二者之間既非並列關係,也非修飾關係,其中必有乙個活用成了動詞;又因為能願動詞只能修飾動詞,所以,如果名詞前緊接能願動詞時,即可判斷它是活用成了動詞。
二活用形式
1.名詞十名詞(組成主謂結構、動賓結構或動補結構,其中乙個名詞用作動詞。前乙個名詞用作動詞,屬於動賓結構、動補結構;後乙個名詞作動詞的,屬於主謂結構)
例1 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安置住宿)(《廉頗藺相如列傳》)
例2 晉軍函陵(軍,駐紮.駐軍)(《燭之武退秦師》)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詞,用在賓語「相如」前,活用為動詞,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動賓結構;例2中「軍」本是名詞,用「函陵」前,活用為動詞,是「駐紮」的意思,「軍函陵」是動補結構。
2.副詞作狀語十名詞(組成狀謂結構,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3 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傳》)
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稱王,此處指統一天下)(《寡人之於國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詞,這裡用在副詞「皆」後,活用為動詞,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中「王」本是名詞,這裡用在副詞「不」後,活用為動詞,是「稱王,此處指統一天下」的意思。
3.能願動詞+名詞(組成狀謂結構,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5 左右欲刃相如 (忍,用刀殺)(《廉頗藺相如列傳》)
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勸學》)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詞,這裡用在能願動詞「欲」之後,賓語「相如」之前,活用為動詞,含有「殺」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殺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詞,這裡用在能願動詞「能」之後,賓語「水」之前,活用為動詞,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從前後相同結構的比較中確定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汙泥裡)(《屈原列傳》)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詞,這裡用在前後相同結構的比較中,活用為動詞,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於汙泥而不染」。
5.敘述句謂語部分找不到動詞或其它詞語作調話中心詞,事物名詞就活用為動詞
例8 時秦昭王與楚婚(婚,結為婚姻)(《屈原列傳》)
分析例8中「婚」本是動詞,這裡用在敘述句謂語部分找不到動詞,這時「婚」變為動詞,意思為「結為婚姻」。
6所+名詞(組成所字結構)
例9置人所罾魚腹中(《史記·陳涉世家》)
分析因為「所」字通常與動詞結合組成名詞性片語,所以所字後的名詞用作動詞。例9的「罾」字是名詞用做動詞,作「捕」、「撈」講。
三規律總結:
名詞活用為動詞:
1.標誌:名詞出現在副詞後;名詞出現在能願動詞後;名詞出現在「所」字後
2.語法分析:句中無動詞;兩個名詞連用;名詞在句中謂語的位置;名詞後為代詞。
二、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一判斷方法
文言文中,形容詞的語法功能與現代漢語基本相同,經常作句子的定語、狀語和補語.,但不能帶賓語的,如果帶了賓語,而又沒有使動、意動的意味,就是活用作一般動詞。即如果形容詞出現在代詞前面,就可以判斷它活用成了動詞。
如果形容詞出現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前,而它和後面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之間又構不成偏正關係,那麼這個形容詞也活用為動詞。例如: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屈原列傳》)
2、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信陵君竊符救趙》)
3、楚王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
分析例1中「短」是形容詞,這裡帶有賓語「屈原」,活用為一般動詞,意思是「詆毀,指出……缺點」。例2中的「輕」是形容詞,這裡帶有賓語「勝」,活用為一般動詞,意思是「輕視,看輕」。例3中的「善」是形容詞,這裡帶有賓語「留侯張良」,活用為一般動詞,是「友好,友善」的意思。
(二)規律總結:
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1、標誌:形容詞出現在代詞前面,形容詞出現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前。
2、語法分析:句中無動詞,形容詞帶了賓語,又沒有使動、意動的意味,它和後面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之間又構不成偏正關係。
三、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一判斷方法
動詞活用為名詞,就是這個動詞在句子中,具有明顯的表示人與事物的意義。它一般處在句中主語或賓語的位置,有時前邊有「其」或「之」。
在文言文中,形容詞除一般用作定語.狀語.謂語之外,有時也作名詞用,以替代跟它性質、狀態或特徵有關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當主語或賓語,有時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數詞。
形容詞活用為名詞,翻譯時一般要補出中心詞(名詞),而以這個形容詞作定語。
例如:1、屈原疾王聽之不聰也(聽,聽覺,聽力,亦指人的聰明智慧型和判斷力)(《屈原列傳》)
2、 吊有憂,賀有喜。 (《勾踐滅吳》)
3、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遊褒禪山記》
4、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 師說》)
分析:例1中「聽」本是動詞,這裡用來作兼語,是「聽力,聽覺」的意思。活用為名詞。
例2中「憂、喜」本是形容詞,這裡用在動詞「有」後作賓語,活用為名詞,是「憂愁的事;高興的事」的意思。例3中「至」本是動詞「到」的意思,這裡活用為名詞「到的人」。例4中前乙個「聖、愚」本是形容詞,這裡用作主語,活用為名詞,是「聖人,愚人」的意思。
(二)規律總結:
1、標誌:它一般處在句中主語或賓語的位置,有時前邊有「其」或「之」。
2、語法分析:動詞活用為名詞,就是這個動詞在句子中,具有明顯的表示人與事物的意義;形容詞活用作名詞,以替代跟它性質、狀態或特徵有關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當主語或賓語。
四、名詞作狀語
(一)判斷方法
現代漢語裡,普通名詞是不能直接修飾謂語動詞作狀語的,而古代漢語普通名詞直接作狀語卻是相當普遍的現象。即如果名詞出現在動詞前,而句子已有明確的主語時,即可判斷名詞活用成了狀語。
(二)活用形式
1. 表示比喻
例 1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牛馬,像牛馬一樣,如牛馬一般。這裡是作者謙稱)(《報任安書》)
2、天下雲集而響應,贏糧而因景從。(《過秦論》)
分析:名詞作狀語,名詞前面可以加「如」字來解釋,含有「象……那樣地(似的、一樣)」的意思。例1中的「牛馬」是名詞,用來修飾動詞「走」作狀語,翻譯為「像牛馬一樣,如牛馬一般」;例2中的「雲、響、景」本是名詞,用來修飾動詞「集、應、從」作狀語,意思是「象云那樣匯集」、「象聲響那樣應和」、「象影子那樣隨從」。
2.表示對待人的態度或方式
例如:(1)倡優蓄之(倡優,像對待樂師優伶一樣)(《報任安書》)
(2)皆謙而禮交之(禮,按照禮節,有禮貌地與他交往)(《信陵君竊符救趙》)
分析:這種形式翻譯時應為「當作……那樣」、「象對待……的似的」。例1中「倡優」,就可翻譯為「像對待樂師優伶一樣」;例2中「禮」可翻譯為「 按照禮節,有禮貌地與他交往」的意思。
3.表示處所
例如:1、而相如廷斥之。 (《廉頗藺相如列傳》)
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勸學》)
分析:這種形式翻譯時名詞前可以加介詞「於」字來理解,含有「在(從、向)哪兒」的意思。例1中的廷,表示斥責秦王的處所,「廷斥之」就是「在朝廷上呵斥他」,例2中的「上、下」表示動作的趨向,翻譯為「向上,向下」。
4.表示動作使用的工具
例如:1、厚幣委質事楚 (《屈原列傳》)
2、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石鐘山記》)
分析:這種形式名詞前可以加介詞「以」字來理解,含有「用」的意思。例1中「厚幣」修飾它後面的動詞,表示使用的內容,翻譯為「用厚幣……」。
例2中「舟」,修飾限制後邊的動詞「行」,表示「行」的工具「用船行路」「乘船出發」。
5.表示動作進行的時間
例如:1、其後楚日以削(日,一天天地)(《屈原列傳》)
2、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六國論》)
3、時大風雪,旌旗裂,人馬凍死者相望。(《李塑雪夜入蔡州》)
分析:時間名詞作狀語,有三中情況,其一,表示時間的階段性、經常性,含有「每每」的意思;其二,表示時間的持續性、逐漸性,含有「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的意思;其三,表示追溯過去,含有「往日」、「從前」、「當時」的意思。例1中「日」屬於第二種情況,翻譯為「一天天地」;例2中的「日」、「月」屬於第一種情況,含有「日日」「月月」的意思,「日削月割」,就是「每天的割地每月的割地」;例3中的「時」,用在句首,來追溯當時的情景,「時大風雪」,就是「當時大風大雪」。
(三)規律總結
名詞作狀語:
1.名詞出現在動詞前;
2.和動詞又不是主謂關係。
五、使動用法
(一)判斷方法
一般句子,主語是動作的施行者,賓語是動作的物件。當主語不施行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而是主語使賓語施行這個動作時,即是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它就是使動用法了。這種用法實際是兼語式的簡化,本來兼語式的結構是「主語+動詞+兼語+賓語」,現在簡化為「主語+動詞+賓語」,從而使語言簡練,翻譯時要翻譯成兼語式。
一動詞的使動用法
古代漢語裡,不及物動詞和及物動詞都可以用作使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是不帶賓語的,當它異乎常規地帶上賓語的時候,往往屬於使動用法。及物動詞本來帶有賓語,當動詞與賓語之間的關係不是支配關係,而是「使它怎麼樣」,即是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例如
1、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歸,使……回去)(《廉頗藺相如列傳》)
2、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過秦論》)
3、項伯殺人,臣活之(活,使……活)(《鴻門宴》)
分析:使動用法的翻譯方法有二:一是使令式。
格式為:「主語+使(賓語)+謂語」。二是動補式。
格式為:「主語+動補片語+賓語」。例1中「歸」,即「使之歸」,翻譯為「使……回去」的意思;例2中「朝」,即」使……朝拜」的意思;例3中的」活」,即「使之活」的意思。
二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古漢語裡,形容詞也常常活用為使動詞,使賓語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例如:
1、潔其居,美其服(潔,使……潔淨;美,使………美)(《勾踐滅吳》)
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泊船瓜洲》)
分析:例1中的「潔、美」,是形容詞,這裡活用為使動詞,翻譯為「使……潔淨;美,使………美」;例2中的「綠」是形容詞,這裡活用為使動詞,翻譯為「使變綠」的意思。
三名詞使動用法
例1、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
2、齊威王欲將孫臏.。(《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分析:例1中的王之,是「使他為王」的意思;例2中的「將孫臏」是「使孫臏為將」的意思。
(二)規律總結
動詞使動用法,即謂語動詞對它的賓語含有「使它怎麼樣」的意思;形容詞處於謂語的位置,又帶有賓語,並且含有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就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六、意動用法
(一)判斷方法
所謂意動用法,就是形容詞.名詞用作動詞後,主語對賓語含有「認為(覺得)賓語怎麼樣」,或者主語把賓語「當做(看成)什麼」,即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動的形容詞表示的性質或狀態,或者成為用如意動的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代詞有時也活用為意動。
動詞一般不用如意動。用如意動的詞可以譯成「以……為……」或「認為……是……」或「把………當做
一形容詞意動。
形容詞帶上賓語後,表示主語認為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表示的性質或狀態,可譯為「認為……」「以……為……」
例如1、公子怪之(怪,感到奇怪)(《信陵君竊符救趙》)
2、且庸人尚羞之(羞,以……為羞恥)(《廉頗藺相如列傳》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為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分析 ::例1中的「怪」是形容詞,這裡活用為意動詞,翻譯為』感到奇怪」;例2中的「羞」 是形容詞,這裡活用為意動詞,翻譯為「以……為羞恥」;例3中「私」 是形容詞,這裡活用為意動詞,翻譯為「以……為美」.
二名詞意動。
名詞的意動用法,其特點是名詞必帶賓語,且是主語把賓語看成這個名詞的人或事物,可翻譯「把……看作」「把……當作」
例如1、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先,以……為先;後,以……為後)(《廉頗藺相如列傳》
3、 糞土當年萬戶侯.。
分析:例1中的方為名詞「先」、「後」活用為動詞,翻譯為「先,以……為先」;「後,以……為後」;例2中的名詞「糞土」,活用為動詞,翻譯為「把……當作糞土」。
(二)規律總結
形容詞、名詞活用為意動詞,即主語對賓語含有「認為(覺得)賓語怎麼樣」,或者主語把賓語「當做(看成)什麼」,即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動的形容詞表示的性質或狀態,或者成為用如意動的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七、動詞的為動用法
(一)判斷方法
動詞的為動用法就是動詞對賓語含有「為它怎麼樣」的意思。為動用法的動詞和賓語之間的關係不是支配關係,而是「動詞為賓語而動」的「為動」關係.
識別乙個動詞在句中是不是為動用法,主要看這個動詞和賓語之間的關係是不是「為動」關係,為動用法的動詞對它的賓語含有服務的性質。
從語法結構上看,動詞的為動用法是以動賓式來表達狀動式的內容。翻譯時,應根據上下文意靈活地譯為「為+賓+動」「替+賓+動」「給+賓+動」等格式。
例如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急,為……著急)(《信陵君竊符救趙》)
2、且勇者不必死節(死,為……而死)(《報任安書》)
3、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病梅館記》)
分析例1中的「急」應理解為「為人急」,就是「為他人著想.」。例2中的「死」應理解為「為節死」。例3中的「泣」應理解為「為之泣」,「既泣之三日」,就是「已經為它哭了三天」。
(二)規律總結
動詞的為動用法:
1. 看動詞和它的賓語之間是不是「為動」關係。
2. 為動用法的動詞對它的賓語含有服務的性質。
3、翻譯時,應根據上下文意靈活地譯為「為+賓+動」「替+賓+動」「給+賓+動」等格式。
安排這個詞的詞性是名詞還是動詞,組織的詞性是什麼,是名詞還是動詞
在漢語中,若是做賓語,如 我做了乙個安排 這時就是名詞性質,若是作謂語,毫無疑問那就是動詞如 我安排了 其實你可以查一查辭海或者普通的辭典,裡面都會有詳細的解釋。如果手頭沒有辭典的話,在網上應該也可以查到電子辭典的 安排arrange 是動詞,而安排arrangement就是名詞 我 你了!動詞!今...
在現代漢語中有細具有名詞動詞兩個詞性名詞指什麼動詞指什麼
你回去好好學學語文再提問,語句不通,表達不明確,語言是思想的表達,要讓別人明白你在說什麼!不然等於沒說!在語文中有什麼詞性 如動詞,名詞等 各有 的 de 助 1 用在定語後,表示詞與詞或短語之間的修飾關係 ic,ve 如 紅色的氣球。小小的進步。2 用在定語後,表示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的領屬關係 of...
古代漢語裡是不是只有動詞才能作謂語,而名詞形容詞作謂語都要活用為動詞,能不能這麼理解
不是。文言文中形容詞也可以直接做謂語。名詞也可以直接做謂語,這種句式我們就稱為判斷句,判斷句中直接作謂語的名詞也不視為活用。對 謂語只能是動詞,如果其他詞性做謂語需要改變詞性,一般說的都是名詞活用作動詞當謂語 古代漢語詞類活用現象有哪幾種 摘自 王力 古代漢語 1 名詞用如動詞,例 從左右,皆 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