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翻譯
1樓:普林博雅教育
翻譯:那麼治理天下難道就可以又種地又兼著幹嗎?這裡孟子的觀點是乙個人不可能身兼數職,大家各有各的分工。大家各司其職,天下才不會疲憊不鄭談堪。
原文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
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喊握碰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翻譯
陳相說:「各種工匠的活兒本來就不可能又種地又兼著幹。孟子說;「這樣說來,那麼治理天下難道就可以又種地又兼著幹嗎?
有做官的人乾的事,有當百姓的人乾的事。況且乙個人的生活,各種工匠製造的東西都要具備,如果一定要自己製造然後才用,這是帶著天下的人奔走在道路上不得安寧。所以說:
有的人使用腦力,有的人使用體力。使用腦力的人統治別人,使用體力的人被人統治;被人統治的人供養別人,統治別人的人被人供養,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不矛盾。孟子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他還主張「民貴君輕」。孟子闡述的角度不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是針對社皮鄭會分工問題,「民貴君輕」是針對君主管理國家所要秉持的仁愛的理念(行仁政角度)。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翻譯
2樓:勾兆生
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原文 出自《禮記·大學》: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解釋 古代想把彰明光明正大的品德推及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整個國家。想要治理整個國家的人,先要在家族裡實行平等;想要在家族裡實行平等的人,先要修養自身;想要修養自身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性;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性的人,先要使自己意念誠摯;想要使自己意念誠摯的人,先要達到認識明確;而達到認識明確的方法就在於**事物的原理。
3樓:伊文優
想要治理好國家,先把家庭關係處理好。
4樓:高高貴貴
就說通常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意思。
君不密,則失臣整句話是什麼意思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君說話不慎密則失信於臣,臣說話不慎密則災殃及身,重要的事情不慎密則造成禍害.所以,君子處事說話謹守慎密,不亂出去,也就不會亂說話.君不密,則失臣.整句話是什麼意思 君不密,則失臣意思是 君說話不慎密就會失信於臣。出自春秋 易經 原文子...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成害什麼意思
君主考慮事情不謹慎周全就會失去臣子的擁護,臣子考慮事情不謹慎周全就有可能失去性命 因此做任何事情,如果不考慮周全,最後都會造成禍患的。做人做事要三思而後行,不然就會失去很多。對自己對別人造成傷害 原文 不出戶庭,無咎。子曰 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