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意思相近的詩句

2025-04-19 16:55:26 字數 3432 閱讀 3437

1樓:來自嘉興南湖負責的銀耳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馬。

躺在馬棚。裡,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出自唐代劉禹錫的《酬樂天詠老見示》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薯神咐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譯文。人誰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誰來憐惜?

身體日漸消瘦衣帶也越收越緊,頭髮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總是瞎搏偏斜到一邊。

不再看書是為了愛惜眼睛,經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

經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閱歷人生如同積數純水成川一樣。

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

不要說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餘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2樓:網友

相近的詩句是「東隅已逝,桑榆未晚。」

3樓:招修真

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是什麼意思誰的詩句?

4樓:鄭芬多老師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意思是比喻老當益壯,老有所為,積極進取。

出自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桑榆:指太陽到了桑榆樹附近,比喻晚年。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是什麼意思誰的詩句

5樓:行走的肉肉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意思是:比喻老當益壯,老有所為,積極進取。是劉禹錫。

的詩句,出處: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細想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原文: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創作背景: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六十四歲的劉禹錫以太子賓客的身份分司東都洛陽。

實際上等於退出了政治舞臺;此時,他的同齡人白居易。

以同樣的身份留居洛陽也已三年。

這兩位早已是詩文至交,在經歷了長期的仕途輾轉、閱盡了人世滄桑之後;終於相聚在一起,彼此都十分高興。兩人又是詩壇宿將,自然少不了詩歌唱酬;由於又都垂垂已老,並同患有足疾、眼疾,更免不了同病相憐。

對於老病,白居易有時很通達,他在《覽鏡喜老》

中就說過:「晚衰勝早夭,此理決不疑。」可是,有時也不免感傷,他在寫給劉禹錫的《詠老贈夢得》

一詩中,便表現出了對衰老的一種消極悲觀情緒:「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

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情與故人重,跡共少年疏。

唯是閒談興,相逢尚有餘。」劉禹錫便寫了這首答詩。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全詩是什麼?

6樓:教育解答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全詩: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原為唐劉禹錫詩句,後演化為乙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比喻老當益壯,老有所為,積極進取。

創作背景。西元836年(唐文宗開成元年),六十四歲的劉禹錫以太子賓客的身份分司東都洛陽;此時,他的同齡人白居易以同樣的身份留居洛陽也已三年。

終於相聚在一起,彼此都十分高興。但白居易在寫給劉禹錫的《詠老贈夢得》一詩中,表現出了對衰老的一種消極悲觀情緒,劉禹錫便寫了這首答詩。

莫道桑榆晚 為霞尚滿天的相近詩詞

7樓:

莫道桑榆晚 為霞尚滿天的相近詩詞。

你好,莫道桑榆晚 為霞尚滿天的相近詩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馬躺在馬棚裡,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團遊雄心不會止息。相關擴充套件:

詩,漢語一級字,最早見於彎或冊戰國文字,其本義是把埋巨集心中的思想表達出來的語言,後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於生活情趣或能引發人強烈感情的事物等。

與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意思相反的詩句?

8樓:匿名使用者

遇到的問題是:「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這句話形容的是一種怎樣的意境?

這句詩來自劉禹錫。

回贈白居易。

的作品,劉禹錫與白居易都是中唐第一流的詩人,時稱「劉白」。從兩首詩的言語和立意能看出劉禹錫與白居易的不同之處。兩個人的詩都比較通俗易懂,流暢上口,但是反映出兩個人的對於人生的態度卻大有不同。

一、同齡好友白居易的贈詩。

1、好友重逢。

白居易和劉禹錫是多年好友,在829年的《劉白唱和集解》中陸漏,稱讚劉禹錫:"彭城劉夢得。

詩豪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劉禹錫詩豪的名稱就來自於白居易。

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年),劉禹錫(772-842)以太子賓客的身份分司東都洛陽。

這時白居易(772年-846年)以同樣的身份留居洛陽也已三年。兩個人是多年好早州爛友,而且同年生人,這一年都是六十四歲,重聚在一起少不了詩歌唱酬。

2、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詠老贈夢得》

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跡帆梳。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情於故人重,跡共少年疏。唯是閒談興,相逢尚有餘。

這是一首標準的五言排律,白居易詩的特點是「老嫗能解」,這一首就是如此,用字用事,即使對於讀者來說,閱讀和理解也沒有什麼障礙。但是劉禹錫的那一首詩就需要琢磨琢磨。

二、劉禹錫的《酬樂天詠老見示》

1、下面是劉禹錫酬和白居易的贈詩。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2、這也是一首標準的五言排律。

這首詩和白居易的贈詩一樣,是標準的五言排律。韻部是平水韻。

的【下平一先】,平水韻的一先是合併了《唐韻》的先、仙二部。對仗粘連無誤。

3、詩中的部分典故。

身瘦帶頻減。

語本《梁書·昭明太子統傳》:「體素壯,腰帶十圍,至是減削過半。」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損。 辛棄疾 《木蘭花慢》

詞寫過:「安得車輪四角,不堪帶減腰圍。」

這個典故和沈約的典故相似,《梁書·沈約傳》載: 沈約與徐勉 素善,遂以書陳情於 勉 ,言己老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以此推算,豈能支久?

後因以「沈腰」作為腰圍瘦減的代稱。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桑榆和霞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出自唐代劉禹錫的 酬樂天詠老見示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譯文人誰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誰來憐惜?身體日漸消瘦衣帶也越收越緊,頭髮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總是偏斜到...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什麼意思,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是什麼意思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d ng y y sh s ng y f i w n 東隅 指日出處,表示早年。桑榆 指日落處,表示晚年。整句解釋 早年的時光消逝,如果珍惜時光,發憤圖強,晚年並不晚。唐 王勃 滕王閣序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例 歌德在四十歲以前,一心想成為一名畫家,但他所作的...

作文,,以《我回家最晚的一天》為題,記敘文。回家晚

記得我回家最晚的一天,是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一天下午,輪到我值日,等我和同學打掃完教室後,以經快六點了。忽然,左舒婷對我說 靜怡,反正今天作業一點點而已,你就去我家玩玩吧 反正我自已乙個人在家裡也非常無聊。呃,你家遠不遠啊?我問。舒婷回答 不遠啊,你不是有騎自行車嗎?騎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