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早早便要嫁人,法律還有明確規定!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2025-04-17 23:45:21 字數 1827 閱讀 9894

1樓:戀愛中的煩心事

古代女子早早便要嫁人,法律還有明確規定!背後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為了增加人口數量,這樣才能夠應對各種的災難,也可以讓國家繁榮昌盛,人多的話就可以用來擴充兵力,還可以擁有更多的稅收。再加上在古代一旦出現災難的話,就會死了很多人,所以對於古代統治者來說,也就希望自己的子民能夠早婚早育。

而且在古代的大家族當中也都會比較傾向於人丁興旺,而女子早早嫁人也是為了繁衍後代,讓自己的家族能夠有後人。

在秦朝以前規定女子是20歲結婚,成年禮是在15歲,到了漢朝的時候,女子的結婚年齡也就提前了很多,大約在13歲就要出嫁。後來到了含穗唐代,婚嫁的年齡也越來越早,規定男子15歲,女子13歲以上就必須進行婚漏裂嫁。到了宋代的時候,結婚的年齡也依然很小,在中國古代因為平均返老閉人口比較的短,再加上各種戰爭,所以人口也比較缺乏,這個時候宋代就沿用了唐代以前的規定,要求女子是需要早一些結婚的,但是大家族的不缺彩禮又沒必要急著結婚,所以成婚的年齡也是在女子成年之後。

關於結婚這件事情,雖然只是兩個人以及雙方家庭的事情,但是對於國家來說都有非常大的意義,只能夠延續家族文化,延續家族的血脈,對於國家來說是能夠讓人口增多,從而保證國家以及社會秩序能夠正常的運營。在古代如果不能夠在規定時間內結婚的話,女子就會額外被徵收非常多的稅收,並且在我們國家雖然會有這種情況,但是在世界上一些其他國家也會有這樣的例子。

最後古代女子過早的結婚,其實是承擔著比較大的責任,這種被迫結婚對於女子的身體都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2樓:伊二三

因為這就是古代的法律規定,女子在未成年的時候就會早早的嫁人,而轎培且在家的人以後就會早早的生孩子,在古代朝廷還有政閉陪唯權亂悄的推動下,女子在到了十三四歲的時候就會結婚。

3樓:幾號入的放熱水

因為古代的人口特別少,有這樣的規定就可以促進人口的增長。

4樓:彭沙卡拉卡

因為在這個年齡段身體發育已經健全了,而且是非常的清純,沒有懷孕的因素,所以現在還是比較安全。

在古代社會,法律為什麼明確規定女子要早早嫁人?

5樓:職場導師夏清

古人的人均壽命大多數都挺短的,如果不及時結婚那就老了,況且古代的人口並不是很多,所以也需要早點結婚生孩子,事實上這也算是一種壓迫。

6樓:孤獨的yu呀

因為當時古代的國家都比較注重人口的發展,覺得人口越多,國家的經濟越發達,社會越穩定,所以鼓勵女子早早嫁人,早早生育。

7樓:淮陽小子

因為古代人口平均壽命較短,且由於醫療不發達,新生兒夭折的較多,為了增加人口,女子會早早嫁人。

古代女子出嫁的問題?

8樓:華施

一般都是15歲,或者二八芳齡,在不就是二九芳齡。二十歲往上結婚都是晚婚了。

9樓:網友

並不是生女孩,是生小孩就種樹。至於媒婆什麼的,古籍沒有提到。這個習俗是記載於北魏時期賈思勰所作的《齊民要術 卷五 種榆、白楊第四十六》中,原文摘錄如下:

男女初生,各與小樹二十株,比至嫁娶,悉任車轂。一樹三具,一具直絹三匹,成絹一百八十匹:娉財資遣,粗得充事。

翻譯一下,意思是:民間家庭生了男孩女孩,就會給每個孩子種二十棵樹苗,等到他/她長大要娶/嫁的時候,就把這些樹砍下做成車軲轆。一棵樹可以做3副車軲轆,每副車軲轆等同於三匹絹布,所以這二十棵樹就等同於一百八十匹絹布。

這些絹布基本上夠嫁/娶所需的費用了。

10樓:酸菜豬肉包

一般種植的 是香樟樹,女孩子出嫁時砍了做香樟木的箱子裝嫁妝。這種樟木箱防蟲防蛀防潮,是從前氣派的嫁妝裡不可或缺的。

古代女子嫁人從夫,為何馬氏沒有隨姜子牙去西岐創業?

因為姜子牙不讓馬氏和自己去創業,姜子牙認為馬氏可以做其他的事情,比如在家裡相夫教子。因為馬氏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幹,自己沒有能力跟隨姜子牙去稀奇,所以他留了下來。因為馬氏還是挺有個性的,馬氏生在朝歌,去西岐對她來說就是背井離鄉。她也怕姜子牙去了西岐會發展不起來。主要還是因為馬氏自己不肯,因為姜子牙當時是...

古代女子幾歲出嫁,古代女子的出嫁年齡?

至歲。古代女子會在 歲之間出嫁,而男子會在歲 歲之間結婚。因為古代奉行的是先成家後立業的道理,男子會在歲的時候舉行加觀禮,所以說男子就會在歲之前結婚。這個時候男子就會和 歲的女子結婚,所以說古代女子的出嫁年齡和現代是不一樣的。每個朝代對於女子出嫁年齡的規定也是不一樣的,但是大部分都在 歲之間。所以說...

古代女子的閨房描寫,古代女子閨房描寫。

一直很好奇,古代女子的閨房究竟是怎樣的,閨房裡又都有些什麼東西呢?菱花銅鏡 古書中描寫的閨中的女兒家多半是自戀的,在她愛上乙個人以前。她先迷戀的人是自己,她最好的閨友是鏡子。最有名的鏡子是一條叫做若耶的小溪吧,那個在溪畔浣紗的姑娘美麗的倒影把魚兒都羞得潛到了水底,留下了千百年說也說不完的故事。銅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