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植物生長素的影響資料

2025-04-17 21:15:17 字數 1425 閱讀 7318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史

1樓:星恩文化

生長素是發現最早、研究最多、在植物體記憶體在最普遍的一種植物激素。早在1880年達爾文父子進行向光性實驗時,首次發現植物幼苗尖端的胚芽鞘在單方向的光照下向光彎曲生長,但如果把尖端切除或用黑罩遮住光線,即使單向照光,幼苗也不會向光彎曲。他們當時因此而推測:

當胚芽鞘受到單側光照射時,在頂端可能產生一種物質傳遞到下部,引起苗的向光性彎曲。後來,在達爾文試驗的啟示下,很多學者都相繼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並證實了這種物質的存在。其中最成功的是荷蘭人溫特,他在1928年首次成功地將生長素收集在瓊脂小塊中,證明這種物質同植物的向光性彎曲生長相關。

他建立的生長素枯耐生物鑑定法,燕麥試首宴驗法者敗銀,至今仍被應用。直到1946年,才從高等植物中首次分離,提取出與生長有關的活性物質,經過鑑定它是一種結構較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吲哚乙酸。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2樓:北網域名稱醫

1880年達爾文及其子在最後出版的著作《植物運動的本領》中闡明,禾本科的加那利草的胚芽鞘被切去頂端就失去向光性響應能力。

他的解釋是:當幼苗從側面受光時,頂端產生的影響向下傳送,造成向光與背光兩側生長速度不同,從而引起向受光一側的彎曲,因而切去頂端後就不呈現向光性響應。

1928年溫特用實驗證明胚芽鞘尖端有一種促進生長的物質,稱之為生長素。它能擴散到瓊膠小方塊中,將所得小方塊放回到切去頂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可以引起胚芽鞘向另一側彎曲。

而且彎曲度大致與所含促進生長的喊蠢物質的量成正比。這個實驗不但證明了促進生長物質的存在,而且創造了著名的測定生長素的「燕麥試法」。

1933年f.克格爾從人尿和酵母中分離出吲哚乙酸,它在燕麥試法中能引起胚芽鞘彎曲以後,證明吲哚乙酸即是生長素,普遍存在於各種植物組織之中氏陪。

植物生長素在應用中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3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的次數和計量需要注意。

我們知道一般來說植物生長調節劑是很忌諱多次重複使用的,但是這並不是絕對的。如果我們使用的時候出現效果不是很好的情況,我們是可以多次使用的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但是要注意少量多次使用。

一次性過多的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是很容易出問題的,對於敏感的果樹可能會造成一些不利的影響所以少量多次噴施還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注意處理部位的選擇。

在我們的認知裡植物生長調節劑都是噴霧使用的,一般來說都是靠葉面吸收的。但是我們要注意一點在果樹的種植中,有一些部位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是不需要全面的噴施的,我們只需要處理個別部位就可以很好的達到所需要的效果了。採取全面噴施反而會減弱效果,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注意。

4樓:立蒙

一是要注意不能以藥代肥:也就是說它不能代替肥水及其他農業措施。即使是促進型的調節劑,也必須以充足的肥水條件才能發揮其作用。

植物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有哪些,植物生長素有哪些作用?

植物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作用原理 生長素對生長的促進作用主要是促進細胞的生長,特別是細胞的伸長,對細胞 沒有影響。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在莖的尖端,但彎曲的部位是在尖端的下面一段,這是因為尖端的下面一段細胞正在生長伸長,是對生長素最敏感的時期,所以生長素對其生長的影響最大。趨於衰老的組織生長素是不起...

有關植物生長素的問題

頂芽產生的生長素會往下輸送,側芽是因為生長素過多 生長才會受到抑制的,並不是生長素合成受抑制 錯就錯在 合成 一詞。不是合成受抑制,是因為,1.根牙莖對生長素濃度的敏感程度不同。書上有個圖 三條曲線 2.當頂端生長有優勢時,芽處的生長素濃度過高,過高反而會抑制芽的生長。所以,並不是芽處的生長素 合成...

關於植物生長素的幾個問題

胚芽鞘中背光面生長素多。但不是由於分泌的多,分泌都是一樣多的,只不過由於側向運輸造成濃度不同。當然是背光才有生長素了,因為植物有向光性,所以背光一側有生長素才能伸長,才能向光 而生長素由芽或蕊合成 驗證 如果將芽鞘切下,再用塑料片從中間嵌入,那麼只有背光一側長高,而向光一側幾乎沒變化.希望有用 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