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軍門是什麼官職呀?
1樓:胥軒
軍門」從來就不是官職,無論哪個朝代都沒有這個官名,這個是一種尊稱,就象文官體系裡面的制臺、藩臺、臬臺、道臺等尊稱一樣,只不過凱轎戚「軍門」是武官帆核體系才有的,並且享受這一尊稱的條件很嚴格,只有提督、或者加提督銜的總兵才可以,就連記名提督都不行的,到了清末,「軍門」這一盯陵尊稱多少有些氾濫了,而氾濫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迅速貶值,到清朝快完蛋的時候,人們對曾經叱吒風雲的「軍門」已經沒多大的感覺了。
古代兵部官職?
2樓:得書文化
兵部是中國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當於如今的國防部。其長官為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下面由我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兵部一般設有:尚書一人,隋唐正三品,明正二品;侍郎二人,隋唐正四品下,明清正三品。掌武選、地圖、車馬、甲械之政。
其屬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職方,三曰駕部,四曰庫部。凡將出徵,告廟,授斧鉞;軍不從令,大將專決,還日,具上其罪。
凡發兵,降敕書於尚書,尚書下文符。放十人,發十馬,軍器出十,皆不待敕。衛士番直,發一人以上,必覆奏。
諸蕃首領至,則備威儀郊導。凡俘馘,酬以絹,入鈔之俘,歸於司農。
兵部主事四人,職方主事二人,駕部主事二人,庫部主事二人。龍朔二年,改兵部曰司戎,職方曰司城,駕部曰司輿,庫部曰司庫。光宅元年,改兵部曰夏官,天寶十一載曰武部,駕部曰司駕。
有兵部令史三十人,書令史六十人,制書令史十三人,甲庫令史十二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職方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駕部令史十人,書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庫部令史七人,書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古代兵部的歷史由來
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源於三國魏五兵制。兩漢尚書職務本不涉軍事。
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騎、別、都***尚書,另有有關軍事的駕部、車部、庫部等曹。各曹設郎。駕部有時亦設尚書。
隋始合為兵部,以尚書為主官,侍郎為次官。迄至清末,歷代沿襲,職權則不盡相同。宋、遼、金、元兵部不轄兵政。
明代兵部尚書號為「本兵」,權最重,凡武衛官軍選授簡練,均為其掌。清代兵部只管武職選授、處分及兵籍、軍械、關禁、驛站等事,不涉兵權。光緒三十二年***1906***廢兵部,改設陸軍部。
明 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誌銘》:「上不聽,旋以平蓮功加***袁可立***秩兵部侍郎。」
古代兵部的史籍記載
通典。職官五。兵部尚書》:
周禮。夏官》大司馬之職。即今兵部之任也。
魏置五兵尚書。」又「後周置大司馬,其屬又有兵部。至隋乃有兵部尚書,統兵部、職方、駕部、庫部四曹,蓋因後周兵部之名,兼前代五兵之職。
新唐書。百官志一》:「兵部。
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武選、地圖、車馬、甲械之政。其屬有四:
一曰兵部,二曰職方,三曰駕部,四曰庫部。」
有關古代官職變動的字的記憶口訣,古代變官職變動詞語集錦
表示從不做到做官的有 舉 闢 徵 起 拔 表示公升官的有 提 擢 遷 表示授官的有 拜 除 授 表示調動官職的有 調 徙 表示降官的有 貶 謫 出 表示解除職務的有 罷 免 黜 廢 革 表示出京做官的有 出 表示主持 掌管一方政務的有 知 表示辭官的有 乞骸骨 致仕 古代變官職變動詞語集錦 表官職變...
古代錦衣衛官職制度,錦衣衛的官職等級
因為六扇門是民間對於衙門的一種統稱,錦衣衛也是包括在六扇門之中的。因為白展堂作為盜聖,更害怕追捕他的六扇門,雖然錦衣衛更厲害,但他們不直接負責抓捕工作。錦衣衛在明朝前期還是有著很強的實力的,但是隨著明朝的更替,錦衣衛逐漸失去了實力。明朝錦衣衛官職列表.指揮使一人,正三品 指揮同知二人,從三品 指揮僉...
唐朝長史和內史是什麼官職,古代的官職長史和內史到底是什麼官?
唐朝的 品級正一品 太師,太傅,太保 三師 太尉,司徒,司空 三公 說明 是一種很高的虛銜,一般無實際執掌,不常設。正二品 尚書令 一人 侍中 二人 中書令 二人 從二品 尚書左 右僕射 各一人 正三品 六部尚書 各一人 門下侍郎 二人 中書侍郎 二人 御史大夫 正三品下 左散騎常侍 二人 右散騎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