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能看懂的《六祖壇經》18.修行偈頌
1樓:舒適還明淨的海鷗
心中有人我分別,就是障礙正道的須彌山。心裡起了貪慾邪念,就是波濤洶湧的大海之水。無明煩惱,就是翻滾的波浪。
心存毒害,就是兇猛的惡龍。心地虛偽狂妄,就是可怕的鬼神。常在塵勞中奔波,就如同魚鱉。
貪慾憤怒,就等於自造的地獄。
經常修行十善,天堂便能現前。除去人我分別,須彌山便會崩倒。平息去除貪慾心,海水就會枯竭。
煩惱不生,波浪就會平息。忘卻毒害之心,魚龍便會絕跡。於是自己心地上的覺悟本性如來真佛,自然就會放出大光明大智慧,外照眼耳鼻舌身意六門清淨無染,能破欲界六個慾望。
自己的本性由自己自省自照,貪瞋痴三毒即可去除,地獄等罪業也能同時消滅。 如此內外光明澄徹,就如同清淨的西方極樂淨土一樣,如果不作這樣的修行,如何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呢?
大家聽了惠能大師的開示,豁然開朗,了悟自性。於是向六祖恭敬頂禮,都十分歡喜。又高聲唱道:希望法界一切眾生,聽到六祖的說法都能立即覺悟。
六祖大師說:大家如果想要修行學佛,在家也是可以,不一定非要出家住進寺廟。在家人如果能夠依法修行,就好像東方人心地善良,一樣是淨土。
出家人如果住寺不能依法修行,就好像西方人心地不善,也是罪業。只要自心能夠清淨,就是自己本性中的西方極樂世界。
韋刺史又問道:「在家人要如何修行呢?希望和尚教導我們!」
六祖大師說:「我為大家說一首無相頌,只要依此頌修行,就好像經常與我同在一處一樣。如果不這樣修行,即使剃髮出家,在修道上也沒什麼益處。偈頌說:
心地平等何須煩勞持戒?行為正直那裡還用修禪?
知道報恩就能孝養父母,明白義理就能上下相憐。
懂得謙讓就能尊卑和睦,能夠忍辱就能制止眾惡。
若能如鑽木取火般勤修,汙泥之中定能生出紅蓮。
苦口的常是治病的良藥,逆耳的必是利行的忠言。
改正過失必定能生智慧型,維護短處必定心內非賢。
日常生活中常利益他人,成道不是隻由佈施錢財。
菩提只需要向內心尋覓,何必徒勞向外求取玄妙?
聽我說偈之後依此修行,西方極樂淨土就在目前。
六祖大師又說:大家都要依照偈頌修行,認識明白自己的本性,可以直接成就佛道。時間不等人,大家現在就散了吧,我也要回曹溪了,大家如果再有疑問,就到曹溪去問我。
當時,韋刺史、**以及在法會中聽講的善男信女們,各自都明白開悟,相信不疑,遵循修行。
《六祖壇經》講記(3)
2樓:剛陽文化
六祖壇經講記(3)演培法師。
行由品第一。
自述身世。六祖現在正塵世式說出自己的身世,但是說得非常老實,並未誇耀自己出生,曾有什麼特別異徵。現按文說:
先叫一聲「善知識」!然後說:請你們「且聽」我「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前雖將宗要指出,但大師出生以及求道學道經過未曾透露,現特將自己身世告訴大家。「惠能」說:我的「嚴父,本」來籍「貫」,是在河北「范陽」,就是現在北平大興、宛平一帶,且曾在此做過**。
他的名字,叫做行瑫。到高祖(李淵)武德年間,即公元六一八至六二六年,不知由於什麼事情,被貶到嶺南新州(現在廣東省肇慶府新興縣),一家人從中原北方移居到南方,不但路途遙遠,語言亦有困難。所以說:
左降流於嶺南,作新州百姓」。左降,古代**制度,對於**降遷,叫做左降或左遷。我是唐貞觀十二年(六三八)戊戌二月八日子時,出生於嶺南。
但我「此身」非常「不幸」,出生後三歲,嚴「父又早」死「亡」於嶺南新州,葬於自家住處的旁邊,我也就做了新州的老百姓。「老母」撫養失去父親的「孤遺」。孤約幼而無父說,也就是失去父親的孤兒。
因為生活困難,再度「移來南海」,現在改為縣治,位於廣東省粵海道。新興縣的東南,唐朝以後稱新興郡,現今稱作新興。母親茹苦含辛的撫養我,仍過著極為「艱辛貧乏」的生活。
到我年漸長大,母親亦漸衰老,為維持母子的生活,我就派配肢每天「於市賣柴」。在此前後母子的生活,可說相當的艱苦,正因環境不怎麼圓滿,才造就成後來的六祖。
如祖自述身世,可說相當清苦,不但每日生活艱困,讀書對賣困他更是無緣,所以向說他不識字,不識字的苦惱和尚,能有這樣高度體悟,當是過去培植深厚善根而來,否則,決不可能如下所說聞金剛經,就能「心即開悟」。正因過去種有深厚善根,對佛法已有相當體會,所以現在聽到有人誦金剛經,立刻觸動過去所種的善根勃發,終成一代祖師。從世俗看,生活艱困的人,除了自暴自棄,受了一番磨練,必會向上向善。
是以衡量乙個人怎樣,不能專著眼於現在,而應想到他過去,是否種有善根。
六祖壇經的介紹,關於《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 記載惠能一生得法傳法的事蹟及啟導門徒的言教,內容豐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六祖壇經 的中心思想是見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論,頓悟見性的修行觀。所謂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即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這一思想與 涅槃經 一切眾生悉有...
橄欖核達摩六祖手竄有什麼好處,橄欖核雕達摩手串
經常盤玩手串 有利於促進新陳代謝 克服焦躁情緒 增加人生修為 另外橄欖核經過盤玩經濟價值也會攀公升 橄欖核雕達摩手串 橄欖核名家雕刻 蘇工南工 達摩橄欖核 手串 核雕刻橄欖核手串1152售出 50件蘇工名家橄欖專胡橄欖核雕刻核屬雕老核達摩八式手鍊手串 單籽單核298售出 50件常態 瘦骨鏤空達摩 橄...
請問人是不是要像釋迦牟尼佛跟六祖惠能一樣為了得道,願離家受苦才能有成
阿彌陀佛!師兄不要誤解!佛陀六年苦行,恰是為我們表法,告訴我們這些無謂的苦行,並不能成就佛道。六祖傳法遭遇逆緣,這也是因緣所致,也是正常的因果戲!解脫與否,在心。心悟則解脫有望。心不悟,就是苦行八百世仍是六道凡夫!苦行不是得道的正因。連聖經中耶穌都呵斥這種苦行能成道的思想,何況佛教呢?所以,入道多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