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阿qi棄
葡萄擬莖點黴腐爛病是貯藏期間常見的病害之一,該病病原菌為擬莖配局黴phomopsis sp,為phomopsis mali的近緣菌,除危害葡萄外,也可侵害梨、蘋果、桃等。
1) 症狀該病發病初期,在果粒上產生直徑約1mm的淡褐色斑點;幼果時公升賣培期的病斑到成熟時才擴大吵唯,呈水潰狀軟化腐爛;後期病斑直徑為10~20mm,有時病斑可發展至果粒的一半,貯藏期常發病致使果粒腐爛。
2) 防治措施:
清除或燒燬病果、落葉、枯枝。
避免在葡萄園周圍種植梨、蘋果、桃等果樹,以防傳染。
及時採收已成熟的果穗。應用仲丁胺或ct2號硫製劑保鮮片防腐,可控制此病的危害。
2樓:名
加強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1)葡萄盛花期噴10mg/l的九二○加1000mg/l矮壯素,可防止裂果,增進著色,提高甜度,利於貯藏。
2)在剛坐果和果實成熟時,應慎重澆水,避免野轎造成太大的田間溼度,給病菌做脊物創造有利的侵染條件。
3)及時剪除受傷和已發病的果粒。適當疏粒,以防果粒相互擠壓造成果皮傷裂。
4)貯純液藏的葡萄在採收前1周必須停止灌水,以提高含糖量,減少裂果。
5)採收前3天噴100mg/l萘乙酸,可防止脫粒,增強耐貯性,或噴一些低濃度的保護性殺菌劑如克菌丹、苯來特等。
3樓:林泡座理
該病發病初期在果粒上產生直徑約1mm的淡褐色斑點;幼果時期的病斑,到快成熟時病斑才擴大,呈水浸狀軟化腐爛,後期病斑直徑約10~20mm,有時病斑可發展至果粒的一半。果粒上多發生1個病斑。貯藏期常發病腐爛。
葡萄辯友擬莖點黴腐爛病侵染迴圈病原可在病果落粒、枝蔓、葉等處越冬,成為傳染源。來年6~7月份,遊明病斑上形成的分生子孢子器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傳染髮病。分生孢子侵染果實4~10天后產生褐點病斑,幼果時期感染的病斑到成熟期軟化腐爛。
果粒成熟期產生的褐點病斑,3~4天即可軟化腐爛。葡萄擬莖點黴腐爛病發生因素:發病條件氣溫25℃左右、果面有露水或溼度高時最易發生本病。
成熟期收穫遲時,發病也多。而且,在貯藏期常可發病較重。葡萄擬莖點黴腐爛病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清除或燒燬病果、落葉、枝。避免在葡萄園周圍種植梨、蘋果、桃等果樹,以防傳染。及時採收已成熟的果穗。
2)藥劑防治:開春前地面上噴波美3~5度的石硫合劑,或五氯酚鈉溶液。發病初期噴50%福美雙粉劑600~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菌立滅乳油800~1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或50%消菌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神灶告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80%大生m-45水劑800倍液。
隔7~15天噴1次,連續3~5次。
葡萄根黴腐爛病如何預防和**
4樓:網友
根黴培橋腐爛病分佈廣泛,多發生在潮溼溫暖的環境中,是葡萄上一種重要貯藏期病害。受侵染的果實開始變軟,沒有彈性,繼而果肉組織被破壞,果汁從果穗中流出來。在常溫常溼條件下,病害發展到中後期,在爛果表面長出粗的白色菌絲體和細小的黑色點狀物。
在冷庫或冷藏車中,菌絲體生長受抑制,孢子囊呈緻密的灰色或黑色團,緊緊附著在果實表面。
病原 ;引起這種腐爛病的病原是黑根黴rhizopus nigricans ehrenb.,屬接合菌亞門,接合菌綱。匍匐菌絲弓狀彎曲,與基質相接觸處產生假根;孢囊梗直立不分枝,1―10枝叢生於假根指族上方,淡褐色,大小為205―400微公尺×24―42微公尺。
孢子囊球形或橢圓形,褐色或黑色,直徑65―350微公尺。囊軸球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孢囊孢子近球形、卵形或多角形,褐色或藍灰色,大小為微公尺×微公尺。有性世代接合孢子球形或卵形,黑色唯中弊,有瘤狀突起,直徑160―220微公尺。
發生規律;黑根黴是一種喜溫的弱寄生菌,它很少通過果實無傷的表皮直接侵入,而是通過果實表面的傷口侵入,因此,葡萄園管理和採收、包裝操作粗放的,容易為病菌提供侵入為害的條件。高溫高溼的環境條件特別利於病害的發生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