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幫忙,我想學習印度拋餅誰能推薦一位師傅

2025-04-02 05:45:25 字數 1731 閱讀 1493

1樓:網友

印度拋餅(prata)是將面和好,做成小片,然後用類似「攤桌布」的手法旋轉著向上拋,每拋一次由於離心力的作用餅坯就會變大一次,經過多次拋上,餅坯變得很大而薄,從外向內摺疊成直徑約五六寸的圓餅,再讓其落在鍋上烙,這種餅香脆可口,一般沾著印度咖哩一起吃。製作時廚師需要很高的技知旅藝,是印度獨搭段凳特的食品,廚師製作餅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值得欣賞的場景。印度拋餅也有以下口味的:

雞蛋、乳酪、沙丁魚、羊肉末、雞肉末、洋蔥。除了在印度是受歡迎的小吃以外,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也是很常見的食品。

用料:低筋麵粉、蛋黃、沙糖、鹽、水、煉奶、牛油。

做法:1。將水和煉奶攪勻,放入沙糖、鹽拌至融化。

2。放入麵粉蛋黃拌勻成麵糰。

3。用打面機打麵糰至有一點起筋(快打),再慢打至柔滑即可!

4。靜止10分鐘,等其柔滑光亮!

5。用手抓一小球,抓至光滑,表面塗上牛油放入盆內!

小時後可以用!

缺點:不能存放、味道單。

一、底味不足!燃談最多2天!(因為有雞蛋,所以發起)

優點:傳統、煎出來表面脆!成本低!

和麵和拉麵類似,揪好面劑兒拍成餅,用擀麵杖稍微擀一下,摸油,然後抻住麵餅的邊緣來回拋動,利用重力把麵餅拋開拋薄。就是「飛」。最後,餅變得很薄,隔著餅可以看到後面的東西。

撒勻蔥花。 拉麵和麵和發麵是這樣的:取60%的麵粉,淋入溫鹽水,拌成絮狀,再揉和均勻,揉製成麵糰。

揉成團時要做到「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的灰,實際上是鹼,而是用戈壁灘所產的蓬草燒製出來的鹼性物質,俗稱蓬灰,加進面裡,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且能使麵筋韌有勁。

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蓬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也就是碳酸鉀,在這裡用它代替na2co3,也就是碳酸鈉。

抹勻肉餡兒。肉餡兒裡的調料根據個人口味,一層層疊起來,疊一層,抹一層油。平底鍋抹油,開始煎。煎成金黃色就可以了。可以切開吃。

印度拋餅怎麼做

2樓:網友

這個主要在面裡下功夫!面裡要放雞蛋個鹽還有要放點煉乳、面放上兩小時就ok了。

印度拋餅怎麼做好吃 印度拋餅培訓

3樓:何焱宇傑龍

印度拋餅怎麼做好吃。

材料高筋麵粉150公克,中筋麵粉150公克,冷水140,鹽少許,糖少許,沙拉油適量,絞肉200公克,洋蔥1/2顆,芹菜2根,洋菇8朵,沙拉油適量,玉公尺粉2大匙,水100 cc,蕃茄醬4大匙,鹽1/2大匙,胡椒粉2小匙。

做法1.高筋、中筋麵粉過篩後,加入鹽和糖後,再加入冷水攪拌,並揉至不黏手的狀態。

2.將作法1的麵糰加入沙拉油後,再搓揉至表面呈現光滑的狀態。再將麵糰放在鋼盆裡,蓋上溼布醒面約1小時。

3.將經過第一次醒面的作法2麵糰杆成扁狀的圓形餅皮後,以保鮮膜將餅皮包好,放置在室溫中進行第二次約1小時的醒面過程。

4.洋蔥和芹菜洗淨後,切成丁狀;洋菇洗淨後,切成片狀備用。

5.將玉公尺粉和水混合攪拌均勻後備用。

6.取平底鍋,加入沙拉油燒熱後,先放入作法4的洋蔥丁炒香,再加入絞肉以中火拌炒至出油狀態後,再將作法4的洋菇與蕃茄醬、鹽、胡椒粉加入拌炒約2分鐘,最後再加入作法4的芹菜丁以中火拌炒約1分鐘,再加入作法5的玉公尺水拌炒均勻,即可起鍋放冷備用。

7.將作法6的內餡放在經過兩次醒面的作法3麵餅皮中,將麵餅皮的左右、上下相互摺疊,成為一長方形狀。

8.取平底鍋燒熱後,將作法7包好的印度q餅收口朝下平放於鍋內,以中火煎約5分鐘,再反覆翻面香煎,至餅皮呈現金黃色外觀即可。

我想學習佛法,誰能幾本書,我想學習佛法,誰能推薦幾本書

先看看 釋迦摩尼傳 從基礎的地方看起,白話文像講故事一樣的劇情,從中了解一下釋迦摩尼祖師一生的經歷!不建議看文言文的,深奧難懂,先從白話文看起!慢慢的在往深了看!畢竟咱們也是人,雖然喜歡 嚮往但是還是得從最基本的開始,先給自己培養一下學習這方面知識的興趣,之後再一點一點的去學習!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

本人想學習縫紉和服裝裁剪,請大家幫忙

論壇中本區剛好有一本書很適合樓主手作一族一定要會的裁縫基本它從手縫到機縫面面俱到。至於剪裁方面的書去論壇中資源交流欄布藝區服裝類找,有很多書,推薦 文化服裝講座 系列。檢視原帖 學裁縫做衣服需要什麼 怎麼自學裁縫 進一步,可以買書。推薦一些書 最詳盡的縫紉教科書 講縫紉技巧,從0開始 熊能老師的 世...

我想學書法希望大家幫忙本書,我想學書法希望大家幫忙推薦本書

先學楷書,再學隸書,再學行書,要學王羲之的 蘭亭序 有系列書籍 我就這麼學的,效果不錯。應該先學隸書 現在的說法都是錯誤的 應該先從隸書學起 去買本最基本的 乙英碑 然後在去買只比大楷筆還大點的毛筆零售10乙隻 買刀黃色的宣紙就可以了100張8元 先臨柳體,給別的體打基礎,然後 行 草 隸 篆一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