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光合作用是生物進化歷程中的重大事件?

2025-04-01 08:40:28 字數 5120 閱讀 1452

1樓:南初瑤

這是因為光合作用。

對於生物有重要的意義,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第。一、光合作用可以讓植物將光能轉化為可以供自身利用的atp、化學能,從而生長。

當你在城市的黑夜伸出五指的時候,也是可以看到自己的手的哦。所以陽光、燈光,餘光、散射光都是可以被利用的哈。

第氏消。二、農業上,通過改變照明來生產已經被廣泛應用了哦。除了適當增加照明,還可以一邊養動物一邊養植物,從而讓動物撥出的二氧化碳。

直接提供給植殲歲知物進行光合作用。菜市場黃色的蒜苗,也是通過減少光照,讓蒜苗葉子變黃。

第。三、深海里的植物,葉綠素。

隨著海水的加深而雀棗減少,同時也含有澡膽素、藻藍素、藻紅素等等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它們吸收的不僅僅是可見光。

藍紫光,紅光等等都可以被吸收利用。

第。四、你可以觀察一下,是不是越淺層的地方,藻類植物越綠,而深海里會有紅色、褐色等等不同程度的改變。

光合作用的物質變化是什麼?

2樓:教育培訓那點事

光合作用過程中的物質變旦如化是: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水在光反應。

階段分解釋放氧氣,同時生成atp和[h]。二氧化碳在暗反應階段。

先與五碳化合物(c5)結合生成三碳化合物(c3),然後還原為有機物(ch2o),同時有五碳化合物和水生成。

c3再與nadph、atp提供的能量以及酶反應,生成糖類(ch2o)和h2o並還原出c5。被還原出的c5繼續參與暗反戚州應。

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先進行光反應,當光反應生成了[h]和atp時,才進行暗反應。當植物在黑暗中突然給以光照,植物體中的[h]和atp就會突然上公升,然後由於暗反應消耗而下降。

當植物在光照下突然停止光照,光反應立即停止,而暗反應還要繼續一段時間,直到消耗完[h]和atp為止。突然改變其中某乙個反應條件,[h]、atp、c3、c5、有機物等的含量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分析這些物質的變化,必須把光反應與暗反應聯絡起來考慮,同時分析該物質的**和去路,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如:突然停止光照、co2**充足時,由於沒有光,沒有atp生成,c3就不能被還原(沒有消耗)成有機物,但由於模仔啟co2充足,c5還繼續被消耗,同時生成c3。

所以c3量上公升,c5量下降。

光合作用的發現史?

3樓:韋旭華

1.亞里斯多德認為:植物體是由「土壤汁」構成的,即植物生長發育所需的物質完全來自土壤。這一觀點統治西方將近2000年。

2.1648年【比】赫爾蒙德的柳苗實驗:構成植物體的物質來自水(h2o),土壤只供給極少量物質。

3.1771年【英】普里斯特利實驗:植物能更新由於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汙濁的空氣。

4.1779年【荷】英格豪斯實驗:在光照條件下,植物才能更新由於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汙濁的空。

氣。5.1782年【瑞士】謝尼伯實驗:在陽光作用下,植物靠著二氧化碳營養,排出氧氣。

6.1804年【瑞士】索熱爾實驗:定量測定發現,光合作用過程中,植物製造有機物和氧釋放量,遠遠。

超過二氧化碳吸收量——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7.1864年【德】薩克斯實驗:證明綠葉在光合作用時形成澱粉。

8.1880年【美】恩吉爾曼的水綿實驗:證實葉綠體在光下可以產生氧氣。

9.1941年【美】魯賓和卡門同位素標記實驗: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來自於水。

10.1945年【美】卡爾文用同位素示蹤法得知光合作用中間產物和環節,確定暗反應過程。

4樓:iy傾城之戀

1771年,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列(joseph priestley)發現,把薄荷枝條和燃著的蠟燭放在乙隻密閉的鐘罩裡,蠟燭不容易熄滅;把小鼠和植物放在同一鐘罩裡,小鼠也不易窒息死亡。因此他提出植物可以「淨化」空氣。1779年,荷蘭人英格豪茨(jan ingen-housz)進一步證實,綠色植物只有在日光下才能「淨化」空氣。

1782年,瑞士的森尼別(jean senebier)用化學分析證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氧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1804年索蘇爾(證實了植物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和水作原料。 1864年,薩克斯(julius sachs)發現只有照光時,葉綠體中的澱粉粒才會增大,指出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

5樓:網友

薩克斯:自身對照,自變數為光照(一半爆光與另一半遮光),因變數為顏色變化。 恩格爾曼:

自身對照,自變數為光照(照光處與不照光處;黑暗與完全暴光),因變數為好氧菌的分佈。 魯賓和卡門:相互對照,自變數為標記物質(h218 o 與c18 o2),因變數為o2的放射量 普里斯特利:

缺少空白對照,實驗結果說服力不強。

光合作用的發現史?

6樓:雨說情感

1、過去,人們一直以為,小小的種子之所以能夠長成參天大樹,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植物生長所需的物質完全依靠於土壤。

年,一位荷蘭科學家範·赫爾蒙特對此產生了懷疑,於是他設計了盆栽柳樹稱重實驗,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來自土壤而是來自水的推論。

雖然他沒有認識到空氣中的物質參與了有機物的形成,但從此拉開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史。赫爾蒙特把90千克的土壤放在花盆中,然後種上2千克重的柳樹,並經常澆水,5年過去了,柳樹長到76千克重,而花盆中的土壤只少了60克。

年,英國牧師、化學家j. priestley進行密閉鐘罩試驗。他發現有植物存在的密閉鐘罩內蠟燭不會熄滅,老鼠也不會窒息死亡。

於是在1776年,他提出植物可以「淨化」空氣。但是他不能多次重複他的實驗,即表明植物並不總是能夠使空氣「淨化」。

荷蘭醫生j. ingenhousz在priestley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多次實驗,發現priestley實驗不能多次重複的原因是他忽略了光的作用,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淨化」空氣。以上3位科學家便是光合作用研究的先驅,一般以j.priestley為光合作用的發現者,把1771年定為光合作用的發現年。

年,瑞士人jean snebier用化學方法發現:co2是光合作用必需物質,是光合作用產物。1804年,瑞士人n.

t. de saussure通過定量實驗證明:植物所產生的有機物和所放出的總量比消耗的co2多,進而證實光合作用還有水參與反應。

世紀初,光合作用的分子機理有了突破性進展,里程碑式的工作主要是:wilstatter等(1915)由於提純葉綠素並闡明其化學結構獲得諾貝爾獎。

隨後,英國的blackman和德國的o. warburg等人用藻類進行閃光試驗證明:光合作用可以分為需光的光反應(light reaction)和不需光的暗反應(dark reaction)兩個階段。

7樓:女寢門後賣香蕉

17世紀中葉,荷蘭科學家van helmont進行了柳樹盆栽實驗。連續5年只澆水,柳樹重量增加了75 kg,土壤質量只減少了60 kg。因此,他錯誤地認為柳樹生長所需的物質主要不是來自土壤,而是來自灌溉土壤的水。

1782年,瑞士人jean snebier用化學方法發現:co2是光合作用必需物質,是光合作用產物。

20世紀初,光合作用的分子機理有了突破性進展,里程碑式的工作主要是:wilstatter等(1915)由於提純葉綠素並闡明其化學結構獲得諾貝爾獎。

隨後,英國的blackman和德國的o. warburg等人用藻類進行閃光試驗證明:光合作用可以分為需光的光反應(light reaction)和不需光的暗反應(dark reaction)兩個階段。

1980年代末期,deisenhofer等測定了光合細菌反應中心結構,取得了解膜蛋白複合體細節及光合原初反應研究的突出進展,獲得了1988年的諾貝爾獎。

1992年,marcus因研究包括光合作用電子傳遞在內的生命體系的電子傳遞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獎。

1990年代末,催化光合作用的光合磷酸化和呼吸作用的氧化磷酸化的酶的動態結構與反應機理研究獲得了重大進展。walker和boyer獲得了1997年的諾貝爾獎。

中國的光合作用研究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如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在光合作用能量轉換、光合碳代謝的酶學研究等方面,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在光合作用的原初反應和光合色素蛋白複合體研究等方面都有所發現和創新。

8樓:網友

光合作bai用的發。

du現史如下:

zhi 1.十七世紀中葉以前dao,人們普遍認為:萬物土內中生,即植物生容長髮育所需的物質完全來自土壤。

2.1648年,比利時科學家赫爾蒙德的柳苗實驗:構成植物體的物質來自水(h2o),土壤只供給極少量物質。

3.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實驗:植物能更新由於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汙濁的空氣。

4.1779年,科學家英格豪斯實驗:在光照條件下,植物才能更新由於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汙濁的空氣。

5.1782年,科學家謝尼伯實驗:在陽光作用下,植物靠著二氧化碳營養,排出氧氣。

6.1804年,科學家索熱爾實驗:定量測定發現,光合作用過程中,植物製造有機物和氧釋放量,遠遠超過二氧化碳吸收量——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7.1864年,科學家薩克斯實驗:證明綠葉在光合作用時形成澱粉。

8.1880年,科學家恩格爾曼利用水綿做實驗:證實葉綠體在光下可以產生氧氣。

9.1941年,科學家魯賓和卡門同位素標記實驗: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來自於水。

10.1945年,科學家卡爾文用同位素示蹤法得知光合作用中間產物和環節,確定暗反應過程 。

最早的光合作用可能發生在35億年前

9樓:呦呦璐蓂

最早的光合作用可能發生在35億年前,正確。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其主要包括光反應、暗反應兩個階段,涉及光吸收、電子傳遞、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應步驟,對實現自然界的能量轉換、維持大氣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綠色植物利用太陽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co2)和水(h2o)製造有機物質並釋放氧氣的巖芹過程,稱為光攔腔合作用。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有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並釋放出能量。

1990年,一種紅藻化石在加拿大北極地區被發現,這種紅藻是地球簡棗衫上已知的第一種有性繁殖物種,也被認為是已發現的現代動植物最古老祖先。對紅藻化石的年齡此前沒有形成統一看法,多數觀點認為它們生活在距今約12億年前。

為了確定這種紅藻化石的年齡,研究人員專門到加拿大巴芬島收集包含這種紅藻化石的黑頁岩並用錸鋨同位素測年法分析,認為紅藻化石有億年的歷史。

什麼是植物的淨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什麼

植物的淨光合。就是淨化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總稱。生物淨化,也就是生物類群通過代謝作用 異化作用和同化作用 使環境中的汙染物的數量減少,濃度下降,毒性減輕,直至消失的過程。根據生態學的觀點,生物圈可以分為陸地生態系統 淡水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 是綠色植物和藻類利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什麼,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有什麼區別

光合作用是植物 藻類和某些細菌利用葉綠素,在可見光的照射下,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內葡萄糖,容並釋放出氧氣的生化過程。呼吸作用是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並且釋放出能量的總過程。植物可以分為種子植物 藻類植物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等,據估計現存大約有450...

哪些生物能進行光合作用,他們有什麼異同

含光合色素的生物,包括大部分植物,藍藻綠藻甚至部分紅藻褐藻,還有草履蟲之類,只是有的能動有的不能動,共同點是都含光合色素 不一定是葉綠素就是了 有葉綠體或者光合色素的生物 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都有那些?真核有植物,原核有藍藻 含光合色素的生物,包括大部分植物,藍藻綠藻甚至部分紅藻褐藻,還有草履蟲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