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親王比貝勒地位高多少?

2025-03-31 00:40:18 字數 2294 閱讀 5764

清朝的親王和貝勒,哪個的地位更高?

1樓:網友

在清朝,並不是所有的皇子都有機會被冊封為親王(親王的地位最高)。

清朝把皇室爵位劃分為了12個等級,從上到下,分別是:

1、親王。2、郡王。

3、貝勒。4、貝子。

5、鎮國公。

6、輔國公。

7、不入八分鎮國公。

8、不入八分輔國公。

9、鎮國將軍。

10、輔國將軍。

11、奉國將軍。

12、奉恩將軍。

在這12個等級中,親王的地位是最高的,而且只有親王和郡王,才有資格被稱為王爺。與明朝不同的是,明朝的王爺都是世襲罔替。

一代一代傳下去的,而清朝採用的是世襲遞降的方式,如果父親是親王,那麼傳位嫡子。

的話就降乙個等級為郡王,並且以後的後代依次遞降。

但是清朝對王爺還有乙個特殊的待遇,就是為國家建立過赫赫戰功的,或有重大貢獻的王爺,則有機會被冊封為鐵帽子王。

這個鐵帽子王是可以世襲罔替的。

在清朝,有成百上千的王爺,但是鐵帽子王,在整個清朝歷史。

上一共只有12個。

而對於阿哥這一稱號,一般指的是那些並沒有受過冊封的皇嗣,因此這並非是乙個爵位,只是乙個稱謂罷了,基本上這些皇子雖說本身沒有封位,但實質上畢竟都是帝王之子,因此身份的高貴是不言自明的。

另一種說法:

貝勒,全稱是多羅貝勒,在宗室爵位中非常尊貴,在努爾哈赤。

建立後金政權時,沒有相應的貴族等級制度。

他的所有兒子都是貝勒,但是清朝建立以後,貴族等級制度就完善了,親王的大兒子繼承親王的爵位,其他兒子冊封為郡王,郡王的大兒子繼承郡王爵位,其他的兒子則被冊封為貝勒,所以,貝勒是郡王的兒子。貝子在清初的時候,指的是那些皇宗貴族的後代,後來,貝勒的兒子則被稱為貝子。

2樓:ti咿呀

親王更高,清朝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級: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親王(地位依次遞減)。

3樓:肖艾斯的旅行日誌

親王,因為親王的地位僅次於皇帝,而貝勒跟親王之間還隔著個郡王。

4樓:張小北方

親王的地位高,親王和貝勒都屬於清朝的爵位。親王是爵位的最高階別,而貝勒只是個三等爵位。

清朝的王爺和貝勒的地位有多高?

5樓:邂逅浪漫

在清代,貝勒的爵位是屬於地位比較高的,除了滿族宗室之外,一般是不可能封彎譁為貝勒的,一般封的都是皇此旅室宗親,所以貝勒的節位在森鬧凳當時是非常高,對朝政也有參與權。

6樓:yl零碎島嶼已遇海

清朝的敗兄畝王爺和貝勒都是皇室的宗親,所以他們的地位是察森很塵喊高的。根據史書記載,清朝的貝勒就是皇子他們地位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7樓:網友

清朝的王爺和貝勒都是皇室的宗親,所以他塵喊們的地位是很高的。敗兄畝根據史書記載,清朝的貝勒就是皇子,他們地位在一人之下,萬人之察森上。

8樓:大超說教育

清朝的王爺和貝勒的地位特別高,地位可以說僅次於皇帝,有很多特權。

清朝的貝勒和王爺哪個大?他們的關係是父子嗎?

9樓:小楊問答

王爺大,他們不一定是父子關係,貝勒和王爺其實都是爵位的一種。如果王爺,那至少是親王或者郡王的級別,爵位都是高於貝勒的,貝勒下面還有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等爵位。

10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貝勒更大,因為只有皇帝的兒子才覺得是貝勒,而王爺卻不一定是;他們的關係不一定是父子,有可能是兄弟,甚至可能還是其它的關係。

清朝貝勒是什麼級別的稱號?

11樓:酸梅小晶

清代的貝勒是一種爵位,並非正式官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意味著特權的存在。雖然沒有官職但地位很高,有些擁有官職的人還得懼怕三分。

貝勒,做為俗稱,就像王爺的女兒被稱為「格格」一樣。是清朝時期制定的一種爵位,不是一般的**比得上的,所以貝勒爺絕對不是好惹的。

貝勒爺在清朝前期地位還算比較高,但到了清朝後期,隨著皇室的子孫成員越來越多,爵位制度的不斷完善,貝勒爺就沒什麼地位了。

而且清朝後期為了防止爵位過分氾濫,規定每隔一代降低一級,也就是說,如果某位親王去世以後,他的兒子只能是郡王,孫子只能是貝勒。這樣一來我們其實能明白這一規定的用意。這從根本上削弱了除皇上以外親王各室的權利,從根本上得到了制衡。

清朝,滿族人統治時,漢族人的地位高嗎?

清朝時期的漢人地位非常低!其實這是個誤區。由於清朝實行的是八旗制度,因此漢人地位的高低也是要分別看待的,總的來說要比元朝時期好很多,這也是清朝統治者比元朝統治者高明的一點。清朝時期,為了統治佔絕對優勢的漢族,清朝統治者主要採取的是思想方面的改造,也就是我們說的剃髮易服 為了便於接受,髮式進行了修改 ...

清朝的親王的俸祿是多少,清朝的乙個親王的俸祿是多少

清代 的俸祿基本上引用了明代的慣例,各級相差很大,一品大員的年俸能達到一千多兩,當時的 到底有多少購買力按照現在的銀 計算是不合理的,最科學的辦法是按照糧食的 來換算,按照明清時代一兩 能購買600餘斤的稻穀 含稻皮 來換算,乙個知縣的年俸一百五十兩左右,就可以換算成9萬斤稻穀,折合現在人民幣6萬元...

外向的人就比內向的人地位高,外向的人是不是永遠比內向的人更容易成功?各個方面都容易?

因為內向的人跟周圍人接觸的比較少,人際關係也就相對差些。比如你說上台表演。因為外向的人認識的人多,比較開朗,所以上台後大家看見熟人了,看見舒服的人了,當然就會支援。而內向的人一般台下的觀眾會覺得眼生,不太了解你這個人,自然就不會有太多的動靜,因為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樣的反應對你更好。不管內向外向,人際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