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端陽節有用雄黃酒滅五毒的習慣,那麼雄黃酒可以飲用嗎?

2025-03-28 13:30:09 字數 4300 閱讀 5688

1樓:香豬豬啦啦啦

雄黃酒可以飲用,但是隻能少量飲用。

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雖然雄黃酒裡含砷化合物,砷元素是砒霜的主要成分,但是少量的砷是對身體有益的。

雄黃,作為藥用,歷史悠久,其藥性辛苦、溫,有大毒;歸肝、胃、大腸經;主要是外用於殺蟲、解毒,**癰腫疔瘡、溼疹疥癬、蛇蟲咬傷。

雄黃」又名雄精、石黃、薰黃、**石,產自湖南、甘肅、雲南、四川等地。雄黃[1] 性溫、微辛、有毒,既可以棗盯外搽又可以內服,主要用做解毒、殺蟲,外用**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雄黃少量飲用,可治驚癇、瘡毒,但由於凳公升和雄黃有腐蝕之力,所以一定要經醫生指示,並遵古法泡製的雄黃酒笑數才能喝。

2樓:朽木家的白菜葉

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炮製的白酒或黃酒。雄黃酒與一般酒的區別,主要在於新增了雄黃。雄黃作為一種中藥藥材,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

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闢百邪、制蠱毒,人佩之模野,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現代科學證明,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煉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黃酒等於吃砒霜;雄黃含有較強的致癌物質,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因此,服用雄黃極易使人中毒,輕旦耐喊者出現畝蔽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甚至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痺,意識模糊、昏迷等,重者則會致人死亡。在傳統中醫裡,少量飲用雄黃酒,可治驚癇、瘡毒,但一定要遵醫囑,並用古法炮製的雄黃酒才能喝。

所以如果是自己弄點雄黃放到酒裡面的話不要喝啊,外用比較好。

端午節雄黃酒的作用

3樓:健身達人小俊

端午塗飲雄黃酒,被古人作為一種防病避瘟的預防措施,避鬼邪、殺百毒;這一天大人也會將雄黃酒塗抹在小孩面龐、耳鼻、額頭及手足心等處,以求使孩子免受毒蟲、蛇蠍傷害;同時在端午節早晨擺雄黃酒宴,也是希望出現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端午節習俗:

1、扒龍舟。

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人們通過祭龍,祈求福佑、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

2、掛艾草與菖蒲。

在端午節佈置種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亦久。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端午節重要內容之一。

3、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4、放紙鳶。

紙鳶,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紙鳶稱為「放殃」。

5、洗草藥水。

草藥水,即是古籍記載的沐蘭湯,端午日洗草藥水可治**病、去邪氣。

6、拴五色絲線。

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絲線係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

7、打午時水。

端午節"打午時水」是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的傳統習俗。古人把端午當天打上來的午時水視為大吉水。

8、浸龍舟水。

端午前後的強降水,人們稱之為龍舟水、端陽水、發龍水、龍降水等,認為這種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

9、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

10、貼午時符。

舊時廣東一些地方有貼「午時符」的習俗。午飯後,家家貼「午時符」。符條上面用硃砂寫上「五月五日午時書」等字樣,然後掛在門上塗上硃砂用來避邪。

端午節為什麼喝雄黃酒?

4樓:峰何以笙簫默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

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病。

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華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賽龍舟的習俗。

5樓:sky帥氣稱霸

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是端午節的飲品。雄黃酒的飲用習慣,自古有之。古代人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而雄黃酒則可以殺菌驅蟲解五毒祛除百病。

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

古詩云:「唯有兒時不可忘,持艾簪蒲額頭王。」意思是說端午節這天,孩子們拿了艾葉,戴上菖蒲,額頭上用雄黃酒寫了「王」字,以辟邪防疫。

6樓:華歌現場拍

原創首發,淮安金姐說民俗。你知道在端午這天民俗禁忌和習俗有哪些嗎?喝雄黃酒,掛鴨蛋……

7樓:週週八戒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魚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

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8樓:五更碧無情

古代用來殺死寄生蟲。

端午節為什麼喝雄黃酒?

9樓:韓璣夷柏

端午為什麼要喝雄黃酒呢?據醫藥文獻記載:"雄黃"又名石黃、雄精、薰黃、**石。

它產自湖南、甘肅、雲南、四川等地;味苦、性溫、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內服。其中,最特別的是,雄黃雖可泡酒喝,但由於雄黃有腐蝕之力,所以一定要經醫生指示,並遵古法炮製的雄黃酒才能喝。

喝雄黃酒,據說屈原投江之後,百姓為了避免屈原屍體被江裡的魚龍所傷,便紛紛把粽子、鹹蛋投人江中餵魚龍。乙個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人江裡,說要藥暈魚龍。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暈龍,龍鬚上還沾有一片衣襟。

人們就把這條龍拉上岸,剝了皮,抽了筋,解除心頭之恨。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不敢傷害像屈原一樣心靈純潔的孩子們。

據說,這就是後來人們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那麼,為什麼雄黃酒能藥暈魚龍,魚龍為什麼怕雄黃呢?

我國民間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說,古人以為晨屬龍,晨時正是群龍形雨之時,故在端午節早晨設雄黃酒以飲宴祈雨,希望有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年景。有的地方在端午清晨,人們還喜歡把雄黃酒或雄黃水灑在屋子外,塗在小孩耳、鼻、頭額和麵頰上,以避除毒蟲、蚊蠅叮咬,驅散瘟疫毒氣。

然而,現代科學證明,雄黃含有較強的致癌物質,即使小劑量眼用雄黃酒,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所以,飲雄黃酒這一習俗,確應改變了。

10樓:華歌現場拍

原創首發,淮安金姐說民俗。你知道在端午這天民俗禁忌和習俗有哪些嗎?喝雄黃酒,掛鴨蛋……

古人端午節為何要喝雄黃酒,雄黃有毒嗎?

11樓:怡寶

端午節作為我國的乙個傳統節日,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可以看賽龍舟,其實讓這種習俗流傳下去未嘗不是一件好的事情,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銘記屈原,銘記屈原身上的愛國精神。而古人在端午節喝雄黃酒其實也是悼念屈原的一種做法,只是這種做法對身體有害,所以後來才漸漸消失了/

12樓:小張遊戲快報

為了紀念屈原,有毒,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為了不讓蛟龍或魚吃掉屈原的屍體,人們把很多粽子投入水中。有個老郎中靈機一動,往江裡倒了一罈子雄黃酒,果然有乙隻蛟龍被藥暈後浮上來。 其實,雄黃的主要作用是外用,內服主要是有文化涵義。

13樓:阿醬弟弟

端午節喝雄黃酒是我們民族的乙個習俗,雄黃酒本身不僅是無毒的,而且還有利於排掉我們身體中的毒素,讓身體更加健康,雄黃本身也是沒有毒的。

14樓:吃瓜預備役選手

古人相信雄黃酒可以辟邪,所以端午節要喝雄黃酒。雄黃達到一定計量還是有毒的。

端午節為什麼喝雄黃酒?

15樓:華歌現場拍

原創首發,淮安金姐說民俗。你知道在端午這天民俗禁忌和習俗有哪些嗎?喝雄黃酒,掛鴨蛋……

中國元宵節習俗有哪些,中國的傳統元宵節的習俗有哪些

元宵節有哪些傳統風俗元宵節的美食成為了最獨特的傳統風俗。元宵節的美食在不同地域有著不同,南方吃湯圓,北方吃元宵,廣東人會用生菜拌糕餅,陝西人有吃元宵茶的風俗,昆明人喜歡吃豆麵團,台州人會食糟羹,江北地區則正月十五晚上吃麵條等等。不同地區吃法不同。除了吃元宵 還有吃餃子,放烟花 掛燈籠,燈 展,玩獅子...

中國節古詩,中國節古詩

1 元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古詩。100 1 春節 王安石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 元夕 正月十五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 縷,笑語盈盈暗香...

中國國慶節的由來,中國國慶節的由來

國慶 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 五等諸侯論 一文中就曾有 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 的記載 我國封建時代 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 誕辰 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 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 誕辰稱為 國慶 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1949年9月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