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起源全面論述了,讀完海陸的起源你明白了什麼

2025-03-20 13:05:07 字數 2104 閱讀 8756

1樓:不曾明瞭

海陪告陸的起源》是阿爾弗雷德御亂春·魏格納的著作,1915年首次出版。魏格納在這本書裡系統地闡鎮耐述、論證了他在1912年提出的大陸漂移說。

讀完海陸的起源你明白了什麼

2樓:蒰閪披尦犪旝嵤

地球在形成之初,地殼的構造極其簡單,海洋和陸地分佈在同一片大陸上。隨後,由於地殼的運動,海陸發生分離,形成了今天的海陸分佈局面。

讀了這篇文章,我懂得了: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陸地,是在不斷變化的。在很久以前,地球上只有一片汪洋大海;後來,陸地上公升起了高的御褲首山脈,大海里鎮數的水就慢地退了下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陸地,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陸地。

我還懂得了: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是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的,它們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失去乙個,另乙個也不復存在。

讀了海陸起源的故事,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地球上的海陸分佈是不斷變化的,是由地球的運動變化而來的。純襲。

3樓:匿名使用者

海陸的起源》是阿爾弗雷德·魏格納闡述其"大陸漂移"理論的經典著作,1915年首次出版。本書是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的中文譯版。

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關於大陸漂移假說的著作,1915年出版。魏格納在這本書裡系統地闡述、論證了他在1912年提出的大陸漂移說。全書分3篇共13章。

第一篇論述大陸漂移的基本內容,並把它同地球冷縮說、陸橋說和大洋永存說進行對比。指出了這些學說的缺點和問題,認為只有大陸漂移說才能解釋全部事實。第二篇從地球物理學、地質學、古生物檔培學、古氣候學、大地測量學等方面論證大陸漂移說的合理性。

第三篇為解釋和結論。從地球的粘性、大洋底、矽鋁圈、褶皺與斷裂、大陸邊緣的構造形態等方面,敗雀討論了大陸漂移的可能性以及漂移的動力。此察蠢早書一齣版,即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引起全世界地質學界、地球物理學界的重視。

最早的海陸變遷理論

4樓:海獵

大家知道,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所撰寫的《夢溪筆談》,是一部集前人和他本人科學業績之大成的輝煌鉅著,被人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在這個「座標」上,沈括不僅標示著天文、曆法、物理、化學、數學、生物等方方面面的科學成就,還鐫刻有地理學領域的卓越貢獻。

首先,他在世界上最早科學地論證了海陸變遷現象。關於海陸變遷,我國的先人對此早有認識,大家熟知的「滄海桑田」一語,便是對這種現象的生動概括。晉代的醫學家、煉丹家葛洪,還在《神仙傳》殲判一書中,以神話故事的形式,表達了這種認識。

隨著人類科學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對海陸變遷的認識,也有一定的深度。

白居易對滄海變桑田的過程作了合乎科學的解釋:海浪對陸地泥沙的不斷沖刷,是使大海淤填成陸地的主要原因。

沈括率先對這一現象作了科學的論證,從而把海陸變遷的認識推向了乙個新的階段。1074年,沈括奉命到河北西路,也就是現在的河北西部、河南北部等地區巡察。當他沿簡世著氏咐改太行山向北行走的時候,在山崖間,他常常看到含有螺蚌殼和鳥卵形的礫石,像一條長帶,橫貫在石壁中間。

經過觀察分析,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指出:

由此可見,這裡過去曾經是海濱。然而現在東面距海已經近千里了。今天所稱的大陸,都是淤泥沉積而成的。

堯殺鯀的地方在羽山,按過去的說法,羽山在東海中,而如今的羽山卻在陸地上了。黃河、漳河、滹沱河、涿 水、桑乾河等河流,都是含有大量泥沙的渾水。今天,函谷關、陝縣以西的地帶,河水都在地面以下流動,河道低於地面不少於一百餘尺。

這些河流攜帶的泥沙年年向東流,全都沉積為大陸的泥土,這是必然的道理。」

沈括的這段話,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海陸變遷學說。他不僅非常正確地闡釋了華北平原形成的原因,還很科學地論證了海陸變遷現象,把古老的滄海桑田說建立在更加科學的基礎之上了。這比西方義大利人達?

芬奇(1452~1519)最早理解亞平寧山中的螺蚌殼化石為海中古生物遺蹟要早400多年。

《海陸起源》的作者是什麼國的什麼

5樓:亞芒娜

魏格納,德國的。

簡介:魏格納是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陸漂移說的創始人。1880年11月1日生於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蘭考察冰原時遇難。

1910年提出「大陸漂移說」,1912年得到證實。

他在《海陸起源》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大陸漂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