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夕晨
襄邑道中》宋代: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
譯文:兩岸原野落花繽紛,隨風飛舞,連船帆也彷彿也染上了淡淡的紅色,船帆趁順風,一路輕揚,沿著長滿榆樹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離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在船上望著天上的雲 ,它們好像都紋絲不動,卻不知道雲和我都在向東行前進。
作者介紹: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同時也工於填詞。其詞存於今者臘兆雖僅十餘首,卻別具風格,尤近於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創作背景:這首詩作於政和七年(1117),作者任滿經襄邑入京輪團租,詩人此行是任或枝開德府教授期滿,入京待選,因此志得意滿,心情舒暢。於是便寫下了這首即景抒懷詩。
賞析:全詩寫坐船行進於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寫兩岸飛花,一望通紅,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紅了。
用「紅」字形容「飛花」的顏色,這是「顯色字」,詩中常用;但這裡卻用得很別緻。花是「紅」的,這是本色;船本不紅,被花照「紅」,這是染色。作者不說「飛花」紅而說飛花「照船紅」,於染色中見本色,則「兩岸」與「船」,都被「紅」光所籠罩。
次句也寫了顏色:「榆堤」,是長滿榆樹的堤岸;「飛花兩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節,兩岸榆樹,自然是一派新綠。只說「榆堤」而綠色已暗寓其中,這叫「隱色字」。
與首句配合,紅綠映襯,色彩何等明麗!次句的重點還在寫「風」。「百里」是說路長,「半日」是說時短,在明麗的景色中行進的小「船」只用「半日」時間就把「百里榆堤」拋在後面,表明那「風」是順風。
作者只用七個字既表現了綠榆夾岸的美景,又從路長與時短的對比中突出地讚美了一路順風,而船中人的喜悅心情,也洋溢於字裡行間。
臥看滿天雲不動的參照物是什麼?
2樓:
參照物是詩人的小船。
最後一句「不知雲與我俱東」可知,相對於地面來說,詩人與雲都。
是向東運動的,也就是說,二者的運動狀態相同,相對靜止。所以詩人以自己乘坐的小船為參照物看雲時,會出現「臥看滿天雲不動」的效果。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襄邑道中》
譯文:天氣晴朗,兩岸原野落花繽紛,隨風飛舞,將滿碼早畝河春水照得紅紅的,連船帆也彷彿染上淡淡的紅色了。趁順風,客船船帆一路輕揚,沿著長滿榆樹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離京城百里以外。
詩遲森人靜臥船艙,仰看藍天白雲。咦,滿天雲朵怎麼定在那裡一動也不動呢?轉瞬之間詩人就恍然大悟了:原來白雲正默默隨我同行,和我一道向東飛去呢!
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是什麼意思
3樓:懂視生活
靜止和運動的概念我們在初中的時候就已經學會了,但是古代有很多人並不瞭解,詩人也是在作詩時才突然恍然大悟。《襄邑道中》這首詩便體現了相對靜止這一概念,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襄邑道中》宋·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
譯文。兩岸原野落花繽紛,將船隻都映紅,沿著長滿榆樹的大堤,半日就到了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臥在船上望著滿天白雲,它們好像都不動,卻不知道雲和我都在向東前進。
作者簡介。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詩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後期雄渾沉鬱。陳與義號為「詩俊」,與「詞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同列洛中八俊。
陳與義的詩語言雋永秀麗,形象鮮明,多為愛國懷鄉之作,代表作有《送人歸京師》、《詠牡丹》、《雨晴》等。
臥看滿天雲不動 不知雲與我俱東 的詩人介紹
陳與義 襄邑道中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陳與義 1090 1138 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 現在屬河南 他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 1090年 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 1138年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同...
月落鳥啼霜滿天這個詩句的詩是什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出處 唐 張繼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月落烏啼霜滿天的後一句是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唐代詩人張繼寫的著名七絕詩 楓橋夜泊 中前兩句是 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通過讀這首詩 振動 空氣 氣體 340...
你看那滿天遍野開滿花是什麼歌女生唱的
丁香花演唱 卓依婷 你說你最愛丁香花 因為你的名字就是她 多麼憂鬱的花 多愁善感的人啊 花兒枯萎的時候 當畫面定格的時候 多麼嬌嫩的花 卻躲不過風吹雨打 飄啊搖啊的一生 多少美麗編織的夢啊 就這樣匆匆你走了 留給我一生牽掛 那墳前開滿鮮花 是你多麼渴望的美啊 你看啊漫山遍野 你還覺得孤單嗎 你聽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