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321愛鄧秋雲
1、信用證開立的形式有信開本和電開本兩種。其中電開本包括三種:簡電本、全電本和大坦轎swift信用證。
2、d/p是付款交單意思,包括即期付款交單(d/p at sight)和遠期付款交單(d/p after sight)。d/a就是承兌交單的意思。
3、首先,那不叫背對背信用證,叫對背信用證。兩者的區別:1、可轉讓信用證允許將開給出口商(第一受益人)的信用證轉讓給第二受益人的**商,並允許其直接利用該信用證;而對背信用證則是獨立於原信用證的令開立的一張新證,二者相夫並存。
2、可轉讓信用證轉讓程式所涉及的銀行是為一套互相關聯的為可轉讓信用證服務的銀行,主要包括:開證行、通知行、轉讓行;而對信虛背信用證的流轉程式要涉及為兩套獨立並存的的信用證服務的銀行,主要包括:原證開證行及滾肆通知行/指定銀行,對背信用證(新證)開證行及通知行/指定銀行。
3、可轉讓信用證的轉讓,要以開證申請人即開證行的明確指示為前提;而對背信用證的開立,則與原證申請人即開證行無關。4、可轉讓信用證的受讓人與原受益人一樣,可以得到開證行的承付保證;而對背信用證的受益人對原證的申請人及開證行無任何債權,他僅能得到對背信用證開證行的承付保證。5、可轉讓信用證對轉讓行有一定限制;而可開立對背信用證的銀行無任何限制。
另外,對背信用證的開證行要比轉讓讓行承擔更大的責任和風險。6、在可轉讓信用證項下,第一受益人只有權替換第二受益人的發票及/或匯票;而在對背信用證下,通常要將**商提交的幾乎所有單據全部替換為賣方(中間商)的單據,以便符合原證要求。
就這樣了,希望能幫到你。
2樓:網友
d/p是付款交單,d/a是承兌交單。
**術語選擇中應注意什麼問題
3樓:股城網客服
1、在出口業務中採用cif或cfr術語成交要比採用fob有利。因為,在cif條件下,國際貨物買賣中涉及的三個合同(買賣合同、運輸合同和保險合同)都由賣方作為其當事人,他可根據情況統籌安排備貨、裝運、投保等事項,保證作業流程上的相互銜接。
2、如不得已採用fob條件成交時,對於買方派船到港裝貨的時間應在合同中作出明確規定,以免賣方貨已備好,船遲遲不到,貽誤裝期的事情發生。
3、對於fob條件下,買方指定境外貨代的情況應慎重考慮是否接受。以免發生買方與貨代勾結,要求船方無單放貨,造成賣方錢貨兩空。
4、選擇**術語時還應與支付方式結合考慮。如採用貨到付款或託收等商業信用的收款方式時,儘量避免採用fob或cfr術語。
5、即使採用信用證支付時,也應注意對託運人的規定,特別是fob條件下,有些國外買方常在信用證中要求賣方提交的提單要以買方作為託運人(shipper),這種做法也同樣會給賣方帶來收匯的風險。
國際**術語中有幾個問題想要請教各位前輩,請一定要幫忙看看呀!
4樓:網友
1、在fob條件下,若不bai
採用變形,就看du合同怎麼定,而cfr和zhicif裝船費用是賣方負責;dao
2、除了這些費內用外,買方還應該負容責從進口港到目的地的費用;
3、daf只適合陸路運輸,試想一下哪個邊境正好在水邊呢?
4、外貿行業常把cif俗稱為「到岸價」,但從incomterms2000的解釋看,只有des才是真正的到岸價。
5樓:anny方金甦
1,賣方。
2.進口報關費。
3.各種運輸方式。
4.沒有了。
**術語選擇中應注意什麼問題
6樓:匿名使用者
搞清楚是出口還是進口。
出口的話:cif後面是目的港,我方安排運輸,這個就要注意目的港的情況是否適合安排運輸,有些港口比較差,船靠港也比較少,那就儘量做fob或在運費上面做一定的上浮等,不然安排運輸比較複雜,對於我方不是很有利。
還要注意運費的核算,考慮到運價的波動,匯率的波動等問題注意及時購買保險。
運輸的是什麼貨物,多少貨物,比如租船運輸小麥,散裝的,那要定清楚是cif班輪條款還是cif其它的。
舉一反三,進口等樓主自己考慮吧!
關於外貿的基本知識!
7樓:網友
外貿:對外**。
對外**亦稱「國外**」 或「進出口**」,簡稱「外貿」,是指乙個國家(地區)與另乙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這種**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對運進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進口;對運出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出口。
這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開始產生和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更加迅速。其性質和作用由不同的社會制度所決定。
8樓:網友
建議看一下國際**實務。
9樓:慧新外貿軟體
樓上與樓下的朋友都說的很不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