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溥擾龍南
上元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仔橘首,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也稱「鬼伍爛節念數」,「餓鬼節」「盂蘭盆節」「放焰口」放荷燈。
端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2樓:
摘要。您好,端節,貴州水族人民又稱「藉端」或「借瓜」(「借」水語「吃」的意思,「藉端」「借瓜」即吃端、過端之意),相當於漢族過春節,是中國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都勻、獨山、荔波、榕江等地水族人民歡慶團聚、辭舊迎新、慶祝豐收而舉行的節日,也是水族人民最隆重的年節,節日期間主人以最豐盛的形式招待來客。
您好,端節,貴州水族人民又稱「藉端祥緩」或「借瓜」(「借」水語「吃」的意思,「藉端」「借瓜」即吃端、過端之意),相當於漢族過春節,是中國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都勻、獨山、荔波、榕江等地水族人民鬥宴賀歡慶團聚、辭舊迎新、慶祝豐收而舉行的節日,也是水族人空派民最隆重的年節,節日期間主人以最豐盛的形式招待來客。
端節活動的宗旨是:新年開端、辭舊迎新;稻穀成熟、慶賀豐收;祭祀祖先、報恩祈福;聚會親友,和諧族群。水族祭祖吃素,只忌禽畜獸類油肉,不忌水產類,而頌棚以魚作為主祭品。
慶祝端節祭祖時,在正堂供桌上擺上魚頃敗包韭菜、炕魚、豆腐、糯公尺飯、公尺酒、南瓜、茄子和花生、葵花、糖果等饌品。有的還供奉衣著首飾及摘糯穀穗(或稱公尺廉),表示豐衣足食;擺上犁、鋤鐮等生產工具,啟迪人們繼往開來,靠勞動去創造財富與幸福。有的習慣用簸箕設地席供祭。
有的還在門外設便席,打上一鏟火子,放上煙桿與柺杖,以迎接外出漁獵的先祖的魂靈。端節是水族文娛體育活動重要起源與傳承的節日。水族古老的銅鼓舞、鬥牛舞、角鼓舞(水語稱為「點達報」)等,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創制、發展。
端節一定要登高賽馬,在特雀櫻顫定小山坡「端坡」舉行。「男騎馬去相姑娘,女梳妝去看新郎」的端節歌句,反映了男女青年社交活動的情況。
古代端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3樓:網友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習俗: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
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端午節的由來和民族活動 越簡單越好!!!
4樓:語數教育鄭老師
由來: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
活動: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乙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端節是什麼族的節日主要活動
5樓:
摘要。端午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除漢族之外,滿、蒙、藏、苗、彝、畲、錫伯、土家、達斡爾等28個少數民族也過端午節。
端午節作為頌模中華民族的傳野好緩統節日,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除漢族之外,滿、蒙、藏、苗、彝、畲、錫襪者伯、土家、達斡爾等28個少數民族也過端午節。
2、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天中節,其歷史可扮跡叢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儘管端午節漢族州局有祭詩人屈原、祭伍子胥、紀念勾踐或孝女曹娥等不同「地區版本」,但實際上它是在酷暑之前一次全民性的避瘟驅毒、防疫祛病活動。3、漢族過端午的習俗相當豐富,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蒿、系五彩線等等。
許多少數民族的端午習俗結合本民族歷史風情也別有趣味。4、四川小涼山的彝族群眾在端午節這一天紛紛進山採集草藥,做防病治病之用;仫佬族過端午要抬著紙船到田間趕走害蟲,祝禱禾苗成長;貴州苗族端午節除舉行賽龍舟外,還舉行踩鼓舞、唱歌、趕山、遊方等活動;藏族民間過端午節,青年男女到郊野遊樂,進行賽馬、歌舞、遊戲等活動。5、乙個小小的粽子,各民族就吃出了各自的花樣廳櫻。
漢族最早是用新竹筒盛公尺煮成筒粽,後來才改用楝葉、菰蘆葉、竹葉、葦葉裹黏公尺成尖角心形狀,煮熟後食用。6、畲族將粽子稱為牯角,用箬葉將糯公尺包成四角,再用龍草捆紮,十個一串。煮粽常用灰鹼水,粽子煮好後,色黃氣香,可存放半月;瑤族的粽子常用糯公尺配臘肉條、綠豆,形似枕頭。
也有人在糯公尺中加紅糖、花生等製成素餡涼粽子;毛南族的端午節亦稱為「藥節」,他們用艾葉、菖蒲、黃姜等草藥作餡包粽粑食用。
端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6樓:
漢族端節,貴州水族人民又稱「藉端」或「借瓜」(「借」水語「吃」的意思,「藉端」「借瓜」即吃端、過端之意),相當於漢族過春節,是中國貴州省三都如大水族自治縣、都勻、獨山、荔波、榕江等地水族絕橡胡人民歡慶團聚、辭並攔舊迎新、慶祝豐收而舉行的節日,也是水族人民最隆重的年節,節日期間主人以最豐盛的形式招待來客。
蘆笙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蘆笙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 600字
蘆笙節在苗家,每年都要舉行幾次 苗語稱基別,為漢語爬高坡之意 節日裡,苗族人民盛裝前往,各寨蘆笙手雲集蘆笙坡,平時寂靜的青山翠谷,頓時匯成蘆笙歌舞的海洋,滿山遍野,一望無際。在黔東南的谷隴地區,每年的農曆9月27日 29日,要舉行三天蘆笙節,這已成為苗族的傳統節日。蘆笙節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人民的傳統...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元宵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由來已久,有團圓美滿之意。其次元宵觀燈,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另外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1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 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
泰國有什麼風俗習慣和禮儀,泰國的風俗習慣
泰國是乙個禮儀之邦,被譽為 微笑的國度 泰國人性情溫和,待人熱情,有禮貌。泰國人見面時通常雙手合十於胸前,互致問候。合十後可不再握手。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外交和一些正式場合,泰國人也按國際習慣握手致意。常人不能與僧侶握手。頭被泰國人認為是最神聖的部位,忌諱別人觸控。忌用左手傳遞東西 接拿物品。座時忌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