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戰爭是哪幾場?分別什麼方式結束?

2025-03-15 04:55:24 字數 3008 閱讀 5508

1樓:齋寄竹夫春

這個嘛~~~

難道說樓主沒看過三國演義?

那個書裡面的目錄裡挺清楚的啊~~黃巾之亂--聯合軍勝。

汜水關(華雄被斬)--虎牢關(呂布輸給三英)--聯合軍勝。

徐州之戰(曹操撤退)--陶謙劉備悉舉答軍勝。

白門樓(呂布死,張遼降)--曹操勝。

官渡之戰(張邰降,顏良文丑被關羽斬)--曹操勝。

諸葛亮出山(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劉備軍勝。

赤壁--不用說了。

南蠻之戰7擒7縱(孟獲心服)--劉睜慧備軍勝。

陸遜火燒劉備700裡聯營(樓上的居然說答談300裡……)劉備白帝託孤--孫權軍勝。

五丈原(百長原在哪?)諸葛亮被司馬懿拖死--曹操軍勝。

2樓:廖菲隱倩

主要是黃巾之亂。聯盟軍勝利(主要純纖數人豎備物:曹操。劉備。董卓。袁邵。公孫瓚。孫堅)官度之戰。

曹操勝利(主要人物:曹操。袁邵。

許攸。田豐。徐晃。

淳于瓊)和赤壁之戰。劉備和孫權勝利(主要人物:曹操。

劉備。孫權。諸葛亮。

周愉。魯肅。關羽。

張飛。趙雲。甘寧。

黃蓋。張遼)

後期是司馬懿和諸葛亮鬥智。最後3國的結做首果司馬家統一了全國。

三國演義中,按照時間順序,有哪些戰爭?

3樓:網友

1.赤壁之戰: 孫劉聯軍戰勝曹操,奠定三分天下的根基2.

官渡之戰:曹操戰勝袁紹,奠定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3.夷陵之戰:

吳國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劉備,蜀漢由盛轉衰4.合肥之戰:孫吳大敗曹魏,致使曹魏多年不敢犯吳5.

雒城之戰:劉備擊敗劉璋,入主西川,奠定蜀漢基業6.虎牢關之戰:

十八路諸侯聯軍大敗董卓,討伐勝果達到最大,由攻轉守7.定軍山之戰:劉備擊敗曹操,奪取漢中。

8.上方谷之戰:蜀漢諸葛亮未能在糧絕前消滅曹魏的司馬懿,此次北伐失敗9.

西涼之戰:曹操消滅了馬超韓遂的西涼聯軍,佔據雍州涼州,統一北方10.五丈原之戰:

蜀漢諸葛亮第六次討伐曹魏,最後命殞五丈原,北伐失敗。

4樓:秦魂始皇

三國演義比較大型的戰爭。

1、官渡之戰。

2、赤壁之戰。

3、夷陵之戰。

《三國演義》中有多少場戰役

5樓:網友

赤壁之戰---周瑜vs曹操。火攻之計大破百萬曹兵。

2.官渡之戰---曹操vs袁紹。一戰成就北方定數。

3.夷陵之戰---劉備vs陸遜。火燒連營兵敗白帝城。

4.合肥之戰---孫權vs張遼。霸氣文遠威懾江東。

5.雒城之戰---劉備vs張任。成就蜀漢帝業。

風雲天下ios,一統天下等你來戰!

6.虎牢關之戰---聯合軍vs董卓。三英戰呂布廣為流傳。

7.定軍山之戰---黃忠vs夏侯淵。平定漢中重要一役。

8.上方谷之戰---諸葛亮vs司馬懿。火燒仲達怎奈天公佑護。

9.西涼之戰---馬超vs曹操。割需棄袍孟起英勇無敵。

10.五丈原之戰---諸葛亮vs司馬懿。假諸葛嚇退真司馬傳為佳話。

三國時期哪幾場戰役具有重大意義?

6樓:南國途千里

三國時期是乙個紛爭戰亂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面,爆發過很多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三國時期第一次具有決定意義的戰役是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的交戰雙方是曹操。

和袁紹,其中袁紹的軍隊有十萬人左右,曹操的軍消磨隊只有兩三萬人。曹操在開展前期就取得了優勢,後期採用許攸的計謀奇襲烏巢,最終一戰擊垮了袁紹,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了基礎。<>

第二次決定意義的戰役是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爆發前,曹操統一了北方各州,佔據孝橋敏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州郡,勢力幾乎無人能擋。在周瑜。

率領軍隊抵抗曹操前,江東的士族紛紛想要勸說孫權。

投降曹操,最終孫權力排眾議,派遣周瑜帶領三萬大軍抵抗曹操。

周瑜帶領大軍在赤壁擊敗了曹操,燒燬了曹操軍隊的全部戰船,曹操的大軍損失慘重,在短期內無法南下。孫權和劉備。

趁著曹操戰敗的機會,瓜分了荊州和交州的地盤,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初步格局。<>

第三次具有決定意義的戰役是襄樊之戰,襄樊之戰初期關羽。

俘虜了曹魏大將於禁,勢力一度「威震華夏」。曹操想要遷都躲避關羽的鋒芒,將中原地區讓給關羽。如果曹操真的遷都離開,那麼三足鼎立的格局很可能會被打破。

然而孫權看到關羽勢力過大後非常不滿,派遣將領呂蒙。

偷襲了關羽的大後方荊州。關羽在前線被徐晃擊敗,退路又被呂蒙截斷,只能朝著益州方向突圍。在關羽突圍到臨沮的時候,孫權設埋伏將關羽俘虜後殺害。

這一戰過後,三國之間的版圖之間穩定,沒有再發生大的變化。<>

第四次具有決定意義的戰役是夷陵之戰,夷陵之戰發生於關羽敗亡後,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集合了數萬大軍東征孫權。劉備東征的目的是想要奪回荊州,改變三國之間巧枝的力量對比。在劉備發動戰爭之後,孫權一度想要通過談判來結束戰爭,但是遭到了劉備的拒絕。

在談判無望之後,孫權派遣陸遜。

帶領大軍抵禦劉備,陸遜採用誘敵深入的方法,將劉備引到了夷陵山區。劉備在夷陵山區採用連營的方式駐紮,陸遜使用火攻擊敗了劉備,劉備軍隊損失殆盡,蜀漢的國力大大受損,失去了一統天下的能力。<>

夷陵之戰結束後,蜀漢和東吳重歸於好,三足鼎立的局勢逐漸穩定,一直到蜀漢滅亡,三國之間的領土格局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除了這四次戰爭外,三國後期的魏滅蜀之戰和晉滅吳之戰也都是三國時期具有重大決定意義的戰役。

三國演義中哪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交戰雙方分別是誰和誰獲勝方是誰?

7樓:蔥蔥那年

三國演義中有兩場以少勝多的戰役。

1、官渡之戰:交戰雙方分別是袁紹方和曹操方,袁紹號稱70萬兵馬,實際上有10萬,曹操有1萬兵馬,結果曹操以少勝多完勝袁紹。

2、赤壁之戰:交戰雙方分別是曹操方和孫劉聯軍(孫權、劉備),曹操號稱80萬兵馬,實際有20萬,孫權有3萬,關羽1萬加上劉琦1萬,孫劉聯軍共5萬,結果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完勝曹操。

三國演義中呂布在那個國,呂布在三國演義哪幾回出現過

呂布不屬於三個國家中的任何乙個,呂布的活動時期在三國形勢形成之前。呂布不屬於三國中的任一國.好像也不屬於漢朝.那時候的諸侯基本上都無視漢帝.呂布先從丁原,後歸董卓,卓亡,與劉備爭徐州,最後被曹操縊死於下邳白門樓。他死的時候漢朝還沒有滅亡,所以不算是某一國的將領。最早跟丁原,後來殺了丁原跟了董卓。又為...

三國演義。三國裡哪幾個是主公,《三國演義》裡的三個主公的真名是什麼

你好,曹操 孫權 劉備 希望可以幫到你,幾乎很多個,只要有點勢力都是主公,最大的是劉備曹操孫權 曹操,劉備,孫權,袁紹,袁術,馬超,張魯 只要是有城池都是主公 曹操 劉備 孫堅 孫策 孫權 袁紹 袁術 馬騰 劉表 劉焉 張魯 呂布 公孫瓚 公孫度 三國演義 裡的三個主公的真名是什麼?魏蜀吳三個主公分...

三國演義中,趙雲排行第幾,三國演義中武將趙雲排名第幾?理由何在?

我一直都非常喜歡趙雲,正因為喜歡,所以我試著讀懂它。在三國演義中,我認為趙雲排第二。因為在三國演義中呂布的的確確是無能能及的武力。我認為他排第二自然有我的理由 1.劉備借趙雲時.曹操說過一句 自呂布死後,就再未見過此等勇將了。2.趙子龍單騎救主.就從打架便看得出他勇武非凡,何況又戰了如此之久。張飛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