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為何要打曹操?

2025-03-07 23:35:16 字數 2216 閱讀 1406

1樓:清晰還斯文丶小白楊

我是白龍赤子,很高興你的問題。

袁紹。曾是董卓之亂後的「十八路諸侯」盟主,是當時最強大的諸侯。但是199——200年間,袁紹挑起了對曹操。

官渡之戰,企圖統一中原,最終失敗,反而讓曹操成為了統一北方的力量,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麼,袁紹為什麼要向曹操宣戰呢?下面我將詳細介紹:

袁紹看不起曹操。

袁紹和曹操,天生就是冤家,乙個的家庭背景是「四世三公」,另乙個是宦官之後。東漢年間,宦官專權的現象屢見不鮮,使人們對宦官沒有絲毫的好感。董卓之亂前夕,宦官張讓、趙忠和宋典等人發動的「十常侍之亂」,更是讓朝政烏煙瘴氣。

另外,袁紹祖上自高祖父袁安擔任司徒滑衝春以來,一家出現了「四世三公」的人才,享有無上的光榮。這樣家庭背景出身的人,再加上袁紹多疑、猜忌的性格,從骨子裡瞧不起宦官之後的曹操。待信耐曹操對袁紹構成威脅後,袁紹肯定要「收拾」曹判舉操,這是合乎情理的。

強大的袁紹。

袁紹被董卓任命為渤海太守後,沒有老老實實地過日子,而是和袁世凱一樣乘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由於家族的名聲和袁紹個人的威望,他的軍隊發展迅速,很快佔領了青、冀、幽、並四州,成為了當時最大的諸侯。此時的袁紹,可謂是兵多糧足,有軍隊十萬,戰馬更是不計其數

相比較而言,曹操就很弱小了,曹操手上可作戰的只有一兩萬人,戰鬥力堪憂。另外,袁紹很早就想建立自己的功業了,他認為現在是統一天下的絕佳時期,所以發動了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之戰。

袁紹的威脅。

前面說到,曹操是宦官之後,但偉人就是偉人,他從來沒有因為自己出身不好而自暴自棄。曹操很早就站在了士大夫一邊,與他們達成了良好的關係,並且以「敢於同宦官鬥爭」而知名,受到了士大夫階層的好評。

黃巾起義後,曹操因為有功而被公升為濟南相。此後,又積極地參加討董活動,公升為兗州牧,此時李典、許褚等人投靠了他。接著,曹操又接受謀士荀彧、毛玠的建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同時積極地實行屯田措施,實力大增。

等到強大之後,曹操又打敗了袁術、殺掉了呂布、大敗劉表、張繡、劉備,成為了袁紹統一天下的最大阻礙力量。

結語西元199——200年之間的官渡之戰,改變了東漢末年的政治格局,這一戰讓「四世三公」的袁紹退出了歷史舞臺,而宦官之後的曹操走上了統一北方的道路。那麼,袁紹當初為何要發動戰爭呢?我認為和袁紹對曹操的偏見、袁紹自身的強大和曹操對袁紹的威脅有著重要的關係。

2樓:乙隻路過瓜地的蝸牛

因差森為袁紹和曹操他們兩個人都要爭奪北方之地作為自己的根據地,俗話說磨旅一山不瞎慶凳容二虎,袁紹自然要早點出手,解決掉曹操。

3樓:數位技術小輝

因為曹操挾天子利令諸侯,人人得而誅之,所以袁紹要打著正義的招牌,攻打曹操。

4樓:小什說生活

因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假借帝王名義發號施令,對地方軍閥勢力造成威脅,所以袁紹要打曹操。

5樓:今天什麼料

是曹操先動的手,據《三國志》記載「夏四月,進軍臨河,使史渙、曹仁渡河擊之。固使楊故寬枯虧長史薛敗飢洪、河內太守繆尚留守,自將兵北迎紹求救,與渙、仁相遇犬城。交戰,大破之,斬固。

公遂濟河,圍射犬。洪、尚率眾降,封為列侯,還軍敖倉。以魏慎神種為河內太守,屬以河北事。 」

曹操滅袁紹的歷史是,曹操哪年滅的袁紹?

初平元年 190 關東州郡牧守聯合起兵以討董卓,袁紹被推為關東軍盟主,自號車騎將軍。統率十八路諸侯攻打董卓,董卓不久被殺。關東軍內部開始互相兼併。袁紹奪取冀州牧韓馥地盤,自領冀州牧,此後又奪得青州 幷州。建安四年 199 消滅幽州公孫瓚。至此袁紹已據黃河下游四州,領眾數十萬,成為當時東漢勢力最強的北...

袁紹和曹操是死敵,曹操為什麼要去袁紹墳頭哭喪弔唁?

曹操和袁紹是死敵,總是打仗,也是因為他們互相認自己的這個對手,也是對對手的尊重,所以當袁紹去世之後曹操還要去袁紹的墳頭哭喪弔唁。曹操惺惺作態啊,就算心裡再不願意,曹操也會做個樣子,畢竟他是曹丞相啊,宰相肚裡能撐船。曹操這麼做是為了安撫當時的士兵,畢竟讓這些士兵看到,他雖然與袁紹為敵,但依舊覺得他的死...

袁紹集團實力雄厚,為何會敗於曹操之手

之所以袁紹集團擁有著雄厚的實力,但是到最後仍然敗在了曹操的手下,就是因為袁紹集團,其實他的內部鬥爭是十分嚴峻的。一個團隊如果說想要變的英勇無敵,能夠去抵禦外界的攻擊的話,那麼團隊內部首先就要保持統一以及團結。但是在當時袁紹的團隊雖然說比較的集中,人數也非常的多,實力更是十分的雄厚,但是在袁紹集團的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