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在航的
家長覺得對孩子好的事,對孩子而言是一種束縛,而且孩子還會因為家長錯誤的教育沒有安全感。很多家長都喜歡和孩子講道理,而且他們講道理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比孩子多吃幾年飯,所以他們就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正是因為這樣的觀念,所以家長在做事情的時候越來越理直氣壯。
而且還會有憤怒和咆哮的表現,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和孩子越來越遠。
孩子在有思辨能力的時候,就能夠憑著自己的感知去對乙個事情進行判斷。如果家長總是對自己咆哮,那麼孩子就會認為家長帶著惡意來傷害自己,所以家長並不喜歡。不要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傳授給孩子,可以試著去了解孩子,認真的和孩子對話。
好好的聊天,然後和孩子坐在一起平心靜氣的說話,找乙個和孩子適合的話題。在乙個舒適的環境,這樣可以讓孩子放下自己的心情。不要總是強硬的對孩子說這些事情是為你好,可以換乙個角度,例如說這件事情的可觀度很大。
給孩子提一些建議,讓孩子自己去決定是否要去做這件事情。因為孩子能夠接受建議,但是並不能接受別人對他們的錯誤教育。
千萬不要總是以自己所認為的話題來當做切入點,因為這種聊天方式會讓孩子特別的排斥。他們認為家長在干預自己的學習,而且也會影響自己未來的成長以及發展。可以多找一些話題聊一聊孩子喜歡的事情,這樣孩子才會願意和父母聊天。
說話的時候要把語氣以及態度放在溫和的狀態裡,如果語氣和態度不對,最後也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彆扭。更重要的一點是,孩子不會因為父母的三言兩語而改變自己的初衷。
2樓:要煎餅不要果子
孩子只聽到你吧唧吧唧的說應該這樣做,這樣做是對的。但他沒有經歷乙個瞭解資訊,得出結論的過程,也就是他缺少了乙個主動分析和下結論的過程。
3樓:浩海永寧
因為孩子的思維和家長的思維是不一樣的,他們並不覺得這樣做有什麼好處,根本不理解,所以他們就不聽。
4樓:晶晶子蛋蛋獸
因為這是大人認為對孩子好的事情,不代表孩子是這樣認為的,他們的想法是不一樣的。
明明就是對孩子好的事兒,他們為什麼不聽
5樓:零下溫暖
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的好,是控制與命令。藉助對孩子的控制殲洞,掌控,家長可以把自己的焦慮轉嫁給孩子身上。孩子不願意接收你的負面情緒,不願意替你承擔你本來應該自己承擔的焦慮。
所以就不聽了。
人的表達至少有三個層面。氏巨集枯言語,情感態度,行動。
比如家長看到孩子坐在電視機前面看動畫片,家長說,作業做完了嗎你就看電視。孩子說,我做完了,才出來看電視的。家長說,還敢頂嘴,把電視關了,回屋裡看書學習去。看電視對眼睛不好。
從言語層面,家長是對孩子挺好的,關心孩子的作業和視力。
從情絕棗感態度層面,是批評孩子,害怕孩子不聽話,害怕孩子眼睛視力下降。這是給孩子傳遞了害怕,批評,拒絕,嫌棄的情感態度。
從行為層面講,家長劈頭蓋臉把孩子訓斥了一頓。
最終孩子是不得不承擔了來自家長的無端批評,還有對視力下降的害怕,對沒有做完作業的懷疑。
這樣的家長還會和親戚朋友說,我們家的那個孩子不聽話。
孩子太聽話是一件好事嗎?
6樓:我是漸近線
很多家長都喜歡聽話的孩子,覺得這樣的孩子會讓人省心。
不讓看電視就放下遙控器;
不讓玩遊戲就放下手機;
讓寫作業就乖乖坐好寫作業;
讓做家務就乖乖拿起掃把和抹布;
這樣的孩子,家長帶起來確實是輕鬆省心。可對孩子來,「聽話」真的是一件好事情嗎?
日本心理學家加藤諦三說:所謂開朗又溫順的乖孩子,其實是帶著精神性死亡了人生。小時候表現得越乖和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多。
一、沒有主見。
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有乙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沒有主見」。他們習慣了聽從父母的安排,缺乏自己的想法,於是在與同學或同事相處的時候,總是習慣聽從他人的意見。
在父母和老師眼裡聽話的乖孩子,在同學或同事眼裡就是乙個小透明。每次別人問他們意見的時候,他們會習慣性地說「聽你們的」。
他們擔心自己的意見說出來後,會得不到認可,漸漸就會變得隨大流,甚至是討好別人。
王瑞龍在《人生的主見》中說:沒有主見人,人云亦云,見風使舵,不管航線。這樣的人有點像「巨嬰」。他們害怕思考,害怕抉擇,喜歡通過依靠他人,轉移責任。
二、沒有自我。
聽話的孩子,會習慣性抹殺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在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為了迎合父母,便讓自己的行為都去順從父母。最後變成討好型人格,以及自卑。
長大後在和同學、同事相處時,會變得逆來順受,不敢爭取自己的利益。
三、性格懦弱。
聽話的孩子,習慣了逆來順受,在與別人相處的過程中,容易被欺負,沒有對抗強勢力的能力。
只要別人對他提出要求,就會接受,從來不會拒絕。只要別人提出質疑,就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
在校園或職場,他們是最容易被霸凌的一種。
孩子聽話的背後是父母的強勢,是父母在教育上沒有邊界,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孩子應該按自己的要求來,忽略了孩子也是有思想,也有自己的人生。
李玫瑾說: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在於他有怎樣的「觀念」,接受過怎樣的教育。決定孩子將來變成什麼人的要素,都滲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
想要孩子變得自信、優秀,父母先要提公升自己的素養,修正自己的行為,成為優秀的父母。
7樓:仁芷文
中國父母的三大利器:「聽媽媽的話。」
你不應該這麼做。」
我都是為了你好。」
中國父母希望通過壓制讓孩子聽話,這暴露了他們對教育的焦慮,這本質上是強迫孩子做他們不喜歡的事情。
生活在這種家庭裡的孩子要麼像機器一樣沒有活力;
要麼爆發,全力以赴。
其實,打壓式的教育模式對孩子的傷害很大,具體的危害表現有:
消除孩子學習的天性,經常被父母壓制的孩子會變得沒有鬥志,逐漸失去學習的天性。
從而不敢為自己的未來拼一把。
因為太怕父母的話,導致自己失去自信,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認識,所以更不敢往前走。
孩子更容易叛逆,加劇親子之間矛盾。
處於抑鬱狀態的孩子進入叛逆期,反應會更強烈,處處與父母對抗,但本該和諧的親子關係卻成了敵人關係。
可以想象,這種教育方式下的孩子很難形成健康的人格,也很難感受到成長中的快樂和自由。
會讓孩子自我厭惡,自我認同感低,經常被父母壓制的孩子會變得膽小,做任何事情都會變得害怕手腳,害怕做錯事。
即使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他們也很害怕,過於關心他人的想法,導致失去自我。
這樣的孩子將來還是會依賴父母,覺得離開父母會一事無成。
總的來說,這種打壓教育有很多潛在的危害,可以說是利大於弊,對孩子的健康發展非常不利。
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盡力規避打壓式教育。
如果你的孩子特別的聽話,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8樓:l人間小甜餅
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寶媽們在一起聊天的時候都是攀比自己家的寶寶是否乖巧聽話讓自己省心,但其實孩子特別聽話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值得攀比的事情。孩子過於聽話,過於乖巧,那麼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孩子在這種教育方式之下沒有自我價值感,缺乏對於自我的認知,習慣性的聽從他人的安排,就像是乙個機械人一樣,每天聽從他人的指令卻從來沒有想想自己想做什麼,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這類的孩子在長大之後大多數也不懂得如何去拒絕別人,成了大家口中的爛好人,那麼培養出了這樣乙個孩子,真的值得父母卻高興嗎?
不要一味的壓制孩子的真實情緒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都會通過哭鬧去表達自己的不滿,在很早不會說話的時候,會通過哭來表達自己,餓了困了不舒服了,再大一些的時候想要什麼東西?或是有了自己的情緒,也會通過哭鬧去引起父母的注意。而還是在這個過程中被父母強迫著要壓抑自己的情緒,要聽他們的話,孩子漸漸的就不會再去表達自我,會將自己的所有喜好,所有想法全部壓抑在心底,什麼事情都聽從父母的,以免自己會受到責罵,受到批評。
這類孩子的心裡會非常的不健康,他們不能對自我的價值觀產生認同,沒有獨立的個人意識,同時也缺乏自信,缺乏勇氣,沒有擔當。<>
過強的控制慾會害了孩子過於聽話的孩子都能夠發現他們的父母都有著極強的控制慾,對於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願來,如果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意願是無關緊要的,自己是他的父母總不會害他的,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孩子也要聽從自己的安排,但這並不是對孩子負責任的行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思考,獨立的見解,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果什麼都按照父母的安排來,那麼和機械人有什麼區別呢。
父母真正應該做的就是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中支援鼓勵孩子成為自己,接納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的想法,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及時的給孩子安慰,幫助孩子一起解決難題,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和權利,讓他們能夠成長為想成為的人。而不是用控制慾和自私,將孩子變成父母的複製品。
9樓:的瘦
這是壞事,這說明孩子沒有自己的思想,容易被人使喚,以後走上社會也會被人欺負,這種性格非常不好,需要引導他們改正。
10樓:小老太
我認為孩子特別聽話,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孩子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主見,而且特別懦弱,沒有膽子,不夠勇敢。
11樓:gao嗨嗨
不一定是好事,如果你的孩子特別的挺別的聽話,那麼他的表達能力以及個人的主觀意識較弱,他不善於表達自己的看法。
12樓:愛小樹苗
我認為這是好事,說明孩子已經非常懂事,能夠設身處地的理解你,在生活上也不會給你添亂。
13樓:小溪是棒棒噠
我覺得有個特別聽話的孩子一定是好事,因為孩子從小就知道尊重父母。
家長明明說的都對,但是孩子就是不聽,到底是什麼在"搞鬼"?
14樓:59分粑粑分享生活
跟孩子溝通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如果家長們掌握了一些技巧,跟孩子溝通就會比較順暢,孩子也會比較聽話。但是,如果不懂得怎麼跟孩子溝通的話,家長們說什麼或許孩子都會不聽。
如果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家長們就應該反思一下了。有人問,家長明明說的都對,但是孩子就是不聽,到底是什麼在"搞鬼"?首先,有可能是因為家長跟孩子溝通時的態度很不好。
其次,有可能是因為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對事情有自己的判斷。最後,有可能是孩子自尊心遭到了傷害,他們不願意承認錯誤。<>
一、有可能是因為家長跟孩子溝通時的態度很不好有些家長跟孩子溝通的時候態度是很不好的,他們會用強硬的態度去跟孩子溝通。一些孩子受不了家長這種態度,即便家長說的是對的,他們也不會聽。其實,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孩子用強硬的態度跟父母說話,父母能夠接受嗎?
二、有可能是因為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對事情有自己的判斷孩子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他們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就不太願意聽取父母的意見。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自己判斷事情的能力。所以,即便家長說的是對的,孩子可能也不會聽,他們可能會覺得家長說的是錯的。
三、有可能是孩子自尊心遭到了傷害,他們不願意承認錯誤另外,有些孩子的自尊心比較強。如果家長當面指責孩子,揭穿他們的錯誤行為的話,他們可能會受不了。為了讓自己不太丟臉,明明知道是錯的,他們可能也不願意承認。
所以,通過上述分析,大家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家長們說的話都是對的,但有時候孩子們就是不聽。這麼分析有道理嗎?
為什麼男對你特別好特別關心就是不表達為什麼
有兩種可能 一是喜歡你 但是怕你明白他的心意後會破壞現在這種和諧的關係 專 屬 第二種是 他真的只是把你當成非常要好的異性朋友而已 到底是那一種 我也不清楚 能不能多提供一些資訊 比如說話的語氣 行為之類的 你不表現個態度,對他不冷不熱的,他知道你喜歡他麼?如果草率表白,萬一你不接受,你們還能做朋友...
判斷乙個女孩子是否為好的戀愛物件的條件是什麼?
首先,你是想只是談談戀愛還是想以後有未來,為結婚努力。當然,我希望你是想以後為結婚而努力的。如果是這樣,那麼我給你舉乙個反例好了。我身邊許多女孩子不知道是看韓劇看多了還是怎麼了,對未來有著不切實際的幻想,總覺得自己是灰姑娘自己是沈佳宜,大家都會無緣無故就喜歡她一樣。所以,第一點,你要看這個女生的興趣...
為什么現在的孩子對父母的感情越來越淡了
我覺得現在的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不一定都是越來越淡,也有非常緊密的。感情淡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乙個社會現象。由於現代科技的進步,手機和網際網路幾乎覆蓋了人們主要生活,以往回家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可能手機還沒有,那時還能吃飯邊說邊聊,有時甚至書信往來。現在可能更多的時間都泡在電子產品上,哪怕同在乙個屋,都是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