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虔城居士
企業單位、機關團體以及個人使用者到鐵路託運貨物的步驟及鐵路內部相應的作業過程簡要表示如下:
用 戶。託運人、收貨人)
鐵 路。承 運 人)
提出貨物運輸服務訂單 --受理、稽核訂單。
填寫運單、辦理託運 --車站內勤受理運單、外勤受理貨物。
搬入貨物、繳納運輸費用 --車站制票收款、裝車掛運。
將領貨憑證遞交收穫人 --列車中途執行、編解作業。
收穫人查詢到貨情況 --到站卸車、發出到貨催領通知。
辦理領貨手續並領取貨物 --到站內勤交付票據、外勤交付貨物。
使用者到鐵路託運貨物,不只是和鐵路貨運職員打交道,實際上也是和鐵路貨運規章制度打交道。鐵路是現代化運輸系統,運輸生產組織嚴密,規章制度周全。就貨運營業方面而言,託運人、收貨人和承運人除了要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外,還要共同執行《鐵路貨物運輸規程》、《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及其引伸的一些規則和辦法,如《鐵路貨物運價規則》、《鐵路危險貨物運輸規則》、《鐵路鮮活貨物運輸規則》、《鐵路超限貨物運輸規則》、《鐵路貨物裝載加固規則》、《鐵路貨物運輸計劃管理辦法》、《鐵路貨櫃運輸規則》、《鐵路貨物保價運輸辦法》、《鐵路貨物運輸雜費管理辦法》、《統一過境運價規程》、《鐵路和水路貨物聯運規則》等。
這些規章辦法,規定了使用者託運貨物的程式、辦理手續,與使用者的切身權益有直接聯絡,因此使用者有必要大體上了解辦理託運貨物的有關規定,在享受鐵路貨運營銷服務的同時,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貨物運輸基本條件 二、鐵路貨物運輸訂單 三、整車運輸。
四、零擔運輸 五、貨櫃運輸 六、集裝化運輸。
七、裝卸車作業 八、運輸費用 九、保價運輸。
十、貨運事故及賠償。
2樓:村長的轎車
按有關規定收取費用。
哪些情況下火車運輸必須整車運輸
3樓:匿名使用者
比如貨運,運煤時就是這樣的。
關於貨運列車車次的問題
4樓:網友
1.車次的確定是由排程確定;
2.貨物列車的車次不是以某一輛車決定,而是將某一方向的車輛按規定編入某一車次,某一車次在中間站摘掛後,列車的車次一般不會改變,摘下的車輛只是單一或成組的車輛,不是車次。
鐵路整車運輸的定義
5樓:花火路過
整車運輸,是指託運人一次託運的貨物在3噸(含3噸)以上,或雖不足3噸,但其性質、體積、形狀需要一輛3噸以上公路貨物運輸的形式。 整車運輸通常是一車一張貨票、乙個發貨人。因此,公路貨物運輸企業應選派額定載重量與託運量相適應的車輛裝運整車貨物。
乙個託運人託運整車貨物的重量(毛重)低於車輛額定載重量時,為合理便用車輛的載重能力,可以拼裝另一託運人託運的貨物,即一車二票或多票,但貨物總重量不得超過車輛額定載重量。 整車貨物多點裝卸,按全程合計最大載重量計重,最大載重量不足車輛額定載重量時,按車輛額定載重量計算。託運整車貨物由託運人自理裝車,未裝足車輛標記載重量時,按車輛標記載重量核收運費。
整車貨物運輸一般不需要中間環節或中間環節很少,送達時間短、相應的貨運集散成本較低。涉及城市間或過境**的長途運輸與集散,如國際**中的進出口商通常採用以整車為基本單位簽訂**合同,以便充分利用整車貨物運輸的快速、方便、經濟、可靠等優點。
關於列車的問題
6樓:李的文
剩下的是七分之三,那麼已行駛的是七分之四,5×160=800,故800÷4/7=1400千公尺。
貨運列車那題怎麼做?
7樓:網友
設有x節車廂,y噸糧食,因為糧食的數量不變,所以圍繞糧食來建立等量關係。
100*(x-1)=120*(x-2)
20x=140
x=7所以有7節車廂。
糧食y=100* (7-1)=600噸。
哪些情況下,合同會終止,什麼情況下,合同的權利義務會終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 次會議通過 1999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 席令 第15號 公布 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六章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第九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一 債務已經按照約定履行 二 合同解除 三 債務相互...
撫養問題,繼母在丈夫死亡的情況下對繼子有撫養義務嗎? 200
撫養問題,繼母在丈夫死亡的情況下對繼子有撫養義務嗎?繼子如果已經成年是不需要撫養的,如果繼子未成年且與繼母形成撫養關係,繼母應該繼續撫養。關於遺產分配,首先應將父親與繼母的夫妻共同財產分成份,乙份是繼母的財產,乙份作為父親的遺產由父親的配偶即繼母 子女 父母繼承。繼父母對繼子女原本就沒有法定的撫養義...
在孩子具備哪些條件的情況下,才能說「自己的事自己做」?
就是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很強,他們有自我意識,同時也能夠自己完成一些簡單的事情,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就能夠說這種話。能正常的和別人溝通交流,有自己的主見,遇到問題也能解決問題的頭腦,和方式方法。有能自力更生的能力,這樣才能跟孩子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一孩子有一定的動手能力,第二身心發展都已經成熟,第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