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在位期間是如何收復燕雲十六州的?

2025-02-20 18:20:13 字數 1295 閱讀 4787

1樓:春季的風啊

沒有收復成功,並且還把祖先留給他的一些精兵全部都失去了,他出徵了兩回,但是都失敗了。

2樓:一紙荒誕

趙光義集結了10萬大軍準備收復燕雲十六州,但是最後無功而返,抱憾終身。

3樓:行樂先生

並沒有收復,當時確實有這樣的機會,但是趙光義並沒有把握住,所以也沒有完整的收復。

宋太宗趙光義收復燕雲十六州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4樓:水瓶座時尚鑑賞

漢朝打匈奴的時候,匈奴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民族結構。其內部政治結構仍處於鬆散的部落制度階段。相對於漢朝形成的民族常備軍,缺乏完整民族結構的匈奴沒有自己的民族常備軍。

唐朝打突厥的時候,突厥並沒有形成完整的民族結構,也沒有建立起完整意義上的民族常備軍。唐軍對突厥的進攻自然是典型的降維滾動進攻。在古代中原文明與遊牧民族的決戰中,幽雲十六州的長城防線一直是中原各國對抗遊牧民族的重要屏障。

幽雲十六州覆滅,中原出現了巨大的戰略真空。

因為幽雲十六州對於中原王朝在遼國的屏障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所以石景堂割讓給遼國後,遼國是絕對不可能放棄幽雲十六州的。中原王朝的軍隊一旦踏入幽雲十六州,遼軍勢必會大舉集結,與中原王朝血戰。在放棄了用軍事手段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想法後,趙匡胤決定用贖買的方式奪回幽雲十六州。

在安撫了各個國家之後,趙匡胤把他們的財產儲存在乙個特殊的倉庫裡。趙匡胤計劃省下500萬元,從遼國買下幽雲十六州。由於遼軍軍事實力過於強大,再加上宋朝軍管制度的束縛,宋軍兩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

兩次北方探險的失敗讓宋太宗徹底清醒了。要想徹底打敗遼軍,就不應該失去遼國本身。

在實行重文抑武政策後,宋朝皇帝把很多能幹的將領的兵權帶回**,這些將領也體會到了皇帝對他們的敬畏。很多人為了保命,因為生病或者年紀太大而退出官場,這些能幹的軍官紛紛退出官城,造成了軍隊留守的局面。由於岳飛的經歷,很多不知名的將領開始交出軍權,請歸鄉。

結果宋朝失去了一些最有能力領導北宋取得戰鬥勝利的將領。重兵抑武的國策,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將領報效國家的忠誠,也讓那些想從軍的文人失望。他們為了國家的安全,不得不在戰場上奮力拼搏,卻從未想過要戰鬥這麼久,還不如乙個小小的筆筒,內心的失望溢於言表。

5樓:一紙荒誕

主要是因為當時宋朝的實力還不夠,沒有辦法收復幽雲十六州,所以最終大敗而回。

6樓:拉布拉斯不變換

趙光義收復燕雲十六州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群眾基礎,當時燕雲十六州的民眾已經對宋朝失去了認同感。對北宋軍隊非常冷淡,而且趙光義的軍事才能並不突出,沒有制定合理的軍事戰略。

是趙匡義還是趙光義

都可以。趙匡義 宋朝第二位皇帝 一般指趙光義 宋太宗 宋太宗趙光義 939年11月20日 997年5月8日 字廷宜,宋朝第二位皇帝 976年11月15日 997年5月8日在位 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趙匡胤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開寶九年 976年 宋太祖趙匡胤駕崩,趙光義繼位。即位後...

唐太宗在位期間的出色政績在歷史上被稱為什麼

唐太宗在位期間的出色政績在歷史上被稱為貞觀之治。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朝滅亡的原因,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他強調以民為本,常說 民,水也 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輕徭薄賦,讓百姓休養生息。唐太宗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徵發徭役。他患有氣疾,不適...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漏掉了趙光義,最後造成了什麼樣的結果呢

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兩人,曾在趙匡胤去世的前乙個晚上共同飲酒,那天下著大雪,值班的小官宦,也被命令在門外等候,趙匡胤和趙光義兩位兄弟在屋內吃火鍋 暢聊,他們的身影被蠟燭的光影照射在牆壁上。但讓人意外的是在第二天趙匡胤卻無緣無故的去世了,而那時宮內的一位宦官又找到趙光義,直接跪倒在趙光義面前表示此要聽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