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紅樓夢》大觀園中的哪個院子?為什麼?

2025-02-18 01:40:13 字數 1976 閱讀 5888

1樓:素笙文房書法

你最喜歡《紅樓夢》大觀園中的那個院子?為什麼?

我們說《紅樓夢》之所以吸引那麼多人的關注,除了通常大家所說的那些以外,在細節的佈局上確實也非常令人驚喜。比如說,書中第四十回,就藉助劉姥姥的視角,給我們展示了乙個既高大上又沒有絲毫土豪味的瀟湘館。作者只用寥寥幾筆,就展現了一幅絕美的畫面:

兩邊翠竹夾路,土地蒼苔佈滿,中間羊腸一條石子漫的路。翠竹、蒼苔都是綠色,都是看似不起眼也不高貴卻又充滿生命力的雅緻的東西。這是瀟湘館的院子畫面。

院子裡面呢?「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劉姥姥道:『這必定是哪位哥兒的書房了。

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外孫女兒的屋子。』」我怎麼感覺賈母跟劉姥姥說這話的時候,滿滿的自豪感!

老太太一方面是真的疼外孫女,另一方面也是真欣賞黛玉的品味。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賈母的傳承啊,從賈母到賈敏,然後再到黛玉。即使現在民間還有「娶妻看三代」的說法,有賈母這樣高品味的老祖母,黛玉的品味肯定低不了。

說實話,如果我也有乙個院子,我也好想把它佈置成這樣,翠竹環繞,出門就輕踏蒼苔。可惜,都市的鋼筋水泥阻擋了我這樣的夢。

當然,如果你是「斷舍離」的堅決執行者,你可以參照寶釵的院子去佈置,像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乙個土定瓶中供著數枝菊花,並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沒有所謂的更好,只有喜歡不喜歡。

一所幽靜的書屋,一條苔蘚小道,一盤棋,一本書,一杯茶,一位摯友;人間歲月難閒得,天下知交老更親。

2樓:涵涵餘兒

我最喜歡怡紅院。因為這是大觀園的主院落,是賈府中最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的院落,也是富貴閒人賈寶玉的住所。

3樓:幸福小豬豬

我最喜歡紅樓夢大觀園當中賈寶玉的院子,因為這裡的人氣特別旺,而且丫鬟們在這裡邊的生活也是最舒適和最自由的。

4樓:春季的風啊

黛玉的瀟湘館。因為我非常的喜歡林黛玉,並且林黛玉的那個院子也非常的獨特。

《紅樓夢》大觀園中黛玉他們各自的院子的名字

5樓:乾萊資訊諮詢

蘅蕪苑是薛寶釵的住處,地名隱意:恨無緣。

瀟湘館是林黛玉的住處,地名隱意:消香館。

怡紅院是賈寶玉的住處,地名隱意:遺紅怨。

稻香村是李紈的住處。

紫菱洲之上的綴錦樓是迎春的住處。

秋爽齋是探春的住處。

藕香榭是惜春的住處。

《紅樓夢》大觀園中黛玉他們各自的院子的名字

6樓:神秘火車頭

蘅蕪苑是薛寶釵的住處,地名隱意:恨無緣。

瀟湘館是林黛玉的住處,地名隱意:消香館。

怡紅院是賈寶玉的住處,地名隱意:遺紅怨 。

稻香村是李紈的住處。

紫菱洲之上的綴錦樓是迎春的住處。

秋爽齋是探春的住處。

藕香榭是惜春的住處。

大觀園中的各個院子裡各住著什麼人?

7樓:舊人墨染錦年

1.瀟湘館——林黛玉2.怡紅院——賈寶玉3.蘅蕪苑——薛寶釵,紫菱洲。

4.綴錦樓——迎春藕,香榭5.櫳翠庵——妙玉

1.大觀園,是《紅樓夢》中賈府為元春省親而修建的,元春題其園之總名曰「大觀園」,正殿匾額雲「顧恩思義」。元宵省親後,元春命寶玉和諸釵入園居住。

它不僅是紅樓人物活動的藝術舞臺,也是現實主義作家曹雪芹總結當時江南園林和帝王苑囿創作出來的園林藝術瑰寶。 大觀園的園林設計對後世的園林建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年,於北京西城區南菜園護城河畔建造大觀園作為87版電視劇集拍攝基地。攝製完成後,景區對外開放。

紅樓夢中關於大觀園的描寫段落,求紅樓夢中關於大觀園景色的那一段

大觀園描寫 1.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賈政聽了,點頭微笑。眾人先稱讚不已,於是出亭過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著意觀覽。忽抬頭看見前面一帶粉垣,裡面數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2.眾人都道 好個所在 於是大家進入,只見入門便是曲折遊廊,階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兩三間房舍,一明兩暗,裡面...

紅樓夢裡的大觀園是在金陵,為什麼新紅樓夢中到此提到南京

這是個至今沒有準確的定義,可能是 的原因吧,我想,紅樓夢中的金陵其實是暗指京城,同時又和南京分開,其實就是指北京,這就是曹說的假亦真來真亦假,是曹有意讓我們看似明白似乎又有問題的文字,因此我斷定和南京不是乙個城市,曹暗指北京,天子腳下。同時也是紅樓夢又象是真的其事,又像是虛構的,有一點是斷定的,就是...

紅樓夢 大觀園,裡的小姐們,各自住的屋子的名字,誰能清楚的寫全?啊啊阿啊

賈寶玉 怡紅院 林黛玉 瀟湘館 薛寶釵 蘅蕪苑 李紈 稻香村 探春 秋爽齋 迎春 綴錦樓 惜春 蓼風軒 妙玉 櫳翠庵 史湘雲局無定所,老是去別人那蹭覺 在 紅樓夢 第二十三回裡有說 賈寶玉 怡紅院 林黛玉 瀟湘館 薛寶釵 蘅蕪苑 李紈 稻香村 探春 秋爽齋 迎春 綴錦樓 惜春 蓼風軒 兩人正計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