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舞弦花姨
長江是中國非常著名的河流,但是這條河經常有洪水。但是,為什麼長江經常發生洪水,主要是因為長江的特殊地理位置。夏季,長江附近地區將連續暴雨,導致長江的蓄水量緩慢增加,最終可能引發長江洪水。
2樓:每日話題心說
因為當降水量的速度大於排水的速度,長江就容易水位攀公升,一旦超過水位線,就容易引發決堤洪災的風險。
3樓:紅中學渣一枚
長江是一條流域非常廣的河流,因為它的高低落差比較大,流域比較廣,所以容易引起洪災。
為什麼長江下游多洪澇災害?
4樓:荒誕不經
1、中下游多平原,地勢低平,不利於瀉洪。
2、屬於季風氣候,降水 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3、南北支衡差流匯入多。
4、上游脊攔羨地區對植被破 壞嚴重,導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櫻拍沙淤積,形成地上河。
5、人們圍湖造田,縮小了湖泊面積,湖泊調蓄洪水能力減弱。
長江洪災的原因是什麼?
5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原因:1、中下游多平原,地勢低平,不利於瀉洪。
2、屬於季風氣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3、南北支流匯入多。
4、上游地區對植被破壞嚴重,導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 (荊江河段尤為突出,素有「九曲迴腸」之稱)
5、人們圍湖造田,縮小了湖泊面積,湖泊的調蓄洪水的能力減弱。
措施:1、加強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樹造林。
2、中游河段「截灣取直」,疏浚河道。
3、下游修建水利工程(加固防洪大堤,修建水庫)4、提高人們的防洪意識和自救能力。
長江流域多發洪災的原因是什麼
6樓:假面
1.自然原因。
1)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影響。長江流經溼潤地區,流域廣、支流多,受雙重季風影響,降水多且集中,5月,雨帶位於長江南岸,6月位於幹流及北岸。夏季多暴雨,幹支流汛期長,水量大。
異常年份,雨帶徘徊於長江南北兩岸,使南岸洪水、川江洪水、漢江洪水同時襲來,幹流出現特大洪水。
2)階梯的交界處多山、迎風坡。地處迎風坡,多地形雨。流域內多山,落差大,水流急。
3)中下游地勢低平、排水不暢。中游地區地勢低平,水流緩慢,泥沙淤積,排水不暢。沒有足夠的調洪、滯洪的場所,「九曲迴腸」的荊江河道汛期河水排洩不暢,水位抬高,加劇了長江的洪災。
中下游平原地區地勢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暢,是導致澇災發生的根本原因。
4)東部臨海。瀕臨西北太平洋,受颱風和夏季風影響大,多強風、暴雨和風暴潮等災害。
2.人為原因。
1)濫伐森林,水土流失。
2)泥沙淤積、圍湖造田,河湖蓄洪行洪能力差。
3)我國的經濟核心地帶。長江流域是我國農業集中,工業、商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建築、交通道路密集,經濟快速發展,資產密度加大,加重了受災體的脆弱性,也加大了災情的嚴重性。
長江發生洪澇災害的原因是什麼?
7樓:網友
1.人為因素。
一是中上游地區的水土流失,泥沙大量淤積,造成河床抬高,河床的通過能力減小。 二是容納能力的破壞。在汛期,多餘的洪水,特別是超正常容量的洪水不能夠有效容納造成洪澇災害。
三是行洪能力的破壞。主要表現在河床的抬高、河床中的障礙物增加。從總體來講,水利設施都有障礙作用,沿長江幹支流的大小橋樑對行洪基本上都有不利的影響。
2.自然因素。
長江流域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原因從自然上講是異常,即降雨量特別大、強度特別強、範圍特別廣泛。長江流域是否發生洪澇災害取決於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梅雨;二是颱風雨;三是西南暖溼氣流。
從長江中上游的實際看,主要是梅雨的異常造成的,中下游特別是下游地區颱風風暴潮對其有相當大的影響。西南暖溼氣流與梅雨有一定的關係,但它發生異常的情況是在非梅雨季節,如鄂西的水災,泥石流等等都是這個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黃浦江和長江是一條江嗎長江和黃浦江是一條河麼?
不是,黃浦江是長江的支流之一。黃浦江是上海的地標河流,流經上海市區,將上海分成浦西和浦東。黃浦江是上海的重要水道,在上海市中心外白渡橋接納吳淞江 蘇州河 後在吳淞口注入長江,是長江匯入東海之前的最後一條支流。黃浦江全長約113公里,河寬300至770公尺。黃浦江始於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澱峰的淀山湖,...
願一條金色的河流流入你口袋,是中國的什麼食物?
願一條金色的河流流入你的口袋,這是中國的什麼食物?我的個人理解我先宣告啊,這是個人理解,因為我不知道這個題的真正答案,但是我覺得這裡面的金色的河流是不是這個實物?就是啊,是黃色的嗯,還有他是嗯,流食一類的呢。那麼我按照個人的理解,我覺得嗯,這個實物啊,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就是中國非常傳統的嗯,女性...
同一條河流」這句話是蘇格拉底說的還是赫拉克利特說的
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流動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斷變換,他的名言是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因為無論是這條河還是這個人都已經不同。蘇格拉底因此稱赫拉克利特為 流動者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是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的。闡述 變 的哲學在公尺利都學派和畢達戈拉斯學派之後,愛菲斯的赫拉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