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火毒武士
不全是戰鬥意志問題。
一、首先要論證蘇軍的組成,蘇聯軍隊,不是隻有俄羅斯人,還有現在的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人,加之,1917年11月蘇聯建立,1939年8月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1939年9月二戰開始,1941年德意志進攻蘇聯,這個你就可以看出,蘇聯建立到德蘇戰爭,才過了24年,從這裡就可以看到當時蘇聯內部其實還沒有整合完畢的,二、俄羅斯/羅斯帝國(沙俄)的遺留問題。
在蘇維埃建立之前的沙俄帝國,是歐洲傳統的封建制度,從沙皇到貴族,到騎士,再到底層的農奴社會,這種社會制度,物資豐富的都是高層,頂層的,下層都是黑麵包過日子,而其他的資金都是用在軍事領域上,(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讓當時的俄羅斯有志之士勵志改變俄羅斯,發起了十二月黨人革命和後面的十月革命),對於民生領域是毫不在意的,甚至可以說很差,(這也導致了當時沙俄陸軍是歐陸上公認的強軍)
蘇維埃建立後,本就是立足於工農階級的政治制度,就要為工農階級提高民生,但算是歷史遺留問題,蘇聯也知道自己在歐洲多招人恨(一是歷史遺留問題,二則是工農階級推翻了當時的王公貴族階級),這就導致了軍備的發展不能停,接著就是重工業的發展也不能減緩(蘇聯剛建立時德國曾經打到列寧格勒城下了),這樣一來,民生髮展就緩慢了,到了德蘇開戰前,民生領域都還不足,雖然士兵有熱情保衛蘇聯,但是時間一長就會士氣低落,作戰能力下降,三、德意志的閃電戰。
在1939年德意志和蘇聯剛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可以說蘇聯對德國的戒備不足被偷襲了(講真的,防禦再怎麼樣都是戒備不足的,畢竟不知道敵人會何時何地進攻),蘇聯倉促應戰,不光軍需不足,連軍械都不足,正規軍反應不足,參戰的還有很多民兵和很多不是民兵的農民和工人,當時參戰士兵好多都是數人共用一支槍,而德國的閃電戰也可以說打到蘇聯的軟肋上了,當時的蘇聯很多時候都在發展烏克蘭,白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平原(或者烏拉爾山脈)以西的重工業、農業和民生業,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平原,都沒怎麼發展,可以說德國一開始就把蘇聯的突的半殘了,這些都是我自己理解的哈,可能語序上會有些小問題,但我理解的500多萬俘虜不可能全是正規軍,裡面絕大多數都是民兵、農民和工人,就像中國古代打仗,說說百萬士兵,但其實也就六七十萬,而這當中輔兵、輜重兵可能就有四五十萬,戰兵只有二三十萬。
春秋筆法而已,這樣一寫,就好像蘇軍很垃圾,再連帶出蘇聯很垃圾,
2樓:網友
1、彈盡糧絕。
號命令,3、德軍虛假的宣傳。
3樓:網友
不只是戰鬥意志問題,還有戰略戰術問題。
4樓:網友
戰鬥意志很多時候靠的是心中的信念。
蘇軍在戰爭初期嚴重失利的原因是什麼?
5樓:姐帶你穿越
蘇德戰爭初期,提前獲得德國作戰計劃的蘇聯,為何還失利?
蘇德戰爭後期,蘇軍已經佔據有利的形勢,為何**還是居高不下?
6樓:宇智波卡卡西
因為德軍的單兵素質在那個世界是最高的,德國的陸軍將領也是那個世界上最優秀的,在那個世界比陸軍德國單挑是無敵的,
7樓:網友
因為德軍的戰鬥力是非常的高,而且**也十分的先進。
8樓:小龍蝦
德軍強悍啊,又是本土作戰熟悉地形,蘇軍指揮不當,把戰士當炮灰,。
9樓:網友
軍隊的裝備沒有德軍的好唄。
10樓:索耀
德國熟悉本土地形及山川河流,防禦輕車熟路,防線收縮,集中兵力,再加上對重要橋樑及交通樞紐全部破壞,並拆除許多建築及民房作為雷區、明堡、暗壘及障礙物,給蘇軍以大量殺傷,以滯止蘇軍進攻的速度。而蘇軍障礙叢生,毎前進一步都必須付出生命的代價。
出於政治上的考慮,蘇軍必須儘快攻克柏林,以便獲得戰後更多的補償和利益,因而不惜血本,死拼硬打,造成十分重大的**。此外,被盟軍轟炸過的徳國城市廢墟,不利於大兵團作戰,蘇軍大量重炮、重型坦克的受到限制,很多時候只能使用步兵集團攻擊,因此**更大。
二戰蘇德戰爭,蘇在戰爭初期,損失多少軍隊
11樓:萊茵火夜
我記得有這麼個說法:蘇聯衛國戰爭初期,在莫斯科保衛戰之前,蘇軍損失了西線約268w軍隊。
其中比較慘的包括:
1、基輔戰役——蘇軍總損失超過80萬,第5、第21、第37、第26、第40、第38集團軍報廢;
2、第一次明斯克戰役——蘇軍損失50萬,當時的西方面軍主力損失殆盡,當任西方面軍主帥巴甫洛夫大將被處決;
3、斯摩稜斯克戰役——蘇軍總損失超過40萬,當任西方面軍主帥科涅夫差點被處決(朱可夫保的他)。
這3場戰役蘇軍的損失佔總損失的一大半,除此之外還有塞瓦斯托波爾之戰等一系列戰役,蘇軍在初期的撤退過程中損失慘重,直到曾經要了拿破崙小命的冬將軍擋住德軍進攻的步伐。
二戰時期,蘇德之戰中蘇聯有537萬士兵被俘,為何最後蘇聯卻反敗為勝了?
12樓:我的脾氣老大了
希特拉最引以為傲的閃電戰,我們肯定都清楚。畢竟不是每個國家都有一天滅掉乙個國家的能力的,當時坦克部隊在戰場上的運用,簡直是如虎添翼。但是勝利不可能一直圍繞著他們,所以在二戰後期,他們的閃電戰也沒有用了。
德國與蘇聯的戰爭被認為是當時不可能會發生的事。雖然在這之前他們也簽訂了《蘇德友好條約》,但是在戰爭面前,這個也是沒有用的。
希特拉是乙個非常精明的人,他與蘇聯簽訂條約是為了穩住蘇聯。其實國與國之間簽訂的《條約》,都是為了暫時利益而簽訂,如果戰爭打起,條約根本就不起作用,純是廢紙一張。希特拉目的就是蕩平歐洲,而在歐洲最大威脅就是蘇聯,只要解決了蘇聯,其他國家就好打了。
因此希特拉與蘇聯簽訂條約,只是穩住蘇聯,為他之後的戰爭埋下伏筆。
在人們看來直接投降敵國這是一種恥辱。不過在戰場上也會出現另外乙個詞,這個詞叫做「戰俘」,這個戰俘跟叛國,投降並不是一樣,他們一般是在無奈之下的舉動,其實對於任何乙個軍人來說,並沒有誰會甘心做乙個投降的人,所以被俘一般都是很無奈的,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戰俘跟叛國的人有著本質的區別。
13樓:粉色糖果味的豬豬
二戰時期,蘇德之戰中蘇聯有537萬士兵被俘,最後蘇聯卻反敗為勝了,這跟蘇聯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
14樓:董公子的科技
二戰時期,蘇德之戰中蘇聯有537萬士兵被俘,最後蘇聯之所以反敗為勝,是因為他還有強大實力。
15樓:兔牧馬人
二戰時期,雖然蘇聯被俘虜了大量的士兵,但是他是人口眾多,地大物博,所以能夠反敗為勝。
16樓:小陳閒談文化
因為蘇聯的政策制定的非常的好,非常有利於當時的佔據,最後以勝利收場。
17樓:愛吃冰的貓咪
這與當時蘇聯的政策有關,如果士兵受俘,不僅家人要受到傷害,被解救出來後,還要追究,這讓很多蘇聯士兵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對待戰爭,更加的賣力。
18樓:烏龜的狗
這肯定和當時軍隊的指揮有關係啊,雖然前期被打得有點慘,但是策略用得對就能反敗為勝了。
19樓:幸福的上單惡霸
主要還是因為蘇聯人民團結藝心共同抵抗。聽著再加上德軍的錯誤指揮,才導致了反敗為勝。
20樓:布里吉尼昂
臨時制定的政策好,發現叛徒,逃兵就殺掉。
21樓:網友
因為天氣原因,和蘇聯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
蘇軍在戰爭初期作戰失利的原因有什麼?蘇聯為什麼能在蒙受慘重損失的情況下堅持下來
22樓:網友
根本原因就是準備不足。30年代德國人在積極備戰的時候,蘇聯人在積極內耗,導致了整個國家的不安定,直接影響軍工生產,軍隊建設,還搞死了不少軍隊將領和軍官,嚴重影響了部隊戰鬥力。再加上二戰前史達林為德國入侵做準備,將蘇聯歐洲國土上的工業設施搬遷到內陸縱深,因此德國入侵蘇聯的時候,蘇聯軍隊不僅戰鬥力不如德國,物資裝備上也沒有準備好。
23樓:網友
主要原因是準備不足,雖然料到一定會發生,但沒有料到這麼快。
在遠東,還有準備對付日本的生力軍,因為日本沒有進攻遠東,這些生力軍一到莫斯科,馬上就佔優勢了。
另外英美等也援助蘇聯對付德國。
24樓:西瓜太浪
大清洗和準備不足樓上幾個說了我就不多說了。
還有乙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當時蘇聯正處去裝備換代期大量新式裝備如t-34坦克剛開始裝備部隊,而老式裝備正在慢慢淘汰,軍隊處於裝備適應期。
堅持下來的原因很簡單 蘇聯擁有遠超德國的軍事潛力 人口 工業生產能力都遠勝於德國。
t-34坦克一種坦克的生產量甚至超過了德國主力坦克生產的總和,所以雖然初期損失了400萬軍隊和無數的坦克飛機 但是憑著巨大的人力資源工業力量還是堅持了下來。
25樓:榮華聊蘇俄
最主要還是準備不足,同時整體軍事戰略盲目崇尚進攻,以至於初期一旦被合圍不知所措。堅持下來的原因是自身國土有戰略縱深以及德國存在的戰略指導失誤。
二戰時被蘇軍俘虜的日本女兵,到底有多慘
被俘虜bai的日本女兵被du 蘇軍如何處置的呢?首先,zhi這六十萬的俘虜大多dao數都被蘇軍遣送到西版伯利權亞做勞役。西伯利亞屬於地廣人稀,非常寒冷,條件非常艱苦。由於西伯利亞當時沒有鐵路,也沒有運輸卡車,所以戰俘前往的方式是步行。在前往西伯利亞過程中,以及西伯利亞過冬期間,日本戰俘缺少衣物,越冬...
二戰期間被俘德軍在戰俘營裡的待遇如何啊?
以蘇德戰爭為例,蘇軍通過戰俘大遊街,宣洩民族的屈辱感,激勵民眾的戰鬥士氣。因為當初德國是破壞互不侵犯條約突襲蘇聯的,所以蘇聯就非常記恨,沒有善待德國的戰俘。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戰俘不能一概而論。可以說,不同國家對德國戰俘的待遇是非常不同的。戰俘待遇是怎樣的?戰俘待遇埋改雀的具體情況取決於具體的國家...
二戰蘇軍用哪種顏色塗軍裝比較好,蘇聯二戰兵人軍服上色用什麼顏色?
蘇軍二戰車輛的塗裝是草的鮮綠色,美軍的是橄欖綠,蘇軍軍服則是枯黃色為主 蘇聯二戰兵人軍服上色用什麼顏色?二戰期間的蘇聯軍服自成一格,它不強調款式上的裝飾性,而以厚重和嚴肅為主要特徵,這與蘇聯地域遼闊 冬季漫長的地理環境息息相關,也與其落後的輕紡工業有很大關係。蘇式軍服雖無特別之處,但自成體系,並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