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冬至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

2024-12-28 08:05:20 字數 5221 閱讀 1769

1樓:乾萊資訊諮詢

答:由來:漢武帝時期發現二十四節氣,冬至是其中之一;風俗:吃餃子。

由來:由於陰曆陽曆的差距,在中國的冬至季節,一般都在每年的12月21日~23日左右,冬至的這一天夜晚十分的長,在漢武帝時期,24節氣被用來指導農事的歷法,主要採用的是平均時間法來劃分節氣,這樣一來冬至和下乙個冬至之間的日期就被稱為了中氣,中氣之間再進行劃分,也就成為了24節氣,冬至只是其中乙個,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乙個節日。古代人們認為冬至這天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所有人都要舉行賀冬儀式,唐宋時期在東至,還需要祭天祭祖。

風俗:為了紀念張仲景,也是為了驅寒,大多數家庭會在冬至這一天吃一頓熱騰騰的餃子。

2樓:超級你說你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乙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乙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乙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南緯23°26')。

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如中國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緯2°33』)這天的白晝達11小時59分,海口市約為10小時55分,杭州市為10小時12分,北京約9小時20分,而號稱「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緯52°58『)也僅有7小時34分。

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完全換成冬季星空,而且從今天開始「進九」。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

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棗莊、曲阜、鄒城、臨沂周邊地區,冬至習慣叫做數九,流行過數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餃最為常見。

3樓:小小石頭子

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相應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時白晝全年最長。

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公尺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有的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4樓:暴走談教育

冬至, 是周代出現的,到了唐朝開始成為節日,盛行於唐宋時期,相沿至今。據記載,冬至這天,日影最長,古人認為,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乙個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所以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

這一習俗一直沿用到漢朝仍是如此。

西漢時期,冬至被稱為「冬節」。《後漢書》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由此可見,西漢時期的冬至,官府不僅要舉行祝賀儀式,而且還要放假,**不上班,商人停業,親朋互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

冬至習俗

農耕社會的人們在安居樂業之餘,擇日拜神祭祖。並逐漸發展成節日宴飲活動,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在冬至這天,也是如此。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冬至習俗。

祭祖。冬至最初在周代主要是為了向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災,祈求來年減少饑荒與死亡而舉行的祭祀活動。至今,我國南方沿海一帶還延續著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貢品等。

在南方一些地方,還會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吃燒臘與姜飯。

潮汕地區有「東丸節,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也叫「添歲」。吃燒臘寓意來年能鴻運當頭。吃薑飯則是時節的原因,冬至需要禦寒,適合進補,冬至煮臘味姜飯,適合時令。

在冬至這天,廣東人還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

吃年糕。明末清初,杭州人都有冬至吃年糕的習俗,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寓意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吃冬至丸。在南方一些地區,冬至時節的習俗是吃冬至丸,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公尺粉,並用糖、肉、菜、果、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丸。不僅自家吃,還會贈送親友表示祝福。

有的還會帶上煮熟的冬至丸,準備水果、香、銀紙等祭品,上山掃墓,祭祀祖先。

5樓:錢斤延

實話告訴你們吧,我實際上都不知道哪些是冬季的來歷和風俗,我都是隨便編的,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冬季和風俗,我都是在網上搜的季和實話告訴你們吧,我實際上都不知道哪些是冬季的來歷和風俗,我都是隨便編的,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冬季和風俗,我都是在網上搜的,冬季風俗是這樣的,冬季是周大出現的,到了唐朝開始成為節日,盛於唐宋時期,聚集在東至,這天,日影最長,古人認為,冬季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個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所以周代以冬11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

6樓:豐文景

冬至是周朝出現的到唐宋代一直延續到今天,盛期是唐宋代,

7樓:宇智波帶仁

冬至是冬天最短的一天,,至,,,在夏至,,是夏天最長的一天,,這是乙個自然氣相規律。

8樓:武映秋

哦哦考慮酒後駕駛呵護咯gt過會哦去公司了綠地**會你你給我個古民居。

9樓:喻雁易

冬至到了嗎?今天是冬至吧!

10樓:一條街樂園

冬至源自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是我國古人用土圭測定出來的節氣。而首次被命名是在西漢時期成書的《淮南子·天文訓》,冬至最為盛行時是在我國的南宋時期,至今我國還有冬至這個節氣,古時民間有在「八節」祭祖的習俗。冬至的風俗有:

北方家家戶戶吃餛飩;而南方則習慣於吃湯圓。

冬至簡介。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在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之下,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極夜範圍最廣的一天。

對北半球其他地方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天。

冬至時的農事活動。

冬至前後是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積肥造肥的大好時機,同時要施好臘肥,做好防凍工作。

我國江南地區更應加強冬作物的管理,清溝排水,培土壅根,對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結要抓緊耕翻,以疏鬆土壤、增強蓄水保水能力,並消滅越冬害蟲。已經開始春種的南部沿海地區,則要認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

11樓:網友

冬至**於中國的星象。中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廿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北斗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即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與干支時間以及八卦等是聯絡在一起的,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西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北方中原地區農事的歷法補充,採用土圭測日影法在黃河流域測定「二十四節氣」。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來定的,即在乙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太陽在黃道上每執行15度為乙個「節氣」。在傳承發展中,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農曆中,成為農曆乙個重要部分。

冬至的涵義

冬至有「日南至」之稱,是反映太陽光直射運動的節氣。冬至這天太陽南行到極致,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自冬至這天起太陽直射點往北迴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復返"的轉折點,此後太陽高度回公升、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日增長。

冬至標示著太陽新生、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迴圈。冬至是乙個吉日,如《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太陽回公升,是乙個太陽直射點往返迴圈的開始,應該慶賀。

12樓:生活大家

冬至的來歷:冬至過節的習俗,最早起源於西周,正式成型於漢代,興盛於唐宋,沿襲至今。最初的冬至節,如同現在的春節一樣被重視。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逐日加強,代表下乙個日月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歲首)。

周秦時期的先民,在冬至這一天,要舉行祭祖與賀歲等儀式,慶祝新的一年到來。自漢武帝推行夏曆(即農曆)之後,才出現了專門的春節,但冬至仍然是乙個重要的節日,民間向來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氣候變化。

冬至之後,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這是乙個緩慢的恢復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於接收的熱量,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況。到了「三。

九、四九天」,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景觀差異較大。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由於中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中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

13樓:社會觀察員小潔老師

最早記載祭天的 《周禮·春官·宗伯下》說:冬至日,大司樂要在地上的圜丘(天然圓形的山上)奏樂,演奏六次,則天神降,可以禮神。之所以在「圜丘」上祭祀,是因為「圜丘」象徵天圓。

具體的祭天儀式記載最詳的是 《東京夢華錄》。

冬至祭祖之俗,最早出現在東漢的《四民月令》一書中,據該書記載說,是日,民間要向玄冥和祖禰供薦黍羊之物。宋代的《東京夢華錄》也記載說:冬至日,要更易新衣,備辦飲食,祭祀先祖。

明清時代,冬至祭祀更加盛行,嘉靖《江陰縣誌》記載:「節朝懸祖考遺像於中堂,設拜奠,其儀並依元旦」。

其他習俗:冬至到春分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也是由寒冷變暖的轉折時期,因此,自古以來,就有從冬至起數九個九即八十一天的風俗,謂之 「數九」。數九風俗,最早見於《荊楚歲時記》一書,講南朝「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

所以,「數九」之俗,意在消磨沉悶而寒冷的冬天,企盼春回大地。此後,歷代沿之,併產生了類似於 《九九詞》、《九九歌》等歌謠。明朝時,還流行過木板年畫《九九消寒圖》。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冬至禮俗。

14樓:帳號已登出

冬至來歷:冬至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起源於中國古代的農公升鉛耕文明,早在西元前2000年,就有了記載。《周禮》中記載,「冬至,君子祭天,謂之禮」。

古人把冬至定運塵為農曆正月十五,認為它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一年中第乙個晝夜平分的日子,被稱為「天地合,萬物生」。冬至風俗:

冬至是中國傳統的重大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人有著「飲湯觀冬至」的習俗吵悄好,取暖、防寒,這一天也有「賞雪」的習俗,也有「吃餃子」的習俗,又有「插茱萸」的習俗,以及「貼對聯」的習俗,都是為了祈求豐收、吉祥等。除此之外,冬至還有「壓歲錢」等風俗,是中國傳統節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吃餃子。<>賞雪。

蘆笙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蘆笙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 600字

蘆笙節在苗家,每年都要舉行幾次 苗語稱基別,為漢語爬高坡之意 節日裡,苗族人民盛裝前往,各寨蘆笙手雲集蘆笙坡,平時寂靜的青山翠谷,頓時匯成蘆笙歌舞的海洋,滿山遍野,一望無際。在黔東南的谷隴地區,每年的農曆9月27日 29日,要舉行三天蘆笙節,這已成為苗族的傳統節日。蘆笙節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人民的傳統...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五十字。

1 掃墓。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2 食俗。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 漿麥草 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公尺粉拌勻揉和,...

春分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

來歷 春分,在古時候又被稱為 日中 和 仲春之月 春分的時候晝夜長短平均,是春季的中分點,正好平分了春季,從立春到立夏正好九十天,春分將其一分為二,所以得名 春分 風俗 1 豎蛋 每年到了春分節氣這天,時節各地會有數以萬計的人都在嘗試做 豎蛋 的遊戲,也就是把雞蛋豎著立起來。2 吃 春菜 春分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