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乙個國家興衰並非一兩個人所能左右的。
日本當初侵掠中國也有很多有識之士,個人或者某一小群人是抵擋不住乙個民族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單靠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況且趙國滅亡與二人死後,剩下的事就不是他們所能決定的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封建歷史侷限性吧,當時要是有人民代表大會就好了。
4樓:虛偽滴靈魂
國君無道。而且滅亡的時候他們都死了。
5樓:匿名使用者
乙個國家一定會有興衰存亡,你看秦始皇也挺厲害不也被人家給滅了嗎?
6樓:匿名使用者
他們死後才滅亡的。
7樓:孤清霜
因為國君是個垃圾,
8樓:匿名使用者
以為後來國君是個暴君。
9樓:海綿肥肥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如果廉頗和藺相如不死,你認為趙國還會被秦國消滅嗎?
10樓:結婚發的
會的,天下大事一定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即使有了他們,也依然會被秦國統一的。
11樓:劉心安兒
會的,這是因為當時的國情已經出現了特別嚴重不平等的,而且國家也處於內憂外患的狀況。
12樓:阿樂秋季雨
可能會被滅了,但是不會這麼輕易的被滅掉,甚至可能會造成兩敗俱傷的情況。
為什麼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趙國還是被秦國滅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他們老了,再說秦國的軍事人才和外交人才也多如牛毛。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必然結果。
14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秦能滅趙有幾個方面的原因:1、廉頗被離間不得重用2、皇帝的才能不行,到最後的皇帝既沒識才能力,也沒有膽3、由於燕國在後方不斷進攻趙國,造成趙國的疲憊(當然燕國就少了這"天然的屏障")4、秦國的商鞅變法的成功5、秦國以糧食為主要生產,所以後備糧食充足,然而趙國則相反。
15樓:匿名使用者
趙國被滅是在這兩個人掛了之後的事。
比方說:清朝有康熙乾隆,怎麼清朝還是完了呢?
藺相如和廉頗同心協力保衛趙國,為什麼最後趙國還是滅亡了? 藺相如和廉頗是怎麼死的?
16樓:紙墨成殤
趙國的滅亡是在廉頗和藺相如死後的事情,西元前229年,秦派將軍王翦領兵攻趙,公元228年,秦軍進入邯鄲,趙王獻出地圖投降,趙國滅亡,這時藺相如已經去世30年了。
1、藺相如的去世並沒有詳細的史料記載。
西元前259年,秦軍與趙軍在長平對陣,那時趙奢已死,藺相如也已病危,趙孝成王以趙括為將軍取代了廉頗。後來,趙括慘敗,四十萬趙軍被坑殺,趙國幾乎滅亡,幸得五國出兵相救,藺相如大約在這乙個時期去世。
2、廉頗在楚國的壽春去世。
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頗擔任楚將後,沒有建立什麼功勞。他說:
我思用趙人。」但趙國終究未能重新啟用他,致使廉頗抑鬱不樂,最終死在楚國的壽春(今安徽省壽縣)。
17樓:娛樂中的光影
藺相如是怎麼死的,廉頗與藺相如最終結局如何?
18樓:王
藺相如病死的,死得早些。
趙國滅亡,是因為中了秦國的計策,把廉頗換成了趙括(紙上談兵),結果被擊敗。
廉頗好像也是病死的吧。
19樓:袁潔茹
支援一樓,我覺得,戰國時期秦國能最終一天下,絕非軍事強大可概括。關鍵在於各國奉行的政治體制。秦國自孝公開始啟用商鞅變法以來,封建法治深入人心。
國家獎勵耕戰,廢除奴隸制,國富民強。最重要的是老百姓擁戴變法,支援變法。而其它六大戰國的統治者沒有與時俱進,沒有看清當下的形式,失去執政地位在所難免。
再加上國君的決策失誤,敗於秦絕非偶然。別說廉頗在世,就算白起在趙,趙亡也是遲早的事,有人才,不給人才舞台,還不如沒有人才。比如戰國時期的魏國,可謂人才輩出啊,商鞅、龐涓、犀首、張儀、吳起。。。
這麼多兵家、法家、縱橫家的大才都曾在魏國為官,可魏國還不是滅了?
趙國有了藺相如和廉頗,為什麼還會滅亡
20樓:書生子木
國家的滅亡與否主要還是看實力,總體實力,不是一兩個人可以左右的。
人在歷史發展中有用,甚至是重大作用,但當時趙國的實力離秦國差遠了,不滅亡才怪。
21樓:匿名使用者
【【在國家的整體實力,商鞅變法之後,東方六國已遠非秦國敵手】 。
22樓:網友
不在個人,而在君王,就算給他飛機大炮,他依然會輸。
為什麼藺相如和廉頗一起保護趙國,到後面趙國還是被秦王滅亡了?
23樓:卍天月卍
到後面趙王沒有重用廉頗和藺相如,而是重用了趙括,派趙括去與秦國打仗,因為趙括驕傲自大被秦國的武安君白起打敗使趙、秦兩國大大衰弱。而秦國有呂不韋並迅速再次改革法令,使秦國迅速崛起成為乙個大國。藺相如和廉頗不被趙王重用就隱居了。
後面由於趙國用了庸才被秦國打敗了。
我不認可樓上的說法。秦國一開始也很弱,只是乙個小國,商鞅變法後秦國變成了乙個大國,天下無不震驚,就連當時的中原霸主魏國都要敬他三分。秦惠王有張儀,蘇秦合縱六國被張儀瓦解了,張儀一人就能讓合縱瓦解不是憑一人改變了大局嗎?
24樓:網友
廉頗(西元前327年-西元前243年)
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
趙都邯鄲前229年失陷,前222年代王嘉被俘兩人一起保護趙國的時代在趙國滅亡前三四十年,趙滅亡是已沒兩人決定趙國命運的長平之戰發生在西元前262年,秦國開始進攻上黨在前260,那時藺相如已經病重,如果長平之日相如還在,也許趙括就不會代廉頗為將,也許戰爭的結果就不一樣了。
但退一萬步講,就算相如不死,廉頗扔領軍,依那時雙方力量對比,也是秦軍贏面大,就算趙軍取勝又能怎樣,同為戰國四名將的趙國末期的李牧,還有那偉大的信陵君不也同樣困於函谷關下。
所以客觀上,趙國的滅亡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秦國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過秦論實在是已經明確講出了這個道理。
25樓:匿名使用者
藺相如很早就死了,廉頗政治鬥爭失敗,流亡魏國。
趙國的失敗不是幾個人能挽救的,是國家綜合國力和政治上的失敗。
26樓:花落成蓮
秦國能滅六國是有客觀原因的,這不是幾位英雄就能改變的了的。其實那會兒各國都有些有勇有謀的人物,最後悉數被秦國所滅。樓主可去看看《過秦論》前半部分,很有意思的。
27樓:匿名使用者
這就說明了歷史是不因個人而轉移的。
決定乙個國家生死的是他的國力,和治國思想是否符合時代。
那岳飛牛吧,文武全才,連秦檜都幹不過,不要說救國了。
28樓:網友
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主要活動在趙惠文王(前298—前2前245)、趙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時期。
趙惠文王初,東方六國以齊最為強盛,齊與秦各為東西方強國。秦圍欲東出擴大勢力,趙國當其衝要。為掃除障礙,秦王曾改變策略,實行合縱,於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58年)在中陽(今山西中陽縣西)與趙相會講和。
以聯合韓、燕、魏、趙五國之師共同討伐齊國,大敗齊軍。其中,廉頗於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帶趙軍伐齊,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
29樓:偶爾打醬油滴
因為兩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
30樓:匿名使用者
劉阿斗還有諸葛亮呢 不照樣不行!
既然廉頗與藺相如和好了,那春秋時期趙國為何還會滅亡?
31樓:匿名使用者
lz你好!對趙國造成毀滅性打擊的是長平之戰。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趙國在長平之戰後還有不少精銳,但事實上長平之戰後秦國再次發動了邯鄲之戰。
根據史書記載,趙國避免野戰,以堅壁清野策略對付秦軍。面對秦軍六十五萬大軍進攻,趙國**慘重。以至於以老幼守城,城中刎子相食!
最後在信陵君「竊符救趙」這以典故中,楚魏聯軍救趙,方打退秦軍。
至於廉頗和藺相如問題。藺相如在長平之戰時便已「病篤」。廉頗在長平之戰被棄用,之後在邯鄲之戰中率領趙軍防禦。
在秦軍退兵後,廉頗為相,趙國國力略微恢復,但趙王聽信讒言罷免廉頗官職,廉頗一氣之下攻打樂乘(即進讒言者),然後棄趙奔魏,後又入楚。後來趙王還想啟用廉頗,派使者前去尋他。廉頗食斗公尺,力開弓,以示還能上馬。
但使者回去謊報,這便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由來。後來廉頗死於楚國。
都是自己手打的,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希望對lz有所幫助!
32樓:匿名使用者
趙國是戰國時代的國家,藺相如和廉頗和好,但他們既不能保證自己萬壽無疆,也不能保證趙國由他們來說了算。
33樓:笑
我想會的,依據當時的情況,秦國這麼強大。滅六國,統一全國是必然的。這也是乙個時代的進步。
34樓:愛賴床的好姑涼
趙國因為趙王貪生怕死,獻出趙國地圖。
為什麼古代將軍有兵權就可以造反,士兵不是效忠於天子嗎
兵權又稱軍權,擁有兵權就擁有了指揮和統率軍隊的權力。宋太祖趙匡胤是歷史上著名的皇帝,在他的帶領下,宋朝日益強大,國力日益雄厚,成為一方大國。但當時的朝代武將專權,兵權掌握在武將手裡,趙匡胤曾經說過 有天命者,任自為之,我不汝禁也。可見兵權掌握在武將手裡,對於皇帝來說,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清朝巡撫掌管...
為什麼我一知道暗戀的人有女朋友了,就會主武放棄,是不是我不夠喜歡他
你一知道暗戀的人有女朋友了,就會主武放棄,不是你不夠喜歡他 而是你很理智,不願意做無謂的犧牲 因為知道自己在暗戀,所以是不得而為之的被動的選擇了放棄,並不是所謂的不夠喜歡,只是知道只能是放棄。你一知道暗戀的人有女朋友了,就會主動放棄。不是你不夠愛他,是你不想插足別人的感情。也不能這麼說,可能是你覺得...
中國文化在歐美有多受歡迎,為什麼外國人在中國受歡迎!中國人在外國卻受到歧視?
1.外國人在中國受歡迎的確不假,我不想說是中國人好客熱情的原因,感覺還是有點像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吧,其實中國人有一種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習慣,舉例說明,我們經常感覺某某同學比自己厲害,到頭來發現沒有所謂的絕對誰比誰厲害,但就是這種類似於不自信的心理讓國人感覺過著錦衣玉食般生活的外國人比自己就要高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