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建科晟貌於海使
說起哲學,很多人可能會陷入這樣乙個誤區。哲學艱澀難懂且毫無意義。而學習哲學的人,則大多是沒事找事給自己添堵。
可有句話不是說」不做無用之事,何遣有涯之生「嗎?何況,學習哲學,哪怕只是皮毛,也收益匪淺。
對我而言,學習哲學讓我無比感恩當下的一切。不僅擺脫了過去的情緒總是受制於人的困境,還意外獲得很多改變帶來的驚喜。
讓我開始欣賞這個獨立,不卑不亢,自由,勇敢的自己。
後來順著哲學書單發現了岸見一郎的《被討厭的勇氣》,書中傳達的是與當下流行的弗洛伊德完全相反的概念—— 阿德勒心理學。相對於弗洛伊德的原因論,他更加強調目的論。
弗洛伊德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缺憾的,而這缺憾來自童年收到的心理創傷,而人對這一缺憾的彌補方式就是補償機制。比如,小時候缺少認可的人長大後會熱衷於尋求表揚,單親家庭的小孩往往要強,喜歡證明自己不輸別人。
而這一理論往往成為我們不願改變的藉口。而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我們採用的行為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比如說,在咖啡廳裡,服務員打翻了咖啡,剛好都潑在我身上,只是我新買的衣服,於是我特別生氣,朝著服務生大吼大叫。
用阿德勒心理學來解釋就是,我為了達到大喊大叫的目的,而製造出憤怒的情緒。憤怒時達成目的的手段,而之所以要大吼大叫,是為了用高分貝威嚇服務員,藉以貫徹自己的主張。
相信《蘇菲的世界》是很多人的哲學啟蒙書。艱澀的通讀之後,意識到原來同乙個問題有這麼多的思考方式。
在這之後讀到瀟灑姐的《女人明白要趁早》裡面有一段講到乙個人的生活哲學基本就是他的人生觀,這是乙個人靈魂的主心骨,只要理清了這一點,他做事才不會混沌。
所以這需要花時間去思考你來世上是幹什麼的,什麼對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事情在你面前的優先順序是什麼。考慮清楚了,以後遇到所有的選擇取捨就不在糾結了。
下面一段話讓我對哲學真正產生了興趣。"人被拋到世上,本身的存在本無意義,但有人自我選擇和自我控制的權利自由,人在自由的選擇與行動中成為他自己,人的意義由他自己創造———所謂存在先於本質"
2樓:興商步步高
我會時刻省察自己的行為,情緒變化是不是為了達到內心某個目的,順藤摸瓜總能找到乙個源頭。然後,告訴自己這是可以解決的。然後用乙個思考過後的概念去替換。
以後每次遇到類似的事情,就會用新概念去說服自己,直至成為慣性。
養成這樣的習慣後,我便很少去羨慕其他人了。因為我將「別人都這麼優秀是因為從小受的教育和父母的引導」替換成了「人的能動性很強,我有足夠的能力去改變這一切,帶著意識去做事,不久我也可以到達這樣的水準。」再者,不去干涉別人的課題。
默念「對不起,我愛你,謝謝你,請原諒」清理過往的記憶。不必抱有期待和渴望,不必規劃,甚至不要有意識,到達了零極限,依據出現的靈感和機會採取行動,無為而無所不為。
這些概念在某些人眼裡可能會很瘋狂,但這樣的方法的確緩解了我的不安,可能是因為這樣的平靜。身邊的好事也越來越多。如果你對此感興趣對的話,可以搭配紀錄片《秘密》看看。
不要試圖綁架別人的思想。作為乙個熱衷給別人灌輸自己價值觀的悲觀主義者來說,這的確很難,但當我這麼做了,結果卻是好的。人際關係也得到巨大的改善,這表現了你對對方的信任和尊重。
生活中的「哲學」
3樓:天羅網
什麼叫哲學,是乙個至今學界一直討論的問題,也沒有乙個真正的定義,它的內涵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但是,哲學就在生活中。
研究哲學是乙個高深的問題,也許對一般人來說,是不會去了解和研究哲學的,不懂「哲學」的人也能生存得很好,也能發家致富,也能事業有成。其實,普通人也是懂哲學的,哲學是融在生活之中的,普通人懂「哲學」,也是生活中的哲學家。
哲學家說的,不一定都是對的,真理是通過假設和不斷實踐的產物,沒有經過實踐證明的不是真理。比如亞里斯多德認為,兩個大小不一樣的鐵球不會同時著地,結果證明是錯誤的。我覺得在不同的介質裡,考慮到摩擦力的情況,可能會和哲學家的預言一樣。
懂得生活的人,肯定是努力的人,也是乙個善於應用哲學的人,他們掌握生活的規律,也是說掌握了生存哲學。他們善於思考,思考怎樣賺錢,怎樣工作,怎樣交往,怎樣利用好人脈,這些,都是生活哲學。
孔子沒有一本哲學專著,卻被稱為「大哲」。因為,他將哲學貫穿於生活和教學之中,所以,他的哲學 來自於生活,他的理論來自於不斷的實踐和總結。
在各個領域,各自有一門哲學。做生意的要懂經濟哲學,要懂得管理,要懂得市場;農民要懂時令變化,掌握農作物習性和生長規律;建築行業要懂得分子材料及物理重力。這些,都是哲學。
所以說,哲學來自於現實生活,在生活中,人人都是「哲學家」。
生活的哲學
4樓:戶如樂
周國平說:「哲學是為每個人準備的。」
是的,不要被哲學二字嚇跑。淺嚐,它撥開迷霧;深究,它強大心靈。它不僅有智慧型,還有趣。
生活的哲學,在無用的表象之下,潛藏著最大的有用。如果你痛苦,它**你;如果你無味,它豐富你;如果你精彩,它支撐你。
蘇格拉底認為,哲學能夠改變人,給我們帶來幸福,只要我們省察自己的信念,選擇改變它。我們有能力**自己,而且,這種能力是記憶體於心的,不需要向教士、藥理學家、心理分析師去祈求救贖。受此啟發的認知行為**,用實踐證明,蘇格拉底是對的。
哲學往往被認為是純粹的智力活動,但其實,在古希臘,哲學並非搖椅上的智力活動,而是一種由心靈到身體的全身練習,哲學家們健壯的身體和敏銳的頭腦一樣出名。柏拉圖是著名的摔跤手,他的名字就是寬肩膀的意思,蘇格拉底是雅典軍隊中最強壯的士兵。
斯多葛學派認為,過於樂觀的期待,是一種陷阱。通過心靈的訓練,我們盡力實事求是看待世界,接受人生的不完美。你可能因為別人的輕率、粗魯、無能、自私而生氣,但事實是,人們就是這樣,歷來都是這樣。
期待乙個粗魯的人對你格外禮貌,並不現實。
走進哲學,才發現你以為不證自明的淺顯道理,並不是那麼無可辯駁。而你以為的窮途末路,也未必沒有柳暗花明的可能。你的疑惑一點點消融,心一點點明朗,而後,或許仍有疑惑,但是你已經學會了思考的方法,剩下的一切,都由你自己做主。
生活需要哲學
5樓:華源網路
哲學是什麼。
普通生活中許多人的確從來不知道哲學是什麼,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完全不涉及哲學。
然而,對於乙個活得清醒自覺的人來說,生活中是不可以沒有哲學的。
哲學能夠為我們提供關於宇宙(物質世界)和人生(精神世界)的思考,幫我們走出心靈困境和眼前的不快,重新獲得開朗的心境和快樂平靜的人生!
如果人心中所思盡是大事,他會比較快樂,比較超脫,比較偉大;如果人心中所思盡皆小事,他會比較痛苦,比較俗氣,比較卑微。
我認識一位很傑出的女性,她的家庭婚姻生活不快樂,夫妻感情不好,由於智商高情商低,在工作單位也搞不好關係,其能力和價值總是被大大低估。
如果她整日沉浸在這些眼前的瑣事當中,她會度日如年。但是她的心情常常很好,生活內容也很豐富。
原因何在?原來她心中常常關注的總是地球生態、環境保護之類的事情,南京的百年梧桐被毀,她傷心動肝;黃河斷流,她痛心疾首。
由於她的心思總在這些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情上,眼前的痛苦被沖淡,相比之下顯得無足輕重。於是,她心態很好,生活也很充實。
生活基調與哲學。
從她的個案,我聯想到,乙個人的生活基調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思所想是大是小,二者完全是正相關關係:想得越大越遠越快樂;想得越小越近越痛苦。
這也正是哲學尤其是生命哲學的作用,因為與國計民生問題相比,哲學所關注的問題更大更遠。
有位學者寫了本書,叫做《哲學的慰藉》,他認為哲學具有撫慰人心的作用,當人遇到世間的艱難困苦疑惑時,應當到哲學中去尋找慰藉。
如何使用哲學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如何運用哲學的方法和觀點來對待生活中的
例如,處理學習和兼職的 矛盾,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方 原則。首先要堅持重點論 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專業學習,沒有優異的學習成績,畢業時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同時要堅持兩點論 兼顧矛盾的次要方面 兼職實踐,沒有必要的兼職經歷,畢業時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如何運用哲學的方法和觀點來對待生活中的 首先...
談談你對生活中處處有哲學的理解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主觀的,能動的。氣者,理之所依也 子不語怪 力 亂 神 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唯物主義觀點。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離不開物質的唯物主義觀點。心外無物 存在就是被...
懸賞分50高中哲學生活的問題
先說前面那個整體和部分,這個內容實際上是比較好理解的,你只要抓住部分和整體的特點就可以區分出二者了,部分的特點在於它是整體的組成成分,沒有它,整體就構建不起來。比如我們說社會與人的關係,這裡社會就是人的集合,顯然社會就是整體,而每個人或者每個家庭就是部分,這部分離不開整體,同時整體也離不開部分。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