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你傳
阿彌陀佛
應該是和淨土唸佛中的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乙個道理。
出自:黃櫱禪師。
《傳心法要》
學道人。秖怕一念有。即與道隔矣。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佛。
老法師---真心裡面不能有一物,惠能大師講得很好:「本來無一物」,要知道本來無一物,你要在裡頭加一物進去,錯了。乙個念頭就是一物,不能加。
所以參禪的人,念一聲佛號就被染汙了,要漱口三天。本來無一物,怎麼會有乙個「佛」進去!佛也沒有。
佛都沒有了,我們要不要唸佛?要唸。怎麼個唸法?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正確了。怎樣才不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不錯;兩邊不住,中道不存。
法身、般若、解脫,這三德是自性。
本具的三德,一一都具足「常樂我淨」。所以常樂我淨,我們稱為四淨德。「常」是永恆不變。
「樂」是離一切苦,我們世間人講苦樂,苦樂是相對的,所有一切相對的苦樂統統沒有了,統統斷盡了。「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真正做得了主、真正得大自在。「淨」是清淨,一塵不染,心地空寂。
真心裡面不能有一物,惠能大師講得很好:「本來無一物」,要知道本來無一物,你要在裡頭加一物進去,錯了。乙個念頭就是一物,不能加。
所以參禪的人,念一聲佛號就被染汙了,要漱口三天。本來無一物,怎麼會有乙個「佛」進去!佛也沒有。
佛都沒有了,我們要不要唸佛?要唸。怎麼個唸法?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正確了。如果你「有念」,你就有一物,錯了。你「無念」也有一物,有什麼一物?
有個無念,你也錯了。換句話說,唸錯了,不唸也錯了。
怎樣才不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不錯;兩邊不住,中道不存。「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就像諸佛菩薩應化在九法界裡面,示現種種身,從事種種事業,他無念、無生。
無念,他沒有離念,無生,他也沒有離生。他在六道裡頭捨身受生,跟眾生示現是一樣的,他是「離即同時」,所現的相沒有自己,現的相是「慈悲應現」,覺悟眾生的。雖然覺悟眾生,沒有覺悟眾生這個念頭,就像《金剛經》
所說,雖然度一切眾生,而實無眾生得度者,他沒有起念。經上常常用雲來做比喻,比喻什麼?無心、無念,在佛法裡講無作、無為。
無為而無所不為,無作而無所不作,這樣與自性體、相、用,與自性法身、般若、解脫就相應,與「大方廣」就相應,這是菩薩行,這是菩提心。
2樓:匿名使用者
原話: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佛,出自斷際禪師傳法心要。
後文:心即是佛,更無別佛,佛即是心,更無別心。故心佛不二,即心即佛。今之學道人,不悟此心,便於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邪行,非菩提道。
這就是東方哲學和西方哲學的根本差別。東方哲學直指本心,不強調邏輯思辨推理,過分強調思辨邏輯,便是「心上生心」。而死守佛言佛語,便是「著相修行」。
佛心本是一顆自然心,修佛是乙個去除外界干擾,還原本心的過程。換句話說,一本佛典都不看,一尊佛像都不拜,一句佛號都不喊,一樣可以成佛,因為心即是佛,佛是心的本相,是每個人都有的。這就是這句話的意思。
反過來說,即使身披袈裟,手拿禪杖,日夜誦念佛號,若沒有還原本心,也不過是迷途之人。
3樓:棉綱羅
無相是佛法核心「空」的乙個層面,空是萬事萬物真實本質,那麼無相是萬事萬物真實面貌。無相對於有相而言,在凡夫愚迷的時候,是見不到事物的真實相,所以對一切相著迷。理解空性以後,對萬事萬物樹立新的觀念,山河大地本來成住壞空,宇宙萬有本是生住異滅,人生諸苦伴隨生老病死,一切相都是假像,一切事實都是歸於清淨,所以相之背後是無相,無相之本體,展現永珍,也就是道教說,無為而後無不為,為除了作為以外還有創造的意思,所以無相為體,萬變不離其中。
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 什麼意思
4樓:沉落梧桐幾時別
這句話是講佛之心法。無求即心不生,是指心不向外求馳,則不生妄,心即清淨;無著即心不滅,不著於相則生清淨心,故心不滅。不生不滅之清淨自性既是諸佛如來清淨本體。
佛法是心法,修行就是修清淨心。
原文是唯直下頓了自心本來是佛,無一法可得,無一行可修,此是無上道,此是真如佛。學道人只怕一念有,即與道隔矣。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佛。
學道之人要想成佛,一切佛法總不可用心意識來學,唯學無求無著。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為的是對治八萬四千煩惱,只是教化接引的方便門徑。
其實,本無一切法,離即是法,息即是法,放下即是法;知道離,知道息,知道放下,就是佛。出自黃檗禪師。
黃檗(?-855年),別名黃櫱、黃檗希運,號稱黃櫱禪師,是唐代靖州鷲峰(今江西省宜豐縣黃檗山)大乘佛教高僧。唐武宗會昌年間,當朝宰相裴休在幷州鐘陵縣(今江西省進賢縣鐘陵鄉)兩次記載黃櫱禪師的語錄,收錄在《鐘陵綠》(鐘陵錄)、《宛陵綠》(宛陵錄)。
後人整編進《傳心法要》。
5樓:美人計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平等平等。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型德像。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萬法即一,一即萬法。宇宙在**?
我們怎麼看宇宙,一花即代表宇宙,一葉就是宇宙,那麼,一切就是我們自己,所以不求即心不生,不著心即不滅,本無一切法,離一切法即佛,就是禪宗本淨,本具,本覺,本空,本如思想,是客觀存在的,不是主觀意識能改變的,本自具足。宇宙在**?我們自己從個體上講就代表宇宙,就是宇宙,一花一世界,本具智慧型德相,非一非異。
照影報告出來乙個問題就是建義結合臨床是什麼意思
有沒有不是很普遍的佛語句子 5
6樓:如夢初醒
1、佛說: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
2、佛說:心淨則國土淨,我們要時常保護心念,不要被貪瞋痴等毒害侵襲;更要積極救護世界,不要讓暴力充斥社會,讓災難破壞家園、汙染大地。
3、佛說:世間萬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萬物。
4、佛說:握緊拳頭,你的手裡是空的;伸開手掌,你擁有全世界。
5、佛說: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產生了痛苦!
由自我的觀點產生了過去、未來,產生了好、壞、順、逆,人一直活在企盼與慾望中。當小我消失變成無我時,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
6、佛說: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
7、佛說: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
8、佛說:萬法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
9、佛說:萬物皆無常,有生必有滅;不執著於生滅,心便能寂靜不起念,而得到永恆的喜樂。人因企求永遠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10、佛說: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一念相應,一唸佛念念相應,念唸佛
月內廿九日得尊札,備悉一切,欣慰無量。讀札內有唸佛期過三七,尚未見相好云云。觀此用心之切,立行之猛,此百日內,當必有大不思議之成就。但此時不可預存期效之心。存之則增躁動,而翻為障礙矣。此係修行門中微細心病,不可不知。直須深信諦了,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一念現前,即一念相應。念念現前...
那些曾經以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裡,被我們遺忘了是什麼意思
總是以為相愛是那麼深,總以為只要記得就不會忘記,總以為愛情很重要。殊不知,時間磨滅了這一切,早已將不可能淡忘的事,淡忘了。情再深,也敵不過似水流年。時間可以沖淡一切,時間可以改變一切 字面上的意思,有的時候時間是最可怕的!那些曾經以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裡,被我們遺忘了。我有感受。在...
乾乾淨淨念念不忘照樣子寫詞語,念念不忘照樣子寫詞語
明明白白 星星點點 隱隱約約 轟轟烈烈 吞吞吐吐 密密層層 鬱鬱蔥蔥 渾渾噩噩 勤勤懇懇 偷偷摸摸 慌慌張張 浩浩蕩蕩 念念不忘 頭頭是道 欣欣向榮 代代相傳 斤斤計較 面面相覷 竊竊私語 亭亭玉立 翩翩起舞 步步登高 遙遙相對 戀戀不捨 順順利利 心心念念 形形色色 煦煦孑孑 洋洋灑灑 影影綽綽 ...